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珠容
德國柏林YUUE設計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知名設計師翁昕煜曾經做過一系列看起來并不好用的設計。他設計過一款“憤怒的燈”,這是一個人形的立燈,燈上有一只很戲劇性的“手”握著拉線桿,在房間里如果你多開了一盞燈,“憤怒的燈”就會動“手”把自己給關掉?;蛘?,當你開燈一整夜,第二天天亮了,當外面窗戶的光照進來時,它也會把自己給關掉。
翁昕煜的另一個設計“記憶相冊”,里面的照片會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地變模糊,讓你很難看清楚。你要是留意到它的變化,會本能地把它拿起來觸摸一下。而就在這個時候,照片又會很清晰地顯示出來。
翁昕煜設計的“平衡燈”,靈感來自于天平秤和蹺蹺板。它從外形看只是一臺簡單的木結構臺燈,可使用時卻有趣至極——當燈頭低沉時,燈泡熄滅;當你把手機放入燈桿尾端的槽里,重力使燈頭翹起,燈泡就會自動點亮。
對于“憤怒的燈”“記憶相冊”“平衡燈”這幾個設計,不止一個朋友向翁昕煜提出過疑問:“要真量產的話,它們似乎并不好用,那為什么還要做這類設計?”而翁昕煜說:“因為它們本身就在設計之外!”
他這樣解釋這些設計的存在:“憤怒的燈”經常讓人嚇一跳,可它也容易勾起人們的反思:是不是我開燈造成浪費了,或者我是不是忘記關燈了?通過觸摸“記憶相冊”,你會得到一個又一個重溫過去美好記憶的機會;“平衡燈”總是讓你面臨抉擇——是要專心工作不受手機干擾,還是要忍不住玩手機而失去燈光?
【素材點撥】那些“不好用”的設計,或許不能被批量生產出來,但它們能引發(fā)人們的討論、沉思。設計不一定是只能夠探討日常審美,它也可以被賦予道德、價值和意義。
【適用話題】設計之外;有用與無用;設計不只關乎審美;價值……
(水云間摘自2019年12月3日《潮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