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周作人對日本茶道的接受

2020-03-15 09:34:13高健欣
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茶室周作人茶道

高健欣

(吉林大學文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談起茶,繞不開自號“苦茶上人”的周作人。周作人的居住之所名為“苦茶齋”,他的散文也多與茶相關,如《北京的茶食》《喝茶》《吃茶》《苦茶》《煎茶》等,還有以茶為名的文集,如《茶話》《苦茶隨筆小引》《苦茶庵笑話選序》等。1906 年,清政府派遣一批海軍學員前往日本留學,周作人便是這批學員之一。留日期間,他多次在日記和文章中直言對日本的喜歡,甚至視日本為第二故鄉(xiāng)。他頗喜歡看岡倉天心的《茶之書》,也關注此書展現(xiàn)的日本茶道所蘊含的禪思想及文化意義。受日本茶道影響,周作人最后走向了自己構筑的獨特“趣味”的精神世界和藝術化的生活。

1 茶道文化要素:對審美化生活的向往

日本的茶是從中國傳入的。[1]據(jù)《日吉神道密記》記載,公元805 年,赴唐留學僧最澄和尚由中國帶回茶籽,并種在京都比睿山的日吉神社,由此形成日本最早的茶園,這是日本栽種茶樹的最早記載。此后“飲茶風”逐漸在日本的皇室、僧侶、上層社會中興起,種茶、制茶、飲茶方法均效仿唐朝,無論是形式還是內(nèi)容均照搬《茶經(jīng)》。中國的茶文化來源于平民的日常生活,而日本的茶文化卻是自上而下傳播的,茶道首先被當做一種高貴典雅的文化流行于上層階級,甚至在《吃茶養(yǎng)生記》的影響下,日本人將茶視作養(yǎng)生之法,快樂之源。在上流社會的帶動下,茶的需求量增加,茶葉種植高速發(fā)展,飲茶活動遂逐漸走入民間。因此,日本的茶道從一開始就帶有鮮明的階級性。

在日本室町時代,茶農(nóng)們?yōu)榱藢Σ枞~評級,效仿中國舉行“斗茶”活動。他們將從中國引進的茶道禮儀本土化,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茶室,這種茶室被稱為書院式建筑,定期開展的茶會便成為“書院茶”。將品茶視為高尚精神活動的日本人將點茶、飲茶發(fā)展得更為精致,對于茶味、茶人、茶器、茶室這四個茶文化要素,極力追求規(guī)制上的嚴謹和精致,無論物件大小,一定要體現(xiàn)出美感,在生活的細節(jié)中追求美學性與藝術化??梢哉f,“日本的茶道不只是追求感官的愉悅和享受,而是通過茶讓人們懂得茶的禮法,了解茶道最重要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趣?!盵2]

周作人對日本茶道美學的接受可以從上述茶味、茶人、茶器、茶室這四個要素中管窺到,他在《喝茶》一文中提到了自己理想的喝茶方式與狀態(tài):“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飲,得半日之閑,可抵上十年塵夢”[3]54,這一句話囊括了茶味、茶人、茶器、茶室這四個日本茶道所追求的茶文化要素,這樣的喝茶環(huán)境與中國市井中的茶樓和茶館極為不同,暗合了日本茶道所追求的“和敬清寂”之精神。周作人不僅追求這種生活美學理想,也將這種美學理想日?;?,他講究的以茶待客方式讓很多人記憶深刻。梁實秋在《憶豈明老人》中詳細地描寫了與周作人在家中喝茶的情境,“照例有一碗清茶獻客,茶盤是日本式的,帶蓋的小小茶盅,小小的茶壺有一只藤子編的提梁,小巧而淡雅。永遠是清茶,淡淡的青綠色,七分滿?!盵4]199-200

