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圓媛
摘? 要:轉喻和隱喻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們認識世界和理解世界的工具。漢語在詞匯層面存在大量的隱喻和轉喻,其中人體隱喻和轉喻概念投射路徑主要有“頭”“心”和“手”“腰”等等。本研究基于語料庫,針對漢語中“腰”字類詞眾多的特點,以隱喻和轉喻的認知機制為工具,對豐富的“腰”字類詞進行初步地解釋。
關鍵詞:腰;隱喻;轉喻;認知機制
[中圖分類號]:H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3--02
Lakoff & Johnson (1980)在《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隱喻》中對隱喻概念理論進行了全新的解釋,即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和語言修辭手段,而且是一種思維方式和隱喻概念體系,是人們用一種事物來認識、理解、思考和表達另一種事物的認知思維方式之一(彭建武,2005)。其不同是,轉喻是相接近或相關聯(lián)的不同認知域中,一個凸顯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如部分與整體、容器與其功能或內容之間的替代關系(趙艷芳,2000)。
1.漢語“腰”的詞源解釋
《古代漢語字典》給出的字源的解釋是,形聲兼會意字,月(肉)為形,要(由覀、女、月組成的上中下結構的字)為聲兼表意。本義為身體的中間部位,就是人的腰部,本寫作要,“腰”是后來產生的字。有四個名詞含義,一為人體胸腹之間的部分,常指腹后壁。二為衣服圍腰的部分。三指的是事物的中段。四是指腎臟?!冬F(xiàn)代漢語應用規(guī)范詞典》中增加了一個“腰”的名詞含義,借指腰包或者衣兜。
選取“腰”類詞進行隱喻和轉喻研究的原因是因為人對復雜抽象概念的認知,往往借助于簡單具體的概念。也就是說人的基本經驗在人的認知過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人體詞作為人身體的一部分恰好都是人獲得經驗的直接參與者,因此本文選取了同屬人體詞的“腰”進行分析。
2.“腰”的搭配詞的隱喻分析
隱喻概念通常分為三大類:結構隱喻、方位隱喻和實體隱喻。
(1)結構隱喻
如果說要解釋為什么“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被用來形容一些我們所不了解的概念,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腰”在人體中的位置及作用:“腰”處于我們身體的中間位置,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人體也可以用兩頭寬,中間窄來形容;再者,“腰”連接了我們的上肢和下肢,起著連接和承上啟下的作用;最后,腰還可以幫助身體下彎或者屈伸。所以,當我們了解這些之后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腰”的特點來描述我們周圍的事物。
山腰(半山腰、巖腰、峯腰):山腳和山頂之間大約一半的地方;樹腰:樹干的中部;墻腰:墻的中部;攔腰:從半中腰(截住、切斷等);廊腰:走廊、回廊的轉折處(當我們彎下腰時,腰也可以被看作是我們身體的轉折處);等腰;具有兩條等邊的形狀: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青腰:荷梗(連接著荷花的根部與荷葉);當腰:中間 (多指長形物體);亞腰:亞腰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中間細兩頭粗的樣子;腰梁:在擋墻的中間高度上設置一條橫向的梁,提高擋墻的穩(wěn)定性;腰站:兩地驛站的中間站,以便休息打尖或換馬,也稱腰頓;腰房:兩進院子中中間的房子;腰門:正門以內的第二重門,亦指兩廳中間的隔門;腰簾:掛在船中部周圍用來裝飾或者當人們活動時用作簾子的圍簾;腰棚:舊時戲園或戲場中兩旁的看棚;腰斬:把同一事物或相聯(lián)系的事物從中割斷;腰廳:舊式房屋中間的廳屋;腰水:腰水是源自于日本的用語,意指將花盆長期浸在盛水的水盤中;半截腰(半當腰):半當中,在事情進行的過程中間;長腰米(長腰槍):稻米的品名;折腰句:格律詩中的七律,通常是上四下三格,間有上三下四或上五下二;腰包戶口:指已從原住地遷出﹐但因某種原因未能報進遷入地的戶口。
(2)方位隱喻
方位隱喻是參照一系列空間的方位而形成的隱喻概念,如人們常常將上下、左右、前后、里外、中心邊緣等具體的空間概念投射到情緒、社會地位、或者身體狀態(tài)等抽象的概念上。用漢字“腰”來說,向下彎“腰”就表示對人禮貌、恭敬或謙遜,挺直“腰”桿就代表自信、意氣風發(fā)和不屈的心態(tài),過于向后挺“腰”就代表著狂妄和傲慢。
