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海濱
崆峒山秋季美景如畫。崆峒山位于甘肅省平?jīng)鍪谐俏?,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guān)中之要塞。崆峒山風(fēng)景區(qū)面積達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3米,景區(qū)集奇險靈秀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精湛的人文景觀于一身,具有觀賞、文化和科考價值。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譽。筆者最近采風(fēng)有幸走進這座山,美麗的山巒,滿山的紅葉,云海翻騰等景象,猶如身臨人間仙境,讓人流連忘返。
中國道教名山
崆峒山,以其峰林聳峙,危崖突兀,幽壑縱橫,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嶺郁蔥,既有北國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的自然景觀,被譽為隴東黃土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凝重典雅的八臺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處石府洞天,氣魄宏偉,底蘊豐厚。古往今來,崆峒山吸引了眾多的風(fēng)流才俊。被中華民族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親自登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yǎng)生之術(shù)?!包S帝問道”這一千古盛事在《莊子·在宥》和《史記》等典籍中均有記載;秦皇、漢武因“慕黃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黃帝西登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華章、碑碣、銘文。崆峒武術(shù)與少林、武當(dāng)、峨嵋、昆侖等武術(shù)流派馳名華夏。近年來,海內(nèi)外旅游者紛至沓來,使其知名度越來越高。
要說崆峒山名由來,先得說“崆峒”一詞來源。當(dāng)你翻開字典查找時,崆峒一般注釋為“山名,在甘肅境內(nèi)”。最早見于春秋時期成書的《爾雅》一書載:“北戴斗極為崆峒。”平?jīng)鲠轻忌秸挥诒倍沸亲南路?,即為所指?!都弛V軙酚涊d:“崆峒”是大夏、莎車、姑地、旦略、貌胡、其尤、戎翟、匈奴、樓爛、月氏、奸胡、北秋等12個氏族的首領(lǐng)。所以說,崆峒是周時一個強大氏族部落的名稱。又在《史記·趙世家》《姓氏考》等記載:有商代始祖契的后代分封于空桐(崆峒亦寫作空同、空桐,實是同名異寫),遂以國為姓。崆峒山為當(dāng)?shù)匾蛔剑室孕彰矫?/p>
崆峒山賞秋正當(dāng)時
金秋十月,崆峒山賞秋正當(dāng)時。崆峒山景區(qū)逐漸進入了賞秋的黃金時期。景區(qū)高海拔區(qū)域落葉闊葉林,已泛出了五色斑斕的色彩,令慕名而來的游客沉醉其中。每年的寒露節(jié)氣后,崆峒山景區(qū)的檜柏、白樺、遼東櫟、大果榆、孔雀柏、白杜、山桃、沙棘、黃薔薇、虎榛子等落葉闊葉植物,仿佛在一夜間褪去了往日的嬌綠,泛出了五彩繽紛的顏色,在奇松黛石、日出晚霞、云海碧水的襯托下,崆峒山像一幅幅色彩絢麗的油畫,美不勝收。據(jù)崆峒山景區(qū)工作人員介紹,按照往年季節(jié)特點,賞崆峒秋景的黃金期集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香山、皇城、雷聲峰、棋盤嶺、南臺和通天橋等景點是最理想的觀景臺,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林海浩瀚,逶迤綿延;高峽平湖,水天一色,堪稱人間仙境。
秋天是崆峒山最燦爛的季節(jié),每到秋天,崆峒山便成了彩色的海洋。滿山的檜柏、白樺、遼東櫟、大果榆、孔雀柏、白杜、山桃、沙棘、黃薔薇、虎榛子等落葉闊葉植物都披上了盛裝,就像無數(shù)的畫,無數(shù)的詩。那柿紅的、朱紅的、金黃的、古銅色的、朱色的,還有那半黃半綠,或半黃半赤的葉子顯示出震撼的力量,在山間恣情地蔓延、燃燒。聚仙橋、望駕山、三教禪林、皇城、雷聲峰、南臺、胭脂峽,這些崆峒山著名的景點,在秋天里展示著不一樣的色彩流動。鷂子翻身、棋盤嶺,更是險中紅葉別樣紅。這時,真想蕩一葉扁舟,劈開那萬道綠波,重重倒影,順著千回萬轉(zhuǎn)的山峰,向山的深處游去,去一窮那秋天的奧秘,崆峒的底蘊。更想化一只白鶴,展翅于藍天碧水之間,五彩山峰之上,去盡情地領(lǐng)略這九霄云外的湖光,八百里路的秋色。
崆峒山的秋是厚重的,大自然給予崆峒山質(zhì)樸的天資,秋色造就了崆峒山深邃的韻律。秋爽登高,自古使然。朋友,您就跟隨我的腳步,一同走進崆峒山人間仙境吧!
