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青 王一明 李軍營 馬二登
摘要:為探究輪作、連作2種耕作制度下,施用不同肥料對植煙土壤及其胡敏酸官能團組成的影響,以云南省煙草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玉溪試驗基地植煙土壤為研究對象,分別對輪作和連作制度下的土壤設置4種施肥處理,即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1(純氮用量5g/株)、常規(guī)復合肥2(純氮用量7.5g/株)、常規(guī)復合肥+農家肥(農家肥為豬糞的堆肥,堆漚3個月,農家肥用量為1kg/株,按含氮量0.4%扣減常規(guī)復合肥)以及不施肥處理,利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分析不同耕作制度及施肥條件下土壤及其胡敏酸紅外光譜特征。結果表明,耕作制度及施肥條件的不同對土壤性質的影響極小,但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其官能團組成和數量;與不施肥處理相比,各施肥處理土壤脂肪類、芳香族及含氧化合物含量有所增加,其中以常規(guī)復合肥+農家肥的施用效果最為明顯。此外,施肥處理也對土壤胡敏酸分子結構及組成產生影響,連作制度下常規(guī)復合肥2、常規(guī)復合肥+農家肥的施用均增加了胡敏酸中氨基類及芳香族、脂肪族等有機化合物相對含量;而輪作制度下僅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農家肥提高了胡敏酸中這些有機化合物相對含量,常規(guī)復合肥2的施用則可以基本維持土壤胡敏酸水平,同時常規(guī)復合肥1的施用提高了胡敏酸結構中羧基碳的含量。通過紅外特征吸收峰的半定量分析發(fā)現,輪作制度下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農家肥增加了土壤胡敏酸脂肪碳吸收強度/羧基碳吸收強度(I2925/I1700)、脂肪碳吸收強度/芳香碳吸收強度(I2925/I1600)的值,而連作制度下常規(guī)復合肥2、常規(guī)復合肥+農家肥的施用也增加該比例,這表征著土壤胡敏酸的縮合度及氧化程度下降,脂肪族性增強,胡敏酸分子結構趨于年輕化、簡單化、脂肪族化。同時表明增加純氮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連作障礙,而農家肥的施用能夠更好地促進連作土壤胡敏酸分子的更新,提升土壤肥力,從而減輕連作障礙。進一步對胡敏酸脂肪碳吸收強度/羧基碳吸收強度、脂肪碳吸收強度/芳香碳吸收強度的比例與土壤基本理化性質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土壤中全氮、全磷及速效磷等的含量與胡敏酸碳轉化存在一定相關性,從而影響胡敏酸縮合度、脂肪族性及芳香性。
關鍵詞:耕作制度;施肥;植煙土壤;土壤胡敏酸;紅外光譜
中圖分類號:S572.0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22-0275-08
作者簡介:王丹青(1991—),女,寧夏吳忠人,碩士,主要從事農業(yè)資源利用研究。E-mail:303534518@qq.com。
通信作者:王一明,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廢棄物資源化與新型肥料研發(fā)相關研究。E-mail:ymwang@issas.ac.cn。
土壤有機質能夠吸附和固定養(yǎng)分,其含量是表征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有機質分解合成過程中,產生的多種有機酸和腐殖質能夠促進礦物風化,有利于植株有效吸收土壤養(yǎng)分[1]。腐殖質是土壤有機質中最大的組成部分,占土壤有機質的60%~80%,對于調控土壤肥力、維持土壤碳平衡等具有重要作用[2]。根據在酸、堿中的溶解性,腐殖質通??煞譃楦焕锼幔‵A)、胡敏酸(HA)、胡敏素(HM)[3]。其中,HA為土壤腐殖物質的堿溶部分[4],其含量和結構的變化與土壤的保肥和供肥性能密切相關[5]。應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對土壤及其中的HA進行表征,可以鑒定其中的有機組分和官能團組成,并解析出胡敏酸的性質、來源與功能[4,6]。
