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偉欣
多看,顧名思義,就是要重復地看,不止一次地看。多看,多記知識點,這樣考試才會胸有成竹,才能對答如流。而這種對出現(xiàn)頻率越高的事物印象越深刻的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稱為“多看效應”。
有人認為,喜新厭舊是人的天性,“出鏡率”過高容易使他人產(chǎn)生視覺疲勞,其實不然。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扎榮茨做過一項實驗:隨機抽取一些志愿者,把不同的照片以不規(guī)則的順序呈現(xiàn)在他們的面前,請他們評價對照片的喜愛程度。實驗結果表明,被試者更喜歡那些看過次數(shù)較多的照片,也就是說,隨著翻閱次數(shù)的增加,人們對照片的喜愛程度也有所增加。
同樣的道理運用到社交關系當中,也可以站得住腳。對于初次見面的人,最好能夠在分別之后適時地主動聯(lián)系對方,即便只是一條問候的短信。久而久之就能夠加深對方對你的印象,“禮多人不怪”就是這個道理。再就是可以在自己所處的交際圈中多多露面,經(jīng)常出席一些公共場合的活動,增加自己的“出鏡率”。就像很多明星一樣,頻頻參加各種活動更容易被觀眾熟知,對事業(yè)成功有幫助。
“多露面”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機會和便利,這是“多看效應”的作用。就拿職場新人來說吧,同樣是剛剛參加工作的員工,但在所有人當中,有兩種人的人緣通常是最好的:
第一種是“聚會積極分子”,他們經(jīng)常會參加一些同事的聚會,在聚會中既懂得表現(xiàn)自己,又不會過于張揚,借著聚會的熱烈氣氛拉近彼此之間的感情,與大家建立良好的關系。
第二種是性格開朗、樂于助人的人,他們通常會主動與同事、上司打招呼,并通過請教問題等方式制造談話的機會,將自己的優(yōu)點在交流中一點一點地告知對方,從而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總之,若想博得他人的注意,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別人面前的“知名度”,只要做得適宜、適度,成為眾人都喜歡的“開心果”也就很容易了。相反,一個自我封閉的人,或是一個面對人群就逃避和退縮的人,一般很難擁有較好的人緣,他們很難在人們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容易被人記住和想起,與孤獨為伍也就成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