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桃
我國素質教育深化落實的實踐載體就是教學課程。初中地理教學是我國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地理學科是一門重要的研究地理要素以及空間變化規(guī)律等內容的學科,具有較強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特點,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初中地理課堂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是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必然要求。
1.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主體性得不到體現(xiàn)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這一弊端阻礙了學生自由學習、擴大知識層面的學習途徑,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了限制。新課改背景下,這個弊端已經被指出,但是仍有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改變不了這個弊端。初中學生地理教學也是這樣的狀況,對于大部分教師來說或者針對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這件事來說,可能會形成學生懶散、不利管教的現(xiàn)象,但是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可以讓很多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有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而且,初中地理教師會認為沒有自己的監(jiān)督,學生玩性比較大,可能會讓成績下降,教學成果得不到體現(xiàn),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合理的調配學生主體地位體現(xiàn)的形式、方法或者是時間,這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2.初中地理教學時間不足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從他們小學的學科數量學習到初中學科數量學習,明顯的多了一倍、兩倍,但這些學科一樣要分配到每天的課程中,像生物、政治這些課程在可能兩天一節(jié)課,甚至一周兩節(jié)課,相對于語文數學英語來說,地理教學的時間比較少。但是地理的知識內容也不少,而且學生剛剛接觸地理,剛開始可能會對內容感興趣,時間一久如果學不會就失去了興趣,這對教師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也不利。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合理的分配講課時間,有側重點的講,另外,在講課方式的呈現(xiàn)上,也應當風趣幽默,提升學生對地理的熱情度。
3.初中地理知識的重視程度得不到體現(xiàn) 在以往初中教學中有一個說法,叫主科與副科,像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叫做主科,由于從小都要學,分值又比較高,學生、家長、教師等相關者都比較重視這三門的學習;而像地理、政治、生物這些叫副科,由于分值相比主科較低,而且不是一直都要學習的,所以家長學生不太重視這些。而地理作為“副科”的一門,學生跟家長都會或多或少有不那么重要的這個意識,這讓地理知識的重視程度得不到體現(xiàn)。如果不能讓學生跟家長意識到這個思想的錯誤,那么對于地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將是一大阻礙,而且,學校也應當加強對地理教師教學嚴謹性的提醒,以防止個別教師由于被學生家長影響不認真教學。
1.通過一定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根據初中普遍學生對地理的學習成績來看,除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很優(yōu)秀或者一部分成績不行之外,大部分學生成績都比較一般,這與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有關。即使地理這一門學科是學生初中才接觸到到,但知識相對來說沒那么難,從對地球和地圖的認識、對陸地海洋的認識等到各個地區(qū)的認識以及中國的認識,每個章節(jié)的學習內容都是一點一點從基礎鋪墊而來的,只要學生認真學習就可以提升教學成果。所以對于大部分學生成績平平的現(xiàn)象來分析,只能說明他們學了,但有沒有主動的學、有積極性的學便不一定了,因此想要加強初中地理有效性,首先需要教師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讓學生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可以通過一些教學方式的開展來提升興趣。比如通過實驗與課堂結合的形式培養(yǎng)興趣,在教師教地球與地圖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提前要求學生買中國地圖與地球儀,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本通過一系列的過程:學生自己研究、教師講解、趣味提問,從而提升學生對地理的熱情度。
2.利用生活實踐增強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 初中地理教學改革中,應當將地理知識與實踐進行緊密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親身體驗效果。地理知識與我國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說,每個學生的生活當中都會存在地理知識的影子。初中地理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地理的這一特點,帶領學生體驗生活內容,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在地理課堂上介紹我國錦繡河山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激發(fā)學生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然后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我國自然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以及出現(xiàn)的問題,促使其能夠將地理知識與生活相聯(lián)系。例如:地理教師在講到水資源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先給學生展示我國目前的水資源蘊含情況以及水資源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變化趨勢,引導學生進行水資源的使用和保護的討論。教師可以提出課堂問題:“我國淡水資源在全世界的排名以及水資源的消耗情況是怎樣的?水資源對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什么影響呢?”學生在開展討論后能夠意識到水資源在每個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水資源的實踐調研,通過學生親身經歷和觀察,發(fā)現(xiàn)社會上對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將水資源知識融入生活實際當中,在學習當中逐漸形成保護環(huán)境、愛護地球的意識。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和反思地理知識的能力,從而真正實現(xiàn)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結語:根據近年來教育部對各個學科以及相關學習方面的文件下發(fā)可以看出教學有效性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不是單一只看學生成績,更注重最終成績取得的途徑與過程。從目前初中地理教學來看,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影響教學有效性,從根源出發(fā),解決問題并且尋找其他途徑提升有效性,對學生發(fā)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