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曉麗
(南安市教育局,福建 南安 362300)
在某大城市的隨機調查中顯示:7.4%的家庭日常生活中沒有任何閱讀活動,59.3%的家長沒時間進修,9.1%的家庭竟然一本藏書都沒有,9.7%的家庭的藏書數(shù)量為10本以下,32.1%家庭的藏書數(shù)量在11-50本。盡管大部分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投入很多,卻很少有家長能在時間上正確地投入,同時,在有開展早期閱讀教育的家庭中,有83%的家長認為早期閱讀教育就是給孩子講故事,而對孩子在各時期所能達到的閱讀能力的認識把握不夠,開展早期閱讀的方式方法過于簡單,僅有1%的家長能夠根據(jù)孩子的需要和故事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方式與孩子一起閱讀。[1]通過這些調查不難發(fā)現(xiàn),在早期閱讀教育中,普遍存在著家長對教育的價值和意義理解不夠深刻,認識不夠充分,或者對早期閱讀教育的理解存在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或者在閱讀方式方面缺乏靈活的教育方法等問題。
早期閱讀是指0—6歲孩子根據(jù)書籍中的圖案、語言、色彩變化,依靠觸摸書籍,或憑借父母生動夸張的描繪、講解,自己復述故事內容。孩子通過早期閱讀的方式積累知識,通過父母正確的引導與生活相結合,達到理想的效果。
父母對孩子進行早期閱讀教育時要拋棄急功近利的心理。早期閱讀教育的目標在于從小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激發(fā)孩子主動學習的愿望。然而據(jù)一項調查報告指出,對于“閱讀的目的”這個問題,回答是為了“知識”或者“智慧”的答案,竟然超過了90%以上。[2]不難看出,不少父母在平時的閱讀教育中目的性過強,這樣導致享受閱讀的過程變得少之又少,更無法從閱讀中獲得快樂,長此以往,難免使孩子對閱讀產(chǎn)生厭倦,也進一步消減了閱讀的欲望。
兒童的讀物大多數(shù)是由家長幫助選購的。家長在挑選兒童讀物的時候,不要用成人的標準去判斷一本書的好壞,更沒必要刻意追求“有用的”才是孩子應該看的。那些看似簡單,但卻充滿童真、內容積極向上的兒童讀物,往往能夠給孩子帶來快樂,是兒童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陪伴。這樣的書籍看似“無用”,卻可能成為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精神食糧。圖書的挑選,具體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0-3歲的嬰兒期正是咿呀學語的時期,能夠接受簡單常用的語言,因此適合選擇那些內容簡單、圖案精美、色彩豐富的繪本,可以是純圖案的,也可以有些簡單的文字配圖,以圖案為主,配合一句簡單的文字。比如《看圖識動物》《看圖識植物》等。3-6歲的幼兒期,已有一定的詞匯積累,理解能力增強,抽象思維逐漸形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圖書應以圖文結合,插畫配合文字,顏色鮮艷,文字可以適當增加,比如《大衛(wèi)上學去》《安徒生童話》等。
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應留心觀察孩子的不良習慣,有針對性地購買有關教育書籍,通過書本的例子往往可以對孩子起到警示作用,這不失為一種好的教育方式。例如,如果孩子淘氣常做錯事,可以選擇例如《三個強盜》,作者湯米·溫格爾想向孩子們傳遞這樣一種的思想:壞人的惡,不是與生俱來的;好人的善,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懂得很好地約束自己,才能避免向壞的方向發(fā)展。如果孩子愛發(fā)脾氣,可以選擇例如《生氣湯》;如果孩子喜歡撒謊,可以選擇如《皇帝的新裝》等。
家庭教育有學校教育難以取代的天然優(yōu)勢,家長要充分利用好親子閱讀教育的有效方式,與孩子共同學習。[4]親子教育的方法,除了最常見的講述法,還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方式:
這種方法適宜留有“后話”的故事。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后,家長可以通過啟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對沒有結局的故事進行再創(chuàng)造、再改編,并對不同的結局進行探討,獲得不同的體會和收獲。如:創(chuàng)編故事《老虎來了》,家長先引導幼兒觀看小動物快樂玩耍的圖片,讓孩子在看看、講講的過程中感受森林熱鬧、快樂的氛圍;隨后給幼兒播放一段虎聲,并出示老虎圖片,讓孩子進入一種緊張而神秘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孩子很容易想象小動物當時的情緒,并猜測隨后可能發(fā)生的事。讓幼兒想出不同結果,這樣做更能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這是家庭教育中最有效增進家庭成員與孩子感情的一種方式。游戲是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日常最主要的學習和活動方式。家長要充分利用孩子喜歡游戲的心理對孩子開展親子閱讀教育。如:家長在與孩子閱讀《分不完的面包》時,通過游戲拿一個大枕頭作面包,然后家長和孩子扮演大胡子先生、小男孩、小熊、免子、烏龜?shù)?,共同進行夸張和逼真的游戲。家長和孩子共同通過游戲,在游戲中模仿和扮演故事中情節(jié)及人物,加深孩子的記憶,體會故事中人物的所思所想和心理變化過程,在游戲中增強孩子的表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情景創(chuàng)造力。
孩子在家庭中生活、成長,對父母家人的一舉一動有著細致的觀察,甚至能夠了解父母的喜好,并不自覺地進行模仿和學習。如果家庭成員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家庭中必然會有良好的讀書氛圍,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圖書產(chǎn)生好奇和興趣。這就要求,父母要有意識地為孩子營造一個適合孩子閱讀的良好環(huán)境。
俗語說:“有很多書籍的家庭會產(chǎn)生學者?!比绻依餂]有任何一本藏書,那么孩子如何接觸書本,又何談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呢?因此,建議生活條件相對較好的家庭,能夠有意識地為孩子營造一個專門的閱讀空間。書房布置也可有一定的講究,區(qū)角設計,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布置相應的環(huán)境,讓孩子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書本中描繪的場景。
家庭為孩子提供的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而大自然和現(xiàn)代社會則是一個包容萬象的復雜環(huán)境。馬路上穿梭的各式各樣的汽車,隨處可見形形色色的廣告標語和電子廣告欄,公園內生意盎然的花草樹木都是很好的原始閱讀素材,都可以很好地充實孩子有關語言表達的積累,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知識。利用閑暇之余更多地帶孩子走近大自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知識,讓學習變得更輕松、更有趣。
正是因為親子早期閱讀教育中,可以感受父母對孩子的愛,可以體會家庭中閱讀的快樂,可以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并且能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愛好因材施教,充分開發(fā)孩子個性等優(yōu)勢,親子早期閱讀教育越來越引起家長的關注。家長們應該充分利用親子教育在孩子早期教育中所具有的天然優(yōu)勢,開展對孩子切實有效的早期閱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