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可能會使土壤中的腐殖質來源、結構、性質等發(fā)生顯著性改變,而不同施肥處理則會直接導致土壤營養(yǎng)供給和基本理化性質發(fā)生改變,進而可能對腐殖質的性質和結構產生影響[7],例如長期施肥能夠有效提髙土壤肥力,這也是一種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的重要農業(yè)措施。徐基勝等研究發(fā)現,長期施有機肥和化肥(NPK)能夠增加潮土HA的飽和度、氧化程度和極性,同時降低HA的羧基和δ142-113的芳香碳比例[8];而此前Yan等則研究認為,長期不同的施肥處理并不能改變水稻土有機質的結構[9]。目前在不同耕作制度及施肥處理對土壤腐殖質的影響研究中,主要關注土壤腐殖質含量的變化,而對其結構特征及性質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研究不同耕作制度及長期施肥處理下土壤HA結構特征的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云南省是著名的煙草之鄉(xiāng),煙草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屬于茄科忌連作的作物,但因其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而被大量連作種植[10],目前對于不同耕作及施肥處理下植煙土壤HA結構的定量化研究少見報道?;诖耍驹囼炓圆杉栽颇鲜煵蒉r業(yè)科學研究院玉溪試驗基地的土壤樣品為研究對象,應用紅外光譜分析技術,針對不同耕作制度與施肥措施對植煙土壤HA結構的影響進行定量化的深入研究,以期為通過合理施肥提升植煙土壤肥力、減輕連作障礙提供理論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云南省煙草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玉溪試驗基地已連續(xù)耕作19年,試驗區(qū)域分為連作和輪作田塊,種植的煙草品種為K326。試驗地處低緯度高原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拔1500~1800m,年平均氣溫為16.4~24.6°C,常年降水量為787.8~1000.0mm,降水多集中在6—10月。
1.2供試土壤與樣品采集
供試土壤為云南植煙土壤,土壤類型為紅壤。種植制度分為輪作(N)和連作(L),在2個種植制度下各設置4個施肥處理:處理1(N1、L1)為對照,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1(純氮用量5g/株);處理2(N2、L2)為加肥處理,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2(純氮用量7.5g/株);處理3(N3、L3)為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農家肥處理,農家肥為豬糞的堆肥,堆漚3個月,用量為1kg/株(按含氮量0.4%扣減常規(guī)復合肥),復合肥用量為純氮3g/株;處理4(N4、L4)為不施肥處理。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施用的常規(guī)復合肥為煙草專用復合肥,其N∶P2O5∶K2O(質量比)=10∶10∶25。
土壤樣品采集于2017年煙季末進行,每個小區(qū)利用五點取樣法采集耕層(0~20cm土層)土壤,混勻后裝入自封袋。樣品經室溫風干后,去除雜物、細根,碾碎并研磨均勻后過0.15mm篩,然后裝袋備用。土壤基本理化性質見表1。
1.3土壤胡敏酸提取
本試驗主要提取腐殖質中的胡敏酸(HA),提取步驟嚴格按照國際腐殖質協會(IHSS)推薦的方法[11]。將得到的胡敏酸沉淀粗品依次用0.3mol/L的HF及超純水洗滌1次,然后用滲析法進行純化,將HA置于滲析袋中,在去離子水中滲析2~3d直至無Cl-(以AgNO3溶液滴定法檢查)。離心后冷凍干燥至小體積,待自然干燥后,研細保存。
1.4土壤及胡敏酸的紅外光譜表征
采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美國尼高利儀器公司),以KBr壓片法測定土壤及胡敏酸樣品的紅外光譜,以KBr作空白扣除背景值。掃描范圍為4000~400cm-1,分辨率為4,掃描次數為32。
應用Omnic8.2紅外分析軟件對所測得的樣品紅外光譜圖進行平滑與基線校準,然后分析其紅外特征吸收峰峰型變化趨勢以及峰強大小差異,土壤及胡敏酸的紅外特征吸收峰、官能團的鑒定均參考相關文獻[1-5]。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耕作制度及施肥處理下土壤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分析
