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p>
一、生成性資源概述
要分析生成性資源的本質,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思考。一方面,生成性資源的形成,具有動態(tài)性的特點。這種課程資源在實際的教學動態(tài)推進過程中產生,無法通過預先規(guī)劃設定去獲取。另一方面,生成性的資源在實際授課過程當中加以應用產生的最終結果也是生成性的、有動態(tài)的,即如果通過固定的教學方案,無法得到理想的授課結果,那么通過生成性的課程資源,則能夠讓授課結果有一定的轉變,有利于最終授課課程目標的達成。
利用生成性的課程資源開展教學,更要重視借助多種要素的相互作用最終形成的發(fā)展過程,要體現出靈活且正面的影響,讓一個固定的流程經過生成性資源的影響逐漸向著理想的方向變動。我們不但要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給予關注,更重要的是要讓師生在思考與探索過程當中自主獲取知識。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成性資源開發(fā)與應用現狀
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一是教師自身的思想靈活性不足。生成性資源是在課堂上隨著授課過程推進,根據實際授課需求而去靈活運用的資源,與教師自身的應變能力,以及平日的知識積累有著不可脫離的關系,但許多教師因受限于應試體系以及自身的教學經驗,早已習慣框架式的教學,變通能力不足,發(fā)散思考的能力也不足,這是不利的趨勢。
二是在應試體系的限制下,固化的授課模式與授課思想,也使得教師與學生的自主思考受到了影響,無法真正得到發(fā)揮。以上這些問題得到重視與解決,才能確保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策略
(一)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優(yōu)化
生成性資源需要教師通過不斷摸索思考去獲取,與教師的能力、意識,以及實際教學經驗的積累有很大關系,所以如果要在語文課堂上更好地運用生成性資源打造靈活多彩的課堂,首先必須要確保教師素養(yǎng)的提升。
學校應當更積極地針對語文教師隊伍進行專業(yè)培訓,布置自我提升探索的課題,并且定期開展知識評比,確保教師的素養(yǎng)強化。而教師為確保教學效果,也要更積極地提升自身素養(yǎng),平日應當有充足的閱讀量,并且閱讀素材選擇的范圍應當盡可能廣泛,無論是與課程相關的名著或是文章內容,還是熱門的新聞信息以及新生作家的作品,都應當有所涉獵,這樣才能夠在教學走入瓶頸時及時變通,調用以往所積累的知識去應對。例如在發(fā)現學生對于課程內容已經失去興趣,如果教師的知識積累充足,不妨加入一些小故事,聯系課程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聯想,這便是生成性的資源,是通過摸索得出的結果,為此教師首先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
(二)教學思想的改革
教師的教學思想,對于學生的影響很大,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亦是如此。許多教師并未意識到自身思想受限的事實,所以在課堂上依然習慣主導學生,依然習慣于讓學生服從自身的思想,久而久之,一旦形成定式,教師與學生都會失去自主思考的習慣與能力,這對生成性資源開發(fā)與應用極其不利。
教師只有積極革新自身的教學思想,才能夠更靈活地運用生成性資源引導學生,并且確保得到學生的認同。教師在備課時通常會對相關的文章、概念有一個事先的認知,但實際上語言是不應被固定的答案限制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開展教學時,應當允許更多可能性的存在。為此,教師必須要懂得擺脫自身的特定認知,向著更廣泛的方向思考,同時也要允許學生向著更多的方向去思考,確保隨著課堂的推進,隨著教學需求的增加,能夠有更多的可用資源產生,促進學生的理解。
(三)教學引導方式的優(yōu)化
在信息化的時代下,更多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式產生,為教學改革帶來了轉機,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轉機在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更多采集素材的渠道,挑戰(zhàn)在于信息繁雜,所以必須要針對性地思考并調取相應的素材,不可過度復雜煩亂,否則只會讓學生失去重點。為此,教師必須要懂得合理且及時地利用創(chuàng)新性技術及理念開發(fā)生成性資源,并且運用到教學過程中,讓語文課堂更加多彩豐富。
不同于傳統的教學理念,生成性資源的產生,源于教師與學生的不斷思考,是十分寶貴的財富,能夠讓課堂更加靈活多變。
責任編輯?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