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寶 陳保華
(1.甘肅泛植制藥有限公司,蘭州 730010 ; 2.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蘭州 730000)
口腔健康作為人類身體健康的一部分和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口腔中的感染和炎癥因子可導致或加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危害全身健康,影響生命質量。齲病和牙周病會破壞牙齒硬組織和牙齒周圍支持組織,不僅影響咀嚼、言語、美觀等功能,還會造成社交困難和心理障礙。也有研究稱孕婦的口腔感染是早產(chǎn)和嬰兒低出生體重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對于口腔健康的維護顯得至關重要。最近,甘草在口腔疾病中的保健和治療作用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在世界范圍內進行了臨床試驗以評估,甘草及其代謝物在預防和治療各種口腔疾病如齲齒,牙周病,念珠菌病,口瘡性潰瘍和口腔癌等衰弱性疾病中的作用。此外,甘草還被研究作為根管藥物,其可以防止根管治療失敗并且導致更高的治療成功率。本研究對甘草制品在預防齲齒、改善口氣、口腔軟組織炎癥治療、藥物性牙齦增生的調控、放/化療過程中對口腔黏膜的保護、危重患者口腔健康護理以及口腔癌癥治療等多種口腔疾病預防和治療方面的進行綜述分析,為今后甘草制品在口腔健康產(chǎn)品方面的應用提供參考。
甘草是一種傳統(tǒng)的藥食同源物種植物,屬于多年生草本豆科甘草屬。由于甘草具有特殊甜味和風味,在我國有將甘草用于調味料的使用傳統(tǒng),同時甘草在世界范圍內被用作食品和藥品生產(chǎn)中的甜味劑和助劑,并且在美國被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列為公認的安全(GRAS)在中國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等地有產(chǎn),同時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阿富汗、阿塞拜疆等國家均有分布。在中國的傳統(tǒng)中醫(yī)藥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十方九草”的說法。最早見于文字記載是成書于2000對年前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該書中給予甘草很高的評價,甘草被列為一百二十種上藥之一:甘草味甘平主五臟六府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chuàng),解毒。久服輕身延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所錄入的甘草藥材有三種,分別是烏拉爾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 L.和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Batalin。甘草作為一種傳統(tǒng)中藥,性平味甘,歸十二經(jīng),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1]。它的主要藥用成分是五環(huán)三萜皂苷類成分,其中以甘草酸的藥理活性最為顯著也最早被發(fā)現(xiàn)[2],甘草酸由一分子甘草次酸和兩分子葡萄糖醛酸組成, 存在18-α和18-β2種立體異構體[3]。甘草酸制劑具有抗過敏和抗炎作用,20世紀中期之前, 主要用于過敏性皮膚病的治療。1958年甘草酸制劑由山本佑夫[4]嘗試應用于臨床 治療肝病的治療, 取得良好的療效。1975年日本千葉大學熊谷朗教授發(fā)現(xiàn)甘草酸類成分具有免疫增強和免疫抑制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5]。