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清
2月14日,德國總統(tǒng)施泰因邁爾在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fā)表開幕演說。圖/中新
包括多國國家元首等人在內,共計超過500人參加的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創(chuàng)下了參與人數的新紀錄。
本屆慕安會在會前發(fā)表了《2020年慕尼黑安全報告》,主題定為“西方缺失”。當西方陣營變得不那么“西方”,當世界也沒有那么“西方”了,這樣的“雙重變化”,對德國、歐洲和整個世界,尤其是在安全領域,會意味著什么?
在開幕式上,當著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國防部長埃斯珀、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等人的面,德國總統(tǒng)施泰因邁爾提到了特朗普的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這位東道主領導人指出,美國甚至拒絕國際社會的概念,并且行事“不惜以犧牲鄰國和合作伙伴的利益為代價”。
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重申了施泰因邁爾的擔憂并直接提出警告:西方正在變弱。他對美國“正在審查與歐洲的關系”表示不滿,并強調說,歐洲必須控制自己的命運。
如今,在與歐盟總部大樓一街之隔的建筑物墻面上,“歐洲就是未來”的彩繪標語依然沒有褪色。但這幾年的慕安會,直觀反映著歐洲領導人對于歐洲和西方未來不確定性增加的焦慮。特朗普的出現,更加劇了歐洲人的這份焦慮。
盡管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呼吁美國盟友對跨大西洋關系持有信心,并辯解稱美國在維護歐洲安全方面發(fā)揮了關鍵作用,但他的老調重彈沒能扭轉本屆慕安會的一個主基調:美國和歐盟這兩個傳統(tǒng)盟友之間在處理未來關系上會出現深刻分歧。對于會議所采取的悲觀態(tài)度,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只能無奈地表示遺憾。
從“三后”(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到“西方缺失”,歐洲人的焦慮感持續(xù)上升的過程中,中國的實力和地位也在提升。近些年一直是慕安會“高頻詞”的中國,今年更是因為新冠病毒疫情成為會場上的熱門話題。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慕安會上發(fā)表的講話中指出,突如其來的疫情再次提醒,這是一個傳統(tǒng)安全與非傳統(tǒng)安全相互交織的時代,也是一個局部問題和全球問題彼此轉化的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也不可能包打天下,因為“各國的利益已經緊密地融合在一起”。
對于“西方缺失”這一主題,王毅從中國視角給出的回應是:跨越東西差異,踐行多邊主義。
“西方人”如今這種對于“西方缺失”的焦慮,是“一戰(zhàn)”之后這一百多年來從未有過的事情。對于不斷走近世界中心舞臺的中國而言,這是個不小的新挑戰(zhàn)。在中國不斷加大“走出去”步伐、學著同世界打交道的路上,這同時也是個新課題。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傅瑩同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本屆慕尼黑上的一次“交鋒”,就值得深思:即便是在批評和回擊,即便最后的結果未必能說服對方,但我們所采用的方式,也需要贏得掌聲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