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陳靜
摘 要:在煙波浩渺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當中,敦煌莫高窟壁畫成就斐然,其藝術影響響徹世界。敦煌壁畫帶來的影響不僅停留在其對壁畫藝術的開拓上,同時也對當代藝術設計教育有著非常廣泛的影響。在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平面構成課作為設計學習的入門基礎課程,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為學生后續(xù)的設計學習提供很多啟發(fā)。在敦煌壁畫當中,就存在著很多平面構成手法,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以敦煌壁畫為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
關鍵詞:敦煌壁畫;平面構成;設計;造型
一、點構成在敦煌壁畫中的體現(xiàn)
點元素是各類構成元素中最基本的構成方法,其特點是造型雖然偏小,但靈活多變,既可以自成一體,也可以通過點來組成其他不同的形象,如線元素及面元素等,具有非常強的可塑造能力。在出于盛唐的莫高窟第320窟《釋迦說法圖之雙飛天》這幅經(jīng)典壁畫作品中,就大量出現(xiàn)了對稱的點元素的構成。圖中乾達婆與緊那羅兩身飛天翩然起舞,散花于華麗莊嚴的寶蓋之上。在圖中,寶蓋和背景花卉就是由各種對稱的點元素所組成,星星點點的散亂元素增強了畫面的裝飾感和活躍性。在構成的角度上來講,就是由點來組成線,由線再組成面,從而把小且細碎的元素,運用成為具有更強裝飾性的整體圖案。
在428窟中出現(xiàn)的平棋圖案里也運用了很多細碎的點狀元素,如菱形紋和各種散點小花紋,在圖案構成里可以為中心的重點裝飾元素做氛圍上的烘托,也是平面構成中由點及面的組合代表。
二、 線構成在敦煌壁畫中的體現(xiàn)
線元素在各種構成元素中,是生命力的代表,是動勢感的體現(xiàn)。傳統(tǒng)繪畫中描述線條優(yōu)美就有“吳帶當風,曹衣出水”的說法。敦煌莫高窟壁畫當中,各類紋樣大多由線元素組成,如:纏枝紋、蓮花紋、忍冬紋及各類枝葉絞纏的藤蔓紋樣。這些植物紋樣形態(tài)生動,在寫實的基礎上又富于抽象線形的概括體現(xiàn)。在平面構成的學習中,我們需要對自然進行解構重組,莫高窟中出現(xiàn)的各類植物紋樣以及裝飾圖案,就是十分生動的教學案例。
在出于隋時期的305窟《西王母》圖當中,我們能夠看到大量線元素的運用。圖中西王母所乘坐著無輪鳳輦車,車由四鳳駕驅,在車一旁還有神獸作為衛(wèi)士,車四周還圍繞著眾多迎風飛舞的仙人,車的頂部懸掛著華麗頂蓋,車的后面樹有翩然飄飛的旌旗,西王母本人穿廣袖衣坐于車內。以上這些元素,均是由各種粗細不同、長短不一且疏密曲折各異的線條組成,線本身所帶有的動態(tài)感大大增強了畫面飄而欲仙的氛圍感。
再以中唐時期的112窟《舞樂圖》為例,敦煌最富盛名的“反彈琵琶“就是出自這組圖當中,舞者一腿提起一腿獨立,身體微微前探,雙手持琵琶背于身后,體現(xiàn)出舞蹈中一個瞬間的動態(tài)。舞者服飾由于高速舞動旋轉,衣帶翻飛,通過線條走勢體現(xiàn)出舞蹈的動態(tài)感。除中心舞者外,周圍還有六位樂師分列兩側,樂師的衣物線條呈現(xiàn)出向心狀,聚向中心舞者,在視覺上使得舞者更加突出。
在構成學習中,線元素的應用十分廣泛,但難度極大,重點在于難以抓住其既具有美感又富于動態(tài)的綜合體現(xiàn),但是在敦煌壁畫當中,線的運用十分多變,且具有非常強的藝術感,為平面構成線的學習和應用提供了很多素材與啟發(fā)。
