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禮
傅喜,是西漢著名的大臣,他年少時喜好學(xué)問,頗有才氣。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漢成帝立侄子定陶王劉欣為太子,并讓傅喜擔任太子庶子。劉欣即位后,任命傅喜為衛(wèi)尉(負責皇宮警衛(wèi)),后又升任為右將軍。
說起傅喜,不得不提到他的堂姐傅太后。傅太后是漢哀帝劉欣的祖母,她原為漢元帝的昭儀,漢元帝去世后,傅昭儀隨其子定陶恭王劉康回到封國定陶,稱為定陶太后。漢哀帝與傅太后有著特別的感情,他不僅是祖母一手養(yǎng)大的,他的太子之位、皇帝之位也是祖母為他爭取來的。感念祖母的撫育教導(dǎo)之恩,哀帝對傅太后言聽計從,尊敬有加。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傅太后發(fā)達后,開始大肆重用家里人,傅喜就是其中之一。按理說,無論傅太后干什么,傅喜都應(yīng)該站在她那一邊,但傅喜偏偏是一個是非分明的人,他并不贊同堂姐的一些做法,曾多次委婉地規(guī)勸她不要干預(yù)朝政。對于傅喜的好言相勸,傅太后不但不聽,還把傅喜當作“白眼狼”,不再讓他輔政。在傅太后的授意下,漢哀帝讓傅喜交回將軍印綬,賜黃金百斤,以光祿大夫的身份回家養(yǎng)病。
大司空何武、尚書令唐林知道后非常著急,他們向漢哀帝上書說:“傅喜行為符合禮儀廉潔,忠誠憂國,是內(nèi)輔之臣,今因臥病,一旦遣歸,眾人失望,都說傅氏賢人,因論議不合于傅太后所以被撤消官職,眾同僚沒有不替國家遺憾的。忠臣是社稷的衛(wèi)士,傅喜立于朝,這是陛下的光榮,傅氏廢興的關(guān)鍵?!睗h哀帝不是糊涂蛋,他本來就很欣賞傅喜的才能和忠誠,經(jīng)大臣們一勸,他隨即改變了主意,任傅喜為大司馬,封高武侯。
經(jīng)歷此事后,傅太后更加厭惡傅喜,總想找機會將他趕出朝黨。不久,傅太后想要取得尊號,即:與漢成帝的母親王政君一樣稱太皇太后,但遭到傅喜和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的強烈反對。傅太后大怒,不斷向漢哀帝施壓。漢哀帝為了平息祖母的怨氣,只好先免去師丹的大司空職位,以此震懾傅喜,讓他做出讓步。但讓漢哀帝萬萬沒想到的是,傅喜不僅不領(lǐng)情,還繼續(xù)上書辯駁。無奈之下,漢哀帝只得免去傅喜的官職。傅太后仍然覺得不解氣,又自己下詔說:“高武侯傅喜無功而封官晉爵,心懷不忠,附和下面欺騙上面,與原大司空師丹同心背叛,放棄教令毀其族類,虧損德化,罪惡雖在赦前,但不宜侍奉朝請,還是遣送到封地去?!?/p>
所謂“善有善報”,正直無私的人總會被人記起。漢哀帝去世后,中山王劉衎即位,是為漢平帝,由王莽把持朝政。雖然王莽很不喜歡傅氏家族的人,剛一上臺就免去了一大批傅氏族人的官爵,但他卻十分敬重傅喜的為人。沒過多久,王莽就以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名義下詔說:“高武侯傅喜資質(zhì)端正,論議忠直,雖與原傅太后有親,終不聽其旨意不隨從邪偽,耿直守節(jié),經(jīng)傳不是說嗎?‘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還是讓傅喜回長安,把原高安侯幕府賜予傅喜,賜位特進在三公之下,侍奉朝請?!比欢迪膊]有接受王莽的邀請,或許他已經(jīng)厭倦了朝廷的紛爭,只是請求回到封地,最后以高壽而終,王莽賜謚號為貞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