茶食也是日本茶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語中茶食叫做“茶菓子”?!安枨懽印弊鳛椴璧难b點而存在,不可太過花哨、甜膩而喧賓奪主,無論是味道還是形狀都有仔細的考量,要與喝茶的整體氛圍相融合。周作人十分贊賞日本的茶食,認為“優(yōu)雅的形式,樸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資格”[3]28。而對中國人喝茶時將瓜子作為茶食的做法,便覺不妥,瓜子配茶,好像將下里巴人強行融入了陽春白雪,沖淡了雅味,增添了市井氣。

由此可見,在茶味、茶人、茶器、茶室、茶食五個方面,周作人都受到了日式茶道文化的影響,并認同其背后的文化美學,有意識地吸納日本茶道文化的要素,并成為其超越日常生活、將日常生活個人化、藝術化的“生活之藝術”的美學追求的一部分。他所堅持的“生活之藝術”“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強調(diào)的便是這樣一種超越現(xiàn)實的審美情趣,這種審美情趣打破了審美救世的功利觀念,通過審美的超越性而與現(xiàn)實生活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以審美的眼光審視中國人的生活,對現(xiàn)實進行一種審美意義上的把握。

2 茶道精神:追求禪意與“苦味”的生活態(tài)度

在《喝茶》一文中,周作人以徐志摩和胡適之的茶論情景開篇。他心中的喝茶之道也是他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人生觀,即“忙里偷閑,苦中作樂”?!懊锿甸e”與日本茶道的禪意有一致性,“苦中作樂”與日本茶道的“澀味”可相互觀照。

周作人在《喝茶》一文中對日本茶道進行了闡釋:“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的現(xiàn)世享樂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體會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種代表藝術。”[5]267可以看出,周作人從日本茶道中找尋構筑自身理想生活觀的依據(jù)。日本茶道已經(jīng)成為他內(nèi)心所追求的“忙里偷閑,苦中作樂”理想生活觀的一種來源和外化表現(xiàn)方式,茶道與人生之道和諧統(tǒng)一于周作人的人生觀中。

對日本茶道進行追根溯源的禪僧榮西所著的《吃茶養(yǎng)生記》是日本茶道的早期文獻之一;村田珠光創(chuàng)建“四疊半茶室”,確立“清心”的觀念,從而基本形成了日本茶道[5]34-36。在此基礎上,武野紹鷗提出的“茶禪一體”和千利休提出的“和、靜、清、寂”等都深化了日本茶道的精神內(nèi)涵,一直流傳至今。茶道何以成熟于日本呢?周作人在為方紀生翻譯的《茶之書》所作的序言《茶之書序》中給出了答案:“竊意禪與武士之為用蓋甚大。即日本的禪僧將中國的飲茶種茶之風引入日本,將禪宗精神與飲茶方式相結合而逐漸形成茶道,追求茶禪一體,從而有別于中國的茶文化”。在周作人看來,禪宗之于日本茶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將日本茶道觀與人生觀統(tǒng)一起來的周作人看來,他的人生志向與文學表達也是禪宗式的,比如他在《志摩紀念》中寫到:“文章的理想境界,我想應該是禪,以心傳心得境界,……如棒敲頭,夯地一下頓然明了,才是正理,此外都不是路?!庇纱耍茏魅俗非蟮氖嵌U意,是心境相通、豁然開朗之感。

禪宗作為佛教的一派,主張清凈寂寥,遠離塵世喧囂,禪寺和禪僧一般都幽居深山,于叢林之中求寧靜,于修行中使心靈靜謐,參悟人生的真諦。日本茶道便融入了禪宗幽閑靜謐的精神。茶室在鬧中取靜,布置素樸而典雅,每一位進入茶室參加茶會的人帶著“一期一會”的感情,暫時放下塵世的憂慮,坐在寧靜清潔的茶室中,靜待清水煮沸,看著茶師們優(yōu)雅而頗顯禮法的點茶姿勢,體會難得的片刻寧靜,體會人與人互敬與平和的情感,體會“和敬清寂”的精神境界。禪與茶道的關系正如日本著名的禪學家鈴木大拙所說:“禪與茶道的相通之處,在于對事物的純化。這種純化,在禪那里是靠對終極實在的把握來完成的,在茶道那里則是靠以茶室內(nèi)的吃茶為代表的生活藝術而實現(xiàn)的。 ”[5]89日本茶道鬧中取靜的禪宗精神與周作人“忙里偷閑”的人生觀十分契合。