三、對稱與均衡構成在敦煌壁畫中的體現(xiàn)
在人的審美規(guī)律中,對稱與均衡可以說是最為基礎的,雖然看似簡單,但在實際應用中卻并非易事。人們對于對稱元素的接受度很高,也是受到自然物生長規(guī)律的影響,例如各種飛禽走獸、草木昆蟲,再到人體本身,都是對稱性的體現(xiàn)。均衡較之于對稱來說,更加具有畫面當中“力“的拉扯感,雖然不如對稱構成四平八穩(wěn)端莊嚴肅,但是可以體現(xiàn)出一種畫面里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感。
還以第320窟的釋迦說法圖為例,正在說法的釋迦佛兩側,飛天們騰空躍起,相互追逐,兩人為一組,一身于前,一身于后,前后顧盼呼應,并將手中鮮花滿天揚撒。兩側幾身飛天從空間上來講,大體是對稱的,飛天身下的大片裝飾花卉也以對稱的形式出現(xiàn),體現(xiàn)出釋迦佛講法時的莊嚴氛圍,但局部造型和動態(tài)有所不同,例如揮灑鮮花的手勢、飛天身上翻飛的衣物和飄帶,以及纏繞在飛天們四周的流云,造型都是不同的。這幅壁畫充分體現(xiàn)出,構成中對稱與均衡的巧妙結合,大面積的對稱性構圖塑造出看似嚴肅的說法現(xiàn)場,但局部造型的變化打破了這種刻板的呆滯的對稱塑造法,體現(xiàn)出說法現(xiàn)場的自在、歡樂、自由吉祥的氣氛。
對稱性構圖在設計中的應用,也充分的體現(xiàn)在中國傳統(tǒng)古建筑的創(chuàng)作上,尤其以皇家建筑和宗教建筑為代表,對稱的建筑搭造能營造出莊嚴的藝術效果。在217窟《觀無量壽經(jīng)變》的畫面中,阿彌陀佛的身后繪制有大片的大型建筑群,其中廊院四合,各類亭臺樓閣分立左右,阿彌陀佛端坐于環(huán)繞的廊宇之間,身處對稱造型的蓮花臺上。除此之外,以觀音為首的各菩薩群像立于阿彌陀佛兩側,整幅構圖充分運用對稱的構圖手法,并用建筑來烘托畫面氣勢恢宏且莊嚴華麗的藝術效果。但在畫面中,觀音菩薩的下方,繪制有幾個正在打鬧嬉戲的童子,他們的出現(xiàn)打破了僵硬的對稱性構圖,在畫面里添加了幾分天真爛漫的生氣,使得畫面不僅具對稱的嚴謹性,也有均衡構圖帶來的舒緩的感覺。
四、重復性構成在敦煌壁畫中的體現(xiàn)
在平面構成的各類塑造手法當中,重復也是十分常見的一種,其藝術特色講究相同的或相近的造型有規(guī)律的反復出現(xiàn),從而營造出畫面的秩序性和韻律感。
以出自北周時期的461窟的飛天為例,這組飛天人物重復的排列在窟頂?shù)臋趬ι?,飛天們身穿著中原特色的大袍,身體和衣擺形成“L“狀的造型,衣擺和飄帶隨風在空中飛揚。每一身飛天造型均大同小異,以橫向重復排列的形式進行構圖,形成一種強烈的秩序美感。
還有位于308窟甬道內的團花造型,為重復構圖的纏枝牡丹紋,此類圖案造型的設計,有非常強的律動感,像是鋪設在甬道頂部的一塊毯子,為各個空間之間的連接起到了過渡性的作用。
五、結語
敦煌莫高窟不僅是繪畫藝術的博物館,同時也是我們當代設計學習的素材寶庫。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其內核歸根結底是文化的發(fā)展與融合。我們要在當代的學習中不僅把握當下,還要不斷的回顧歷史,把莫高窟中的藝術特色渲染到當代的設計學習中來,為設計教學帶來更豐富的養(yǎng)分。
作者簡介:
安然(1988-),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石家莊理工職業(yè)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
陳靜(1982-),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