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慧蘭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成為一個富有教學創(chuàng)新力的教師,善于把種種鮮活的教學元素注入到自身的課程體系中,令全體初中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時候,能夠克服個人的浮躁情緒和畏難之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過程中,提高個人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動性,由此成為一個更加出色的好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涯中也能夠摒棄被動化的學習心理,懂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富有生活氣息的重要課程。
【關(guān)鍵詞】初中教育;《道德與法治》;生活元素;教學設(shè)計;探究分析
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應該成為一個頭腦冷靜、思慮深遠、善于啟發(fā)學生的好教師,把形形色色的教學方式納入到現(xiàn)實的教學語境中,令全體的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時候,能夠?qū)τ谡n程本身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的時候,真正成為一個善于學以致用的好學生,這對于學生的日后成長和進步意義甚大。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也應該在日后的教學中把生活元素與知識點相結(jié)合,由此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一、當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實際分析
(一)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
當下的初中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時候,應該具備極高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效,因為對于初中生而言,不啻為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初中生需要面對著若干課程的學習任務(wù),如果不能夠真正成為一個珍惜時間地的學生,必然要在學習的世界中屢屢碰壁,這對于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無甚意義。當下的初中生在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時候,對于教師布置的形形色色的學習任務(wù)和背誦任務(wù)感到極為棘手,甚至是在背誦的過程中,也以一種勉為其難的態(tài)勢來學習乃至是敷衍,這種學習態(tài)度值得深刻地反思和警惕,這對于學生的進步和日后成長無甚意義。初中生應該成為一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鐘的學生,善于珍惜點點滴滴的學習時間,由此能夠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時候,攻克相應的難題和問題,實現(xiàn)自我的長足進步。但是學生距離教師的期待還有不短的距離。
(二)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不夠
初中生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感到意興闌珊也是一件意料之中的事情,很多的學生不懂得應該重視這門課程,因為在這些學生的眼中,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便是一門充斥著概念、指令、教條的乏味學科,這樣的學科對于一個人的生活沒有什么積極的促進意義,初中生沒有能夠擺正自己的態(tài)度,因此,使得自己的學習能力也無法實現(xiàn)長足的提升和進步,這對于學生的未來也必然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初中生應該擺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懂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極為重要的課程,值得認真地學習,并且學生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美好,形成自己的獨特的認識思維和獨到見解,由此令自己成為一個熱愛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生,并且在學習這門課程的同時具備強大的核心素養(yǎng)和動能,這對于學生的未來也是有著極大裨益的。
(三)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不高
學生沒有能夠真正認識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內(nèi)在精髓和內(nèi)在核心,因此,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學以致用能力難以得到相應的提升和進步。初中生不懂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關(guān)乎于人的生活的學科,學生應該在學習和品味這門課程的同時,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現(xiàn)象和問題納入其中,由此令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得到長足的進步。例如,為何豬肉的價格在不斷地提升?為何村委會應該積極地為廣大的農(nóng)民辦事?為何一個人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是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很多的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都是以一種被動敷衍的態(tài)勢來學習課程,未能夠把知識納入心中,僅僅停留在背誦和認識的層面上,未能夠把知識納入到自我的生活之中。如果學生能夠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汲取到充足的精神養(yǎng)料,必然使得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掃除大大小小的迷失和困頓,在學習的路程中走得更遠。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與生活元素結(jié)合的重要性分析
(一)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成為一個掌握著豐富的教學手段的教師,由此令學生在學習課程的同時,攻克相應的學習難題和學習誤區(qū),增進個人對于課程內(nèi)的知識和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從而助學生化解個人的學習難題,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善于學習的學生。很多學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也能夠得到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能夠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學習到很多的知識和技能,也能夠在重大的考試中用一張漂亮的答卷來彰顯個人的努力和進步,但是這些都不足以證明學生的學習能力極為強大,不意味著學生懂得了學以致用四個字,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學生應該把自己的眼光放得足夠長遠,懂得自己應該積蓄能力,放眼未來,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過程中,具備更加強大的學習能力,掃除相應的學習負擔和學習迷思,成為一個更加出色的學生。
(二)激活課程的內(nèi)在氛圍
很多的初中生在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時候,都是以一種敷衍懈怠、頹唐無奈的感受在學習知識,這種消極的心理必然影響了學生的發(fā)揮,令學生無法真正噴涌出個人的全部的學習潛力,學生的問題需要被教師所重視,同時值得教師加以克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出現(xiàn)的知識是抽象的、刻板的、概念化的,但是人的生活每一天都有著相應的變化和波動,面對著充滿了波動的生活,知識也應該積極地轉(zhuǎn)化自身的型態(tài),由此能夠令知識更好地被學生所吸納,也能夠使得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全體的學生都養(yǎng)成一種積極向上、蓬勃進取的態(tài)勢,從而在學習的世界中攻克難題,取得全面的進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最渴望看到的景象是:當教師在提問學生的時候,全體學生都能夠成為有問必答的學生,積極地思考,積極動腦,主動回答,不再以“沉默的羔羊”的姿態(tài)來自居,這樣的被動的態(tài)勢對于學生的進步只能夠起到負面意義。
