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8年版)指出:“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崩辖质歉叽疚幕刭|(zhì)的重要載體,保存著許多傳統(tǒng)的手工藝文化,至今傳唱著特色方言童謠,老街旁的泮池公園是高淳幾代人的美好回憶。底蘊豐富的“老街文化”對在高淳成長的青少年具有重要、獨特的教育價值,是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優(yōu)秀課程資源。利用本土的“老街文化”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會事半功倍。以下是我個人的幾點實踐和思考。
一、課堂滲透,強化意向
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將“老街文化”滲透到語文課堂中,因地制宜地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對于學生綜合性能力的提高大有益處。
【例1】《月光啟蒙》教學片段
師:“母親摟著我,為我唱起了歌謠?!闭l來唱?
(投影出示童謠,學生反復吟詠)
師:這童謠熟悉么?
生1: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很像我們老街的童謠《月亮巴巴亮堂堂》,媽媽小時候還把我抱在懷里、教我唱過呢!
師:那你給大家唱一唱吧!
生1:月亮巴巴亮堂堂,照見家婆洗衣裳,衣裳洗得白洋洋。送小哥,上學堂,學堂高,打把刀,刀又快,拾根菜,菜又長,捏點糖……
師:媽媽在教你的時候,是什么樣?
生1:她拿手輕輕拍著我的背,把聲音壓得低低的,在我耳畔輕輕地吟唱,我感覺得到我的媽媽對我的愛。
師:是呀,孫友田的媽媽也是這樣,在被月光灑滿的籬笆小院里,把孫友田摟在懷里,用甜甜的嗓音輕輕地、柔柔地為他歌唱。讓我們一起來讀!
……
師:同學們,我們當?shù)赜泻芏嗤{呢!課后,請同學們都去搜集高淳童謠,改天我們來辦一場“老街童謠”吟誦會。
引導學生聯(lián)想高淳本地的特色童謠,將“老街童謠”和《月光啟蒙》中的歌謠結(jié)合起來教學,學生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自己的母親給自己唱童謠的場景,想象母親懷抱著自己唱童謠時的溫馨,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在情境中再看課文,學生便會有更深的理解。不僅能夠?qū)⑼{讀得富有人情味,還豐富了母親對孫友田的愛。在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之后,讓他們?nèi)ニ鸭袄辖滞{”,學生自然就樂意為之。
【例2】《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片段
(投影出示詩句后兩句)
師:這兩句詩的意思怎么理解?
生:荷葉不斷地向前鋪展,一眼望去無邊無際的,好像要與藍天相連接;荷花也在盛放著,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特別的紅。
生:一讀這兩句詩,就讓我想起我們高淳老街旁的泮池公園的荷花和蓮葉,每年夏天家里人都會帶我去泮池公園看荷花,那兒的荷花蓮葉也是這么的“無窮碧”和“別樣紅”。
生:以前學葉圣陶先生的《荷花》時,我也去觀察過泮池公園的荷花,千姿百態(tài)的,可美了!
師:讓我們想象著泮池公園里美麗的荷花,一起再來讀一讀這首詩!
……
這節(jié)課的作業(yè)是:同學們再去老街旁的泮池公園走一走,看一看,看完后寫一寫泮池公園的荷花。
課堂上,在學生理解詩意之后,自主聯(lián)想到了泮池公園的荷花。這時,教師只需要讓學生充分喚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想象曾經(jīng)看過的泮池公園大片大片的荷花,甚至可以引導學生再回憶周邊水漫城的荷花。這樣,即使學生沒有見過杭州西湖的荷花,也可以在腦海中想象出“無窮碧”的蓮葉和“別樣紅”的荷花。然后在充分想象的基礎(chǔ)上吟詠詩句,可以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讓學生搜集“老街童謠”、寫泮池公園的荷花……都是由文本延伸出去的、帶有濃厚地域色彩的語文實踐。經(jīng)常在語文課堂中滲透“老街文化”,由課內(nèi)延伸課外,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自發(fā)的意向,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課外實踐,整合延伸
好的教學能夠打通課內(nèi)和課外的界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fā)展。將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與“老街文化”結(jié)合起來,將課內(nèi)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自主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生提高綜合性學習的能力。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習作四的要求為:參觀、游覽一個地方后,根據(jù)自己的感受確定重點,并圍繞重點按順序?qū)懴聛?。很多同學第一眼看到之后便無從下手。于是在執(zhí)教這一課的時候,我把書本上抽象的要求具象化,設(shè)計了“游老街”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建議學生制作以“游老街,畫老街瀏覽圖,寫玩味老街小感受”為主要內(nèi)容的小報,在小報上按照自己游覽的順序畫游覽圖,在參觀的景點或景物旁邊做上自己的標注,并寫上自己即時的感受。在上課時,先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小報,對自己參觀瀏覽的過程進行回憶,引導學生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景點進行細致描述,再全班交流。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刺激,加深學生對于習作的理解。在這樣的指導下,學生寫出的習作,移步有序,換景不亂,重點突出,感受獨特。這一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不僅使得學生學會了寫參觀記、瀏覽記的方法,讓學生不再懼怕,有話可講,而且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寫出自己的個性和特色來。
