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媛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附屬第一幼兒園 福建福州 350000)
《指南》中明確提出“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特別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貫穿于各個領域,也對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fā)展著人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通過語言獲取信息,幼兒的學習逐步超越個體的直接感知[1]?!?/p>
1977年,美國兒童戲劇協(xié)會認為“參與創(chuàng)造性戲劇具有拓展語言與交流能力、解決問題、技能與創(chuàng)造力、提升積極的自我概念、社會認知、同理心、價值與態(tài)度觀的建立,并了解劇場藝術(shù)?!迸_灣戲劇教育專家張曉華教授在其《創(chuàng)造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中也提出,“創(chuàng)造性戲劇教學是以戲劇形式來從事教育的一種教學方法與活動,主要培育兒童的成長,發(fā)掘自我資源,使參與者在身體、心理、情緒與口語上,均有表達的機會,自發(fā)性地學習?!庇變郝犈c說的語言交流能力在創(chuàng)造性戲劇活動中不斷地練習,他們必須學會使用口語表達并正確地傳達自己的思想,如此才能被他人理解。因此,教師須在活動中采取適宜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其快樂地參與活動,學會正確運用語言表達能力[2]。
談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就某一主題進行的交談,是人們最常使用的語言運用形式,也是兒童交流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吨改稀分刑岢觯赫勗捠菍W前兒童口頭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談話能力是學前兒童口頭語言能力的重要表現(xiàn),同時,學前兒童的口頭語言能力又是在交往和談話中發(fā)展出來的[1]。
戲劇策略中的“坐針氈”是以教師扮演故事中的被詢問者,幼兒以角色的身份,質(zhì)詢或采訪戲劇角色。作用在于通過角色間的談話討論,理解不同角色的想法,激發(fā)幼兒思考解決問題沖突的方法。
案例:“詢問巨人為什么把孩子們準備的禮物都丟了”(教師入戲扮演巨人)
巨人出門旅游歸來后,不讓孩子們再到他的花園里玩耍,孩子們想了辦法決定要送禮物給巨人??墒蔷奕瞬幌矚g他們送的禮物,把禮物都丟了。孩子們找到了巨人,想問一問巨人原因。
幼兒:巨人,你為什么把我們準備好久的禮物都扔掉呢?
巨人:你們送的項鏈那么小,我一個手指頭都串不過去,要來干嘛?
幼兒:項鏈你不能戴,可以把它當紀念品啊。
巨人:我不要,我一點也不喜歡它。
幼兒:我們送你的飛機非常大,你想去什么地方都可以去,想去太空都行。
巨人:我才不要,我不喜歡這個顏色。
幼兒:如果你把我們的禮物收下,你愛什么顏色,我們都會幫你涂上去的。
巨人:我就是不要。我自己有飛機可以飛。
幼兒:我送你的這個坦克可以打仗用的,可以保護你。
巨人:我不需要別人保護,我是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人。
幼兒:那你收下這個娃娃吧,它可以陪你睡覺啊。
巨人:我的床已經(jīng)夠小了,我才不要再來一個娃娃跟我擠。
《指南》中指出:促進幼兒的談話能力發(fā)展需要為其提供交流和運用的平臺,在與教師、同伴的互動中獲得談話核心經(jīng)驗的發(fā)展和提升。教師在案例中,通過扮演“巨人”這一被詢問者,引導幼兒圍繞著“希望巨人能喜歡他們的禮物,能收下禮物”這個主題,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當幼兒說出一個觀點后,“巨人”馬上就進行反駁,在談話過程中,不斷深入,激發(fā)幼兒產(chǎn)生更多的想法去表達,不僅讓幼兒通過談話嘗試解決問題,同時也潛移默化地發(fā)展幼兒的談話能力[1]。
敘事,又稱說故事,是一種脫離語境進行有組織表達的語言能力。敘事性講述是一種口語敘事能力,指用口頭語言把人物的經(jīng)歷、行為或事情發(fā)生、發(fā)展、變化講述出來,要說清楚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和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并要說明白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先后順序[3]。
“故事地圖”是指將創(chuàng)作的情節(jié)在空白紙上以地圖的形式繪制呈現(xiàn),包括地點、人物等。作用在于創(chuàng)作戲劇情節(jié),理清情節(jié)發(fā)展順序等。
