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藝文
摘 要:唱歌在初中音樂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音準又是唱歌教學中最關鍵的一環(huán)。反觀課堂,教師對學生的技能上的訓練較少,不夠重視。長期忽視技能的訓練,必然影響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本文針對初中學生唱歌音準教學展開研究,對如何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改善音準問題進行思考,希望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好的體驗唱歌課的樂趣和審美價值。
關鍵詞:初中課堂;音準
在音樂學科課程改革的十年時間中,始終強調“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理念。但在教學實踐中,一線教師對于這一核心的理解有偏差,忽視了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實際上是架空了音樂審美也完成不了教學目標。在歌唱中,音準的精確性不僅受到其自身的音準規(guī)律控制與控制機器的制約,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不僅要找到初中歌唱課中音準偏離的原因,同時,還要積極思考可采取的針對性解決策略,以提高學生的音準把控能力,提升其歌唱的水平。
一、初中歌唱課中影響“音準”的問題及原因
(一)不正確的演唱方法
學生在歌唱時出現(xiàn)的音不準問題和演唱方法有很大的關系。其中:包括唱歌時發(fā)聲方法,呼吸方法,吐字方法等,都能夠對音準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對于唱歌的概念也存在問題,認為唱歌只要大聲的演唱,聲音越大唱的就越好。當沒有演唱方法,用大白嗓甚至喊叫的聲音演唱便很容易造成音準嚴重偏差現(xiàn)象。在演唱一些有難度,跨度較大的歌曲時也就更容易走調。
(二)初中“大班額”的問題
現(xiàn)如今,我國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授課制為主,一位老師對五六十位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進行教學。課堂人數(shù)過多,導致有些同學聽不清音樂的旋律。在演唱時聽不清楚的學生自然會聽跟著周圍同學學唱。但如果周圍同學旋律不熟或是音準跑偏,那跟唱就會出現(xiàn)“一人跑,眾人偏”。正常的文化課學習,人數(shù)過多并不會有嚴重的影響,但對于音樂課,“大班額”問題對學生演唱的影響是極大的。
(三)學生自身生理、心理問題影響
初中的學生正處于變聲階段,無法自如的控制自己的聲音,尤其是男生。男生聲音變粗,變化明顯,在教唱過程中,男生普遍反應音調過高,唱不上去。也有的學生一時無法適應自己的聲音,而羞于開口演唱,對自己極度不自信。
初中學生正處于逆反期,并開始有自己自主的思想,對于教材中的作品認識不一,音樂審美方面的認識不一,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對于有些不熟悉的體裁如戲歌,民歌等反應較為排斥,對于流行音樂接納程度較高。
二、初中歌唱課中音準的訓練探究
(一)練聲唱譜訓練
1.練聲:沒有一個正確的姿勢,就無法進行正確的歌唱。每堂課開始上課前,帶著學生調整好自己的坐姿,雙肩打開,放松,不要向前向后傾倒。接著,進行氣息訓練。在歌唱中氣息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它與平常說話所用的呼吸方式不同,采用腹式呼吸。首先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腹式呼吸”,可采用彎腰打哈欠,雙手叉腰等方式進行感受,找到正確的位置。
繼而,跟著鋼琴練唱長音短音音階,解決歌曲中長音氣息保持和短音靈活的問題。練聲還建立學生的音高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概念。讓學生明白向上唱音越來越高,向下音越來越低。
2.唱譜: 學唱一首歌,先聽清,聽熟悉旋律。盡量保持教室安靜,仔細聆聽,這也是一個培養(yǎng)樂感的過程,我們先將聽覺來的素材傳送至大腦,然后將其準確的反應出來。
唱譜是教唱環(huán)節(jié)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引導學生熟悉旋律后輕聲哼唱旋律,,在哼唱后,進行對譜演唱,教師用鋼琴一句一句的進行識譜教唱。讓學生精確的聽清每一句的旋律音階與節(jié)奏,完善哼唱中存在的細小偏差的音準問題。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專業(yè)學習音樂的時候,一定要有視唱練耳這門課程。
(二)演唱方法的訓練
1.捂耳聆聽法
人能夠聽到聲音,是由于耳內耳蝸管的振動通過聽覺神經(jīng)傳到大腦.使耳蝸管振動有兩條途徑:一是通過耳膜振動引起耳蝸管振動,旁人聽到你的聲音或你聽到旁人的聲音就是這種方式;二是通過頭骨使聲音傳到耳蝸管,自己聽到,自己說話的聲音主要是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課堂中聽到的聲音,是從空氣傳播別人的聲音,而自己的聲音穿過空氣也是先被其他同學所聽到。這兩種方式使得音色不同。而將雙手捂耳能夠最直接也最清晰的聽到自己真實的聲音。
針對現(xiàn)存的“大班額”。學生在學唱時,聽不見自己的聲音,只能聽見別人的聲音,導致學生們跑調嚴重這個問題。筆者提出此方法,在歌唱時,利用骨傳導的原理,讓學生們用手捂住自己一只耳朵,孩子們對于其他聲音的聆聽少了一個通道,我們聽到別人的聲音就會變小,自己所唱的真實聲音也會清晰變大。這樣也就方便自己進行及時的改正尋找到正確的聲音。
2.科爾文手勢輔助法
歌曲是由若干音組合而成的,音和音的關系是相互聯(lián)系的。教師在教唱時可以借助科爾文手勢進行輔助,用不同的手勢和高度代表不同的唱名,將原本看不見的音之間的關系,轉化為直觀的視覺。并配以相對應的口型,讓學生清楚的區(qū)別不同的音高。明確音的高低關系的傾向性,形成正確的音準概念,從而有助于正確的將其演唱出來。
結語:在初中歌唱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音準訓練。本文通過音準教學實踐研究從教學各個方面總結問題提出建議,幫助教師進一步完善其教學行為,提高初中音樂教師音準教學能力,為學生唱歌能力的發(fā)展搭建有效的通道,促進初中學生歌唱音準能力的普遍提高,豐富和發(fā)展學生學習音樂的能力,為其審美情趣及人文底蘊增勁助力。
參考文獻:
[1]何志梅.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知識窗(教師版),2019(12):21.
[2]袁圓.淺談高中合唱教學的音準訓練方法[J].北方音樂,2019,39(23):150-151.
[3]盧一丹.關于小學生音準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研究[J].教育觀察,2019,8(37):124-125.
[4]王元升.淺析農村音樂課堂中的音準教學策略[J].山西農經(jīng),2017(09):138.
[1]王麗娟. 小學歌唱教學中音準與節(jié)奏訓練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5]張嫻. 小學生唱歌音準教學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
[6]賈琳琳. 農村小學生音準教學實踐研究[D].魯東大學,2018.
[7]顧桂萍.淺談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準能力[J].黑河學刊,2014(04):7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