(三)推動學生的學習和理解
學生和知識之間存在著相應的隔膜和阻隔,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知識距離學生太過于遙遠,因為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遙遠,因而學生未能夠克服個人的學習難題,未能夠?qū)τ谥R產(chǎn)生有溫度、有質(zhì)感的理解,未能夠進入到知識的深層領(lǐng)域,獲取個人的真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程體系中把生活元素納入其中,事實上就是在拉近學生和知識之間的距離,令學生懂得所謂的《道德與法治》課并不是一門不食人間煙火的抽象的學科,而是有溫度、有色彩、有聲音、有畫面、有質(zhì)感的學科,如果學生對于這門學科能夠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必然能夠提升個人的學習效率,取得全面的進步。
三、教師應如何將生活元素注入到課程中
(一)通過教學道具在課程中注入生活元素
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應該成為一個思路清晰、手段靈活的好教師,教師應該把豐富的教學道具納入到自身的課程體系中,從而令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充滿了活力和魅力,富有很強的生活質(zhì)感和學科魅力,這對于學生的意義也不可謂不大。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也需要謀求學科新的增長點,令自己的教學手段更加豐富,成為一個更加出色的好教師。例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課程的同時,可以把若干個具有年代感的生活小物件帶入到課程體系中,令學生在這些課程小物件中,真正認識到課程本身的屬性和意義,懂得中國的滄桑流變。諸如糧票、布票、手表等等,令當代的初中生懂得生活的艱難困苦,從而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二)通過多媒體技術(shù)在課程中注入生活元素
這是一個信息技術(shù)的時代,任何一個熱愛教育的教師,都應該把鮮活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元素注入到自己的課程體系中,由此令學生在學習課程的同時,對于知識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在課程中把生活元素注入到課程中,可以憑借相應的多媒體技術(shù)手段,令學生不放棄任何學習課程的機會,也能夠在高級技術(shù)的推動下和幫助下,用計算機技術(shù)的形式呈現(xiàn)出相應的生活元素,從而令課程更加鮮活,對于知識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成為一個更加出色的好學生。例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可以把校園的鳥瞰圖以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呈現(xiàn)而出,同時令學生增進個人對于校園的熱愛,懂得美好的環(huán)境是靠大家營造出來的,任何一個學生都應該成為良好校園環(huán)境的保護者和維系者,不能夠忽視個人的責任,畢竟,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成為這所學校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應肩負使命、承擔責任,才有相應的權(quán)利來享受校園的便捷和進步[3]。
(三)通過社會熱點問題在課程中注入生活元素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不是一門閉門造車的課程,而是一門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課程,因為這門課程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因此,教師有必要把社會熱點問題注入到課程中,既能夠增進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又能夠在課程中增加相應的生活元素,從而推動課程的進步和優(yōu)化升級,并且令課程煥發(fā)出迷人的光芒,令學生更加熱愛課程,增加相應的學以致用能力,這對于學生的意義不知凡幾。從轟動全國的“紅黃藍虐童”事件到“假疫苗”事件,從香港的暴力事件到“臺獨”問題,這些現(xiàn)實問題都能夠從法律的視角和層面加以解讀,從而令學生對于這些問題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悟,懂得任何一個人都應該遵守憲法和各項法律,不能夠違法法律,在法律面前沒有特權(quán),在法律面前任何人都應該保持謙卑和敬畏,絕不允許挑戰(zhàn)法律。學生在學習這些課程的同時,也能夠?qū)τ诂F(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亂象保持高度清晰的判斷和把握,這對于學生的意義重大。
(四)通過生活面貌的改善作為課程的支點
較之于城市地區(qū)的學生,農(nóng)村地區(qū)的學生的經(jīng)世致用的思維更加強大,學生更在乎的是教師給出的教學知識和教學論據(jù)和現(xiàn)實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不喜歡學習那些缺乏生活實效的知識,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周圍的生活中尋找得到相應的論據(jù)和事例,從而令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感知和把握,這對于學生意義重大。學生不能夠成為一個罔顧現(xiàn)實的悲觀主義者。在農(nóng)村地區(qū),農(nóng)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提升,農(nóng)村的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得到了重大的提升和進步,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方式更加先進,大型的播種機、拖拉機隨處可見。農(nóng)村的牧場更加富有科技元素,農(nóng)村的文化條件也在日益改善,這些隨處可見的變化都在宣示著中國的日新月異的進步。中國的學生應該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汲取到學習的營養(yǎng)和教材的生命力,懂得中國的進步不是一句空話,熱愛國家,熱愛黨都有著內(nèi)在的依據(jù),中國在向著一個正確的方向前進,因此,中國的學生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認真地學習《道德與法治》課,汲取到課程中的養(yǎng)分和養(yǎng)料,從而對于課程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把握,也懂得知識與現(xiàn)實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任何一個學生都能夠從自己的生活現(xiàn)實中看到中國的崛起,也都能夠懂得承擔社會責任的意義,因為只有每個人都能夠履行自己的責任,中國才能夠更好,由此一來,課程的重量也能夠在陡然間提升。
四、結(jié)束語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成為一個熱愛學生、熱愛教學的教師,把更多的先進元素注入其中,令全體的學生都能夠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時候,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實現(xiàn)自我的學習效能的最大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可以把生活元素注入到自身的課程體系中,令學生對于課程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且能夠提高個人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動性,成為一個更加出色的好學生,這對于學生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王志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6(10):73.
[2]連常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讀與寫,2018(03).
[3]夏宇薇.關(guān)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設(shè)想[J].才智,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