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群,宋 揚
(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劉玉的《征服老山界》是一部以湘江戰(zhàn)役為題材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作者的“紀實”是嚴謹?shù)?,他以學術研究的態(tài)度沿著湘江戰(zhàn)役的路線進行深入的尋訪、調(diào)查,收集了大量寶貴的文獻與史料,真實地再現(xiàn)了那段曾經(jīng)發(fā)生在桂北大地上的震撼心靈的歷史。但作者的嚴謹客觀絕不是排除情感的旁觀,相反,出生在老山界腳下的劉玉對這片土地有深沉的愛戀,對這段歷史有天然的親近,他將這一段史實收納于精神世界的深處,讓它隨著時間和經(jīng)驗的累積而醞釀、發(fā)酵,在這個過程中,扁平化的史料轉化成了作品中立體化的鮮活故事,獲得了扎實細密的文學質感。史實的嚴謹、情感的投入和鄉(xiāng)土的情懷使《征服老山界》在鋪展壯闊的戰(zhàn)爭畫卷的同時,也打開了神性寫作的空間,展示了地域風情的魅力,將宏觀與微觀、壯闊與細膩、戰(zhàn)爭與人性、殘酷與溫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拓展了審美的張力。
《征服老山界》正面描寫了1934年的湘江戰(zhàn)役及其后征服老山界的歷史。作品按照時間順序結構全篇,試圖全方位、多角度地還原中央紅軍從突破湘江到遵義會議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序章《兵臨湘江》描寫緊張有序的部隊轉移場面。在界首渡口,“夜幕正悄然降臨。村莊、田野、山林,逐漸模糊了。湘江對岸,古鎮(zhèn)上的人家已經(jīng)點燃松油燈火”。與寧靜的夜色形成對比的是暗涌的激烈的戰(zhàn)爭?!爸醒肟v隊的人馬長達十多里,黑壓壓的像條沒頭沒尾的長龍。馱著箱子、柜子的馬,裝著大麻袋、大包袱的小車,加上近五千名挑著的、擔著的挑夫,亂糟糟地擠作一團,遠遠望去像在原地沒動?!痹诩t軍緊急渡江的同時,天上三架飛機輪番俯沖,有些浮橋被炸斷了,江面水柱沖天。還沒被炸斷的浮橋,在爆炸聲中劇烈地搖晃,“江面上漂浮著竹竿、木板、人和馬的尸體、各種雜物,不斷有人和馬跌入江中,浮橋下面的江水被染得通紅”。作品就在這樣緊張殘酷的轟炸中拉開序幕。第一章《生死搶渡》至第四章《一路向西》生動呈現(xiàn)湘江戰(zhàn)役的來龍去脈,鋪展了狂轟濫炸、天搖地動、焦土飛揚、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慘烈戰(zhàn)爭畫面。在敵眾我寡的處境中,紅軍主力突破湘江封鎖線,跳出包圍圈,粉碎了蔣介石想把紅軍消滅于湘江東岸的計劃,自身也付出了慘重代價?!跋娼灰?,是離開蘇區(qū)根據(jù)地后打得最激烈,也是受損失最大的一仗。經(jīng)過各部粗略的清點,紅軍由江西出發(fā)時的八萬六千多人,經(jīng)過一路上的各種減員,過了湘江,已不足四萬人。”而且令人揪心痛心的是,雖然主力部隊渡過湘江進入山區(qū),但還有一部分承擔掩護任務的部隊沒有渡過湘江,處境兇險。在湘江東岸,紅三十四師已成孤軍,在湘軍、桂軍的圍攻下左沖右突。他們糧草無法籌集、給養(yǎng)無法補充,幾近彈盡糧絕,但“求生的本能,與紅軍主力會合的強烈欲望,像一劑強心針,支撐著紅三十四師指戰(zhàn)員們拖著疲倦、饑餓的身軀,沿著湘江支流建江,馬不停蹄地向湘江渡口艱難趕去”。作者以樸素平實卻內(nèi)蘊深沉力量的文字渲染出紅軍霜風凄緊、冷雨飄零的艱難處境,以殘酷壯烈的戰(zhàn)爭場面描寫構建起極具沖擊力的視覺想象空間,引發(fā)讀者的心靈顫動與理性反思。第五章《鐵血護衛(wèi)》至第七章《雄關漫道》連同尾聲《新的起點》重點敘述數(shù)萬將士翻越越城嶺,征服老山界的過程,將湘江戰(zhàn)役的結局與新的革命戰(zhàn)爭進程的起點聚焦在老山界這一自然天塹,在戰(zhàn)爭的社會歷史屬性之外拓展了人類與自然關系的廣闊空間,賦予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畫卷以深沉久遠的哲思。渡過湘江的紅軍翻山越嶺、一路向西,不僅要應付隨時出現(xiàn)的追兵,還要時刻面對自然條件的艱險。作品中描寫紅軍走山路的場面讓人驚心動魄:
天亮了,軍委二縱隊在瑤民向導的指引下,又開始翻越山嶺。一路全是上坡,越往上走越艱難。
連日來,部隊一直在這樣的崇山峻嶺中行進。
上山的小路只有一尺多寬,貼在山壁上,另一面是幾十丈深的山澗,爬不了幾步,就累得人喘粗氣。
翻過一座山峰,前面又是一座山峰。由于山頂風大,不能休息,只得繼續(xù)往前走,路雖沒有之前坡度那么陡,可仍是石梯路,也只有二尺多寬,所以還是很難走。
上到半山腰,天空的云彩已把山岡遮住了,隨之而來的是大風夾著雨星,大雨馬上就要來了。沒一會兒,狂風卷著暴雨迎面撲來。因為風狂雨大,山陡路滑,雨傘根本不能用,否則就有被風吹到懸崖底的危險。沒有其他雨具,毛澤東和大家一樣,只好頂風冒雨,一步一步往下走。泥濘的山路越發(fā)難走,新打的草鞋,沒走幾步就壞了,許多人索性打赤腳。一路上都有人摔跤。風太大,毛澤東讓大家互相拉著貼在山壁上,等風小一些再走。
在紅軍西進的途中,路越走越陡,山越爬越高,但紅軍官兵都迎難而上,不畏艱險。當毛澤東站在殺人坳山頂?shù)木奘蠘O目四望:“腳下云海波濤洶涌,又如萬馬奔騰。他頓覺莫名地心潮澎湃起來,似有一團無形的力量在血液里涌動,又似有一團火在心里燃燒。在他眼前劃過一道閃電,照亮了黯然無光的世界?!奔t軍穿越崇山峻嶺的驚險過程在百姓口中傳為神話,紅軍成了他們口中的“神兵”,瑤族老鄉(xiāng)說:“老山界這條路,名叫鬼門關,我們一個人從來不敢通過,可你們挑著擔子,拉著騾馬順利過來了,真是有老天爺保佑。這兩天,每到夜里山上都會有一條長長的火龍在游動,天亮以后就看見一隊隊紅軍戰(zhàn)士在寨子里,現(xiàn)在十里八鄉(xiāng)都在傳,說老山界有神兵天降?!碑斶@些“神兵”經(jīng)過雄關漫道的披荊斬棘終于踏上了新的起點,還在湘江東岸苦苦掙扎的紅三十四師上演了最悲壯的一幕。紅三十四師的師長陳樹湘是在毛澤東、何叔衡的影響下投身革命的,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領。當確認部隊無法渡過湘江追趕主力時,他嚴肅地做出決定:“第一,從敵人薄弱部位突圍出去,到湘南打游擊;第二,萬一突圍不成,誓為蘇維埃共和國流盡最后一滴血!”陳樹湘帶領著三十四師一次次突圍,又一次次陷入重圍,五千多閩西子弟,最后所剩無幾。尾聲《新的起點》聚焦在1934年12月18日。這一天,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黎平召開會議,決定北渡烏江,直取遵義。與此同時,陳樹湘的人頭被懸掛在長沙中山路口的石柱上,寒風在呼嚎,雨不停地下,中山路上的行人分不清臉上是雨還是淚。犧牲的悲壯與新生的希望交織在一起,尾聲將整個作品的情感推向了頂點。
《征服老山界》以敘事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以寫景、抒情營造環(huán)境與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較強的架構重大歷史題材的能力。敘事采用三條明暗交織的線索——中國革命兩條路線的斗爭、紅軍與國民黨桂系軍閥的戰(zhàn)爭交鋒、紅軍戰(zhàn)士與林深樹茂、懸崖絕壁、毒蟲猛獸的自然環(huán)境的較量。三條線索的穿插交錯使《征服老山界》區(qū)別于一般的革命歷史敘事,它不是孤立、平面地描寫大規(guī)模正面戰(zhàn)場,而是將湘江戰(zhàn)役放置中國革命歷史坐標中,放置桂北大地豐厚的民風人情背景中,努力在平實的敘述中真實地再現(xiàn)民間視野下的戰(zhàn)爭歷史。由于作品的紀實文學屬性,作者不露聲色地偏于客觀的敘事更能引發(fā)讀者的理性認識,因而避免一般宏大敘事先見性的革命英雄主義敘事立場所帶來的模式化傾向。