學生身上的探索發(fā)現(xiàn)精神,需要教師適當?shù)毓膭?、激發(fā)。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課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時,在課內(nèi)我們學習了樟樹身上的特質(zhì):四季常青、且有拒蟲香氣。雖然課上大家聽得很認真,也記住了樟樹的特質(zhì),但也抱有一定的懷疑。對于學生的質(zhì)疑,我并沒有急著否定,而是鼓勵學生繼續(xù)說出自己的疑問,并適時引導學生聯(lián)想起高淳老街上的百年樟樹。這樣的做法,增強了學生主動印證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使得學生在課后便自主自發(fā)地組成小組,前往老街看一看樟樹,對書本上所學的知識進行印證。根據(jù)反饋來看,學生對于老街上原本習以為常甚而熟視無睹的樟樹有了新的認識:樹齡近百的樟樹依舊枝繁葉茂,四季常青,樹上也的確找不到任何一個小蟲子。學生通過自主開展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不僅對于課內(nèi)所學的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而且也提高了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是對知識的一種整合延伸。
將“老街文化”在課堂上滲透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對于知識進行一定的整合,再延伸到課外的時間,是對學生綜合性學習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它能夠?qū)局R的學習與學生已有生活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搭建平臺,拓展空間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8年版)指出:“溝通課堂內(nèi)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边@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從多方面為學生搭建各種平臺,讓學生能多角度拓寬學習空間,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生活經(jīng)驗告訴我們,想要培植好一株植物,讓它開出嬌艷的花朵,必須先打理好生長的土壤,讓它的根能更好地吸收養(yǎng)分,更好地生長;同樣,想要學生得到全面的、良好的發(fā)展,我們也需要給他們提供好的“土壤”。“老街文化”就是一片很好的土壤。依托“老街文化”,為學生搭建各種各樣的學習和展示的平臺:辦老街童謠吟誦會、制作老街游覽圖、寫老街荷花小作文、創(chuàng)作老街特色小報等,這就是給學生提供了生長的土壤,讓學生能夠在“老街文化”的浸潤下,有根地生長。
我在《月光啟蒙》的課堂上滲透了高淳童謠,并布置學生課后收集老街童謠,準備童謠吟誦會。在學生自主收集后,我們在班上辦了一場小型的童謠吟誦會,為學生搭建一個吟誦的平臺。學生在吟誦會上,有的以音樂伴奏的方式朗誦童謠,有的配上自己制作的精美的圖片邊講解邊朗讀,有的干脆三五成群站上臺,來了場“童謠音樂會”。我們學校背靠“高淳老街”,一直致力于構(gòu)建“老街文化”特色活動,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高淳特色童謠,專門整理了高淳童謠閱讀冊,在吟誦會的尾聲,我也依次下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后得以自主學習。
學校每年都進行漢字文化節(jié)主題活動,孩子們的興趣很濃。他們在6月份的活動中,借助“老街文化”自主創(chuàng)作劇本,將老街上的手工藝品作為表演道具,將高淳童謠融入表演,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節(jié)目獲得好評無數(shù),區(qū)里的評委也覺得我們的節(jié)目有根、有魂。
學校和教師為學生搭建的各種平臺,拓展了學生活動的空間。我充分利用這些平臺,將課內(nèi)外的知識進行整合、延伸,真真正正地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也真真正正地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
學生受高淳地方特色“老街文化”的長期浸潤,對“老街文化”可見、可及、可感,充分利用“老街文化”資源,為學生搭建各種平臺,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在課堂上進行滲透、在課堂外進行實踐,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打通語文學習的界限,讓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這也符合大語文的教育理念。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高淳區(qū)淳溪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