應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法分析植煙土壤樣品中官能團的特征吸收峰,結果如圖1所示。相同耕作制度不同施肥處理下的土壤FT-IR整體峰型相似,官能團的特征吸收峰位置相似且未發(fā)生明顯改變。輪作與連作的土壤中官能團組成也相似:波數3620cm-1處有較強的特征吸收峰,表明主要黏土礦物為高嶺石,高嶺石為1∶1型硅酸鹽,有4個高頻吸收帶,羥基伸縮振動基頻模(vOH)分別在3696、3667、3652、3621cm-1附近;波數1640cm-1處的氨基(—NH2)轉動吸收峰,主要來自于氨基化合物;波數1032、536、470cm-1左右的吸收峰是由Si—O伸縮振動以及C—O—C伸縮振動產生的,主要來自于黏土礦物及含氧化合物;694、796cm-1以及913cm-1處吸收峰由C—H轉動產生,主要來源于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中頻區(qū)(1300~1800cm-1)具有2個吸收峰,且左峰明顯高于右峰,表明土壤偏酸性[1,12]。
不同耕作制度相同施肥處理下的土壤FT-IR的官能團吸收峰整體變化趨勢相似,且峰強的差異較小。其中輪作土壤各處理峰強均略高于連作土壤,且特征吸收峰強在低頻區(qū)(600~1250cm-1)有較為明顯差異,低頻區(qū)吸收峰主要來源于脂肪族、芳香族中C—H的轉動和含氧化合物中C—O—C的伸縮振動。
相同耕作制度不同施肥處理下的土壤FT-IR整體變化趨勢具有相似性,官能團峰強大小差異不明顯,且官能團吸收峰位置也未發(fā)生明顯改變。其中高頻區(qū)(3000~3800cm-1)以及中頻區(qū)(1300~1800cm-1)的官能團吸收峰位置相似且峰強大小差異較小;但在低頻區(qū)(600~1250cm-1)的幾處官能團吸收峰的峰強大小差異相對明顯。連作土壤各處理之間官能團吸收峰峰強差異更為明顯,施肥處理的特征峰吸收強度均高于不施肥處理,吸收峰相對強度順序為L3>L2>L1>L4。這表明,與不施肥處理相比,不同肥料的施用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土壤中脂肪族碳、芳香碳的相對含量。
2.2不同耕作制度及施肥處理下土壤胡敏酸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
如圖2所示,不同耕作制度及施肥處理下土壤胡敏酸FT-IR的官能團特征吸收峰位置均無明顯差異。主要吸收峰位置為:波數3406cm-1處(由碳水化合物中的O—H或蛋白質、氨基酸中N—H伸縮振動產生);2925、2851cm-1處(由對稱及不對稱性脂肪族結構中C—H的伸縮振動產生,主要來自于細胞膜、細胞壁等組織成分);1600cm-1處(由芳基C[FY=,1]C伸縮振動吸收、羧酸鹽中COO—的反對稱伸縮振動產生);1386cm-1處(由脂肪族結構中甲基和亞甲基的變形振動產生);1125cm-1處(主要為羧基或酯中C—O伸展振動峰);1035cm-1處(多糖中C—O或C—C的特征吸收峰,主要來自于植物、微生物殘體中的碳水化合物)[13-14]。
2種耕作制度下相同的施肥處理土壤胡敏酸紅外光譜存在峰強大小的差異。整體比較后發(fā)現,與輪作耕種制度下各處理土壤胡敏酸各特征吸收峰相對強度相比,連作制度下各處理土壤胡敏酸各官能團特征吸收峰峰強更高。
相同耕作制度不同施肥處理下土壤胡敏酸紅外光譜變化趨勢相似,但是多數特征吸收峰強度存在較大差異(圖2)。N3、L3處理土壤胡敏酸特征吸收峰強度大多高于其他處理,總體上各處理特征吸收峰強度順序為處理3>處理2>處理4>處理1(3400~1200cm-1)。這表明2種制度下與不施肥處理(處理4)相比,處理1土壤胡敏酸中氨基化合物、脂肪族碳及芳香族碳的含量有所減小,其他處理土壤胡敏酸中這些物質的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處理3增幅最大。在輪作制度下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農家肥后,土壤胡敏酸中O—H、N—H、多糖類C—C和C—O、芳香族C—H及脂肪族—CH3的特征吸收峰強度高于其他3種施肥處理,可能是由于輪作下施用農家肥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使羧酸類及芳香族、脂肪族等有機物含量有所提高;但在波數1125cm-1處,處理1吸收峰強度高于處理4,表明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后增加了土壤胡敏酸羧基的相對含量;處理2與處理4在波數1600~1300cm-1之間的2處特征吸收峰峰強較為接近,表明輪作土壤胡敏酸在加肥處理下芳香族、脂肪族化合物含量可能沒有明顯的增加。連作制度下在波數1035~400cm-1之間處理2的幾處特征吸收峰強度最大,特征吸收峰強度排序總體上表現為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1,表明連作制度下施用農家肥后土壤HA中多糖類C—O和C—C含量降低,可能是由于連作土壤在施用農家肥后,以多糖類等物質為碳源的土壤微生物增加,從而消耗了土壤碳水化合物。