案例:“幼兒設計介紹圍墻”
巨人想要阻止小朋友到他的花園里玩,于是他找來了設計師,幫助他設計一面可怕的圍墻,只要接近花園的小朋友就會被圍墻嚇跑。教師組織班級幼兒以六人為一組,幫助巨人設計并繪制圍墻。
幼兒1:食人花會吃人,還有三個機器,一個爪子會把小朋友抓住,一個機器里面有石頭,會把小朋友砸到墻下面,一個里面有刺,會伸出來。還有“鬼樹”會動,會嚇到小朋友。還有一個血清炮彈,是用來把小朋友放暈,機器再把小朋友們帶走。這些蟲子有毒,小朋友被咬了就要去找醫(yī)生治病。
幼兒2:我畫的這個巧克力如果小朋友吃了,他就會被送回家。這是一面香蕉皮墻,它很滑,小朋友爬不上來。這是黏黏糖,小朋友吃了就會回家拉肚子。這是一面墻,它有彈性,小朋友碰到它就會彈回家。這是太陽,它放出的光會讓小朋友刺眼,小朋友會暈倒。
幼兒3:這個是花怪,有很多很多眼睛。有恐龍花,會發(fā)出吼聲。有一個機關(guān),會噴出假蜘蛛和蛇。還有流血的眼睛。還有蜘蛛網(wǎng)。
幼兒4:這有個時空隧道,里面有怪獸,看到他就會暈倒,然后就被送回家了。這個是機關(guān),這個花會假裝要咬人。
幼兒5:這里是一個皮帶,如果把皮帶打開,小朋友就會上下上下地動,最后就變回他自己的學校了。這是一個夾子,如果碰到他,皮帶就會動了。我還有三個怪獸,他們有不一樣的絕招,一個是彈飛人,一個會飛,飛起來會翻跟斗,另一個是好多手的怪獸,會把小朋友變成木頭人。
幼兒6:這是雨,小朋友淋到會頭暈,海浪會把小朋友卷進去,里面還有刺,會刺到人。這是石頭,石頭會擋住小朋友的路。這是蜜蜂,它也可以攻擊小朋友。面條圈可以捆住小朋友。
在案例中,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有趣的故事情境,邀請幼兒以六人一組的合作形式作為“設計師”,發(fā)揮想象,幫助巨人設計可怕的圍墻,相互交流自己的設計,以假想的身份運用敘事性語言共同建構(gòu)故事情節(jié)。這不僅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游戲敘事的機會,還為他們提供了在集體面前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先構(gòu)思,大膽完整并有序講述的能力得到鍛煉。
《指南》中提出,幼兒在5-6歲的時候要“能根據(jù)故事的部分情節(jié)或圖書畫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或續(xù)編、創(chuàng)編故事”。幼兒文學想象的核心經(jīng)驗主要是指幼兒在學習和欣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理解文學作品中的詞匯概念,想象出文學作品所傳達的情節(jié)畫面、人物特征和主題意境等內(nèi)容;體會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初步根據(jù)文學作品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出新的內(nèi)容或情節(jié)[1]。
戲劇是幼兒文學想象的進一步優(yōu)化。通過策略“神秘之物”,教師出示一份信、一個包裹、一張地圖等,引發(fā)幼兒猜想,推動戲劇情節(jié)的發(fā)展。這一策略的作用在于增加戲劇的張力和神秘感,激發(fā)幼兒思考故事情節(jié)。
案例:“畫出你心中巨人的花園”
在一個城鎮(zhèn)里,住著一位巨人。他有一個美麗的花園,想邀請鎮(zhèn)上所有的孩子去他的花園里玩耍。巨人有一個本領,可以將孩子們想到的所有玩的、吃的、用的都變到花園里來。有一天,巨人給鎮(zhèn)上的孩子們寫了一封信,他想知道孩子們都想要他變出什么來。教師為幼兒提供白紙,引導幼兒以六人一組的形式想象設計,畫出他們心中的花園。
幼兒1:這是我畫的神奇樹,如果有危險,就會召喚出四個精靈,這是他們的武器。這是要太陽、這是要火、這是要冰、這是要土。
幼兒2:這是滑梯,還有巨大的棒棒糖,還有巧克力噴泉??梢詮年懙嘏捞焯莸教焐希梢酝嫘D(zhuǎn)、在云朵上跳來跳去,最后從這條繩子上滑下來。云是彩色的,上面還會長樹下來。這些愛心是巧克力,小朋友可以在上面蕩一下秋千,然后蕩一下,吃一個巧克力。
幼兒3:這是一百個生產(chǎn)館,這個一天就可以生產(chǎn)出來。要晚上偷偷溜進來,不然第二天會生產(chǎn)100個。這里有高速公路,有男、女道路。這里還有飛機。這是一個探測器,如果有壞人來,只要手摸到那個,就會被電。這些是我們的門,如果你們想進來,先要問這個守護的人,“能不能讓我們進”,如果能才能進,如果偷偷溜進去,它會探測你的本性是好還是壞。下面是面包、巧克力車,可以噴很多巧克力、冰淇淋出來,一個一個丟進箱子里,再一個一個丟到貨車上。貨車上的人可以接放。這有一個鎖,是鎖的倉庫,它會生產(chǎn)七彩鎖,巨人開設七彩鎖身份證,它會知道你是好的還是壞的。
幼兒4:這是我的小汽車,如果人變小,它就會開到里面去,參觀里面的博物館。這是一棵魔法樹,一摸魔法樹的魔法就會變成小人坐車走。還有泥土、風沙,全世界最大的魔鬼屋,對它來說人比螞蟻還要小,比沙子還要小。這是一個比較小的魔鬼屋,對他來說,人就和沙子一樣大了。這是無敵封殺刀,恐龍會被他打碎。