挺腰子:擺架子;點頭哈腰:形容恭順或過分客氣;低頭哈腰:指謙卑恭順的樣子;折腰:彎腰行禮,引申為屈身事人;愛慕,傾倒;低腰斂手:彎著腰,縮著手。形容小心翼翼,謙卑恭順的樣子;挺直腰桿:做人或者做事正直,不卑微屈膝;吊腰撒跨:扭捏作態(tài)。
(3)實體隱喻
在這類隱喻概念中,人們將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動、事件、狀態(tài)等無形的概念看作是具體的有形的實體(趙艷芳,2000)。其中,最典型的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容器隱喻。所以,人們就將這種概念投射于人體以外的各種概念當中,可以是建筑、自然甚至是一些抽象的活動,事件等等。
腰中,這里我們所說的腰中,不是作我們身體一部分的“腰”的里面,而是利用“腰”這個具體的概念將我們自身和外部世界分出了內外?!把敝車囊欢臻g或者物品都是屬于我們自己的,然而跨出這個空間就不再屬于我們自己。近代楊嘯、崔嵬所寫的《紅雨》:“石匠爺只好從腰里掏出兩張票子交給賬房先生?!睙o論是“腰中”還是“腰里”指的并不是它實際的意思,而都被隱喻成了“自己的所屬物”。
3.“腰”的搭配詞的轉喻分析
與隱喻一樣,一些傳統(tǒng)的轉喻已經固化到文化中,成為容易被我們忽視的范疇。
(1)部分指代整體
腰身:人體的腰部,有時可以用來指身段和體態(tài);腰板:人的腰和背。多就姿勢而言,亦借指體格;楚女腰:泛稱女子苗條的細腰這一類現(xiàn)象;弓腰人:楚人重視腰功在舞蹈中的地位,于是“弓腰人”漸漸地就指代舞伎這一類人;靜婉腰:泛指纖柔善舞的腰肢;沈郎腰瘦:泛指因故腰細的男子;腰里貨:舊時錢幣等金銀細軟常藏于腰囊,后指代貨幣。
(2)事件轉喻
事件是由眾多同時發(fā)生或相繼發(fā)生的分事件組成的整體,分事件和事件整體之間相互代替產生事件轉喻。
折腰祿:指下級官吏的微薄薪俸;折腰吏:泛稱地方低級官吏;腰折:指屈身事人;董項陶腰:指代剛直清高,決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向權貴低頭、為勢利屈腰這一類人。
(3)因果轉喻
因果關系中,最常見的就是用結果表示造成該結果的人或事。
A4腰:A4腰是指比豎放的A4紙還要窄的小蠻腰;門禁腰:因為可以通過門禁,所以才能用來形容指女子腰細;束如牛腰:因為捆束像牛腰一樣粗大,所以才能用來形容卷帙很多;腰里硬:古代一種寬長而厚硬的織線腰帶,中幅有夾層,可以貯藏銀錢。因為腰帶摸上去又厚又硬,所以通常也指錢多。
(4)行為轉喻
行為包含施事、受事、工具、時間等因素,這些因素之間存在著轉喻的關系。大多使用動詞來轉指相關的名詞.
納胯挪腰:裝腔作勢,擺架子。用這種行為來指代人的態(tài)度;折腰升斗:也稱“折腰五斗”,指代忍受屈辱;腰纏萬貫:形容人極富有;撐腰:原意是自己用手支撐著腰部,當別人幫自己撐著腰的時候,就意為給予強有力的支撐;掏腰包:在腰包里掏東西,多指出錢;跨鶴纏腰:也稱“跨鶴揚州”,"后指豪富冶游繁華之地。
4.結語
作為人們重要的認知方式,概念隱喻和轉喻對人們從認識事物、形成相應的概念再到豐富詞匯的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人們對于“腰”這一基本的人體結構有著豐富的認知和身體體驗,基于認知的體驗與相似性的特征,通過隱喻和轉喻投射到心理空間域、情感域、社會關系域、網(wǎng)絡域等等概念域中,延伸出相關含義和表達。另外因為受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的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會依賴于已知事物詞匯,從而將詞匯意義延伸受到社會、文化、科技等各個方面。因此,為了順應網(wǎng)絡時代的發(fā)展,“腰”的詞義范疇會不斷地向外延伸和擴展并且誕生出許多與“腰”相關的新生詞匯,從而衍生出新的詞匯。
注:如無特別說明,本文中的詞條釋義均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商務印書館,2012 年)和百度百科中的解釋為準。
參考文獻:
[1]趙艷芳. 認知語言學概論[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2]彭建武. 認知語言學研究[M].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5.8
[3]李行健. 現(xiàn)代漢語應用規(guī)范詞典[M]. 北京: 語文出版社, 2019.1
[4]古代漢語字典[M]. 北京: 商務印刷館國際有限公司,2013.8
[5]戴衛(wèi)平. 詞匯隱喻研究[M]. 廣州: 中國出版集團,2014.
[6]盧衛(wèi)中. 人體隱喻化的認知特點[J]. 外語教學: 2003(11).
[7]王逢鑫. 身體隱喻:構詞理據(jù)、功能變換、冗贅與錯位[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