I2925/I1700、I2925/I1600可表征土壤胡敏酸的縮合度、脂肪族性和芳香性強弱的變化。如表2所示,不同耕作制度同種施肥處理下I2925/I1700、I2925/I1600不同,說明土壤耕作制度不同時在相同施肥條件下肥料作用存在差異。通過比較發(fā)現,除處理4外,連作土壤在不同施肥處理下的比值均高于輪作,表明長期連作可使土壤中胡敏酸的更新加快。輪作制度下除處理3外,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的2種處理(處理1、處理2)的比值均低于處理4;而連作制度下除處理1外,其他2種施肥處理(處理2、處理3)的比值均高于處理4,表明連作制度下處理2、處理3均能使土壤胡敏酸結構縮合度及氧化程度下降,脂肪族性增強,芳香性減弱,分子結構趨于脂肪族化、簡單化。
由表3可知,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不同理化性質與胡敏酸I2925/I1700、I2925/I1600間的相關性存在較大差異。輪作制度下,2種比值均只與全氮含量呈顯著相關性。但在連作制度下,I2925/I1700與有機碳、全氮、速效磷含量呈顯著相關性,與全磷含量呈極顯著相關性;而I2925/I1600則與有機碳、全磷含量呈極顯著相關性,與速效磷含量呈顯著相關性。說明連作制度下胡敏酸I2925/I1700、I2925/I1600變化與多個土壤理化性質相關,表明土壤胡敏酸碳轉化與土壤全氮、全磷及速效磷等理化因子含量具有相關性,從而影響胡敏酸縮合度、脂肪族性及芳香性的變化。
3討論
對比不同耕作制度及施肥處理下的土壤紅外光譜圖后發(fā)現,相同耕作制度各施肥處理下土壤的紅外光譜譜形基本相似,說明不同施肥條件下土壤具有基本一致的結構;另外,不同處理下土壤在某些特征峰吸收強度上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反映了不同施肥處理對土壤的結構單元及特征官能團數量有明顯的影響,其中連作制度下低頻區(qū)(600~1250cm-1)幾處吸收峰強度差異最為明顯,各施肥處理特征吸收峰均高于不施肥處理(處理4),且處理3的峰強最高,說明不同施肥處理能夠影響土壤中脂肪族、芳香族及含氧化合物的含量,其中常規(guī)復合肥+農家肥的施用最有利于土壤脂肪類、芳香族及含氧化合物含量的增長。輪作土壤各施肥處理下官能團峰強差異不明顯,說明輪作制度下土壤的基本結構更加穩(wěn)定;而連作土壤在施用農家肥后低頻區(qū)官能團峰強明顯高于其他處理,表明連作條件下農家肥的施用能夠為作物種植土壤提供更多所需碳源物質。楊宇虹等研究云南省煙草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玉溪試驗基地煙田在連作機制下不同施肥處理對植煙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時發(fā)現,施用農家肥最有利于連作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長,減輕連作對煙草生長的影響,其主要原因是農家肥的施用提供了大量土壤微生物生長所需脂肪族、糖類等碳水化合物,促進微生物新陳代謝,從而有效克服連作障礙。
2種耕作制度下各處理土壤胡敏酸的紅外光譜峰形整體相似,但不同施肥條件下土壤胡敏酸紅外光譜的某些特征官能團吸收峰峰強存在明顯差異,說明施肥條件的不同影響胡敏酸分子結構和官能團的數量;另外,在相同施肥條件下,連作土壤胡敏酸中各官能團吸收峰峰強大多高于輪作土壤,主要原因可能為不同耕作制度下,作物產生和殘留在土壤中的根系分泌物不同;長期連作導致土壤中酚酸類、多糖類等碳源物質累積,并且輪作制度下土壤微生物豐度及多樣性高于連作土壤,因而土壤中碳水化合物被大量消耗[15-17]。