甘草酸攝入體內后,糖苷配基部分被葡萄糖醛酸酶水解,甘草次酸進入體內 ,而其 D/E環(huán)的反式構型與潑尼松龍相似,易于與類固醇激素的靶細胞結合,延長體內皮質醇的存在時間,因而起到類糖皮質激素樣作用[6]。通過不斷研究發(fā)現(xiàn)甘草酸具有抗病毒、抗炎、抗過敏、抗變態(tài)反應 、抗腫瘤及免疫調節(jié)等作用。其中免疫調節(jié)作用備受關注 ,甘草酸通過雙重調節(jié)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來發(fā)揮作用 。
除20多種皂苷類成分之外,還有黃酮類化合物其中比較典型的是甘草苷、甘草查爾酮A、光甘草定。國內外已從甘草中分離鑒定出300多個黃酮類化合物[7],它們分別屬于黃酮類、黃酮醇類、異黃酮類、查爾酮類、雙氫黃酮類、雙氫查爾酮類等十幾大類。不同種類、不同產(chǎn)地的甘草黃酮類化學成分有所不同,而且同種甘草不同部位的黃酮類成分也各有差異。大量研究揭示了甘草的許多藥理活性,如抗病毒活性[8,9],抗炎活性[10,11],抗腫瘤活性[12,13]抗菌活性[14,15]和許多其他活性比如降低體重和血脂含量[16,17]、抗疲勞[18]、強化記憶力[19]。
由于甘草中的不同成分具有諸多的藥理活性,所以甘草制品在食品、藥品、化妝品、動物飼料和獸藥、香煙等行業(yè)均有應用,當然也包括了牙膏、漱口水等口腔清潔護理用品。
2.1抑菌和預防齲齒
齲齒是一種很常見的口腔健康問題,通常認為是由于變形鏈球菌、血鏈球菌、唾液鏈球菌、嗜酸乳桿菌、粘性放線菌等[20,21,22]微生物有關,這些微生物會產(chǎn)生一些酸性代謝產(chǎn)物,致使牙齒表面的鈣質被腐蝕造成溶解和破壞[23]。因此大多數(shù)口腔清潔護理用品都會使用到一些抗菌成分用來減少口腔微生物的數(shù)量。
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甘草水提取物[24],乙醇提取物[25]和超臨界流體提取物[26]在抑制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27],大腸桿菌[28],銅綠假單胞菌[29],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桿菌[30]。這些提取物也被認為是合成殺真菌劑的潛在替代品,或者是新型合成殺真菌劑的先導化合物。表1列出了活性成分和微生物類型的抗菌作用的可能機制。
表1 抗菌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微生物預防機制
甘草莖醇A和6,8-二異戊烯基5,7,4′-三羥基異黃酮對變形鏈球菌具有有效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濃度分別為1和μg/mL[31]。基于上述對細菌的抑制活性,甘草可作為預防和治療齲齒,牙周病的良好原料。
Ajagannanavar SL博士做了甘草水提取物、甘草乙醇提取物同洗必泰(CHX)的抗菌功效研究,結果表明甘草根乙醇提取物和甘草根水提取物對變形鏈球菌和嗜酸乳桿菌的MIC分別為25%和12.5%。甘草提取物在48h時的平均抑菌區(qū)分別為22.8mm和26.7mm;甘草提取物在48h時的平均抑菌區(qū)為14.4mm。在48小時時,CHX抑制變形鏈球菌和嗜酸乳桿菌的平均區(qū)域分別為20.5和13.2。得出與水提取物和CHX相比甘草根乙醇提取物對變形鏈球菌和嗜酸乳桿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結論。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洗必泰的濃度是0.2%,而甘草提取物的濃度是25%濃度對變形鏈球菌有殺菌作用,0.09%~12.5%濃度的僅表現(xiàn)出抑菌作用。同時50%濃度的甘草提取物對嗜酸乳桿菌表現(xiàn)出殺菌作用,0.09~25.0%濃度的甘草提取物對嗜酸乳桿菌僅表現(xiàn)出抑菌作用[32]。
