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桑枝、桂枝各15克,泡入500毫升低度(38度)白酒,封口置陰涼處,每日搖晃3~5遍,7日即可飲用。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1~2次,連服7天,可治肩周炎疼痛。
四川成都 李陽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肩周炎,又名五十肩、凍結肩等,為肩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癥。本病屬中醫(yī)痹證范疇,選用祛風除濕、活血通絡類中藥治療,可明顯改善其癥狀。
本方中,桑枝有祛風通絡功效,主治風濕熱痹,肩臂、關節(jié)酸痛和麻木。桂枝能發(fā)汗解表、溫經(jīng)止痛,對寒濕痹痛效果佳。桑枝、桂枝是常用“對藥”(可增加療效的藥物組合),《本草撮要》中說:“桑枝,功專去風濕拘攣,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彼?,桑枝配桂枝,能增強溫陽通絡之功,使止痛效果倍顯。研究表明:桑枝有較強的抗炎活性,可提高人體的淋巴細胞轉化率,增強免疫力;桂枝能抗炎、鎮(zhèn)痛、抗菌、擴張血管;白酒本身就有溫經(jīng)散寒、活血止痛作用。適量飲服桑桂酒,能起到溫經(jīng)活血、祛風止痛作用,對肩周炎或因風濕引起的肩臂痛、麻木等都有較好效果。需注意的是,高血壓者禁服。
取蜜炙黃芪20克,生火麻仁10克,蜂蜜15克。先將生火麻仁打碎,與黃芪一同入鍋,加適量清水,煎煮半小時,然后濾取藥液,溫熱時調入蜂蜜,攪拌均勻,溫服,每日清晨空腹服用1次,連服5~7劑。
四川彭州 胡佑志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老年氣陰虧虛便秘的表現(xiàn)是:排便間隔3天以上,大便干結如球,每次臨廁努掙仍無力解出,同時伴頭暈氣短乏力、心煩少眠、四肢倦怠、納呆腹脹等癥狀。氣虛陰虧之便秘,病機是氣虛推動無力,陰津虧虛腸道失潤,一般瀉下藥難以獲效,治療當益氣滋陰、潤腸通便為主。
黃芪(炙)味甘性溫,能補脾、肺之氣,可治脾氣虛引起的疲倦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黃芪通過補氣健脾,能促進氣血津液生成,增強腸動力,進而促使便秘通暢。生麻仁是治虛秘的常用藥,其味甘性平,主要作用是潤腸通便,擅長治血虛津虧,腸燥之便秘。蜂蜜既有潤肺、滑腸、解毒之功,又可補中益氣、疏通腸道。三味同用,具有較好的健脾益氣、潤腸通便作用,用于老年氣虛陰虧或單純氣虛便秘,都有較好效果。便秘者如兼胸膈痞滿、脘腹脹滿較明顯,上方可加陳皮12克。一般水煎取汁500毫升,分2~3次溫服,每周1個療程,可服2個療程。
取雞蛋1個,加水煮至熟透,剝去蛋白,取蛋黃放入洗凈的鐵鍋里搗碎,用小火熬出蛋黃油,直至蛋黃呈烏黑色。待冷卻后,連油帶渣一并外敷在患處,用紗布覆蓋,醫(yī)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xù)外敷2~3次即可痊愈。
四川彭州 胡佑志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頭癬屬真菌病,多見于兒童,具傳染性,有黃癬、白癬、黑點癬之分。中醫(yī)稱黃癬為“肥瘡”;白癬為“白禿瘡”;黑點癬為“黑癬”。頭癬多為濕熱上攻、風熱搏結、蟲毒相侵所致,治療多以清熱利濕、解毒殺蟲藥物為主。
蛋黃油性味甘平,有解毒、祛熱、止痛、生肌等功效,主治燙火傷、中耳炎、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潰瘍久不收口、瘡痔、頭癬、皸裂等,尤其對火熱毒邪所致的熱瘡、頭瘡、燒燙傷等療效極佳。雞蛋黃油治頭癬早有記載,如《仙方合集》云:“治肥瘡,雞子2~3個,煮熟,去白用黃,炒出油,搽瘡數(shù)次即愈”?!洱徥蠞廊珪芬草d:“治禿瘡,用雞子1個,煎出油來,搽瘡上……禿殼剃凈后搽1~2次愈。”研究發(fā)現(xiàn),蛋黃油有抗菌、消炎、鎮(zhèn)痛、增強細胞免疫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作用。此外,蛋黃油還富含脂肪酸、氨基酸及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其營養(yǎng)全面,能潤澤毛發(fā)、修復組織。鑒于蛋黃油有抑菌、斂瘡、生發(fā)作用,用于頭癬當有效果,患者可以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