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歡
“群里有人玩狼人殺嗎,沒有人玩10分鐘后我再問一次”“五子棋來戰(zhàn)!下遍朋友圈無敵手”“不要走不要走,你畫我猜露一手”……以上來自我每天在微信上的真實對話。面對突如其來的“超長假期”,我快速選擇了本來已走向沒落的狼人殺、劇本殺等一系列線上游戲作為自己的最佳消遣工具,手機頁面也被各式各樣的游戲、閱讀等文娛類App塞滿。
一方面,拉著散居天南海北的朋友攢局,本來已經(jīng)有些冷落的友誼再次升溫;另一方面,與網(wǎng)絡上的陌生人插科打諢,不同口音與思維方式碰撞,別有樂趣。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個狼人殺局中,“狼人”強調(diào)自己選擇不“殺”一位玩家的理由,是看到他的用戶注冊地是湖北黃岡。他說,要照顧疫區(qū)朋友,讓他能多獲得一些游戲體驗。
宅家時期,文娛產(chǎn)品不僅能給我們帶來知識上的收獲和感官上的愉悅,還能滿足我們的社交需求。它們能使我們不至失去日常交流所帶來的安全感,避免讓每個人成為一座座“孤島”。
同時,“宅”的過程,也是人們激發(fā)自身潛能的好機會。這些天,網(wǎng)上流傳著的各種各樣讓人拍案叫絕的創(chuàng)作。有人用堅果殼制作精美“手辦”,有的則在無人的客廳中瘋狂尬舞,朋友圈里的新晉“廚神們”也展開了一場場比拼……在被迫與自己的相處中,人們開發(fā)出各項技能,并發(fā)布在各類社交平臺上。通過這樣的方式,人們自己能夠獲得成就感,而這些成功案例也會讓更多的人躍躍欲試。人們既是文娛產(chǎn)品的受眾,也是文娛產(chǎn)品的創(chuàng)造者。
當然,在這些娛樂活動之外,我們?nèi)孕鑷烂C的知識攝取,來消解我們內(nèi)心的困惑與不安。在宅家的過程中,我們的“每日步數(shù)”可能少得可憐,但是我們的思緒卻可以飄到很遠。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人們一開始是相對陌生的,內(nèi)心也會產(chǎn)生大量的疑問和對相關知識的渴求。傳染病從萌芽到暴發(fā)時期是如何發(fā)展的?歷史上有無相關經(jīng)驗可資借鑒?這個時期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帶著這些問題,人們開始去讀相關書籍,觀看過去拍攝的紀錄片。目前,在各大視頻網(wǎng)站的電影熱播榜上,電影《傳染病》和《流感》都被推到了非常靠前的位置。這些電影在平??赡芸雌饋肀容^“小眾”,但是在這一特殊時期,卻及時滿足了人們的知識渴求。在圖書榜上,加繆的《鼠疫》、戴蒙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等也成為當前的熱議書籍。可見非常時期,人們所需要的文娛作品與現(xiàn)實無法脫鉤,人本能地會從文藝作品中尋找現(xiàn)實問題的答案。
因此,各個文娛平臺也應該考慮到用戶的需求,通過各類功能設置,適時滿足人們的需要。比如,這兩天,我用的閱讀App時常會給我發(fā)來點贊和回復提醒。原來,我在看一本疫情相關書籍時留下的一句筆記,引發(fā)了眾多讀者的討論。在閱讀之中,這樣的交互無疑是有益的。對于相關書籍,自己想不明白的問題可以看看別人的解釋,而我留的筆記也可能為他人帶來解答。通過這種方式,閱讀旨趣相似的陌生人可以實現(xiàn)短暫的連接和思想火花的碰撞。
疫情之下,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文娛產(chǎn)品?在我看來,它首先應當為每個個體帶來精神滿足,而這種精神滿足又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填充空白時間的需求,放松休閑的需求,滿足自我成就的需求等等。而在“被迫宅”時期,人們更多轉向了對情感需求的追求。好的文娛產(chǎn)品,能夠使我們找到共鳴和歸屬感,也能有效地消除不必要的迷茫和恐慌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