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汨丹
摘要:《我住長江頭》是現(xiàn)代作曲家青主譜曲的一首古典詩詞藝術(shù)歌曲,歌詞取自宋代詞人李之儀的詞作《卜算子·我住長江頭》。青主創(chuàng)作這首歌表達了他對戰(zhàn)友的思念和對革命理想的忠貞。《我住長江頭》在聲樂界頗受青睞,眾多的歌唱家演唱過此作品,其中以楊曙光和王秀芬所演唱的最具代表性,本文對這二人的演唱版本進行比較分析。
關(guān)鍵詞:古典詩詞藝術(shù)歌曲? ?《我住長江頭》? ?演唱版本? ?楊曙光? ?王秀芬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文獻標(biāo)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2-0008-03
《我住長江頭》是著名作曲家青主1922年以宋代詞人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為歌詞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典詩詞藝術(shù)歌曲,發(fā)表于1930年7月《樂藝》第一卷第二號,后編入《音鏡》中。《我住長江頭》原本是一首愛情詞作,而青主在創(chuàng)作此曲時,借這一首愛情詞來寄托對戰(zhàn)爭歲月中遇難戰(zhàn)友的深切思念,表達對革命理想的忠貞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這首古典詩詞藝術(shù)歌曲成為聲樂作品中的經(jīng)典之作?!段易¢L江頭》在聲樂界頗受青睞,眾多的歌唱家演唱過這首作品,其中以楊曙光和王秀芬所演唱的版本最具代表性。楊曙光演唱的《我住長江頭》收錄在專輯《楊曙光中西多種風(fēng)格演唱》的《一、中國古詩詞歌曲》CD(人民音樂音像出版社,2007年10月)之中。王秀芬于2018年在CCTV-15音樂電視臺播出的《CCTV音樂廳》欄目中,“漫步經(jīng)典”系列音樂會(二百八十六)俄羅斯音畫圣彼得堡交響樂團音樂會(下)演唱了《我住長江頭》這首歌曲。兩位歌唱家通過對同一作品的不同理解,給我們呈現(xiàn)出風(fēng)格各異的音樂作品,通過她們對這首作品的不同演繹,我們對這首歌曲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本文嘗試著從吐字咬字、音量速度及情感把握三個方面,將楊曙光和王秀芬的演唱版本進行對比分析。下文將楊曙光演唱的版本簡稱為楊版,王秀芬演唱的版本簡稱為王版。
一、咬字吐字:楊版清晰透亮,王版柔和圓潤
咬字吐字作為一項必需的演唱技巧,它的清晰與否直接關(guān)系到作品內(nèi)涵的完整表達。楊版咬字吐字非常清晰透亮,且不會給人緊繃的感覺。王版在咬字吐字上,字頭柔和,給人清風(fēng)拂面之感,字腹字尾圓潤飽滿。
楊版《我住長江頭》,字頭非常清晰準(zhǔn)確,字腹字尾透亮,歸韻快速且不會給人緊繃感。她在演唱“共飲長江水”的“水”字時,字頭“sh”交代得很清楚,將韻母“ei”處理成“o”快速唱出,接著字尾歸韻在帶“o”嘴型的“a”音上,整個過程快速且流暢。在演唱三個“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時,咬字吐字的力度相較于其他樂句會有所加重。她根據(jù)音樂和情緒的需要,演唱“定不負”時更是用到了噴口的力量將“di”“b”“f”三個聲母唱出,使這幾個字有了充分的爆發(fā)力,“除阻”干脆,并快速到達韻母發(fā)音階段。如此,既讓傳遞出的堅定情緒層層遞進,更這讓情節(jié)單純的音樂有了明顯的對比度。
王版《我住長江頭》在咬字吐字上,字頭給人清風(fēng)拂面的感覺,字腹字尾圓潤飽滿,交代字腹字尾的力量相較于字頭會更強些。王秀芬在唱“共飲長江水”的“水”字時,先將“水”字的字頭“shui”唱出且極為柔和,緊接著快速將字腹轉(zhuǎn)為“ei”,最后歸韻在“ai”尾音上,整個過程縮短了字頭,延長了字腹、字尾?!八弊譃殚]口音,并不好咬,并且處于較高音域,為小字二組e音四度音程跳進到小字二組a音,演唱時聲音容易擠在喉嚨里,但經(jīng)過王秀芬這樣的處理,呈現(xiàn)出的“水”字卻是通暢而圓潤的,字音使人聽得真切又有美感。王秀芬演唱兩個“定不負相思意”時,字頭咬的力度相較于其他樂句演唱的力度有所加重,字腹字尾則更加的圓潤飽滿,這樣才更能突出內(nèi)心堅定情感。
總之,楊曙光和王秀芬根據(jù)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在咬字吐字的處理上有不同之處,但音樂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突出堅定情緒,讓歌曲更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
二、音量速度:楊版適中且較快,王版稍強且較慢
在歌曲演唱中,音量的大小由氣息控制,要想對聲音控制自如,就需要深厚、扎實且強大的氣息支撐。楊曙光和王秀芬都有深厚、扎實、有支持力的氣息,且氣息靈活、收放自如。但兩位歌唱家根據(jù)自己對作品的不同理解,在演繹作品時使用的音量和速度都不一樣。楊版使用的音量適中,速度較快,王版使用的音量稍強,速度較慢。