幼兒5:這是我們畫的秋千,它們在云上。這里有個橙色的池子,是橘子味的噴泉,還有巧克力香蕉樹,還有很多糖果。這里有一個超市,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云上還有飛機,可以蹦到飛機上。
幼兒6:有獨眼龍怪獸,它的眼睛會噴出激光線,面包店怪獸,午餐牌會告訴你哪里有好吃的,這里是一個大門標志,巨人在這里喂小貓,還有一個士兵站在這里。這里還有一個指示牌,表示這里什么東西都有。
幼兒根據(jù)教師提供的故事情節(jié),大膽地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編了《巨人的花園》接下來的故事情節(jié)內(nèi)容。教師通過繪畫的方式給幼兒提供表現(xiàn)自己想象的機會,在接下來的區(qū)域活動中,教師提供相關(guān)材料,幼兒合作創(chuàng)設自己想象的花園,在游戲中再現(xiàn)了作品的人物形象、動作,表現(xiàn)出作品中的故事情節(jié)等。
教育戲劇的策略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影響遠不止這些,然而要將這些教育策略有效地運用在活動中,順利地開展創(chuàng)造性戲劇活動,還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采取了以下策略幫助家長理解創(chuàng)造性戲劇給孩子們帶來的積極影響,并得到了家長的積極支持。
信中教師向家長介紹了“巨人的花園”活動開展情況,本次親子活動的目的及要求,并提醒家長在必要時幫助孩子即可,多給孩子充分動手的機會,最后請家長們拍下制作過程中的照片。家長們之所以會對本次活動積極支持配合,首先,是家長對“巨人的花園”的系列活動一直關(guān)注,他們對本次活動很感興趣。其次,家長們認為通過這次親子活動能夠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從中他們也發(fā)現(xiàn)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常常有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驚喜。最后,家長們表示在活動中能和孩子積極互動,有的加強了彼此的交流溝通,有的收獲了孩子的關(guān)心和愛,意義匪淺。
案例:
親愛的爸爸媽媽:
近期我們班的“巨人的花園”活動開展到故事情節(jié)為:巨人旅行回來,不讓孩子們到他的花園里玩耍,他請小朋友幫他設計了非常堅固并且會阻擋小孩進去的圍墻。我們富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圖已經(jīng)上傳到QQ群上,請爸爸媽媽周末抽空聽聽我們對設計的圍墻及功能的說明,并跟我們一起利用家中的廢舊材料來制作自己設計的圍墻道具。下周一我們要用這些道具將自己裝扮成圍墻開始表演啦!所以,我們的圍墻道具需要大型一些,穿戴才方便。我們一定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圍墻,爸爸媽媽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即可,希望爸爸媽媽一定要相信我們,并給我們充分動手的機會。此外,還要麻煩爸爸媽媽拍下我們制作過程中的照片,聽我們介紹一下道具的造型和功能,謝謝!
備注:我們班上有許多廢舊材料,如果您需要可以到我們班上來拿。
大(二)班全體小朋友
戲劇工作坊是在專門的戲劇空間中,教師帶領參與活動的人圍繞特定主題,由肢體、聲音、語言等共同創(chuàng)作戲劇的角色、情節(jié),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反映自身的獨特經(jīng)歷,發(fā)展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戲劇教育的組織形式。
在家長會上,教師邀請家長們參與了暖身活動、角色塑造、分享與交流三個活動過程。首先,教師通過“圖片”“視頻”等資料,簡單地向家長們介紹了“巨人的花園”的活動流程。接著,家長們嘗試體驗了個人、小組形式的雕塑造型,如“噴泉”“公交車”“樹”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一開始,家長們還比較羞澀,不好意思放開自己,思維也比較拘束,不知道如何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現(xiàn)。在教師熱情的帶動下,家長們逐漸以小組形式合作雕塑,慢慢地感受到了戲劇游戲帶來的歡樂。最后,請家長們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眲?chuàng)造性戲劇活動之所以對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有積極影響和作用,正是因為它的一系列活動都是以幼兒為中心,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在活動中學會和他人合作、共同協(xié)商解決問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