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于英
高中是學生形成和發(fā)展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關鍵時期,更是培養(yǎng)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時期。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加強法治意識、國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既是新課程標準中核心素養(yǎng)之一——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的體現,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要舉措。
1.教師的法律知識儲備不足 “七五”普法規(guī)劃的對象是全體公民,青少年是重中之重,教師等成年人也不是局外人。盡管近些年來,公民的法治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隔行如隔山,大多數教師畢竟沒有經過對法律的系統學習,對法律知識的領會不到位。想要在課堂中自然、生動的滲透法治教育,就要求教師有相關的知識儲備。而在教師對相關知識所知甚少或理解不深的情況下,很難精準、適度地將法治教育融入教學中,不可避免地造成法治教育的滲透生硬、不到位,最糟糕的就是出現以訛傳訛,誤導學生的情況。
2.學科間的配合 學科教育滲透法治教育要求各學科都有所為,法治教育滲透的任務不是落在任何一個學科的肩上。這樣全覆蓋的方式,可以讓“滲透”更加全方位,法治知識在課堂中的“曝光率”更高。如果學生在各科課堂上,聽到的是雷同且并不生動地講述,是否會產生審美疲勞?所以學科間的配合問題尤為重要。
1.教師率先成為法治教育的受教育者 教師在法治教育與學科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要達到法治教育在學科中的滲透的良好效果,首先要讓教師成為法律知識學習的先行者。只有教師有了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識儲備,才能將法律知識深入淺出的融入課堂中。學習的內容可根據學科有更明確地指向性,這樣在不增加工作量的情況下,讓學習更有實效。如建議化學學科的老師必修《環(huán)境保護法》、《食品安全法》等。
2.教師應找準法治知識滲透點,巧妙地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的滲透絕不是相關條文的生搬硬套,而應與課堂內容有機結合。教學是門藝術,將法制教育滲透到教學中更是門藝術。
(1)化學教學中法治教育的滲透要與時俱進、貼近生活。化學源于生活、法律就在身邊。想要保證滲透的效果,那就要讓學生及時感受到學習的成果,感受到所學習的法律知識是貼近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抓住熱點新聞,保證滲透效果。比如:在學習資源的合理利用時,可以就垃圾焚燒、PX(對二甲苯)事件等社會性議題討論,不僅能關聯到《環(huán)境保護法》的相關內容,更可以與熱度很高的垃圾分類話題相結合,學習垃圾分類知識,以及相關地方性法規(guī)。
(2)化學教學中法治教育滲透的內容要嚴謹、真實。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為例,其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產生環(huán)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huán)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huán)境保護責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危害。在講述酸雨和霧霾防治、水體重金屬污染及富營養(yǎng)化的危害與防治等知識時可以援引本條法律進行講解。而在講解氯氣性質時,二戰(zhàn)期間用氯氣作為化學武器就不太適合本法條,一方面《環(huán)境保護法》的頒布晚于事件發(fā)生時,另一方面相較而言,該事件更適合《禁止化學武器公約》進行解釋。因此法治教育的滲透要嚴謹,符合事實。
(3)化學教學中法治教育滲透的內容要融入自然,避免喧賓奪主和生拉硬套。
化學學科教學中,學科知識與法治教育知識應相輔相成。不能過度偏重法治教育,使化學課變?yōu)榉ㄖ握n;也不應一味只顧課堂進度只講化學知識,不顧法治教育,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無法發(fā)展。法治教育的滲透不必做到每節(jié)課必須有,而是涉及法治教育的相關課程就要點到、說到、讓學生領悟到。
3.自上而下全面提煉化學學科內容中的法治教育內容,形成法治教育的系統化載體 化學學科中的法治教育內容很多,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資源,形成學科結法治滲透的意識。相關的法律知識大體有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生命安全、環(huán)境保護四大類。
法律是神圣的,對法治教育的滲透更應保持嚴謹的態(tài)度。找到知識點對應法治教育不是難事,而每個教師的理解力不同,對法律條文的解讀更是不盡相同。法治教育內容不應由老師們或各學校各自發(fā)揮,而應將法治教育的內容系統化。發(fā)掘教材法治教育資源可以集群眾之力,但最終的內容應由相關部門統一敲定。如:化學學科必須涉及環(huán)境保護法等。對于法律知識的解讀,尤其是非專業(yè)人士,容不下過多的自由發(fā)揮。各學科之間需要配合。如各學科各自需要側重滲透哪一部法律,能有所傾向,避免重復地雷同講解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既是提高學生法律素養(yǎng)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高中化學教師不可推卸的職責和任務。核心素養(yǎng)要求下的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傳授知識,更應幫助他們形成道德責任感和義務感,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學生法制意識的提高不是某一門學科的責任和義務,各門學科均要適時、適度的滲透,從而形成一種合力。作為化學教師,利用學科的優(yōu)勢,通過法治教育與化學教學的有機結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達到德才培養(yǎng)的雙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