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力
印度的婚禮現(xiàn)場
愛情與婚姻的關(guān)系,從來曖昧。從求婚、訂婚到邁入殿堂,愛情的根系盤踞在自然人性的泥土中,果實卻結(jié)在社會行為的范疇。盡管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正如海明威在《一則很短的故事》中所說:“他們雖然覺得已是夫妻,但仍舊想讓所有人都得知此事,然后順利完婚,如此才能確保一切不會變成一場空。”
海明威所說的這件事,叫作“婚禮”。這或許是很多人生命中最為戲劇性的一幕,交織著淚水和歡笑、憧憬和忐忑,爾后十指緊扣,迎向往后漫長而平凡的歲月。
婚禮的習(xí)俗在各民族都不盡相同,但說起“嫁妝”,卻是東西方社會都不陌生的概念。甚至在《漢謨拉比法典》中,嫁妝就被描述為早已存在的習(xí)俗,其目的也非常明確—作為新家庭的“啟動資金”,也為保出嫁的女兒日后生活無虞。說到底,嫁妝是來自新娘父母最后的庇佑。
在印度,這份愛與庇佑的具體形式,就是黃金。印度人的“黃金崇拜”有著悠久的歷史,惠勒在《帝國邊境外的羅馬》中曾這樣描述公元1世紀羅馬人與印度人的貿(mào)易:“希臘人建造精美的船只攜帶著金幣而來,攜帶著胡椒而去?!睌?shù)千年來,印度人源源不斷地在全世界大量吸金。但這些黃金,絕大多數(shù)并不堆積在政府的金庫里,而是用來打造金光閃閃的婚禮新娘。
據(jù)估計,印度黃金的民間儲備達到1.5萬噸,占世界黃金總量的10%,其中首飾的銷量占黃金消費的七成—大多打造成耳環(huán)、耳墜、鼻環(huán)、鼻釘或響叮當?shù)氖骤C,想盡辦法掛在新娘身上。金飾品既象征著好運,同時黃金的流通性和保值性,也讓印度新娘的嫁妝成為一次炫耀性的財產(chǎn)轉(zhuǎn)移,并且對新郎發(fā)出無聲的警告:“別欺負她,她的娘家后臺可硬著呢!”
縱使俗氣,人們也不忍心否認,這一切的出發(fā)點是愛。大多數(shù)時候,愛是武器、是盔甲,但另一些時候,愛是把柄、是軟肋。在印度的喀拉拉邦,幾乎每次婚禮都需要使用高達400克的黃金,而男方家庭仍不斷向新娘家索取更多?;槎Y時,很多家庭傾盡一生積蓄為新娘重金打造的嫁妝,已經(jīng)成為一種“甜蜜的負擔”,否則就要擔心女兒“沒人要”。
被譽為“寶萊塢良心”的印度演員阿米爾·汗曾呼吁:“貪婪是沒有底線的,我希望印度父母不要再相信女兒的幸福必須建基于豐厚的嫁妝,而印度的男人能開始向嫁妝說不。”
或許,唯一的韁繩還是愛,那將驅(qū)使人們重新回到婚姻的源頭—兩個相愛的人。唯有愛,能夠戰(zhàn)勝愛。
印度黃金的民間儲備占世界黃金總量的10%,其中首飾的銷量占黃金消費的七成。
日本神道教新娘身著純白色的特制和服“白無垢”,衣裝打扮相當繁瑣細致
同樣是傳統(tǒng)婚禮,與印度新娘主打金光閃閃的炫富氣質(zhì),巴不得讓人一望便知“娘家有錢”的風格不同,在日本神道教傳統(tǒng)婚禮的現(xiàn)場,一切博弈與線索都要隱晦得多。
神道教新娘的衣裝打扮相當繁瑣細致,專職人員經(jīng)過3~4年的訓(xùn)練才能熟練地為新娘更衣上妝。從禮服、妝容到習(xí)俗,幾乎每一處細節(jié)都在強調(diào)天真少女轉(zhuǎn)變?yōu)槿藡D后,所要做出的忍讓與改變。