胡敏酸作為土壤腐殖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與土壤的供肥、保肥能力及理化性質結構等密切相關,同時也能夠表征腐殖質的新老程度[18]。王旭東等研究不同施肥條件下西北地區(qū)土壤胡敏酸特征時發(fā)現,長期施用廄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及胡敏酸活化度,同時發(fā)現,長期施用化肥增加了土壤胡敏酸的羧基碳含量[19]。陳曉東等的研究表明,有機物料的施用能夠使吉林地區(qū)土壤胡敏酸的分子結構趨于年輕化[20]。曲成闖等研究生物有機肥的施用對江蘇省如皋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溫室蔬菜大棚中黃瓜連作土壤有機碳庫的持續(xù)影響時發(fā)現,連作條件下施用生物有機肥可明顯增加土壤總有機碳含量以及活性碳庫、緩效碳庫、惰性碳庫的有機碳含量[21]。Xu等的研究也表明,有機肥的施用能夠降低河南封丘地區(qū)潮土胡敏酸的羧基碳比例,使其脂肪性增強[22]。本研究發(fā)現,南方紅壤地區(qū)的煙田土壤胡敏酸變化情況也呈現相似規(guī)律。在連作制度下常規(guī)復合肥+農家肥及常規(guī)復合肥2(純氮用量7.5g/株)的施用使連作土壤胡敏酸中氨基類及芳香族、脂肪族等有機化合物含量有所提高,而輪作制度下僅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農家肥能夠增加胡敏酸中這些有機化合物含量,常規(guī)復合肥2(純氮用量7.5g/株)的施用可以基本維持土壤胡敏酸水平??赡苁怯捎陂L期施用農家肥能夠為土壤提供大量碳源物質和養(yǎng)分,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2(純氮用量7.5g/株)能夠提供足夠碳源物質及養(yǎng)分,但由于連作制度下受連作機制的影響,碳源物質及養(yǎng)分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吸收。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2(純氮用量7.5g/株)時,2種耕作制度下土壤胡敏酸中羧基類化合物含量均高于不施肥處理(1100~1700cm-1),且連作下土壤胡敏酸中羧基類化合物含量總體高于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農家肥處理,說明連作制度下農家肥的施用使更多的多糖類物質逐漸減少形成了結構穩(wěn)定的芳香族物質[23];但常規(guī)復合肥1(純氮用量5g/株)施用時僅在輪作制度下使胡敏酸的羧基類化合物含量高于不施肥處理,可能是由于常規(guī)復合肥處理純氮用量不足,導致沒有有效改善連作機制對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碳源物質利用的影響[15,24]。
此外,本研究通過對胡敏酸幾處特征吸收峰峰強進行半定量分析和比較發(fā)現,與不施肥處理(處理4)相比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農家肥后土壤胡敏酸的脂肪性增強,芳香性降低,分子結構趨于脂肪族化、簡單化。其他研究者也有類似結論,Mao等研究表明,不論是游離態(tài)還是鈣結合的HA,長期施用糞肥后其中的芳香族物質含量均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微生物活性的增加加劇了類木質素物質的降解[25]。張玉蘭等研究肥料配施對安徽天柱山土壤腐殖質的影響時發(fā)現,不同肥料配施下土壤腐殖質紅外特征吸收峰峰強均高于無肥處理,腐殖質結構中脂肪類化合物增多,芳構化程度增加,也說明土壤中胡敏酸結構趨于簡單化[23,25]。脂肪碳吸收強度/芳香碳吸收強度的增加,表示肥料的施用促使土壤胡敏酸結構趨向于脂肪族化和年輕化。本研究與其他不同類型土壤的研究結果[23,25]相類似,推測可能是因為不同類型土壤的胡敏酸具有相似結構和性質,同時施用有機肥后,有機質轉變?yōu)楹羲岬倪^程也具有相似性:農家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豐度及活性,土壤微生物豐度的增加加快了有機物質的分解,提高了胡敏酸分子活性,降低了其氧化程度[26];另外農家肥的施用直接向土壤提供了豐富的碳源物質,這些碳源物質經腐解后能夠形成更多新的胡敏酸分子[22,24,27]。輪作制度下2種長期單施常規(guī)復合肥處理的土壤胡敏酸脂肪碳吸收強度/羧基碳吸收強度、脂肪碳吸收強度/芳香碳吸收強度低于不施肥處理,表明單施常規(guī)復合肥后輪作土壤胡敏酸分子沒能得到很好的更新,氧化度較高,這與前人研究結果[19,28]一致。雖然連作土壤在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1后胡敏酸脂肪碳吸收強度/羧基碳吸收強度、脂肪碳吸收強度/芳香碳吸收強度同樣低于不施肥處理,但在常規(guī)復合肥2的施用下胡敏酸中脂肪碳與羧基碳、脂肪碳與芳香碳吸收強度比值卻高于無肥處理,表明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時增加純氮用量能夠促進連作土壤胡敏酸分子更新,減輕連作機制的影響[15]。
