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帆
(廣州市設計院,廣州510620)
2016年,《廣州市城市更新辦法》(廣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4號)首次正式提出了“微改造”的概念,“微改造”是指在維持現(xiàn)狀建設格局基本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換、保留修繕,以及整治改善、保護、活化,完善基礎設施等辦法實施的更新模式?!拔⒏脑臁辈扇∫虻刂埔说姆绞剑Y合實際情況進行“小修小補”,起到提升人居環(huán)境、促進街區(qū)活力、傳承地域文化的作用。廣州市政府在2018年辦好市十件民生實事中指出,擴大教育資源供給,重點工作為新改擴建中小學校和校園功能微改造項目總開工率95%、完工率80%[1]。
廣州市中小學校校園功能微改造遵循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改造原則,重點在下列設計要素方面對現(xiàn)有老舊、低品質(zhì)、功能不合理、具有安全隱患的校園環(huán)境開展功能微改造提升:(1)校門、圍墻;(2)風雨連廊;(3)臺階、樓梯、走道、欄桿、花壇;(4)校道、廣場、道路鋪裝;(5)校園綠化景觀、公共環(huán)境空間、活動場地;(6)室內(nèi)裝修。
針對如上功能微改造設計要素,確定合理的工作實施流程為:現(xiàn)狀問題摸查—分析問題原因—提出技術方案—評估確定實施方案—分步實施功能微改造—定期維護檢查。
廣州市協(xié)和小學是廣州市教育局屬下唯一一間直屬小學。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前身是1921年創(chuàng)立的廣州市立師范學校附屬小學,1996年晉升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并被廣州市教育局定位為廣州市示范性、實驗性的現(xiàn)代化小學。學?,F(xiàn)狀校園環(huán)境空間品質(zhì)較差,為了給廣大師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校園環(huán)境和美學氛圍,廣州市協(xié)和小學根據(jù)廣州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安排,自2016年底開始啟動校園功能微改造設計工作,進一步提升校園功能環(huán)境品質(zhì)空間。
學?,F(xiàn)狀校門、圍墻殘舊。主校門正對環(huán)市西路,機動車流量大,門前人行道狹窄,無家長接送等候緩沖空間。校門形象較為老舊,未反映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建筑形象。在微改造中,校門設計應傳承學校歷史文脈,彰顯整體校園建筑風格,并配備傳達室,兼具考慮家長上下學接送等候區(qū)域。校園圍墻應采用安全通透美觀的維護形式,兼具宣傳展示正面育人樹人導向的高雅文化內(nèi)容。
秉承歷史的設計原則,借鑒和傳承廣州市師范學校老校門的風格元素,新校門的設計方案采用紅磚墻身綠琉璃瓦屋頂?shù)拿駠鴷r期嶺南建筑風格,適當提煉簡化以反映時代特征。校門微改造后,入口空間增大,有利于學生疏散;通透式圍欄形成對城市友好的連續(xù)界面,基座部分采用實體圍墻作為展示校園文化風貌的載體。
校園內(nèi)現(xiàn)狀無風雨連廊連接校內(nèi)各棟建筑物,不利于學生雨天在校園內(nèi)便捷通行及放學時排隊疏散離校,且無法提供雨天家長上下學接送緩沖等候區(qū)。風雨連廊應全天候安全、無障礙連接校門與教學樓、教學樓與各樓棟建筑,并兼具學生課間休憩、交流的空間載體。
微改造方案通過合理加建風雨連廊連接校園內(nèi)校門、教學樓、宿舍、體育活動場館等主要功能區(qū)域,結合風雨連廊設置的美人靠座椅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課間休憩、遮陰、避雨、課外學習交流的場所,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在校園內(nèi)的全天候?qū)W習、鍛煉和交流的需求。同時充分考慮開放部分區(qū)域的風雨連廊,作為家長上下學期間接送學生的等候緩沖空間,減輕對城市市政道路的人行集聚壓力。
校園現(xiàn)有教學樓公共臺階、樓梯坡度較大,不便于學生使用;樓梯、走道較為狹窄,欄桿扶手的材質(zhì)和構造做法各式各樣,且過于纖細,不夠堅固,不利于學生日常安全使用。微改造方案通過減緩臺階坡度,加寬臺階寬度,提供了更為安全的行走路徑,便于學生使用通行。欄桿采用更為堅固的石材或黁凝土材料構造形式,風格樣式與校園風貌統(tǒng)一,保障學生安全。
原校園廣場、校道等地面鋪裝破損嚴重,地面材料、樣式、色彩、綠化雜亂。微改造方案在滿足通行功能前提下,減少廣場、道路硬底化面積,增加透水地磚的區(qū)域面積,創(chuàng)建“綠色校園”,踐行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利用堅固、統(tǒng)一、美觀的地磚材料鋪設校道、廣場地面。
校園廣場現(xiàn)狀硬地面積過大,廣場上沒有遮擋烈日及雨水的學生停留空間,不適合嶺南地區(qū)高溫多雨的氣候環(huán)境,利用率較低。學校過于靠近馬路,馬路的汽車噪聲和尾氣污染都對校園環(huán)境造成了污染和影響。改造設計方案在靠近馬路一側設置了曲尺形的風雨連廊,在連廊外側與學校圍墻之間的位置鋪設種植了綠化喬木,有效隔絕了機動車噪聲,也利用多葉常綠喬木和密集灌木形成的天然綠色景墻最大程度過濾了啟動車尾氣的空氣污染。
微改造方案優(yōu)化學?,F(xiàn)有中軸線,增設文化墻、讀書角、生物地理園、氣象站、雕塑文化小品等設施,突出學校歷史文脈和辦學特色,增加人物氣息,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美育環(huán)境氛圍。增加綠化景觀空間,并設立亭子、連廊供學生休憩活動。方案將校園中使用率較低的室外庭院改造為英語角、生物地理園、氣象站等功能場所。在室外英語角的設計方案中,采用了西關大屋趟櫳門的造型元素,利用木構件的堆疊,組成橫豎片墻,營造充滿趣味的學生課外交流活動空間。在教學樓及圖書館建筑屋頂,設置上人綠化屋面,利用屋頂花園為學生提供課余交流學習的空間場所,為市區(qū)用地緊張的學校校園提供了立體化的綠化活動空間場地。
微改造方案重視室內(nèi)裝修改造空氣污染隱患,嚴格高標準選用室內(nèi)裝修材料,定時檢測甲醛指數(shù),不合格的立刻停止使用并限期整改,以防室內(nèi)裝修空氣污染危害學生健康。教學課室最大程度自然通風,裝修風格簡潔大方,盡量減少裝飾性墻面面積,家具選型需采用環(huán)保達標產(chǎn)品,并將室內(nèi)空氣質(zhì)量列入校園功能微改造評價指標及驗收內(nèi)容中。
截至2018年年底,廣州市中小學校3年提升計劃中小學校基礎教育設施提升項目和校園功能微改造項目已開工195個,開工率97.5%;已完工166個,完工率83%。校園美育取得了較大進展,順利完成廣州市政府的既定目標任務,對提高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