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健
摘? ? 要: 新媒體時代,給高校第二課堂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了挑戰(zhàn)和契機。如何用好新媒體,揚長避短,拓展第二課堂新媒體陣地,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增強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應加強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引領,切實開創(chuàng)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局面。這是高校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新媒體? ? 第二課堂?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實效性
引言
在高校,第二課堂已然成為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之一,這是不爭的事實。第二課堂以豐富的形式內容、靈活的參與實踐承載了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講授和實踐體驗。新媒體時代的快速發(fā)展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也給第二課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了諸多影響。只有認真分析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充分尊重時代發(fā)展規(guī)律,有效地梳理第二課堂機制,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利用第二課堂對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第二課堂教育的實效性。
一、新媒體時代給第二課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為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新平臺。
在新媒體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蘊含的豐富內涵和廣闊外延可以以多種形式出現(xiàn)在各類網絡媒體平臺上?,F(xiàn)各大學開設的微博、微信公眾號將原有的抽象的傳統(tǒng)第二課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轉變?yōu)樨S富的可感知的線上的教育內容。將線下第二課堂內容拓展到新媒體平臺上同步開展,既有事件報道,又有視頻、評論、互動等。這些生動的形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強化了學習效果,易被大多數(shù)學生接受,為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互聯(lián)網新平臺。
(二)為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拓寬了受眾面。
傳統(tǒng)的第二課堂活動多以團委學生會組織學生開展,因為受課程、地點、組織者等限制,覆蓋面和參與面受限。新媒體時代,可上網的智能手機已然成為每一位大學生的標配,學生可以隨時接收和參與自己感興趣的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甚至可以作為第二課堂活動的傳播者和生產者在新媒體上發(fā)布、組織和轉發(fā)活動,打破了傳統(tǒng)第二課堂教育的組織限制、人數(shù)限制、參與限制,使有意義的第二課堂受眾人數(shù)在網絡上呈幾何式增長、裂變式擴散狀態(tài)。
(三)為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了滲透度。
傳統(tǒng)的第二課堂活動多以官方組織、師生講授、實踐體驗為主。新媒體時代改變了媒介傳播方式,大學生接受核心價值觀教育從講解灌輸轉變?yōu)闈B透互動。新媒體的“碎片化”信息發(fā)布將核心價值觀內容融入學生日常生活、業(yè)余時間中,打破了傳統(tǒng)的定時、定點局限。在這一過程中,若將學生關注的“碎片化”信息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對接,則學生可以通過休息、候車等“碎片化”的時間接受核心價值觀教育,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起到比單純的理論灌輸更積極的教育作用,更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強化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滲透度。
(四)為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營造了新氛圍。
在新媒體上,大學生可以進行討論、評選、點贊等互動,也可以對信息進行評價、轉發(fā),提高信息傳播的廣度??梢圆皇軙r間地點限制接受各類信息傳播,并且積極參與其中,在互動中加深印象,提高信息的接受度。新媒體傳播的“去中心化”帶來信息傳播方式的平等化、生活化,使大學生更加青睞。教師可與學生在朋友圈內進行在線平等交流,洞悉學生思想、言論、行為動態(tài),并及時有效給予價值觀引導。也可通過網絡及時收到第二課堂活動開展效果反饋,適時調整、精準施策,拓寬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面,提升教育的廣度和深度,營造新的教育氛圍。
二、新媒體時代給第二課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的消極影響
(一)新媒體傳播形式沖擊以往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
以往的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開展形式相對單一,大多針對學科競賽、實踐活動和人文講座等形式在線下開展,無法脫離課堂的束縛,不易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新媒體傳播形式具有非常明顯的娛樂性,有的甚至庸俗化和快餐化,這些信息內容比較吸引學生,使一些學生關注主流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注意力易被分散。更有一些信息,以其鼓動性、獵奇性吸引著辨別力還不強的大學生,他們很容易參與不良信息的轉發(fā)中。如果不改變以往第二課堂教育模式,加以正確有效有針對性的引導,便有可能偏離教育目標。也就是說,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形式,已經沖擊到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
(二)新媒體網絡環(huán)境使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環(huán)境變得復雜。
以往的第二課堂教育環(huán)境、方式較單純。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自由表達”,使網絡內容更復雜,甚至出現(xiàn)惡意炒作等背離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部分學生對新媒體的認識不夠充分,缺乏對網絡“快餐文化”的深入思考,對一些不良信息缺乏免疫力和甄別力。
(三)新媒體信息繁雜使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主控度削弱。
新媒體的使用增強了大學生的個體本位意識,使其思想多元化,使第二課堂組織者的教育主導地位被減弱,增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的難度。
三、新媒體時代增強第二課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性的路徑
(一)第二課堂傳統(tǒng)教育與新媒體教育模式雙管齊下。