由伊朗德黑蘭大學口腔臨床醫(yī)學院 Moham-madHosseinSalari、einabKadkhoda 兩位博士研究了甘草次酸對口腔致病菌的抑制和滅殺效果[33]。該研究通過從200例成年期炎癥樣本中分離出病原性和嗜性細菌,對分離的菌株進行鑒定和培養(yǎng)之后,使用不同梯度濃度甘草次酸,進行菌株敏感性實驗。以放線菌、侵蝕擬桿菌、CO2嗜纖維菌、顆粒CO2噬纖維菌、溶血嗜血菌為對象進行不同濃度甘草次酸對孤立的牙周病變和嗜酸性細菌的敏感性研究,結果表明甘草次酸的最小抑菌濃度分別為8和16mg/L,所有參與考察菌群的最小殺菌濃度為16mg/L。該研究表明甘草次酸對多種牙周病原菌和嗜酸性細菌具有良好的抑制和滅殺作用。
Godbole E[34]在脫落的健康兒童更換脫落的磨牙上進行培育后的變形鏈球菌菌株(MTCC497)定植培養(yǎng),同時對甘草和蜂膠分別用80%乙醇提取,提取液稀釋至有效抑菌濃度后濃縮制備成為凝膠,用該凝膠涂抹在變形鏈球菌感染的牙齒標本上。在涂抹后的60、120和180秒對牙齒標本進行熒光染色并在聚焦顯微鏡下進行激光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甘草提取物的殺菌效果遠優(yōu)于蜂膠提取物。
Peters MC[35]在美國進行了每根含有15mg甘草提取物的無糖棒棒糖對兒童口腔中變形鏈球菌的影響研究,每天兩次食用該棒棒糖,連續(xù)3周檢測兒童唾液中變形鏈球菌的數(shù)量,結果表明變形鏈球菌減少,齲齒概率降低。繼Peters MC之后我國的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國家口腔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也使用同樣的棒棒糖對中國學齡前兒童進行了類似的臨床研究[36],體外研究發(fā)現(xiàn)甘草提取物對變形鏈球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為25μg/ml,臨床研究顯示3至6歲的高齲風險兒童唾液變形鏈球菌水平>5×105細胞/ml,每天使用2個含甘草的棒棒糖3周可顯著降低唾液變形鏈球菌水平到對照組。唾液微生物組分析顯示,使用草藥棒棒糖后,口腔群落的系統(tǒng)發(fā)育多樣性沒有變化,而變形鏈球菌水平有明顯降低。這兩項研究結果表明含有甘草的無糖棒棒糖可有效預防兒童齲齒的發(fā)生。
另外口腔念珠菌病(念珠菌病或鵝口瘡)是由稱為白色念珠菌的酵母樣真菌引起的,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包括抗生素和皮質類固醇等藥物,糖尿病和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全身性疾病,鐵和B12缺乏癥等營養(yǎng)缺乏癥,口腔干燥癥,免疫抑制性疾病等[37]。諸多研究表明甘草酸的使用提高了MAIDS小鼠對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抵抗力,光甘草定對C. Albicans表現(xiàn)出良好的抗真菌作用,光甘草定在最低抑制濃度為31.25~250μg/mL時顯示出對抗白色念珠菌抗藥性突變體的抗性修飾活性[38~40],甘草素(LG)可以通過CD4+Th1免疫反應保護小鼠免受播散性念珠菌病[41]。最近的一項研究評估了光甘草定和甘草查爾酮A對白色念珠菌生長,生物膜形成和酵母菌素轉化的影響。結果表明,甘草查爾酮 A對生物膜形成具有顯著影響,而甘草查爾酮A和光甘草定均阻止了白色念珠菌的酵母菌轉化。他們還指出,這兩種化合物都可以與制霉菌素協(xié)同作用,對抗白色念珠菌[42]。
陳鋼、許海燕等[43]發(fā)現(xiàn)甘草酸二鉀對牙齦卟啉單胞菌具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濃度1.875g/L ;含0.2%甘草酸二鉀的牙膏具有抑制牙齦卟啉單胞菌的作用,抑菌環(huán)直徑為20.5mm。
2.2改善口腔異味
中醫(yī)認為口臭的發(fā)生除與口腔衛(wèi)生環(huán)境有關之外,還與臟腑積熱有很大關系。這些人在有口臭的同時,常會伴有口渴、口感、牙齦紅腫、便秘等情況。要緩解口臭除了口服清熱泄火的藥之外,可以使用藥物湯劑進行漱口治療。其中甘草搭配藿香、佩蘭、金銀花或者甘草與蘆根搭配開水沖泡漱口,可有效緩解口臭。
