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
《莫愁·家庭教育》2020年2期刊發(fā)了譚旭東教授的文章《父母的樣子,藏著孩子的未來》。我點評此文時,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譚教授的文章,從家教這個敏感的話題切入,提出了當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五大問題:一是過多依賴老人,二是父母教育不民主,三是教育方式過于傳統(tǒng)、陳舊,四是家庭人際關系過于封閉,五是感恩教育表面化。這里涉及到原生家庭教育的理念落后、方法簡單、生態(tài)惡化、分寸不當等一系列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第一個問題,即隔代教育的這一普遍現象。這是一個農村與城市普通存在的共性問題,也是一個長久以來漸漸形成的非常棘手的問題,更是科技迅速發(fā)展時代背景下的一個全球性的大話題。隔代教育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隔代教育的利與弊有哪些?我們又應該如何化解、適應和引領洶涌而來的隔代教育大潮?期待大家的關注,歡迎大家的參與和研究。”
今天,“總編策劃”欄目則圍繞“隔代教育”這一共性大話題,邀請五位作者寫自己家的隔代教育故事。粗粗閱讀后,腦中便留下了零零星星的印象和感受,想一吐為快。
1.這五篇文章,和譚教授的文章一樣,都直接或間接地告訴我們一個共同話題,那就是不管你認可還是反對,隔代教育漸漸成為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現象,你無法回避。有一個數據也幫助我們證明這一態(tài)勢的判斷。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對全國城鄉(xiāng)20083位老人的調查結果顯示,老人照看孫輩的比例占到了66.47%。該調研數據顯示上海、廣州0~6歲的孩子中超過50%接受隔代教育,在北京多達70%,而且這個數據,隨著孩子年齡的變小而增高。
2.這五篇文章有三篇,反映了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不適性。
雪鷹的不適在于,婆婆用自己的生活習慣與教育方式影響孫輩,作為親代的雪鷹因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她對隔代教育的現狀非常不滿,想改變又力不從心。
張蕊的不適就更加明顯。起初,初為人母的她與母親之間雖有些許矛盾,但還能將就。但發(fā)展到最后,因育兒觀念、方法等眾多沖突的不斷產生,竟然讓身在其中的孩子產生負罪感。張蕊考慮再三,再次決定辭職做全職媽媽,參與孩子的成長全程,讓自己的母親回家養(yǎng)老。
無論是雪鷹還是張蕊,不但在家庭教育方面與祖輩有矛盾,家庭關系也因此變得不和諧。
桂杰與老人的沖突相對緩和。她用快餐取悅兒子,爺爺奶奶堅決反對。這些生活瑣事體現了兩代人育兒理念的不一致。但桂杰和公婆基本達成一致,她也認可這是祖輩對子女的愛。
3.隔代教育是否和諧,關鍵要看是一種什么樣態(tài),或者從什么角度衡量。馬力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隔代教育的好樣本,外公外婆對孫輩的教育能夠做到尊重、陪伴和賞識有機結合。在馬力眼里,她的父親近乎成為家庭教育專家。而李宗澤從孫輩的獨特視角,書寫了成長過程中外婆的陪伴,他特別愛外婆,記錄了外婆和自己的點點滴滴,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隔代教育這個話題很大且很復雜,不是一篇小文能夠講明白的。這里我想結合個人的觀察、思考和實踐,講一個微話題,即面對隔代教育,父母應該怎么辦?