作者簡潔而又不乏抒情格調(diào)的筆致將戰(zhàn)爭的宏大與歷史細部的幽微纖毫畢現(xiàn)地予以呈現(xiàn),這對于戰(zhàn)爭文學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征服老山界》書寫的無疑是風云激蕩的大時代,生死攸關的大事件,但是作者將小人物、小事件、小細節(jié)編織進革命戰(zhàn)爭的大經(jīng)緯的筆法,使作品于深沉悲壯、磅礴崇高的宏闊景觀中生長出別致鮮活的歷史細節(jié)與民間生態(tài),生發(fā)出人性的熠熠光輝。戰(zhàn)爭敘事以迥異于日常生活的苦難,將人性放置于極端的邊緣化環(huán)境中加以觀照,因而能對人性探究得更深更遠。作品敘述的這一段歷史不僅面臨常規(guī)戰(zhàn)爭的考驗,更交織著中國革命前途方向、民族歷史關系、人與自然極端險阻的關系等復雜因素,遠非苦難一詞可以簡單涵蓋。在這樣的維度下進行寫作,是可以打開神性的寫作空間的。
評論家謝有順曾說:“文學寫作中的神性,未必是指向宗教,它可以是一種精神,一種體驗?!盵1]94-98在《征服老山界》的文本中,這種神性體現(xiàn)為一種英雄品質。作品在書寫紅軍高級將領在歷史轉捩點上英明抉擇,紅軍將士浴血奮戰(zhàn)、團結無畏這些傳統(tǒng)認知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同時,另辟蹊徑地著力挖掘桂北邊區(qū)普通民眾乃至少數(shù)民族同胞身上的英雄品質。潘家寨正在坐月子的黃月英最初見到來她家中借住的紅軍,心中非??謶?,想尋機逃入山中。當她看到紅軍不拿家中的東西并且尊重婦女,意識到紅軍并沒有國民黨宣傳的那么壞;當她看到紅軍幫家里搬柴火、掃地還送糧食后,才明白紅軍與窮苦人是一家人;當她看到受傷的小紅軍虛弱得渾身發(fā)抖,心里生出了母愛。她讓小紅軍躺在溫暖的火爐旁,用家里僅有的一小袋粟米為他煮稀飯,還擠出一杯奶水給他補充營養(yǎng)。小紅軍醒來幫黃月英劈柴,黃月英迅速奪下砍柴刀,心疼地說:“你身子都沒恢復好,腳上還有傷,誰讓你干活的?”當紅軍隊伍要離開時,黃月英夫婦對紅軍已經(jīng)感到依依不舍。普通百姓幫助紅軍的感人細節(jié)還有很多。在喇叭界,紅軍潘開文滾下山道滑向懸崖的危急時刻,瑤族向導老趙跳下山道,挺身救助;趙貴良和侄子趙榮高冒著生命危險給紅軍帶路,本來說好從五嶺背帶紅軍翻過老山界,最多送到塘洞,結果送到了龍勝縣江底;瑤寨馮老漢用牙齒嚼爛草藥,為王稼祥療傷;上垌田的村民張古筒為受傷的紅軍梁富茂送飯送草藥;鹽里江的廖伯為紅軍的傷亡感到心痛,把紅軍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其他村民也義務照顧掉隊的紅軍傷員,為他們采草藥療傷……在這些老鄉(xiāng)身上,英雄品質更多地源于一種樸素的階級情感和自發(fā)的人道主義關懷,以及廣西人民身上世代承襲的善良、堅韌、正義的民族品格。由衷地贊美平凡人身上的英雄品質,就是為作品打開了神性寫作空間,引入神性的崇高,為人性提供新的參照,使人性得以被莊嚴地審視。而作品對軍民一心的魚水之情的平實再現(xiàn),對戰(zhàn)爭背景下人性美、人情美的歌頌也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孫犁的《風云初記》、茹志鵑的《百合花》等戰(zhàn)爭文學的經(jīng)典作品,從而啟發(fā)我們將《征服老山界》放置到革命戰(zhàn)爭敘事的整體框架中加以考察,更好地理解其獨特的價值與意義。