1.根據(jù)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價值追求和成長規(guī)律科學完善第二課堂體系。通過構建第二課堂的內容、保障和評價體系優(yōu)化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傳播方式、內容形式、載體樣式。建設理論吸引人、實踐感悟人、文化陶冶人的第二課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要創(chuàng)新第二課堂教育方式,突出學生的主導性、參與性、體驗性,實現(xiàn)“知行合一”的統(tǒng)一,讓第二課堂活動充分承載和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念,讓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充分彰顯。要不斷完善第二課堂管理考核制度,納入素質教育學分認證,提升第二課堂活力、感召力,吸引指導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
2.建設并用好新媒體矩陣,實現(xiàn)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全覆蓋。當前教育部正在推廣“易班”網絡教育平臺,各高校應積極主動地建設并用好,努力將其打造成為有特色的網絡第二課堂主陣地,并牽引眾多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的同步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思維,發(fā)揮第二課堂和新媒體的優(yōu)勢,開設教育專欄,全方位地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開展形勢政策報告、黨團組織活動、校園藝術文化、志愿實踐活動等,形成“網下+網上+實踐活動”的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矩陣。要適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搶占話語權,有針對性地解決大學生的思想行為認知問題,用大量的核心價值觀內容信息全面覆蓋學生的網絡空間和業(yè)余時間,形成正面引導氛圍,提升第二課堂教育實效。
3.圍繞學生的關注點主動搶占新媒體和第二課堂。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創(chuàng)新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建立核心價值觀主題的第二課堂微博、微信、討論社群或學習社團(小組),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和深入分析問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關鍵點,讓核心價值觀與熱點時事、專業(yè)主題有機聯(lián)系,真正被學生認同和接受,進而轉化為學生的人生觀和實際行動。
(二)“接地氣”的開展新媒體時代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
1.貼近社會。第二課堂應開展更多“服務社會”的志愿實踐活動,如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扶貧志愿服務和公益感悟活動,同時圍繞活動開展線上線下、課堂內外、專業(yè)素質的互動,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體驗中感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身邊人、身邊事的真切感悟中體會“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讓這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準則、思想道德品質通過第二課堂教育影響大學生的行為習慣。
2.貼近需求。要根據(jù)學生發(fā)展需求精心設計開展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要依據(jù)不同年級的育人目標和不同專業(yè)的育人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交互性,在學生學習需求和生活服務上實現(xiàn)學生的便捷查詢和迅速辦理,切實做到教育與服務相協(xié)調,理性的理論說教和感性的形象展示相融合,有溫度有熱度地開展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
3.貼近學生。第二課堂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特色和活動形式,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方法組織各類有關核心價值觀的活動,組織者要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有效分析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用科學通俗幽默的語言為大學生傳遞詮釋核心價值觀理論,成為用故事講道理的校園“大V”,從活動魅力上塑造學生心目中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者形象。
(三)注重隊伍建設,增強第二課堂核心價值觀的牽引力。
1.注重第二課堂師資隊伍建設。要提高第二課堂教育實效,必然需要一支師德高尚、敬業(yè)愛生、奉獻創(chuàng)新的師資隊伍。當前我國高校大部分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都由年輕輔導員組織指導,專業(yè)老師參與較少,導致第二課堂活動教和學分離,活動意義挖掘不夠,學生領悟指導不夠。所以,要加強第二課堂的隊伍建設,組建輔導員+專任老師的導師隊伍,并進行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培訓,認定導師工作量,形成全員育人氛圍,增強第二課堂教育實效的牽引力。
2.注重學生骨干及學生隊伍建設。學生是參與核心價值觀活動的主體,在新媒體時代,要高度重視學生媒介素養(yǎng)提升。要借助專業(yè)課程及第二課堂活動對學生,特別是學生干部強化紀律教育,開展是非觀引導,教育學生理性認識和辨別網絡信息。要對學生進行責任感教育,鼓勵學生對媒介環(huán)境能自主分析和監(jiān)督,敢于對不良信息進行批判,保持堅定的政治立場,凈化網絡環(huán)境,使核心價值教育更加高效。
結語
新媒體時代,第二課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諸多新情況,我們唯有把握時代新特征,不斷創(chuàng)新第二課堂教育,充分發(fā)揮兩者優(yōu)勢,綜合施策、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廣大學生的教育實效,開創(chuàng)與時俱進的第二課堂育人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黃蓉生,石海君.論習近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的鮮明時代特征[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1):16-21.
[2]賈立平,曹慧.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及路徑初探[J].高教學刊,2018(7).
[3]蔣雪梅.第二課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7(11).
[4]劉娟娟.以第二課堂為載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探論[J].智庫時代,2018(09).
[5]張曉培.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途徑探究[J].開封大學學報,2017(3).
[6]王瑋.“微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研究[D].新鄉(xiāng):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018.
[7]吳俁.微文化視域下研究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7.
項目情況:2018年西南科技大學學生教育管理及改革研究項目《新媒體時代基于第二課堂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性研究》(項目編號18sxb121)結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