楊版使用的音量大小比較適中,更顯內(nèi)斂。楊版歌曲時長為2分15秒,演唱的速度屬于較快的中速,鋼琴伴奏以流水般的分解和弦貫穿全曲,似長江之水連綿不斷,給人快速推進的感覺。演唱的第一個“定不負相思意”時,速度做了漸慢處理,“意”字在小字二組g音上自由延長,在鋼琴的和弦余音下,漸漸消失,悠長的氣息,滿腹的心緒,寄托給了遙遠的天國。在演唱第二、三個“相思意”時,速度做了更慢的處理,將相思意和愛國情逐漸強化、加重、變濃,層層遞進。
王版音量稍強,演唱速度較慢,再配上大型管弦樂隊的伴奏,相較于鋼琴伴奏更具厚重感,整體音樂給人一種慢的感覺。王版歌曲時長為2分05秒,且省略了第二個“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對比兩個演唱版本的時長,相差只有10秒,由此可看出王版《我住長江頭》演唱速度確實是更慢。王秀芬演唱“共飲長江水”的“水”字和第一個“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的“休”“時”字時做了漸慢處理,突出主人公問這長江水何時能停止流淌的情感。她演唱第一個“定不負相思意”的“意”字時做了一個自由延長的處理,第二句“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又回到歌曲原來的速度,最后一句“相思意”的速度為整曲最慢,重點突出濃烈悲壯的情意。
楊曙光和王秀芬選擇了不同的音量和速度來詮釋這首《我住長江頭》,呈現(xiàn)出了不一樣的音樂,帶給了聽眾不一樣的美的感受。
三、情感把握:楊版平淡深沉,王版濃烈悲壯
在音樂藝術(shù)中,歌唱的表現(xiàn)力最強、最感人,最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因為歌聲能夠直接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用心去歌唱,也可以理解為用情去歌唱。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在教學(xué)中所講的“以情帶聲”“聲情并茂”。[1]兩位歌唱家都極重視情與聲相依無間,使音樂與詩詞情感融為一體。楊版表達的情感平淡而深沉,王版表達的情感濃烈而悲壯。
楊曙光認為,此歌中凝聚了愛與思念的深沉,所以她在演唱這首作品的時候呈現(xiàn)的是平淡而深沉的情感。在演唱“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時,楊曙光用聲含蓄,委婉的傾訴纏綿不絕的思念之情和企盼的愿望。隨著“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的三遍重復(fù),情感一遍比一遍深沉。最后一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的情感達到全曲的高潮,情與誓、愛與力融為一體,扣人心弦,平淡中又見深沉。
王秀芬的演唱將女主人公心中濃烈的愛、悲壯的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這不僅僅是一首情歌,從她的演唱中我們還能感受出其他情感的賦予。王秀芬將愛情情感的體驗升華到了一種民族的愛國情感,她傳遞的感情濃烈而不張揚,悲壯而又細膩。她在演唱很多字時都加了滑音,如“我住長江頭”的“頭”字前,“共飲長江水”的“水”字后,第一個“此恨何時已”的“時”字前,第一個“只愿君心似我心”的“只”字前,最后一句“定不負相思意”的“意”字前都加了滑音。這些滑音的加入,既準(zhǔn)確的表達了語言的聲韻,也讓簡單的曲調(diào)顯得更加豐富,情感更加濃烈。在演唱兩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和最后一句“定不負相思意”時,王秀芬以略帶哭腔的演唱將情緒逐漸推向最高潮。女主人公佇立在長江邊上思念愛人,望眼欲穿的情感以及曲作家青主隱藏在曲中的情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動人心魄。
《我住長江頭》這首古典詩詞藝術(shù)歌曲歌詞精美,結(jié)構(gòu)簡練,意境雋永,不僅是詩與樂的融合,更是文化與美的體現(xiàn)。楊版《我住長江頭》主要以美聲唱法為基礎(chǔ),注重音樂的中西貫通與藝術(shù)交融。王版《我住長江頭》運用了西洋美聲唱腔,卻不失中國古典韻味。她們這種美聲化的“綜合演唱”風(fēng)格在中國當(dāng)代聲樂藝術(shù)中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蓬勃的發(fā)展態(tài)勢,是中國當(dāng)代聲樂藝術(shù)的新亮點。[2]
參考文獻:
[1]金鐵霖,鄒愛舒.金鐵霖聲樂教學(xué)藝術(shù)[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
[2]楊曙光.中國古典詩詞藝術(shù)歌曲賞析與演唱[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