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葡萄
2019年10月第一次放出消息的時候,《魔法覺醒》公布的海報和主題網站,初步展示了游戲歐美卡通的畫面風格。
國內用戶對歐美卡通并不陌生,典型的像《英雄聯(lián)盟》和《爐石傳說》等,都是大眾化的成功案例。2018年發(fā)行的《哈利·波特:霍格沃茨之謎》,也是把這種典型、主流的歐美卡通,應用到哈利·波特IP上的例子。
然而,《魔法覺醒》沒有選擇這種主流風格,而是摻雜一點點怪誕的元素。一方面,游戲整體的畫面色調上,有做舊的風格,像是老照片濾鏡;另一方面,《魔法覺醒》的人物設計,也選擇了用略微夸張的造型,來突出細節(jié)特點的方式。說得更具體點就是:一些原作角色第一次出現時的時候,可能會讓你覺得有那么點意外,但細看之下,不會讓你覺得不符合原作的描繪。
比如我們第一次來到九又四分之三站臺前,會看到成年后的哈利·波特,他有了一些成年男性的外貌特點,但依然是一頭凌亂的黑發(fā)、綠眼睛、閃電形傷疤。再比如開學典禮回憶時,一閃而過的阿不福思·鄧布利多,和小說配圖、電影形象也有差異,但披肩長發(fā)、半月形眼鏡、長而扭曲的鼻子這些要素都具備的情況下,你不會把他錯認成別人。
游戲中場景構建,也沒有因為卡通化的風格而顯得幼稚或違和,對角巷的總覽、九又四分之三站臺一角、主界面的霍格沃茨城堡,對比《哈利·波特》電影展現出的內容,有一些傳承下來的觀感,但因為造型、畫風的不同,也做出了差異化。
此外,作為一款卡牌游戲,《魔法覺醒》在卡牌設計是上也保持了相同的調性。游戲中的卡面全都加入了動態(tài)效果。每張卡牌在第一次獲得的時候,會以動畫的形式來突出卡牌內容。
卡牌形象、卡面繪制上,也像人物設計那樣,用了一些有點夸張的手法,來表現各種咒語或魔法生物。目前的卡牌多數來自《哈利·波特》原作小說、電影,也有一些取材自衍生作《神奇的動物在哪里》系列電影。
從筆者的體驗來看,人物、場景和卡牌設計,這些外在表現是《魔法覺醒》最先讓人記住的幾個要素。第一印象上,《魔法覺醒》滿足了一些讀者、影迷對“成為一名霍格沃茨新生”的想象。
原著小說和電影都完結之后,《哈利·波特》世界中的故事會走向何處,那些熟悉的角色接下來又會怎么樣呢?原著的最后一章《十九年后》算是驚鴻一瞥,但對粉絲而言遠遠不夠?!赌ХㄓX醒》試著給出了其中的一種可能。
時間線上,《魔法覺醒》的劇情開始于霍格沃茨大戰(zhàn)結束的多年以后,游戲情節(jié)推進的過程中,原作中的很多人們熟悉的角色都會出場。
而在卡牌的收藏展示界面,每一張卡牌都有不同的背景故事,其中有的甚至來自不容易注意到的細微描寫,如“小蜘蛛群”這張卡牌的背景故事里,就帶人們重溫了《密室》里羅恩提到的童年陰影。
不只是卡牌,游戲劇情推進過程中,一些暗含的彩蛋也在向小說或電影中的情節(jié)、角色致敬,第一節(jié)黑魔法防御術課上,教授的臺詞就暗示了電影里納威“被拎住耳朵吊起來”的橋段。
當然,之后的游戲里,主角一行闖禍之后,你還能看到“隆巴頓教授”本人登場。
而對于《哈利·波特》這個IP的設定而言,另一個特殊的點在于:逝去的角色,也能以肖像畫一類的方式重現。這些小細節(jié)都是在沒有鋪墊的情況下,突然冒出來的。不僅交待了一些角色的動向,也能讓有心的粉絲覺得有意外收獲。
單純從粉絲視角來看,這一個個小彩蛋、小細節(jié),對于熟悉角色、情節(jié)的書迷、影迷,都是十分友好的設定。反推回去,開發(fā)團隊中也必然有人反復讀過小說、多次看過電影,才有可能埋下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設定。
開發(fā)團隊沒有把游戲做成一個套路化的IP改編產品,這也是《魔法覺醒》讓一些哈利·波特的核心粉絲覺得驚喜的直接原因。
鑒于國內一些主流大廠改編IP的常用方式,卡牌品類很容易讓IP粉絲聯(lián)想到商業(yè)化要素明顯的內容。《魔法覺醒》開測前受到的最大質疑就是它的卡牌玩法,但游戲開測之后,粉絲口碑轉變明顯的也是它的卡牌玩法。
簡單來看,游戲以CCG(集換式卡牌游戲)玩法為基礎形態(tài)。戰(zhàn)斗機制則結合原作加入了一些貼合IP的設定。游戲需要玩家收集卡牌來戰(zhàn)斗,卡牌分為即時卡、駐場卡和伙伴卡幾種。
對于卡牌戰(zhàn)斗的表現,《魔法覺醒》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游戲中戰(zhàn)斗有明確的空間場地概念,一方面各類魔法卡牌打出時都要選擇生效范圍,召喚魔法生物的位置擺放也有講究;另一方面,玩家可以反復打出無消耗的“移動卡”,來操控主角躲避傷害,或是接近敵人,這讓對局有了很強的空間感。
值得一提的是,主角團在霍格沃茨內外的冒險、各種魔法課程上要應對的內容之間,也穿插了相應的卡牌戰(zhàn)斗。而且這些情節(jié)并不是純粹為了戰(zhàn)斗而設置的,像黑魔法防御術課上,面對各種形態(tài)的博格特;或是神奇生物課上,幫海格清除南瓜田里的地精。場地、卡牌也都會因環(huán)境而異。結合了一點Roguelike(角色扮演游戲)元素的“禁林探險”玩法,同樣是和魔法、戰(zhàn)斗契合的題材設定。
有玩家直言“這樣的體驗像是在玩單機”。的確,從游戲的故事設置,你能看到一些熟悉角色的影子,劇情也帶著一點雜糅歷代的人物、情節(jié)既視感。但并不是“簡單粗暴”地復刻場景。有些時候,劇情讓人覺得有伏筆,能猜到大致走向,但接下來也可能隨時會劇情反轉走向另一種可能。而這其中,卡牌戰(zhàn)斗并沒有帶來割裂感。這也是為什么開測后,玩家對卡牌玩法的評價沒有走向負面。
作為一款網游,《魔法覺醒》也設置了交互性質的周邊玩法,比如游戲可以根據真人玩家匹配,來組成4人宿舍;你也可以用類似音游的玩法操作,帶上舞伴一起去參加舞會。
此外,《魔法覺醒》有國內廠商參與研發(fā),這大概會是國內粉絲離這個頂級IP改編游戲最近的一次。除了再現那些熟悉的人物、場景,游戲也有了新的角色和故事,并且在玩法設定上做出了足夠的差異化。
《魔法覺醒》這樣一款《哈利·波特》手游的出現,預示著2020年的手游市場又多了一個競爭者。
哈利·波特的人氣和對哈利·波特世界的良好展現,讓《魔法覺醒》有一個不錯的前景,這款游戲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