雖然隔代教育似乎成為一種發(fā)展大勢,我們已經無法回避。但是,作為家長必須清楚:家庭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親子教育是這個系統(tǒng)中的關鍵因子,承擔著極其重要的子代教育重任,任何其他教育無法取代,也不能完全填補親子教育這一生態(tài)位。從中華文化傳統(tǒng)來說,《三字經》中有“養(yǎng)不教,父之過”的箴言。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背厥馇闆r外,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始終不能缺席;祖輩可以適當補位,但一定不能越位。這個定位必須準確。
常言道,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事實也正是如此。中科院心理學研究所王極盛專家曾對當下的隔代教育進行過分類,大致有:過分關注型,過分監(jiān)督型,嚴厲懲罰型,民主、溫暖和理解型。這種劃分著眼于性質、程度,但過分關注型和過分監(jiān)督型只是一個性質的不同側面而已,對隔代教育家庭來說,往往很難對號入座。
個人以為,目前隔代教育的主要類型有如下四種比較普遍:①隔代教育和親子教育各在其位又能相融共振型,可簡稱為和諧型;②親子教育缺失而隔代教育在位,簡稱純隔代教育型;③親子教育為主導、主體,而隔代教育僅僅是偶爾客串或需要時略作配合而已,前者強勢后者弱勢,可簡稱為親強隔弱型;④隔代教育為主導、主體,而親子教育為輔,處于弱勢、劣勢,與前一種相反,可稱為隔強親弱型。
不同的家長,必須清楚自己家庭隔代教育的類型。類型不同,情況便不同,應對的策略、方式是不一樣的。比如,孩子出生后,父母雙方便外出打工謀生,把孩子養(yǎng)育權全權交給祖輩,這就屬于第②種純隔代教育型。嚴格說,這種家庭親子教育已經缺席。又比如,桂杰的家庭教育基本面應該屬于都不缺位的第①種和諧型,而事實上,親子教育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雪鷹的家庭教育屬于第④種類型,隔代教育過于強勢、親子教育顯得過弱,而強勢的隔代教育偏偏問題比較多;馬力家庭主體上屬于第③種類型,親子教育為主體,隔代教育偶爾參與,親強隔弱,但比較協(xié)調。而像張蕊的家庭,發(fā)展到最后,隔代教育已經失位了,只有親子教育。
分類研究,確定目標。不同類型的隔代教育,面對的問題和需要研究的課題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各自隔代教育的大目標或主要目標是不盡相同的。對每一個家長來說,就必須分析自己家庭教育的實情,心中有數,不能得過且過,不能隨便跟風。當然,這樣的研究,并非單個家庭或家長就能完成,需要更多的家庭教育機構和研究部門參與,需要調動多方面的資源去做多樣本、大樣本的研究,形成有權威性的報告,用來指導當下及之后的隔代教育。
個案研究,確定課題。即使類型相似,但祖輩的學識、教養(yǎng)、素養(yǎng)、人生經驗,特別是教育觀念、經驗、方式和習慣又各不相同,具體應對目標也應該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家長頭腦特別冷靜和清晰,因家制宜,做好個案研究。要知道,隔代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現象與課題,某種意義上說,每一個家庭都是一個獨特的樣本。
比如,雪鷹提供的家庭教育案例,帶給我們第一個重大課題,即隔代教育必須正視的嚴酷現實——一方面,親代工作繁忙,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只能請祖輩主要負責孩子的生活、成長和早期教育;另一方面,祖輩的教育方式不但溺愛、傳統(tǒng),而且迷信、任性、強勢,甚至無法溝通,作為親代無法接受又不得不忍受。這種矛盾如果解決不了,隔代教育就多了一個失敗的案例。
“隔強親弱”的隔代教育家庭,必須從一開始就應該有所籌謀,做出切實的應對。
個人以為,作為親代,無論工作多么繁忙,也必須把親子教育列入到自己的重要日程之中。家長要擠時間,在各地婦聯(lián)、教育部門或權威機構的指導下,不斷學習家教理論,掌握現代而先進的家教方法。父母雙方要做好具體細致的親子教育分工。再忙,也有休息日吧;即使身在外地,也可以通過視頻交流吧。親代不可以放棄親子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祖輩的理念、經歷、能力等情況,必須提前有所了解和研究,在感激祖輩幫助我們教育子女之余,也要對他們進行指導,巧妙地幫助祖輩揚長避短、與時俱進地教育好孩子。要記住,成功的家教都是溝通出來的,需要將心比心,以誠示之。只要有時間,就要主動與祖輩溝通,一方面表達對老人的關心和感激,另一方面共同商量育兒方案、陪伴方式,交流看法,形成共識。
個人以為,開家庭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許多問題,都是在這樣的家庭會議中得到解決的。為了方便及時解決新問題,還可以建立家族微信群,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都在一個群中,對一些突發(fā)問題也能第一時間發(fā)表觀點,商討對策,及時解決孩子成長中的難題。
隔代教育最理想的樣態(tài)是和諧型。要實現這樣的和諧,家長的挑戰(zhàn)一定很多。但我們要相信,挑戰(zhàn)并非是壞事,有時,更是一種機遇,是隔代教育走向和諧的機遇。
接受挑戰(zhàn),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