周作人認為日本茶道區(qū)別于中國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武士之用。武士在古代日本是等級較高的階級,誕生于戰(zhàn)亂時期的日本茶道自誕生之日起就帶有階級性,蘊含著反思亂世的沉重感。因而日本茶道所生發(fā)出的“澀味”不僅是茶之苦澀,更是一種心理上的沉重感,這與周作人的“苦味”“苦中作樂”相一致。

如果說,周作人前期愛喝“清茶”,可看作他對清淡閑適的生活追求,而后期對“苦茶”的熱愛則體現(xiàn)了當他面對不完美的人生時,他要苦中作樂,追求并享受人生有限的美與和諧這一生活哲學。1933 年他以“苦茶庵”替代了之前的“苦雨齋”,這一變更既表達了周作人彼時矛盾而苦悶的心境,也表明了與日本茶道頗深的淵源?!扳帧背休d著人隱居在獨樂的小天地中對清貧而自由生活的向往,日本俳句大師松尾芭蕉就曾住“芭蕉庵”“無名庵”等。以“庵”代替“齋”,顯示出周作人希望飲茶避世的心境。

周作人思想觀和文學觀出現(xiàn)轉(zhuǎn)變是因為他提出“生活之藝術”之時,正值五四退潮期,他精心構建的“薔薇色的夢”破滅了,這促使他重新思考人生、社會、文學等問題。這一轉(zhuǎn)變是他立足于個人生命體驗所進行的選擇,“在飲茶中所獲得的片刻精神愉悅,便成為周作人應對社會現(xiàn)實的重要力量,并又被其提升為一種用以抵抗生活之苦的安然自在的生活態(tài)度”[6]。他不再“浮躁凌厲”,而是由叛逆走向恬淡閑適,走向自我返歸;他主張貴族化的平民文學,開始大量創(chuàng)作平和沖淡的小品文,表現(xiàn)自己所喜歡的“忙里偷閑、苦中作樂”的隱逸自由生活;他還提出了“生活之藝術”的藝術觀,主張個人化的生活藝術。無論是精神態(tài)度、文學表達還是生活觀,他都選擇了自我回歸的道路,追求恬靜閑適的人生。

3 茶道美學:“平和沖淡”的自然狀態(tài)

中國歷史上文人騷客的生活和藝術離不開茶,“茶添話語香”“清談煮茗不論杯”一向是文人士大夫的嗜好,詩人才子為茶吟詩作賦,使得茶文化成為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深厚文化積淀的茶文化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美學思想,主要體現(xiàn)為“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追求超脫世俗的怡然自得的淡泊之美、簡樸平易的簡約之美、“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含蓄之美。中國的茶道美學建立在文人的主體意識之上,強調(diào)在實踐中感知和領悟?qū)徝乐黧w,實現(xiàn)精神上的升華。

周作人身上散發(fā)著濃郁的書生氣質(zhì),他選擇冷眼旁觀人間世事,而非熱情介入的態(tài)度與觀念。在出世與入世之間,他向往“清茶閑話”的隱士生活,將“在江村小屋里,靠著玻璃窗,烘著白炭火缽,喝清茶,同友人談閑話”視為人生快事。這種喝茶與生活方式,就是傳統(tǒng)士大夫內(nèi)心深處的氣質(zhì)所現(xiàn)。讀書、吃茶、會友、寫作成為他向往的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林語堂在《記周氏兄弟》中還生動描寫了周作人在北京創(chuàng)辦《雨絲》雜志時,常常在茶館喝茶閑話,伴清風品清茶的場景,他將其稱為“語絲茶話”。

周作人終其一生,一直都在做一件事——將茶與文學打通,“我平常覺得讀文學書好像喝茶,講文學的原理則是茶的研究?!盵7]126周作人愛茶,打通茶與文學的關系,以茶入文,以文觀茶,話語恬淡一如清茶。

