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摘 要:當前,我國對于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保護的重視程度正日益提高,因而對于林業(yè)工程中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術的關注亦隨之提高。為此,本文主要對林業(yè)工程中的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展開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yè)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術
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均是林業(yè)工程中具有高度系統(tǒng)性的工作,它們的這一特征也要求提高相應的技術水平,從而充分保證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的質量,最大化實現(xiàn)這兩項活動對于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保護的積極促進作用。
一、林業(yè)工程中苗木培育技術分析
1.合理選地。選擇適合開展苗木培育的土地,是有效完成苗木培育工作的基礎性前提條件。在開展選地工作時,既要考慮其自然地理條件(排水能力、肥力狀況、溫度、光線、水文、土壤狀況等),又要考慮其人文地理條件(位置、交通等),一般而言,選擇排水能力較強、土壤肥力較好且交通便利(為使用機械設備和苗木培育技術人員觀察苗木生長狀況提供便利)的土地作為苗木培育地點。在完成選地工作后,應注意為苗木培育地點建設相應的配套基礎設施,比如灌溉系統(tǒng)、排水系統(tǒng)、配套苗木管理建筑、道路等。
2.科學整地。根據相關科學研究成果,苗木培育的最佳土壤類型為沙土壤、輕壤土以及壤土,若目標苗木培育地土壤狀況不佳(比如為鹽堿土或粘性土壤等),可以先適當對其進行改良處理,再進行苗木培育。對于不同類型的土壤,需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1)沙質土壤改良措施:將泥炭土混入其中;(2)粘性土壤改良措施:將沙混入其中;(3)酸性土壤改良措施:使用石灰、草木灰或者其他堿性物質;(4)堿性土壤改良措施:使用松林土或草炭土(但應注意做好消毒和腐熟工作)來進行中和,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在正式開展育苗工作前,對于所有類型的土壤都需要使用硫酸亞鐵等開展消毒處理工作,以此避免土傳病害發(fā)生影響苗木健康。此外,還應結合具體情況適當使用殺蟲劑。
3.選種和處理種子。由于所使用苗木種子的性能直接影響著其最終存活率和保存率,因此必須重視選種環(huán)節(jié),通過考察苗木種子外形、抗病能力、抗寒能力及抗寒能力等各方面狀況來選擇最合適的優(yōu)良苗木樹種。完成選種后,在正式播種之前,還必須對其進行一定的處理。具體做法是洗凈所選擇的苗木種子,然后對其進行消毒,再為其提供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環(huán)境,催促其發(fā)芽。
4.適時播種。就播種環(huán)節(jié)而言,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播種時間。一般而言,苗木播種工作在春季進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是因為此時各方面環(huán)境條件(溫度、濕度、光線等)均比較適宜苗木播種,其二則是因為春季適時播種后,降雨量一般會呈現(xiàn)增多態(tài)勢,從而為苗木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條件。值得注意的是,在播種環(huán)節(jié),可以使用地膜覆蓋技術來有效實現(xiàn)苗木培育地點土壤保溫、增熱,為其萌發(fā)提供適宜的溫度條件。若完成播種后遭遇干旱,那么需要及時采取灌溉措施來加以應對,為苗木種子生長發(fā)育提供充足的水分條件。
5.管控施肥。施肥同樣是苗木培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環(huán),只有做好施肥工作,才能充分保證幼苗擁有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養(yǎng)分。苗木培育工作中的施肥應遵循“定時定量”的原則進行,合理控制施肥量(不能多施,否則容易導致“燒苗”情況出現(xiàn),影響苗木生長;同時也不能施肥過少,否則無法達到理想的施肥效果)。一般在開展整地工作時,就需要完成施基肥(主要使用經過腐熟處理的有機肥),在苗木種子出苗后,再結合其實際生長狀況,適當開展追肥工作(主要使用氮肥、磷肥等化肥)。
6.做好苗期管理工作。要想讓苗木培育具備可持續(xù)性,就必須做好苗期管理工作,這是因為在出苗之后,幼苗極易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對于各類病害和蟲害的抵抗能力非常差。為此,應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1)設置障礙物,有效避免幼苗出現(xiàn)倒伏情況;(2)中耕除草,使用除草劑根除苗木培育地雜草;(3)防治病蟲害。
二、林業(yè)工程中移植造林技術分析
1.控制移栽時機和移栽密度。如果不能選擇合適的移栽時機,那么在移栽之后,苗木生長狀況很可能不甚理想。為此,應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確認移栽時機,一般選擇苗木尚處于生長時期、氣溫處于逐漸升高狀態(tài)且降水天氣較多的時期開展苗木移栽工作。與此同時,也必須結合土壤肥力狀況、不同苗木的生長狀況來確定移栽密度。只有控制好移栽時期和移栽密度,移植造林工作才能充分滿足環(huán)境保護和可持續(xù)理念的相關要求,苗木在移栽后的存活率才能得到提升,這是移植造林中必須加以注意的內容。
2.充分掌握苗木移植工作中各方面技術要點。移植造林技術具備高度精確性,對于技術人員的操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相關移植造林技術人員必須充分掌握苗木移植工作中各方面技術要點:(1)做好苗木保護工作,防止苗木出現(xiàn)機械損傷。苗木在移植過程中根系部位十分脆弱,如果不注意控制力度、不重視加以保護,那么很可能發(fā)生苗木根系這段的情況,為此應做好苗木根系保護工作,具體方法是使用蘸水的泥土將苗木根系完整包裹住,形成一個緩沖保護層;(2)運輸目標移植苗木時應注意減少顛簸,進一步避免苗木受到機械損傷;(3)運輸完成后及時栽種,避免拖延,否則一旦苗木根系變干,那么其生長水平就將難以得到保障。
3.有效防范移植苗木發(fā)生病蟲害。完成苗木移栽后,必須將工作重心放在病蟲害防治方面。由于苗木可能遭遇的病害和蟲害類型繁多且一旦發(fā)生就將很難治理,因此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上,必須秉持“防大于治”的思想,不可心存僥幸。為此,應綜合分析苗木移植地點往年發(fā)生病蟲害的具體情況,提前制定預備方案,從而強化應對不確定性因素的能力,有效解決突發(fā)性病蟲害。具體的防治方式有物理手段、化學手段和生物手段三種,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對病蟲害防治手段進行選擇,也可以將不同的防治手段搭配起來使用,強化病蟲害防治效果。與此同時,必須做好病蟲害監(jiān)測工作,將病蟲害扼殺在初期。
三、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切實提高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的可持續(xù)性、促使這兩項系統(tǒng)性林業(yè)工程活動真正滿足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要求并充分發(fā)揮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作用,就必須重視苗木培育從選種到苗期管理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必須把握好苗木移植中的各項技術要點,從而切實改善苗木培育與移植造林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尹海東.林業(yè)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芻議[J].農業(yè)與技術,2017(14):185.
[2]安雅文,高芳芳,蘇俊艷.簡析林業(yè)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9(2):70-71.
[3]徐成云.試析林業(yè)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J].新農業(yè),2019(03):26-27.
[4]郜秀艷.林業(yè)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8(3):70-71.
[5]高海蓉.林業(yè)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解析[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9(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