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謀殺之謎:殺人犯的腦內活動

2020-03-28 10:53林海
檢察風云 2020年4期
關鍵詞:睪丸素雷恩變態(tài)

林海

在英國,每年都會發(fā)生約600宗兇殺案。全球范圍內,每小時有50人被殺。兇殺讓我們既害怕又厭惡,但也讓人好奇,到底人們?yōu)楹螘⑷耍坑行┤耸巧鷣砭褪菤⑷朔?,還是受到了環(huán)境的驅使?Davina Bristow執(zhí)導的紀錄片《謀殺之謎》走進殺人犯的內心世界,希望弄清為何有人會殺人,并寄望了解殺人動機,在將來某一天可以阻止謀殺的發(fā)生。

殺人犯天生就異于常人嗎?

對于罪犯大腦的研究從19世紀就開始了。1871年11月,科學犯罪之父隆布羅索醫(yī)生在研究臭名昭著的意大利盜賊比耶拉的頭骨時發(fā)現,在他的頭骨連接脊椎的地方,有一處明顯的凹陷,與低等動物特別是嚙齒類動物相同。隆布羅索確信自己發(fā)現了犯罪者與非犯罪者大腦不同的證據,屬于返祖現象。隆布羅索的判斷是一個偉大想法的雛形:即犯罪者,特別是殺人犯,與我們其他人的大腦存在差異。他的研究用今天的標準看可能很可笑,但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但這之后近一百年,人們才開始對謀殺犯的心理進行真正的探索。20世紀80年代,腦部掃描儀誕生,心理學家終于可以精確檢測出謀殺犯腦內活動情況了。紀錄片中提到,首個掃描殺人犯大腦的研究是英國神經科學家艾德里安·雷恩醫(yī)生進行的。一個名為唐塔·佩奇的罪犯,在年僅21歲時殘暴地奸殺了24歲的佩頓·塔特希爾。受害者回家時撞見他在偷盜,二人發(fā)生了激烈的搏斗,之后佩頓試圖自保并掙脫了出來,但兇手沒有就此停手,他趕上去用刀不停地捅她,最終釀成慘案。

唐塔·佩奇為何如此殘暴?雷恩醫(yī)生掃描了他的大腦。雷恩醫(yī)生在紀錄片中解釋道,一個正常非暴力的人的大腦,其掃描圖通常呈現紅色和黃色這樣的暖色,代表大腦活動正常。而唐塔·佩奇的掃描圖顯示他的大腦活動異常,顏色多為冷色。通過掃描圖可以看出,唐塔·佩奇的前額皮層功能比非暴力的正常人要弱許多。雷恩醫(yī)生及其團隊掃描了14名兇手的大腦,所有的掃描結果都顯示出前額皮層功能較弱。前額皮層負責控制我們的情緒沖動。與此同時,雷恩醫(yī)生還發(fā)現大腦的情緒制造中樞,例如產生攻擊沖動情緒的杏仁核,在殺人犯腦內都過度活躍。由此看來,殺人犯的大腦似乎更容易產生憤怒情緒,同時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又比正常人要弱。

紀錄片采訪了大衛(wèi)·克魯格??唆敻袷且幻湫偷倪B環(huán)殺人犯,與百分之九十的連環(huán)殺人犯相似,他呈現出精神變態(tài)的心理癥狀。年僅17歲時他殘忍殺害了三名幼童,在殺死兩名男孩后,他沒有任何的愧疚,“很遺憾兩個男孩死了,但我感覺自己成了神,擁有凌駕于凡人之上的神的權利。在扼殺孩子的時候,我感到了某種程度的快感,一種我從未體會過的成就感”。顯然大衛(wèi)·克魯格對他的受害者漠不關心,而這是精神變態(tài)的主要特點。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羅伯特·黑爾博士認為,精神變態(tài)的主要特征就是缺乏同理心,不是說一般性的缺乏,而是基本對所有人都沒有感情,對他人麻木不仁,也不會產生負疚感。這個連環(huán)殺人犯對自己殺死兩男一女的行為發(fā)表的駭人發(fā)言完全證實了這一點:“我當時沒感到任何后悔或內疚,我只想追求數量上的平衡,我已經殺死了兩個男孩,也許還應該殺個女孩?!?/p>

為了解為何這些連環(huán)殺人犯會如此缺乏同情心,羅伯特·黑爾教授開始研究精神變態(tài)者的大腦:“我們給實驗對象看了一系列圖片,其中有些圖片是中性無害的,而有些是恐怖的,那些圖片會使大部分人感到不適?!闭H丝吹奖┝D片時,大腦掃描有一塊紅色區(qū)域,這意味著杏仁核很活躍;相比之下精神變態(tài)者的杏仁核基本沒有活動??吹剿耸芸鄷r,杏仁核缺乏情感反應,這就可以解釋為何精神變態(tài)者對其受害人缺乏同理心。大腦掃描還顯示,與應激型殺人犯不同的是,精神變態(tài)者的前額皮層工作正常,他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攻擊性沖動。但正是自我控制與毫無同情感的結合使他們尤其危險:他們可以精心策劃襲擊行動,且不會因同情受害者而產生絲毫猶豫。

殺人犯的大腦如何失去控制

根據這一系列研究,紀錄片讓觀眾們了解到,大腦中有兩塊區(qū)域,一塊是產生情緒的,一塊是控制情緒反應的,殺人兇手大腦中的這兩塊區(qū)域都工作異常。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進行了與這些失常相關的生化研究,他們試圖了解,是否是內分泌的失調影響了殺人犯的大腦 。