西醫(yī)認為口臭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導致?lián)]發(fā)性硫化合物(VSCs)的產(chǎn)生,特別是甲基硫醇和硫化氫,由特定的細菌菌種在口腔中定植造成的。本研究以甘草提取物中的異黃酮甘草苷(licoricidin)和甘草異黃酮a (licorisoflavan a)為主要成分,研究其對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普氏桿菌(Prevotella intermedia)和moorei (Solobacterium moorei)的生長、VSC生成和蛋白酶活性的影響。研究了甘草提取物、甘草苷和甘草異黃酮A對唾液模型中VSC產(chǎn)生的影響。首先表明,licoricidin和licorisoflavan,有效地抑制了3個菌種的增長,以最小抑制濃度在2~80μg/ml。甘草提取物與甘草苷和甘草異黃酮A兩種分離物均能劑量依賴性地降低牙齦假單胞菌VSC的產(chǎn)量。以及S. moorei的唾液模型。雖然提取物和分離物沒有抑制細菌的蛋白水解活性,但它們阻止了Prev將半胱氨酸轉化為硫化氫。最后,研究了甘草提取物、甘草苷和甘草異黃酮A對牙齦源性vsc的調控作用。Licorisoflavan(10μg/ml)被發(fā)現(xiàn)是最有效的降低VSC水平50%。在本研究的范圍內,甘草超臨界萃取物及其主要異黃酮(甘草苷和甘草異黃酮a)是天然成分,具有降低細菌VSC產(chǎn)生的潛力,因此可以控制口臭[44]。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含有甘草查爾酮(Licochalone A)等甘草黃酮類成分的口腔護理液,可抑制口腔中的主要致病微生物并生產(chǎn)用于抵抗口臭,預防齲齒和減少牙菌斑,減少牙齦炎[45]。
2.3口腔潰瘍治療及黏膜修復
在口腔醫(yī)學中甘草鋅膠囊與維生素B2聯(lián)合使用治療口腔潰瘍,被認為具有奇效。鄭利光[46]等拿甘草鋅膜對金黃地鼠實驗性口腔潰瘍的治療作用及口腔粘膜局部刺激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甘草鋅膜對金黃地鼠實驗性口腔潰瘍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并且無粘膜刺激性。蔡敏[47]也對甘草鋅治療復發(fā)性阿弗他潰瘍進行了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甘草鋅組有顯著治療優(yōu)勢,臨床常規(guī)用藥聯(lián)合甘草鋅治療阿弗他潰瘍可提高治療效果,縮短病程,減少復發(fā)。中醫(yī)應用中經(jīng)常使用甘草瀉心湯內服和甘草樸硝湯漱口的方式來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48,49]。施紅衛(wèi)等人進行了甘草散治療口腔潰瘍的動物實驗研究[50]。在研究中建立動物口腔潰瘍模型,采用隨機對照的研究方法,將30只豚鼠分為空白對照組、錫類散治療組和甘草散治療組,每組各10只動物。在治療后第5天觀察潰瘍直徑的變化、潰瘍周圍的充血程度及潰瘍表面的感染情況。結果:治療前潰瘍直徑三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治療后第5天甘草散組的潰瘍直徑亦明顯小于錫類散組和空白對照組,潰瘍周圍充血程度及表面感染情況明顯輕于其它兩組。結論:甘草散對治療口腔潰瘍療效較好。
2.4口腔炎癥治療及出血情況改善
