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中英詩詞賞析》教學為例,論述運用戲劇課堂中的“讀”“研”“演”“悟”四要素開展詩詞教學的方法,設計了“中國詩詞賞析—奇思妙想猜唐詩—外國詩詞賞析—妙筆生花顯個性”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教育戲劇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關鍵詞】教育戲劇 詩詞賞析 人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5-0074-02
教育戲?。―rama in Education,簡稱DIE)本意為戲劇教學法,指將戲劇與劇場的相關技巧用于課堂的教學法。教育戲劇通過朗讀吟誦、創(chuàng)設情境、模仿表演、合作創(chuàng)造、反思感悟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肢體體驗、用心靈感受,幫助學生學習知識、學會互助,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育戲劇的核心是通過對角色的揣摩、思考、模仿和創(chuàng)造,實現(xiàn)人格成長,提高創(chuàng)作能力。
本課題組依據(jù)教育戲劇的相關理論,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經(jīng)過共同探究,將教學實踐中的戲劇課堂劃分為“讀”“研”“演”“悟”四大板塊。其中,“讀”包括詩歌朗誦、經(jīng)典吟誦、電影配音等方面,學生通過對古典文學名著進行朗讀、吟誦和背誦,能夠進一步理解其內(nèi)涵、特質,為“研”打好基礎;“讀而不研則淺,研而不讀則空”,“研”包括研讀原著、改編作品、自編作品等方面,教師在朗讀吟誦的基礎上開展一系列戲劇研究活動,使其更有深度和廣度;“演”包括演出各類戲劇,戲劇是綜合的藝術,其情景式體驗教學對于學生性格培養(yǎng)、情商塑造和綜合素質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鮮活靈動的舞臺展演能夠讓學生享受到表演的樂趣;“悟”是指通過戲劇表演,進行小組討論與探究,形成感悟。下面筆者以《中英詩詞賞析》一課的教學為例,論述運用戲劇課堂中的“讀”“研”“演”“悟”四要素開展詩詞教學的方法。
一、《中英詩詞賞析》教學過程
中華古詩詞是我國歷史長河的璀璨明珠,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精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和諧的音韻,既能夠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也能夠體現(xiàn)詩人的思想感情,其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的音樂美為人民所喜愛,千百年以來傳誦至今。教育者有必要也有責任讓學生多了解、認識和喜愛中華古詩詞,不斷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適當穿插英文詩詞不失為教授中華古詩詞的一個好辦法,此舉既讓學生了解世界不同國家的文化,也能通過對比發(fā)掘中華古詩詞的獨特魅力。為此,筆者特別設計了《中英詩詞賞析》一課。在本課,筆者基于戲劇課堂“讀”“研”“演”“悟”四大板塊,精心設計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即“中國詩詞賞析—奇思妙想猜古詩—中外詩詞音律對比—妙筆生花顯個性”。
(一)中國詩詞賞析
筆者先播放《中國詩詞大會》開場片段,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詩詞的世界,然后播放“飛花令”片段。學生通過欣賞選手們在臺上的精彩表現(xiàn),學習詩詞的熱情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
接下來,輪到學生朗讀柳宗元的《江雪》、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這三首詩詞意境深遠、情感色彩濃郁,“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千古名句。在學生朗讀《江雪》之前,筆者先展示一幅“冰雪天地間,孤獨垂釣人”的圖片,渲染出冷清凄美的氣氛;在學生朗讀《登鸛雀樓》前,筆者讓學生觀看由Duplessy樂隊演唱的中英文視頻,音美、意美、體美三美合一、渾然天成,給予學生美輪美奐的感受;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氣勢恢宏,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其內(nèi)涵,筆者首先展示毛主席親筆書寫的《沁園春·雪》,使學生欣賞筆走龍蛇的書法之美,再播放視頻讓學生跟著朗讀,以細細體會作者的情感與胸襟。
(二)奇思妙想猜古詩
筆者首先給學生看三幅圖片,這些圖片分別描繪了《鋤禾》《春曉》和《苔》三首古詩中的內(nèi)容,給予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隨后播放這三首古詩的英文版音頻,學生邊看邊聽,猜一猜其詩名;最后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合作,通過肢體與表情演繹這些古詩的精妙內(nèi)涵。
為了達到良好的效果,在學生以小組合作表演《鋤禾》《春曉》《苔》之前,筆者引導學生做了熱身準備:先引導學生討論這些古詩蘊含的情感之美,如《鋤禾》的作者李紳身為朝廷大官,卻能關心民生疾苦,全詩充滿了對農(nóng)民辛苦勞動的同情,并告誡人們不要浪費糧食;孟浩然的《春曉》是一首畫面感很強的小詩,它抒發(fā)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苔》是一首勵志的小詩,無名的小花悄然開放,不引人注目,更無人喝彩,即使如此,它仍然那么執(zhí)著而認真,努力把自己最美的瞬間綻放給全世界,這是我們生活中最可貴的一種佳境。事實證明,學生如果把握了詩詞的內(nèi)涵,戲劇表演就能收放自如、詮釋到位。學生的表演惟妙惟肖,課堂頓時掀起了小高潮。
