張瑩
朱熹說:“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閱讀能使我們獲得心靈的震撼,在風雨兼程中負重前行;而人生的閱歷又讓我們收獲思想的深度,在白紙黑字間升華自我。
木心說:“牢獄禁錮的是人的軀體,卻永遠不能給你的心靈戴上枷鎖。”如天空蒼穹浩渺,任意翱翔,閱讀能夠為我們插上飛翔的翅膀。當我們佇立高峰,睥睨世間,人生的高度便于此提升。
閱讀能夠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禮記》字字珠璣,告誡我“君子之接如水”;《邶風·終風》高吟“謔浪笑敖,中心是悼”,給我“泰山崩于前,我自巋然不動”的沉穩(wěn);《論語》開篇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學習間的樂此不疲。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恰如積跬步,它帶領(lǐng)我們邁向人生的千里豐碑,又如積小流,終將匯成人生的浩蕩江河。
徐霞客說:“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比缈展扔奶m的淡雅,與世無爭,閱歷能夠帶領(lǐng)我們窺探深淵的靜謐。當我們經(jīng)過歲月的拋光打磨,面對一個個紙面上的文字,你似乎能給予它無盡的魔力,點亮黑夜的一豆微光。閱歷能夠成就我們的閱讀高度,司馬遷獄中受盡折磨,靜心著成《史記》;錢鍾書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深受屈辱,不輟筆耕寫就《管錐編》;夏洛蒂在女性無權(quán)環(huán)境下,奮力反抗寫就《簡·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歷帶領(lǐng)我們與前人進行思想的交流,于一橫一豎間豐滿身體的靈魂,又與后人遠隔歷史鐘聲產(chǎn)生精神共鳴,于一筆一卷中摘取閱讀的真心。
閱歷與閱讀能夠使我們繪制一幅精美的人生畫卷,亦能夠提升個人的氣質(zhì)。畢淑敏曾說:“優(yōu)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彼嬖V我們,在花自飄零水自流中,我們更應(yīng)取一點芬芳,摘一朵紫花,在花叢中以獨特的人格魅力,笑看春風。
我愿以書為食,以劍為馬,囊納青書,劍指遠方。
評析
閱讀的積累豐厚,寫作語言就豐富厚重、耐人咀嚼,讀來就別有滋味。朱熹、木心、徐霞客、畢淑敏等文人的語言信手拈來,思想表達深刻。同時此文語料相對豐厚,《禮記》《論語》《邶風》中的語句作者運用起來也毫無滯澀之感。
就語言特點來說,論據(jù)的使用,選取司馬遷、錢鍾文、夏洛蒂等例,不但注意句式上的排比應(yīng)用,顯得匠心獨運,同時古今中外兼顧的事例選取方式也使觀點表達更充分??傊?,此文無論是素材選取還是使用方式,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