甘草酸是甘草的有效成分,其選擇性誘導成熟的T淋巴細胞凋亡,調節(jié)淋巴細胞數(shù)量和功能,糾正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紊亂,具有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的藥理作用;其機制為抑制抗體(IgG、IgE)生成,多靶點地抑制補體系統(tǒng),抑制炎性細胞因子和炎癥介質生成,以及對抗炎癥介質的致炎作用[51],甘草酸對炎癥介質和炎性細胞因子具有抑制作用,所以具有較好的抗炎性。鄭曉霞等對甘草酸二鉀的抗炎活性進行了評價[52],實驗結果顯示1000μg/mL 的甘草酸二鉀能夠顯著抑制LPS刺激RAW264.7細胞分泌NO和IL-6,且含甘草酸二鉀的牙膏對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也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陳鋼、許海燕等[43]也對含有甘草酸二鉀的牙膏抗炎活性進行了評價,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的抗炎模型上,含0.2%甘草酸二鉀的牙膏具有超過醋酸氟輕松軟膏的效果。
韓國天安大學牙科學院牙周病學系Jae-YongShim等人做了含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三氯生和甘草酸二鉀的漱口水對牙齦炎的預防和治療作用研究[53],含有DPG,三氯生和CPC的漱口水可顯著降低齦上斑塊和牙齦炎和牙齦出血情況。美國福賽思學院細胞生物學Hajime Sasaki、東京醫(yī)學和牙科大學Noriyuki Suzuki以及中國云南昆明醫(yī)科大學醫(y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系徐巖教授等人聯(lián)合研究了甘草次酸預防和治療牙周炎的作用機[54]。甘草次酸可以有效的阻斷感染刺激引起牙槽骨損傷,其藥物作用機理在于其抑制NF-κB的活性,同時使得T細胞及巨噬細胞增殖而起到良好的抗炎、抗過敏效果。
在牙齦炎癥發(fā)生的同時往往伴隨著牙齦出血的癥狀,牙齦卟啉單胞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厭氧菌桿,被認為是牙周疾病開始和發(fā)展的主要牙周病原體,被認為是一種典型的慢性炎性疾病。脈管系統(tǒng)內襯的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被認為是牙周疾病發(fā)病機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內皮細胞起著重要的屏障作用,可維持血液與間質之間的完整性,并調節(jié)體液,可溶性因子和免疫細胞的通過。內皮通透性增加是炎癥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事件,在該過程中,口腔感染了牙周病原體后,炎癥細胞通過發(fā)炎組織中的牙齦內皮滲出[55,56]。
Su-Ryun Kim等人[57]用通過尾靜脈靜脈注射伊文思藍染料后,將牙齦卟啉單胞菌脂多糖LPS皮內注射到小鼠背側皮膚中,可觀察到體內血管滲漏,以次表面牙齦卟啉單胞菌LPS可誘導血管通透性的增加。牙齦卟啉單胞菌LPS增加了內皮細胞中IL-8mRNA的表達和蛋白質的產(chǎn)生。用18α-GA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可抑制牙齦卟啉單胞菌LPS預處理誘導的IL8mRNA表達。甘草次酸可能對炎癥過程中的血管功能障礙具有預防作用,進而到達減少出血的目的。
2.5在牙根管治療過程中的應用
根管治療是一種通常很直接的方法,可以減輕牙齒疼痛并保護您的牙齒。當牙齒的根部發(fā)炎或感染時,患者通常需要根管治療。在根管治療過程中,專門從事此類治療的牙髓醫(yī)生會仔細去除牙齒內的牙髓,對根管進行清潔,消毒和定型,然后進行填充以密封空間。然而在進行填充密封的過程中一些膠類填料中存在一些甲醛類成分,部分患者對該類成分產(chǎn)生過敏情況,嚴重者會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58,59]。在醫(yī)學應用中一些含有甘草成分的藥品常被用于炎性或過敏性疾病,Yong-Wook Shin[60]研究證實甘草中的甘草酸類和甘草苷類成分可以有效抑制血清總IgE的產(chǎn)生,進而起到緩解過敏癥狀的作用?;谝陨弦蛩卦诿芊饽z中加入甘草酸類成分可以有效減少牙根管治療后因為密封膠中甲醛引發(fā)的過敏癥狀。