秋游崆峒賞紅葉
西出平?jīng)?0余里,沿胭脂河畔西行至崆峒后山桃花坪,經(jīng)五十八道曲折回環(huán)攀緣而上。鳳凰嶺、迎賓峰婀娜多姿,如多情少女立在道旁,恭迎敬送著來來往往的游客。
在這充滿風(fēng)情的季節(jié)里,放眼崆峒仙山,難以細(xì)數(shù)它究竟能變幻出多少種美麗的色彩來沖擊人們的感官,整個景區(qū)層林盡染,美不勝收。秋色無邊,稍不留神便迷醉其中。
崆峒山的秋天是色彩最為繽紛的季節(jié),如同一幅重彩的油畫。山勢雄峙,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凝重典雅的古建筑群和神態(tài)各異的石府洞天如銀河灑落凡間。登臨主峰馬鬃山,則又是另一番奇景,滿山紅葉如錦似緞,參差錯落,氣勢磅礴,淡淡的云海又為崆峒山增添了一份神秘。美輪美奐的崆峒秋景更是引來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和寫生愛好者,或動或靜,用他們手中的鏡頭捕捉、記錄著秋的神韻,景的奇美。一峰秋色,纖腰裊裊隨風(fēng)擺,大自然給予崆峒山質(zhì)樸的天資。
翌日辰時,細(xì)雨已早住,依然云騰霧繚。天上烏云匆匆飄動,山澗白霧緩緩升騰,風(fēng)裹著樹的香、花的香和草的芬芳,沁人心脾,使人陶醉。過廣場,入“朝天門”,踏378階“上天梯”,直趨隍城——崆峒最高峰和最大的古建筑群。途經(jīng)軒轅問道處,廣成高臥丹穴,黃帝卑恭崖下;三教合一殿,老子、孔子、釋迦牟尼并排而坐,慈眉善目,或手執(zhí)太極,或恭捧經(jīng)典。似在昭示炎黃始祖的愛民和禮賢,布告圣賢哲人的睿智與安詳,給人向上、謙恭和好學(xué)、博聞的啟迪。隨著人流,我們慢慢地登上了隍城。金城絕頂,峻極于天,登臨其地,頓覺一覽眾山小,使人豁然開朗,心曠神怡!太和殿、玉皇宮、鐘樓、鼓樓等眾多古建筑,或重檐鐵瓦,或檐牙高琢,雕梁畫棟,雄居山巔。其中塑像,神態(tài)各異,或安詳、或莊嚴(yán)、或威武、或猙獰,栩栩如生。
崆峒地控涇水,山延六盤。前峽崆湖蕩漾,涇河縈回;后峽象山對峙,胭脂湍流。二水交匯環(huán)抱于前山望駕山腳下。笄頭山、麥垛山;蒼松嶺;獅子嶺、棋盤山;鳳凰嶺、翠峰山;迎賓峰、望駕山,如五條巨龍,忽而盤桓交錯,忽而肅然挺立,吞云吐霧,傲視蒼穹;東臺、西臺、男臺、北臺、中臺、插香臺、八仙臺、靈龜臺,互為犄角,交相輝映,臺臺不同,景景雅致,令人流連忘返;仙橋虹跨、月石含珠、春融蠟燭、玉噴琉璃、鶴洞元云、鳳山彩霧、元武針崖、天門鐵柱、廣成丹穴、中臺寶塔、笄頭疊翠、香峰斗連十二景交錯映襯其間,爭奇斗艷,讓人迷醉;香山寺、棲翠亭、磨針觀、紫霄宮、彌陀寺、上清宮、通天觀、觀音庵、蓮花寺、舒化寺和三教禪林等道、儒、佛教特色建筑,或隱約于山巔之上,或納奇在崖畔谷澗。樹木草叢之中,琉璃和紅墻碧瓦,如明星璀璨,格外醒目。
過太陰掌,等雷聲峽、老君峰、蠟燭峰,臨月石峽、舍身崖、朽木橋,如斧劈劍削,壁立千仞,俯視則云騰霧繚。身臨其境,飄然欲仙。
漫山遍野,突兀著的是大大小小的石,蓊蓊郁郁的是種類繁多的植物?;蛱倩蚵?或高聳云天;或靜靜地躺在地上,像剛出世的嬰兒,好奇地注視著這神奇的世界。據(jù)悉,崆峒山上有700多種植物,是北國少有的植物庫。松挺拔于山澗草莽之間,或根植在絕壁峭崖之中,或孑然挺立,或結(jié)伴同行,無不顯示著氣度和對生存的渴求。梧桐雖然在秋風(fēng)秋雨的煎熬中已體無完膚,日見憔悴,但依然不畏艱難,積極向上。它已吸收了崆峒山的天地靈氣,成了洞察世事的智者。更有趣的是飛升宮院內(nèi)一棵高大的孔雀柏,樹冠宛如一只開屏的孔雀,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
坐在山石上,居高臨下,大小數(shù)十座山峰盡收眼底,一派蓊郁。崆峒山水庫群峰倒映,游船點點,平添幾分南國風(fēng)韻。有道是: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
人文景觀和自然美色水乳交融,鬼斧神工與人類造作渾然難辨,成就了崆峒獨具特色的博大、神奇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