日本茶道美學是一種“自然主義的茶”,強調(diào)體會自然的妙味。日本茶道從茶中確立了人生和宇宙的美學,又融入禪宗,成為一種審美的宗教。于“苦茶庵”隱居,以“老僧”自處,周作人所選擇的生活方式與日本茶道的悠然自然的美學追求相一致。在日本茶道中,周作人感受到的是日本的禪宗精神,隱逸生活的情趣,自然清寂的美學,這些內(nèi)容對周作人形成自己“生活之藝術”的生活觀產(chǎn)生了影響?!白x古書,看花……閑游,閑臥,閑適,約人閑談,寫楹聯(lián),買書,考古,印古色古香的信封信箋,刻印章,說印泥,說夢,宴會,延僧誦經(jīng),搜集郵票,刻木板書,坐蕭蕭南窗下。”[8]28這種帶有傳統(tǒng)士大夫情調(diào)的生活方式與日本茶道的審美追求是相通的。可以說,周作人將中國傳統(tǒng)美學與日本美學結合于一體,構筑起自身“平和沖淡”的自然審美人生觀,以審美的眼光觀照社會,并以之勾勒自己的理想世界和救國之途。[9]

中國茶道美學與日本茶道美學的共同點在于追求自然、和諧以達澄明的審美狀態(tài)。而周作人也把“自然”與審美的結合提高到藝術本質(zhì)的層次上,追求藝術本身的和諧狀態(tài)。在《自己的園地》中,周作人曾如此闡述其文學觀:“藝術是獨立的,卻又原來是人性的,所以既不必使他隔離人生,又不必使他服侍人生,只任他成為渾然的人生的藝術便好了”[10]7-8。他所說的“渾然”即是“自然”。周作人認為,“為人生”或者“文以載道”的文藝觀總是不自然的文學,而自然是生命的狀態(tài),是生命力的體現(xiàn)。通過自由與節(jié)制的和諧,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然狀態(tài),通過“任其自然”的追求,才能達到文學的“純真”性。這實際上便是周作人超功利的“平和沖淡”的審美觀的體現(xiàn)。

周作人將中國茶道美學的精神與日本茶道美學的精神相結合,追求“平和沖淡”的自然審美狀態(tài),更加肯定生命力的自由表現(xiàn)。

4 結語

“半是儒家半釋家”“只欠功夫吃講茶”是周作人的寫照。由“清茶”到“苦茶”,由儒士的積極入世到“厭世”再到回歸本初,重視生活與內(nèi)心的安寧,周作人茶文化觀的轉(zhuǎn)變與他人生軌跡的變化是一致的。周作人對日本茶道充滿興趣,從日本茶道中,周作人吸收了“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將其融入自己的文化觀與審美情趣中,形成了自己“沖和平淡”的文學氣質(zhì),使其在繁華中保持著一份孤獨者的氣質(zhì)和精神。

周作人對日本茶道的接受和研究為我們了解周作人的文學轉(zhuǎn)變與人生軌跡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對研究近現(xiàn)代中日的文學關系也具有一定啟示意義。

猜你喜歡
茶室周作人茶道
巖骨花香通茶道
體驗茶道魅力
小主人報(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2
乾榮子對周作人創(chuàng)作之影響考察
文學與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21:38
論新時代中國茶道精神
息心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茶道人生
周作人之死
北廣人物(2017年45期)2017-11-27 02:07:01
姜堰市| 子长县| 日喀则市| 巩留县| 新营市| 荔波县| 佳木斯市| 合作市| 天长市| 固原市| 循化| 临湘市| 灵寿县| 尤溪县| 南康市| 萨迦县| 关岭| 乌审旗| 呼和浩特市| 新乡县| 塔河县| 英超| 旬邑县| 永寿县| 开江县| 莱西市| 苏州市| 微博| 永昌县| 珲春市| 浦北县| 娱乐| 抚州市| 泸州市| 丰宁| 沛县| 潢川县| 肇庆市| 新乡县| 天长市|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