對土壤基本理化性質與胡敏酸I2925/I1700、I2925/I1600進行相關性分析,所得結果表明,土壤中全氮、全磷、速效磷等的含量與胡敏酸碳轉化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從而對胡敏酸縮合度、脂肪族性和芳香性具有一定的作用及影響。其他研究者也有類似結論,邱鳳瓊等研究東北黑土有機質和土壤肥力的關系時發(fā)現,黑土的腐殖物質及其組分與土壤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化學性質有顯著的相關性,這表明它們對氮、磷等營養(yǎng)物質的轉化、供應及貯存起著重要的作用[29]。劉紅梅研究氮添加水平對貝加爾針茅草原土壤理化因子及碳氮轉化的影響,結果表明,土壤碳氮轉化過程相互影響,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對草地土壤有機碳的轉化有顯著影響[30]。隋躍宇等在分析黑龍江省雙城市農田黑土機械組成與土壤理化因子及養(yǎng)分相關性時發(fā)現,土壤全碳含量與全磷含量呈顯著正相關關系[31]。
4結論
不同耕作制度及施肥處理下土壤及胡敏酸紅外光譜特征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施肥處理對土壤中特征官能團結構組成的影響極小,但可改變土壤官能團的數量,并且不同的施肥處理也改變了土壤胡敏酸官能團組成,其中常規(guī)復合肥+農家肥的施用效果最為明顯,明顯增加了土壤中脂肪類、芳香族及含氧化合物的含量,同時使土壤胡敏酸中脂肪類、多糖類等物質含量也有明顯提高。通過胡敏酸紅外半定量分析進一步確定,常規(guī)復合肥+農家肥的施用能使胡敏酸分子結構趨于脂肪族化、年輕化、簡單化,促進新的胡敏酸分子的形成;輪作制度下,長期單施常規(guī)復合肥1、常規(guī)復合肥2均不利于土壤胡敏酸分子的更新,氧化程度較高;但在連作制度下,施用常規(guī)復合肥2,即增加純氮用量可以使胡敏酸分子結構趨于脂肪族化、年輕化、簡單化。土壤中全氮、全磷及速效磷等的含量與胡敏酸碳轉化存在一定相關性,可影響胡敏酸縮合度、脂肪族性和芳香性。綜上,對于云南省煙草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玉溪試驗基地的紅壤煙田,農家肥的施用作用最大,能夠促進土壤胡敏酸分子更新,提升土壤肥力,有利于改善土壤連作障礙,從而減輕長期連作對煙草生長的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杜昌文.土壤紅外光聲光譜原理及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100-102.
[2]SchaefferA,NannipieriP,KstnerM,etal.Fromhumicsubstancestosoilorganicmatter-microbialcontributions.InhonourofKonradHaiderandJamesP.Martinfortheiroutstandingresearchcontributiontosoilscience[J].JournalofSoil&Sediments,2015,15:1865-1881.
[3]StevensonFJ.Humuschemistry:genesis,composition,reactions[M].2nded.Wiley,1994.
[4]竇森.土壤有機質[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5]朱青藤,申連玉,錢黎慧,等.有機物料對白土土壤胡敏酸結構特征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5,21(2):396-403.
[6]YangLY,HanDH,LeeBM,etal.CharacterizingtreatedwastewatersofdifferentindustriesusingclusteredfluorescenceEEM-PARAFACandFT-IRspectroscopy:implicationsfordownstreamimpactandsourceidentification[J].Chemosphere,2015,127:222-228.