劉玉“出生在老山界腳下,聽著紅軍長征的故事長大,踩著紅軍走過的路生活”[2]285,他將自己寫作《征服老山界》的出發(fā)點概括為“是記錄發(fā)生在家鄉(xiāng)的故事”[3]。這種表達可以引導讀者從兩個角度去理解這個出發(fā)點:一是忠實記錄自己家鄉(xiāng)地方史志上這一段可歌可泣卻鮮為人知的革命歷程;二是家鄉(xiāng)民俗風情暈染了作者的精神底色與文化性格,而這種無意識勢必在文本中有跡可循。第一章《生死搶渡》有一處情節(jié)特別真實感人,而且極富桂林的民俗風情特色。紅軍部隊連夜搶渡,又饑又渴,疲憊不堪,終于在拂曉前,進到全州咸水鄉(xiāng)地域。咸水圩上,大部分店家已經(jīng)攜家?guī)Э诙氵M山里了,只有零星店鋪還做著生意。隊伍前面的戰(zhàn)士聞到骨頭湯的香味大聲喊起來。大家順著香味兒尋過去,找到一家名為“孝道紅油米粉”的店鋪:
大家順著香味兒尋過去,石板路轉角的地方,一家名為“孝道紅油米粉”的店鋪夾在剃頭鋪和鐵匠鋪間,大概由于太早,或者店家也躲進山了。那兩間鋪子大門緊閉,唯有米粉店里,兩個人影正忙碌著。
“有粉吃了!”最先發(fā)現(xiàn)米粉店的小鬼歡呼起來,他的同伴——先頭部隊的戰(zhàn)士們蜂擁而至,瞬間就把米粉店擠滿了。“大家別擠,吃了東西要記得給人家錢?!庇袀€較粗的嗓門喊道?!昂玫倪??!眲偛抛咴陉犖榍暗男」泶?。
這幾行文字使作品暫時跳出了沉重壓抑的氛圍,帶上了世俗生活的煙火氣與活力。米粉店的場景是描寫桂林風情畫卷的精髓,作者看似枝蔓的一處閑筆其實內(nèi)藏錦繡。第六章《神兵天降》對塘坊邊進行如是描寫:“因為有湖南、資源的商家順著古道來往,自然形成了個小集市。狹長的街道上,開伙鋪的,不過是賣點米啊鹽啊農(nóng)具啊,有些賣點自家釀的米酒啊,自家磨的豆腐啊,或者賣點肉啊,就算是一家店鋪了?!彼貥愕奈淖贮c染出20世紀30年代桂林明凈的鄉(xiāng)土風情,在讀者心頭響起時光的跫音,歷史的剎那與永恒就這樣交錯疊加。
如果說米粉店、小集市的描寫反映了桂北的社會環(huán)境,那么作品中的抒情筆墨則多集中于自然景物描寫。作為敘事背景的桂北地區(qū)風光秀美,鐘靈毓秀,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自然景觀享譽古今。第五章《鐵血護衛(wèi)》的開頭就描寫了桂林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
老山界西南麓,龍勝縣江底瑤寨。
瑤寨掩映在遠離城市喧囂的寂靜山林里,山上是鋪天蓋地的綠色,山下是世外桃源般的安寧。寬不過盈尺的山路蜿蜒伸入蒼翠的竹林,幾棟吊腳木樓坐落在小路和竹林交接處,近處,山風吹拂竹影婆娑;遠處,高峰籠罩在煙嵐山霧間。
寧靜的瑤寨、精巧的吊腳樓、蒼翠的竹林、高峰上的煙嵐山霧,凝練的景物描寫宛如一幅風景速寫,勾勒出如夢似幻、神姿仙態(tài)的桂林風光。作者常常將景物描寫穿插在濃墨重彩繪就的壯闊歷史畫卷之間,連綴情節(jié)。戰(zhàn)爭的描寫往往是緊張而快節(jié)奏的,景物的描寫則有了平靜和舒緩的一面,比如對桂林城夜色的描寫:
夜深了,漓江水在輕輕地流著,寬闊的江面上,竹排上的漁火已經(jīng)點亮,與遠天的點點星光交相輝映,鸕鶿就著光亮鉆進水底。
古老的桂林城已經(jīng)沉睡。
這樣的描寫穿插在作品中,就起到了調(diào)控節(jié)奏的作用,使作品張弛收放皆有節(jié)制與法度。劉玉擅長出旖旎風光于淡雅筆墨,達到寥寥數(shù)語將桂林風光勾勒得形神兼?zhèn)涞木辰?。這得益于作家對于自身地域身份的認同與自覺,以及對于自己創(chuàng)作的地域資源的熟稔與熱情?!墩鞣仙浇纭肪瓦@樣在酷烈的戰(zhàn)爭背景下,綻放出一朵帶有地域風情魅力的瑰麗之花。
劉玉在《征服老山界》的《后記》中說:“由我來完成這樣一部關于老山界的文學作品,是必然的,冥冥中早已注定?!盵2]285的確如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既是劉玉選擇了老山界的題材,也是老山界題材選擇了劉玉,《征服老山界》是與劉玉有深刻生命聯(lián)系的作品。劉玉是以情感激活歷史、以靈魂擁抱歷史,他在完成《征服老山界》的同時也完成了對前輩的致敬、對人性的呼喚和對故土的凝望。這樣的創(chuàng)作歷程固然艱辛,但也應該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