首先,是一襲純白色的特制和服,日本人稱之為“白無垢”。在這一特定場合中,白色代表“空”,代表新娘將自己過去的人生統(tǒng)統(tǒng)歸零,愿意在新郎的家庭中接受新的規(guī)則,染上新的顏色。其次,新娘頭頂一件巨大的白色頭飾,名叫“龜隱”,看起來像一頂半圓形的帽子,卻能遮住大半張臉,因此也兼具了面紗的效果。根據(jù)日本民間傳說,女人結(jié)婚后,頭頂會萌發(fā)出一對象征著憤怒與嫉妒的角。佩戴這頂形狀圓潤的頭飾,也就象征著新娘對這些負面情感的克制。
除了要求女性恪守“婦道”,日本社會對婚姻的理解,顯然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而更多是兩個家庭的融合,并對其中的艱難復(fù)雜有著充分的心理準備?;槎Y上,“San san kudo(三三九度)”的習(xí)俗是日本傳統(tǒng)婚禮獨有的環(huán)節(jié)。第一個“san”代表新人和其各自父母三對夫妻;第二個“san”代表人類的三種缺陷,即仇恨、激情與無知;“ku”是指每個人從三個不同的清酒杯中各飲三口清酒,共九口,而九也是日本文化中的一個幸運數(shù)字;“do”則代表九口清酒之后,他們將徹底擺脫這三種缺陷。
1840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大婚上選用了一身白色的綢緞長禮服
在保加利亞西部里布諾沃村波馬克人的婚禮上, 新娘經(jīng)過一整套傳統(tǒng)復(fù)雜的“Gelina” 妝容
無數(shù)女孩夢想中的白色婚紗距今也不過200年歷史。
雖然日本女人在嫁入夫家之后,總給人留下低眉順眼、百依百順的印象,但如果你真的以為日本男人可以無止境地作威作福可就錯了,這一點在婚禮上就埋下了伏筆。誰能想到,日本新娘會在象征著“空”的白色和服裙擺褶皺間,藏一把匕首,象征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這大概是“笑里藏刀”最逼真的演繹了??此品艘乃?,卻又在情理之中,任何一段長久的關(guān)系中,都不存在永遠退讓的一方。
雖然同樣是一襲白裙,但相比于日本新娘的“白無垢”,今天世界各地大部分少女們夢想的“新娘裝”,顯然是西方文化的產(chǎn)物。在“王子們”還面目模糊的時候,女孩們便已經(jīng)能清楚地看到“公主”的模樣—白色紗裙拖地,蕾絲面紗半遮,耳畔珍珠輕搖。
事實上,無數(shù)女孩夢想中的白色婚紗距今也不過200年歷史。而且,第一位將“白色婚紗”印入少女們夢想的也并不是公主,而是一位女王。1840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大婚。在此之前,君主大婚的著裝多為紫紅色貂皮長袍,但維多利亞女王表示,婚禮上,她是作為阿爾伯特王子的妻子來宣誓愛的證言,而不是作為一個君主來宣誓,因此選用了一身白色的綢緞長禮服亮相。
作為女王,這一理由實在太過純真浪漫,幾乎顛覆所有人的想象。如果細究,為什么是白色?其中考量如此實際,或許又會讓小女孩們覺得無趣,但卻更符合作為女王的擔當。工業(yè)革命之后,英國手工業(yè)失勢,女王心痛于手工匠人的窘迫處境,特意定制赫尼頓鎮(zhèn)(Honiton)的蕾絲頭紗。接著,事情就變得簡單了,再沒有什么比白色綢緞和蕾絲更般配的了!
