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火全
漢字的起源和發(fā)展,與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緊密相連,可以這樣說,沒有漢字,就沒有我們民族的光輝燦爛的文化。而文字的學習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是對于接受初等教育小學階段的小學生來講,更是重中之重,而漢語文字的學法眾多,對于小學階段我們的課堂教學則更應該側重于學習的趣味性。新課程標準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要求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出發(fā)有效組織教學。本文主要談談小學教學中漢語文字的趣味性的一些學法。
一、趣味識字教學法特點
1.符合兒童心理發(fā)展特征,具有創(chuàng)新性
趣味識字教學從內容、方法等方面為兒童接受新知識提供方便,識字教材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字形由簡單到復雜,再配上色彩鮮艷的圖畫,兒童就樂意學。越是低年級,越是在學齡初期,越要講究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和兒童的實際,盡可能地采用實物、模型、圖畫、幻燈片、錄音、動作、表情或語言描繪等手段,把生字詞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兒童的腦海里,因為這樣做,強化了漢字音形義的聯系,符合兒童愛動、好奇,容易接受具體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點,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迎合兒童的識字興趣,富有情趣性
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墩Z文課程標準》也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教學的目標。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喜歡模仿、喜歡表現,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很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將游戲、謎語、歌謠引入課堂,師生互動,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在感受到探索、發(fā)現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具有實效性
在識字教學中,運用形象化的圖片、動作、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迪他們的形象思維就顯得十分重要。趣味識字法能針對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這一認識特點,設法豐富學生的感知表象,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實在在地體現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趣味識字作用
識字教學就得想方設法在兒童頭腦中,盡快地建立這種音形義緊密的聯系。在語言環(huán)境中趣味識字,建立音、形、義的聯系,有許多優(yōu)越性:首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樣的識字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想象、創(chuàng)造、表達、寫作能力也能得到培養(yǎng),也是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趣味識字教學方法
(一)運用多種途徑,讓學生“樂”學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在學習上并沒有明確的目的性,有意注意的時間持續(xù)很短,因此,在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1.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要想讓學生喜歡識字,首先得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敢于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因此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只有放下架子,親近學生,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實踐證明,在這種氣氛下進行的學習,學生的興趣濃,主動性高,往往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運用直觀的教具,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單憑教師的講述或學生的想像,很難對某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恰當地運用直觀教具,尤其是電教手段,可以使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顯得比較簡單,明確和具體。
3.多表揚鼓勵
低年級學生思想單純,愛聽好話,愛表揚,只要教師一表揚,便勁頭十足,往往會有出色的表現;受到批評,則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低年級教師要學會“哄”孩子,要準備一百頂“高帽”給學生戴,而且要真心實意地給他們戴。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以表揚為主,我在課堂中經常說的是“你真聰明!”“你真棒!”“有進步了”,……有時,學生說得好的時候,全班同學還和我不約而同地一起說:“你真棒!”于是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更濃了。
(二)趣味游戲法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難以保持是其年齡特點。教師應該努力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有趣的識字學習環(huán)境,尊重孩子的學習天性,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過程,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同時能養(yǎng)成學生自主識字的習慣,最終實現及早獨立識字的教學目的。
(三)謎語笑話法
低年級孩子特別喜歡猜謎語、說笑話。謎語和笑話一般都是由簡短有趣的幾句話構成的,易讀也易記,小學生的短時記憶力特別強,猜謎、說笑話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童謠兒歌法
低年級學生最喜歡念童謠背兒歌,因為童謠兒歌通俗易懂,念起來又瑯瑯上口,便于記憶,還能調節(jié)課堂氣氛。教師可抓住這一點,將要識的字串聯成童謠兒歌,讓學生讀記。例如,學“春、夏、秋、冬”這四個字時,可編成童謠“三人同日去看花,百日朋友是一家,禾火二字平頭坐,夕陽橋下兩個瓜”,學生覺得念起來特別有意思,在不知不覺中,不僅記住他們的音,他們的形,而且能正確理解他們的“義”,音、形、義在這個兒歌中得到了有機的結合,這不豈是識字教學的最終目標嗎?如教“法、丟”時,可以先復習“去”字,再以舊帶新,編成一句兒歌:“去”字頭上斜戴帽,丟、丟、丟;“去”字邊上冒水泡,法、法、法。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
教師可以自制教學課件資源或者查找教學短片,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突破傳統教學中枯燥的模式,利用多媒體演示編排一些有趣的小文字游戲,識字大賽,漢字組詞接龍,漢字肢體語言展示,讓每個同學都融入到課堂漢字的學習中來,讓趣味性充分在課堂上體現出來。
總之,在小學課堂的語文漢字教學中,有很多有效實際的方法可以應用,本文在這里只是介紹幾種。但是,依據新課改的方向,我們可以知道,小學課堂中,趣味性是不能忽視的,教師要注意整體課堂氣氛的調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注重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最終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效率,達到學生綜合能力的進步。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學習過程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