首要且最明顯的研究對象是雄性激素睪丸素。在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康涅狄格州,臭名昭著的連環(huán)殺手邁克爾·羅斯說,他隨時隨地都可能產生傷害女人的強烈而不可抑制的沖動,這種沖動來得毫無預兆且沒有任何理由。經診斷,羅斯有遠高于正常水平的睪丸素水平。為此,紀錄片找到了心理學家詹姆斯·達布斯教授。他收集并檢驗了上百名罪犯的唾液樣本,發(fā)現具有較高睪丸素水平的獄囚更有可能發(fā)生暴力犯罪。不是所有睪丸素含量高的人都是兇手,但含量高確實更易導致暴力行為。紀錄片還揭示了一項最新研究:提高普通男性的睪丸素水平,會使他們的杏仁核變得更活躍。這可以解釋睪丸素與暴力之間的關系。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還調查了另一種可能與兇殺相關的生化元素,那就是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種神經遞質,對前額皮層功能起到重要作用。最早的線索來自于猴子實驗。行為生物學家迪伊·希格利博士觀察發(fā)現,低血清素的猴子會出現所謂的反社會行為,其他猴子不敢靠近這些猴子,因為它們會毆打別的猴子,或是會做出很不友好的舉動。因此科學家們懷疑人類可能也是如此。

血清素可以起到控制情緒的作用,就像是一個剎車機制,因此血清素較低的人可能會情緒失控。血清素水平越低,實施暴力的可能性就越大。神經科學家弗雷德古德溫醫(yī)生的這一發(fā)現是科學研究的轉折點:會不會是低血清素含量導致人的殺戮行為?

紀錄片中,迪翁·桑德斯殘忍殺害年邁祖父母的行為,進一步證明了血清素與謀殺行為存在關聯。在監(jiān)獄里,迪翁的醫(yī)生發(fā)現他的血清素含量超乎尋常得低,這就導致迪翁總是處在脾氣失控的邊緣,會突然采取放肆的暴力行為,甚至會殺人。

童年遭遇會讓人變成殺人犯嗎

殺人犯與普通人之間存在諸多生物性差異,但這些差異從何而來呢?是基因所致還是全由環(huán)境決定,他們是天生殺人狂,還是后天所致?

紀錄片向觀眾展示了幾項實驗。科學家們首先研究的是成長歷程。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猴子實驗證明了母愛對于幼猴的正常心理成長具有重要影響。這項實驗頗具爭議,科學家把一些幼年期的猴子置于孤立環(huán)境中達一年之久,所有這些小猴都表現出嚴重失常的狀態(tài)。缺乏父母的關照,很明顯影響了猴寶寶們的情感發(fā)育,而這在人類身上也同樣適用。

另外,許多殺人犯都有著充滿暴力而沒有愛意的童年。1961年一項開創(chuàng)性實驗解釋了暴力對幼童產生的影響。一個四歲的兒童,第一次玩充氣不倒翁玩具,他玩了很長時間,沒有任何攻擊玩具的想法。在實驗中,工作人員安排孩子們觀看一名成年人暴力攻擊玩具的樣子。這名四歲孩童不僅沒有什么暴力傾向,而且從未學過拳擊,但當孩子再次拿到不倒翁時,他不僅迫不及待地開始擊打不倒翁,而且還出人意料地準確模仿他剛才看到的方式,這在當時是一項革命性的發(fā)現——見證暴力會導致孩童行為更暴力。

20世紀90年代的研究還發(fā)現,有的人可能是童年時期大腦受創(chuàng),長大后成為殺人犯。耶魯大學司法精神病學家桃樂茜·路易斯博士認為,這樣的孩子多數有過被扔下樓梯,撞在墻上和被毆打的經歷,因此他們的大腦受到損傷。南加州大學神經科學家艾德里安·雷恩教授認為,前額皮層很脆弱,如果父母使勁地搖晃嬰兒,嬰兒的大腦就會在頭顱內前后晃動,那么顱骨內的大腦會撞上顱骨堅硬的骨架部位,而大腦的前部,也就是前額皮質的部分就會受損——如前所述,這可能會讓他們在長大后更具暴力傾向。

在影片的最后,導演提出了這樣一個難題:既然我們能深入地了解社會因素及生物因素與殺人行為之間復雜的關系,那么人們是否可以降低殺人犯再犯罪的風險 ,或是預防他們作案呢?

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人利用藥品來治療潛在殺人犯,降低他們犯案的風險。特別是精神分裂癥,可以通過抗精神病藥物有效控制病情。藥物治療在與睪丸素相關的犯罪方面特別有效。

除了藥物干預,科學家們還嘗試使用心理學辦法治療殺人犯,這的確讓許多罪犯減少了暴力行為,但是對精神變態(tài)的治療卻讓人警惕。有案例顯示心理療法事實上讓精神變態(tài)者病情更重。寄希望以生理心理治療代替犯罪防控與刑罰,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歡
睪丸素雷恩變態(tài)
棘胸蛙養(yǎng)殖技術(四)——變態(tài)期飼養(yǎng)管理
散打冬訓期間部分理化指標的分析研究
愛吃辣的男人性能力更強
母親的懲罰
變態(tài)混凝土
消防員 ——克雷恩(奧地利)▲
米非司酮聯合甲基睪丸素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分析
有趣的懲罰
對一變態(tài)青年的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