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紅,吳秉義,關俊明
南方醫(yī)科大學順德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300
順德位于珠三角地區(qū),經濟發(fā)達,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伴隨而來的是老年疾病逐漸增多,貧血是老年人群中常見的疾病表現,多數老年性疾病均以貧血就診。老年性貧血起病隱匿且往往病程較長,嚴重影響老年人群的健康,增加社會負擔,我們統(tǒng)計分析了我院2015年-2017年的住院老年性貧血患者,為其老年人貧血的預防,診斷、治療提供依據。
1.1 資料 從我院調取近3年(2015年-2017年)血紅蛋白低于110g/L的60歲以上老年住院患者,年齡60-89歲,共466例,分析其貧血原因及種類。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466貧血病歷,分析老年患者貧血的病因,年齡與貧血程度關系、患者年齡與惡性貧血所占貧血比例的關系,患者性別與惡性貧血所占貧血比例的關系。貧血程度分級[1]:輕度貧血(Hb 90-109 g/L),中度貧血(Hb 60-89 g/L),重度貧血(Hb 30-59 g/L),極重度貧血(Hb小于30 g/L)。惡性貧血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淋巴瘤、多發(fā)性骨髓瘤。
老年人貧血診斷標準:RBC<3.5×1012/L,HGB<110 g/L,HCT<0.35。
從貧血程度來,人群主要集中在60-70歲,以重度貧血為主以,在惡性貧血中,無論男性或者女性均以白血病為主,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位居第二,其次為淋巴瘤、多發(fā)性骨髓瘤。因貧血住院患者中男性人群與女性人群以良性貧血為主,但男性人群惡性貧血比率明顯高于女性人群惡性貧血比率,有顯著差異P<0.05。在良性貧血中,男性貧血第一位病因是慢性病,其次為缺鐵性貧血,女性第一位病因是缺鐵性貧血。
表1 60歲以上惡性貧血情況
表2 60歲以上貧血患者良惡性貧血情況
表3 60歲以上老年人良性貧血情況
貧血是老年患者的常見伴隨癥狀,可能原因很多,包括老年患者的進食偏差,食物單調,消化吸收功能,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合并多種疾病,或者僅僅是惡性造血系統(tǒng)疾病的表現等等[2],多個中心的研究[3,4]顯示,良性貧血占貧血人群的絕大多數,和我們的統(tǒng)計研究相符,同時我們發(fā)現,男性惡性貧血所占貧血的比例是明顯高于女性患者的,也就是說如果發(fā)現男性貧血,那么進一步診斷為惡性貧血的可能性要高于女性,所以對于男性貧血患者更應該警惕,查清病因。惡性貧血方面,無論是男性患者還是女性患者,均為白血病排第一位,可能與發(fā)展中國家環(huán)境污染、食品污染等因素相關。
綜上所述,導致貧血的原因很多,相比之下,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也更為經濟。針對于缺鐵性貧血,平衡飲食尤為主要,補充含鐵食物,如瘦肉、動物內臟、綠葉蔬菜等,針對慢性病,積極治療原發(fā)病,針對地中海貧血,婚前檢查,產前檢查尤為重要,減低出生缺陷率,對于惡性貧血,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隨著惡性血液系統(tǒng)疫苗的研發(f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能夠戰(zhàn)勝,并從根本上預防諸如白血病,淋巴瘤等惡性造血系統(tǒng)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