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繆士毅
“南國青青果,涉冬知始摘”。每當此時,便回想起那走街串巷水果小販的叫賣聲:賣橄欖!賣橄欖!
何以對此叫賣聲留在記憶深處呢?答案就在于品味橄欖時先澀后甘,食后讓人回味無窮!正因如此,在眾多水果中,我對橄欖的印象最為深刻。記得在大學學習植物學時,老師對橄欖的概述仍然記憶猶新:橄欖是我國特產(chǎn)的果樹,橄欖科常綠喬木,早在漢代已有栽培?!度o圖譜》載:“漢武帝元鼎六年,破六越,起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草異木:……龍眼、荔枝、橄欖、千歲子、甘桔皆百余本?!备=ㄩ}清出產(chǎn)的檀香橄欖,被譽為“閩清三寶”之一,自唐代以來,被列為貢品。橄欖從生到熟,始終保持青翠的顏色,故而得名“青果”,又因其味先澀后甘,猶如忠言逆耳,所以又稱“忠果”、“諫果”、“味諫”,如宋代黃庭堅的《謝王子予送橄欖》詩:“方懷味諫軒中果,忽見金盤橄欖來”。此外,還有青子、忠果、味諫、余甘、來子等之名,如郝經(jīng)《橄欖》詩云:“半青來子味難夸,宜著山僧點蠟茶”。
在溫州著名景點江心嶼有一株植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橄欖樹,迄今已有400 余年的樹齡,現(xiàn)位于溫州博物館圍墻內(nèi),巍然挺拔,每年仍結(jié)果累累。據(jù)傳,明代進士卓公為溫州瑞安人,其為人正直,敢于直言,后人就栽此橄欖樹以紀念其“秉性忠鯁,果敢凈諫”的品性。
橄欖主產(chǎn)于兩廣、瓊、滇、閩、臺等省(區(qū)),在浙江溫州的瑞安、平陽也有栽培。橄欖有烏欖、白欖之分。烏欖適于制涼果或入菜食用,品種有油欖、秋烏等諸種;白欖最宜于鮮食,品種有汕頭白欖、福建檀香檻、浙江丁香欖等。溫州橄欖多為白橄欖,如平陽縣塘川檀香橄欖,脆嫩少渣,味清甜;瑞安董夏為橄欖專業(yè)村,主要品種有長欖、檀香欖,鮮食或加工兼優(yōu),食之回味持久。
真是越想越有味!這不,橄欖在百果中獨成一味,初入口時又酸、又苦、又澀,而經(jīng)過細嚼慢品后,便會苦盡甘來,滿口生津,齒頰留芳,回味無窮,難怪宋代蘇東坡在嶺南品嘗鮮橄欖后,贊曰:“紛紛青子落紅鹽,正味森森苦且嚴。待得味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遍蠙斐r食外,還可加工成鹽漬橄欖、蜜餞橄欖、五香橄欖等。在閩廣一帶也有把鮮橄欖加上食鹽、生姜及辣椒一起搗碎,制成“橄欖鹽”,用于早餐佐食,別有風味。
橄欖在民間被視之為吉祥果品。在溫州城鄉(xiāng),春節(jié)這于早晨,凡有客登門,沏茶時,主人往往喜歡于茶中放兩顆橄欖,謂之“元寶茶”。茶中添個橄欖,不僅使“元寶茶”茶湯溢香,倍添韻味,而且寓意新春吉祥如意,財源興旺,圖個吉利。
在回味橄欖風味中,也認識了橄欖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橄欖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其含鈣量堪稱百果之冠,比香蕉、蘋果、柿子、桃子還多二十倍,非常適于兒童和孕婦食用。祖國醫(yī)學認為,橄欖味甘澀酸、性平,入肺胃兩經(jīng),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除煩醒酒、潤肺利咽等功效,可治肺熱干咳、咽喉腫痛、納滯食積、魚鱉中毒等?!侗静菥V目》說橄欖有“開胃下氣、止煩渴、生津液、治咽喉疼”之功用?!兜崮媳静荨氛J為橄欖能“治一切喉火上炎、大頭瘟癥。能解濕熱、春溫、生津止渴、利痰,解魚毒、酒積滯?!蔽覈睾O民在煮河豚時,為了解毒,習慣放幾枚橄欖在魚鍋中。橄欖還可治魚骨鯁喉, 《本草衍義》 就有載:“嚼汁咽治魚鯁?!?/p>
品味了橄欖之后,這樣的謎語:“個兒小小,頭尾尖尖,初嘗皺眉,再吃天顏?!弊屇悴乱凰?,就不難猜出其謎底就是:“橄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