同樣在義齒使用過程中會有部分消費者因為義齒穩(wěn)固劑中的一些化學成分刺激而引發(fā)一些過敏或刺激性炎癥,在義齒穩(wěn)固劑中加入甘草酸類成分也可以有效減少這一類情況的發(fā)生[61,62]。
2.6對藥物性牙齦增生的抑制
鈣通道阻滯劑(硝苯地平,尼卡地平,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等),抗癲癇藥(苯妥英鈉,丙戊酸鈉)和免疫抑制劑(環(huán)孢霉素A)等藥物使用過程中會誘發(fā)牙齦成纖維細胞過度增殖致使牙齦增生的出現(xiàn)。日本大學松戸齒學部口腔分子藥理學主任藤井 彰教授[63]證明18a-甘草次酸通過調控細胞周期控制蛋白,例如pRB(ser780),pRB(ser807/811),CDK4,CDK6,CDK2,細胞周期蛋白D1和細胞周期蛋白A水平,抑制了存在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情況下硝苯地平反應性患者(硝苯地平反應物,NIFr)的牙齦成纖維細胞增殖和G1/S轉變。甘草次酸有效抑制了藥物性牙齦增生的發(fā)展。
2.7對放射治療過程中口腔黏膜的保護
頭頸癌在世界范圍內很普遍,口腔癌約占男性所有惡性腫瘤的10%,女性約占4%,頭頸癌的常用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放射療法具有諸如粘膜炎癥,牙周感染,真菌和病毒感染以及唾液腺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繼續(xù)治療會變得更加嚴重。這種情況可能變得如此嚴重,以致使患者不愿繼續(xù)治療。影響這些患者粘膜炎持續(xù)時間和程度的因素包括放射源,累積劑量,強度[64]。在印度Debabrata Das[65]等人通過將75例患者頭頸部放療分為4組,每組局部放療在治療前將各種物質涂于口腔。為期7周,A組患者每天局部涂抹甘草粉和蜂蜜,每天服用10毫升甘草每天準備兩次;B組局部應用甘草粉、蜂蜜;只適用于C組蜂蜜在本地;D組(對照組)接受標準治療。A組有與對照組相比,放療和化療引起的粘膜炎減少最多(P<0.001)對照組。伊朗德黑蘭醫(yī)科大學牙科學的S. Hajheidary[66]博士進行了關于甘草提取物在頭頸部放射治療患者口腔黏膜炎癥預防的隨機雙盲實驗,在該雙盲臨床試驗中,將37例頭頸癌患者分為接受甘草水提取物的干預組(n=19)和接受安慰劑的對照組(n=18)組。放射劑量為50Gy的條件下,經(jīng)過兩周的治療發(fā)現(xiàn)干預組和對照組在黏膜炎的最高等級和口腔黏膜刺激性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01)。因而得出甘草水提物可有效降低頭部和頸部癌癥患者接受放射治療時口腔黏膜炎的嚴重程度。
2.8對危重患者口腔健康護理中的應用
傳統(tǒng)中醫(yī)診療中舌象診斷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常認為舌體紅潤是健康的象征,舌頭表面應該有適量的唾液粘附,舌體過濕則表現(xiàn)出體內濕氣過重需進行滲水和燥濕治療,舌體干燥則表現(xiàn)出體內因為高熱的原因致使津液虧損,需要進行滋陰生津的治療方案。對于一些危重病人來說體內津液的分泌出現(xiàn)障礙,表現(xiàn)出舌體干燥口苦口干的現(xiàn)象,該類患者的唾液分泌不足,因此口腔微生物環(huán)境失去平衡,往往更容易出現(xiàn)口腔異味、真菌感染、舌苔厚重結痂的現(xiàn)象。同時由于口腔感染的出現(xiàn)極大程度上增加了感染源進入患者呼吸道引發(fā)呼吸系統(tǒng)感染的概率,因此為減輕患者的痛苦很有必要進行口腔環(huán)境干預治療。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的張小桐[67]將住院的96例危重患者隨機分配為兩組,A組48例采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B組48例采用甘草油擦拭口腔,經(jīng)過干預治療后發(fā)現(xiàn)使用甘草油進行口腔護理的患者口腔感染情況比對照組有明顯改善,口腔有異味和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數(shù)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舌苔厚重結痂情況改善的患者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2兩組患者口腔異味、真菌感染、退苔例數(shù)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口腔異味、真菌感染、退苔例數(shù)比較[n(%)]
