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平
每次從老家來蘇州前,都要到老實驗小學北門東側的一家糧店購些雜糧。我特別喜歡這里出售的玉米糝子,顏色金黃,粗細適宜,雖是普通玉米,燒出粥來卻口感香糯。有好幾年了,親友饋贈之外,這里便是我的雜糧“特供”基地。既買糝子,愛屋及烏,總要買些其他的。
但這一回,出了點小意外。因為附近封閉修路,我繞了一圈,來到糧店前面,卻見一排所有的店面都是鐵將軍把門。打電話給經常到這里購物的弟媳婦,問賣糝子的搬到哪里去了。她告訴我,這里的門面被出租單位收回,糧店搬到了對面西側的一個小巷子里去了。我按照她的指點,找到了那里。這是一排背河面街的低矮、逼仄的臨時構建,卷簾門也大多關著。糧店的門開著,門外停著一輛南京牌照的轎車,熟悉的女店主和一個本地口音的四十來歲的男子,正朝車上副駕駛的位置,搬口袋上印有本地標簽的大米。我問男子:怎么買這么多米?他說:習慣了,每次都從這里買幾袋帶走,自己吃,再送送朋友。
把買米的男子打發(fā)走了,女店主開始接待我。我買好玉米糝子,看到旁邊一個袋子里裝著花生。便問:是新花生嗎?老板娘點點頭回答:是的。我讓她稱了30元錢的。
到蘇州過了一天,我想嘗嘗自己從老家買來的花生,便叫家屬拿一些,炸了吃。哪知道她一拿,傻眼了。里面有一些絲絲網網,那是蟲子的杰作,只要是破粒,都有看得見的霉斑。她開始告訴我時,我不信。我說我問過的,人家說是新花生。家屬哼了一聲,說:你總喜歡問,你不能看一下嗎?她接著數(shù)落起我來:買蔬菜,問人家什么時候打過農藥;買魚,問人家煮起來有沒有泥腥味;買酒,問人家口感好不好?賣東西的人,未必都和你實話實說。
我自知理虧,不予置辨。倒出一些到籮里,攤開,揀過一遍,剔除不少后,親自到廚房里炸好,裝到盤子里,倒一杯酒,開始品嘗。吃了幾粒,自我安慰,以為揀一揀尚可食用,哪知道接下來的一粒入口,感到味道不對,急忙吐出,卻有一半已經咽下。明明看起來還挺光鮮的,怎么還會有霉的呢?拿出幾粒生的掰開一看,有的芯子上已有霉斑。
我把炸好的花生也倒進了裝花生的口袋,準備出門時把它們統(tǒng)統(tǒng)扔進垃圾桶。家屬卻說,別扔,留著。問為什么,她說:留著給你長記性。呵呵,這是留著做攻擊我的武器了。我之問貨購物,由來已久,上當也絕非一次兩次。于我,這是一種對商家的信任。如果說信任有錯,那錯的似乎不應該是我。我的損失,不過是30元錢的事情,那家我給予信任的糧店,失去的是誠信,他們的損失,難道不比我大得多?
我以自我安慰的方式,給這件不愉快的事兒畫上了句號。沒想到過了幾天,我的微信上收到弟媳婦發(fā)給我的一條消息:“大哥,你上次買糝子的時候,買那家糧店的花生沒有?我今天去糧店買米,看到那里貼出一張‘啟事,說他們店前幾天不慎賣出一些有霉變的劣質花生,請凡是購買過的客戶前來領取退款或調換好的花生?!?/p>
我樂了。人性有幽暗,世界不會都是光明,但給人以信任,把人朝好的方面想,一定沒錯。我把弟媳婦發(fā)來的消息給家屬看,和她分享我的開心,也是宣示我的“正確”。
閻廣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