但對于普通人來說,白色婚紗不易清洗、不易收納、不適用于日常,仍然是一種相當奢侈的消費。并非貶義,對婚禮來說,奢侈是必要的。一方面,人們想要讓這一刻區(qū)別于一生中的其他時刻,另一方面,因為難得,愈發(fā)難忘。
二戰(zhàn)期間,由于物資短缺,許多母親將自己的婚紗當作傳家寶,傳給女兒當嫁妝。時至今日,在美國,縱使大多數(shù)新娘都不難擁有屬于自己的新婚紗,婚禮當日身上也一定要攜帶一件舊的東西,象征著家族精神的傳承,把自己和整個家族史聯(lián)系在一起。
今天在西方甚至世界范圍內(nèi),白色婚紗早已穩(wěn)坐“傳統(tǒng)”之位。只是很偶爾地,我們?nèi)匀荒軌蚩吹缴碇凵?、黃色、藍色婚紗的新娘出現(xiàn)在新聞里。她們的選擇理由各不相同,但毫無疑問,都是反叛的。從這一點來說,她們倒是繼承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勇氣,認為那是所有新娘身上“舊的東西”。
回到開篇所說,婚禮是一種社會行為。有關(guān)婚禮的習(xí)俗、審美、寓意,都扎根于整體社會文化對婚姻的理解和期待。因此,千姿百態(tài)的婚禮仿佛一扇小窗口,讓人們窺見人類文化的多樣性。
比如,在很多擁有悠久傳統(tǒng)的部落或民族中,有遠比“漂亮”更重要的事。在保加利亞西部里布諾沃村波馬克人的婚禮上,新郎將要迎接的是一位“面目全非”的新娘—面孔涂白,用口紅在兩側(cè)臉頰以及眉心處畫上3個紅點,然后用各色亮片在臉上貼出花瓣和綠葉形狀,最后再戴上一頂垂下銀色絲帶的頭冠。一整套復(fù)雜繁瑣的妝容完成后,新娘的模樣幾乎連新郎都難以辨認。
這種被稱為“Gelina”的傳統(tǒng),據(jù)說是因為波馬克男人從前多以放牧為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女子,因此長輩們希望新郎們在婚后學(xué)習(xí)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新娘清理面龐,由此懂得如何在婚后的日子里溫柔、耐心地對待自己的妻子。因此,當人們談?wù)撁琅c丑時,或許應(yīng)該先了解,“審美”這件事本就基于文化背景,在當?shù)厝丝磥?,這種妝容自有其神秘的魅力和良善的寓意。
如果你能夠理解不是所有人都追求主流觀念中的美麗,那么同樣地,也不是所有人都追求世俗意義上的富裕。雖然現(xiàn)代社會,很多時候人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于將愛換算成物質(zhì),于是黃金或現(xiàn)金成為最廣泛通行的嫁妝或聘禮,但在另一些古老的文明中,人們?nèi)匀豢粗貝叟c承諾在文化上的意義。
在斐濟,抹香鯨的牙齒(Tabua)就是這樣一種文化上無可取代的信物,傳達著持有者對承諾的高度尊重,具有一定的神圣性。不僅是用于求婚,在洗禮、葬禮、道歉以及部落之間的重要協(xié)定儀式上,都會需要以抹香鯨的牙齒作為見證。而今天,在斐濟的一些傳統(tǒng)村落中,男人們?nèi)匀辉敢饣ㄙM好幾個月的收入,在市集上購買一枚Tabua,送給心儀的女孩子作為聘禮,那是“我愛你”最深沉的表達、最堅定的承諾。
相愛容易相處難,婚禮便是這困難的開端。它承載著戀人們的幻夢,卻也不難讓兩個相愛的人就此反目。因為婚禮,是以愛為武器,迎戰(zhàn)人性中貪婪的欲望、怯懦的心性,以及狹隘的自我?;槎Y過后的生活不會就此一帆風順,婚姻并不具備這種魔法。但緊扣的十指會給予人勇氣與期待,把苦也釀成甜。
關(guān)于這一點,婚禮上的所有來賓都知道,因此,人們含笑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