(三)中外詩詞音律對比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先給學生觀看《鋤禾》《春曉》《苔》和《沁園春·雪》的英文版視頻,進行全班的模仿朗讀,隨后展示這些詩詞的中文和英文,講解中文詩歌與英文詩歌的不同音律特點。中文五言詩是偶句押韻,仄起平收;“沁園春”詞牌押平韻,前闕四平韻,后闕五平韻,一韻到底。而英文詩最常見的押韻部位是押在詩行最后一個重讀音節(jié)上,叫尾韻;詩行中間停頓處的重讀音節(jié)與該行最后一個重讀音節(jié)押韻者,叫行內(nèi)韻。其次,學生對中外詩歌的聲韻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筆者再讓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朗讀,體會中外詩歌的不同韻味。最后,筆者精選了三首英文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飛鳥集》《夢想》,這些詩歌語言簡練、內(nèi)容勵志,學生興致盎然,紛紛自告奮勇地讀一讀、演一演。
(四)妙筆生花顯個性
在辨析中外詩詞音律之后,筆者引導學生總結中英文詩的結構與韻律特點、討論中英文詩詞在文字排序和表達上的異同之處。中文詩歌與英文詩歌具有類似的特點,即語言凝練、情感豐富、節(jié)奏感強、反映社會生活。然而,不同之處也很明顯:中國詩詞善于寫景抒情,以寫景烘托氣氛或造出意境,而英美詩歌注重描寫景物在人們心里喚起的反應,從此表達自己的主觀意識;中國詩詞講究含蓄,以淡為美,而英美詩歌則比較奔放,以感情激越為勝。筆者引導學生分析與總結以上特點之后,再給學生賞析由筆者創(chuàng)作的英文詩歌,最后讓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通過模仿自行創(chuàng)作一首英文小詩,并選取優(yōu)秀作品在全班進行展示,再次將整個課堂推向高潮。
二、優(yōu)化詩詞賞析課的思考
(一)要把詩詞賞析做得更加到位
中國古典詩詞言短意長,其語言具有朦朧美、含蓄美和凝練美,而中國古典詩詞最鮮明的特點體現(xiàn)在語言的“活”方面。寥寥數(shù)語,便能勾勒大千世界、人間百態(tài);短短數(shù)行,就能描繪天地變幻、古今乾坤。中國古典詩詞奇就奇在用樸素的文字描繪不平凡的情操;妙就妙在能借用普通的事物抒發(fā)出不平凡的情感;美就美在使人意猶未盡、回味悠長。本節(jié)課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分析意象—解讀內(nèi)涵”三步法逐步進行賞析,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但還遠遠不夠,筆者認為,詩詞賞析課程應該按類別、成系列進行。例如:按照詩詞的年代、作者的風格、內(nèi)在的情感等方面進行細化分類,逐一進行賞析和表演;每周安排一定數(shù)量的課時和內(nèi)容,做好一系列的課程規(guī)劃,并定期組織公開課和研討課,同時教師要不斷參加培訓以提高自身涵養(yǎng),讓詩詞賞析課緊跟時代、走向成熟。
(二)要把詩詞教學與戲劇表演更好地結合起來
教育者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度思考:一是加強戲劇課堂“讀”“研”“演”“悟”四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和外延,既要做到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自然順暢,又要凸顯重點、突破難點,還要有相應的課外延伸活動。比如,在“研”和“演”之間增加討論和分享、觀看優(yōu)秀表演視頻等過渡活動,便能夠讓“研”更加深刻,而“演”愈加生動,尤其強調(diào)學生個體的“體驗”。心理學認為,體驗是“每個人都親身感受過快樂或悲傷、痛苦或憤怒的感情,是心理活動的一種帶有獨特色調(diào)的知覺或意識,是心理學的一種主觀成分”。二是“悟”的環(huán)節(jié)形式盡量多樣化,開展貼近學生實際的課后活動,例如設計主題海報、撰寫心得小語、舉行班級詩詞大會等,讓戲劇教育真正活起來,多方位地發(fā)揮其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中國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先人留下的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國古典詩詞教學對中學生的成長具有深刻的意義,而滲透教育戲劇的詩詞教學不但能夠引導學生多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還能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正如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的那樣,讓學生在“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同時,“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案呱窖鲋?,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今后筆者將在教育戲劇與學科教學融合的道路上繼續(xù)求索。
【參考文獻】
[1]張曉華.創(chuàng)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M].臺北:成長文教基金會,2003
[2]張生泉.教育戲劇的探索與實踐[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2
[3]孟昭蘭.人類情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課題“教育戲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課題編號:2019A06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朱映紅(1977— ),女,壯族,廣西崇左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英語教學。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