于此同時對兩組患者牙周健康狀況比較干預后,甘草油理組菌斑指數(shù) 、牙跟指數(shù)均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牙周健康狀況比較
2.9在口腔癌治療中的應用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統(tǒng)計,癌癥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2015年有880萬人死于死亡率。從統(tǒng)計學上講,這意味著2015年全世界六分之一的人死于與癌癥相關的死亡率。癌癥的發(fā)病率正在增加由于生活方式、經(jīng)濟發(fā)展、城市化、人口增長和老齡化的變化??谇话┖脱屎戆┦鞘澜缟系诹笞畛R姷陌┌Y,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根據(jù)韓國中央癌癥登記處的數(shù)據(jù),許多年齡在50至70歲之間的人患有口腔癌。近年來,口腔癌的發(fā)病率也在年輕一代中增加??谇击[狀細胞癌(OSCC)是一種惡性腫瘤,占所有口腔癌病例的90%以上。就口腔癌部位的分布而言,舌癌所占比例最高,約為45%。通?;加猩喟?、口腔癌和扁桃體癌的人的5年生存率在50%至55%之間,相對低于其他類型的癌癥。
JAE-SUNG KIM[68]研究了使用甘草查爾酮A誘導口腔癌細胞凋亡的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甘草查爾酮A通過caspase依賴性FasL介導的死亡受體途徑誘導口腔癌細胞凋亡。另外韓國BK21Plus牙科學院和口腔生物科學研究所牙科藥理學系SU-HYUN NHO[69]也驗證了甘草中的另外一種活性成分甘草查爾酮H對于口腔癌細胞的誘導凋亡作用,甘草查爾酮H通過和人重組蛋白Matr3結合來抑制Matr3活性,從而降低細胞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并誘導人類口腔癌HSC2細胞和HSC3細胞的細胞周期停滯和凋亡。
在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和相關藥品中目前有很多產(chǎn)品用到甘草制品比如棒棒糖、漱口水、牙膏、口腔護理凝膠、口服藥物等等,甘草制品也從致病菌抑制、菌群調節(jié)、牙齦炎癥抑制和治療還有口腔黏膜修復等多種角度對我們的口腔健康進行了保護和修復。比如一些喜歡吃檳榔的人群容易誘發(fā)口腔炎癥和癌癥,主要原因除檳榔中的一些致癌物之外還和檳榔的食用方式有很大關系,在咀嚼的過程中粗纖維不斷跟口腔內膜、牙齦、舌頭等軟組織進行摩擦并且會引發(fā)黏膜損傷感染。反復多次的感染加上檳榔中化學成分的刺激是導致這一類口腔疾病的原因,而在食用檳榔的過程中如果加入甘草制品的話食用后口腔灼熱、口腔咽喉疼痛等副作用會大大降低[70]。 另外在染發(fā)制品中含有雙氧水,因此會導致部分消費者出現(xiàn)頭皮發(fā)紅、刺痛等炎癥反應,在染發(fā)制品中加入甘草酸類成分可有效緩解該類癥狀的出現(xiàn),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在含有過氧化物的美白類牙膏和漱口水中加入甘草酸類成分同樣可以減少過氧化物對于口腔黏膜和味蕾的刺激。除此之外甘草中的一些黃酮類成分具有抑制破骨細胞的生長和促進成骨細胞生長達到增加骨骼密度的相關報道,不知道這一作用機理是否同樣適用于我們的牙齒,這需要更進一步的驗證才能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