[7]MuscoloA,SidariM,NardiS.Humicsubstance:relationshipbetweenstructureandactivity.Deeperinformationsuggestsunivocalfindings[J].JournalofGeochemicalExploration,2013,129:57-63.
[8]徐基勝,趙炳梓,張佳寶.長期施有機肥和化肥對潮土胡敏酸結構特征的影響[J].土壤學報,2017,54(3):647-656.
[9]YanX,ZhouH,ZhuQH,etal.Carbonsequestrationefficiencyinpaddysoilanduplandsoilunderlong-termfertilizationinsouthernChina[J].SoilandTillageResearch,2013,130:42-51.
[10]晉艷,楊宇虹,段玉琪,等.烤煙輪作、連作對煙葉產量質量的影響[J].西南農業(yè)學報,2004(增刊1):267-271.
[11]LamarRT,OlkDC,MayhewL,etal.Anewstandardizedmethodforquantificationofhumicandfulvicacidsinhumicoresandcommercialproducts[J].JournalofAOACInternational,2014,97(3):721-730.
[12]杜昌文,周桂勤,鄧晶,等.基于中紅外光譜的土壤礦物表征及其鑒定[J].農業(yè)機械學報,2009,40(增刊1):154-158.
[13]顧志忙,王曉蓉,顧雪元,等.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法對土壤中腐殖酸的表征[J].分析化學,2000,28(3):314-317.
[14]張桐,何小松,李猛,等.開墾和長期施肥下青海黑鈣土中腐殖質的光譜特征[J].土壤學報,2019,56(2):398-407.
[15]楊宇虹,陳冬梅,晉艷,等.不同肥料種類對連作煙草根際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1,37(1):105-111.
[16]HuJ,WuJG,QuXJ,etal.Effectsoforganicwastesonstructuralcharacterizationsofhumicacidinsemiaridsoilunderplasticmulcheddripirrigation[J].Chemosphere,2018,200:313-321.
[17]LiWT,XuZX,WuQ,etal.Characterizationoffluorescent-dissolvedorganicmatterandidentificationofspecificfluorophoresintextileeffluents[J].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International,2015,22(6):4183—4189.
[18]范如芹,周運來,李赟,等.秸稈發(fā)酵還田提升土壤腐殖質含量與品質[J].江蘇農業(yè)學報,2019,35(5):1095-1101.
[19]王旭東,張一平,呂家瓏,等.不同施肥條件對土壤有機質及胡敏酸特性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0,33(2):75-81.
[20]陳曉東,吳景貴,李建明,等.有機物料施用下原生鹽堿土胡敏酸結構特征[J].土壤學報,2020,57(3):702-709.
[21]曲成闖,陳效民,張志龍,等.施用生物有機肥對黃瓜連作土壤有機碳庫和酶活性的持續(xù)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9,30(9):3147-3154.
[22]XuJ,ZhaoB,LiZ,etal.Demonstrationofchemicaldistinctionamongsoilhumicfractionsusingquantitativesolid-state13CNMR[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19,67(29):8107-8118.
[23]張玉蘭,孫彩霞,陳振華,等.紅外光譜法測定肥料施用26年土壤的腐殖質組分特征[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0,30(5):1210-1213.
[24]張笑宇,段宏群,王悶靈,等.輪作與連作對煙田土壤微生物區(qū)系及多樣性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8(6):84-90.
[25]MaoJD,OlkDC,FangXW,etal.Influenceofanimalmanureapplicationonthechemicalstructuresofsoilorganicmatterasinvestigatedbyadvancedsolid-stateNMKandFT-IRspectroscopy[J].Geoderma,2008,146(1):353-362.
[26]李艷,竇森,劉艷麗,等.微生物對暗棕壤添加玉米秸稈腐殖化進程的影響[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6,35(5):931-939.
[27]孟凡榮,竇森,尹顯寶,等.施用玉米秸稈生物質炭對黑土腐殖質組成和胡敏酸結構特征的影響[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6,35(1):122-128.
[28]呂家瓏,張一平,王旭東,等.長期單施化肥對土壤性狀及作物產量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1,12(4):569-572.
[29]邱鳳瓊,周禮愷,陳恩鳳,等.東北黑土有機質和酶活性與土壤肥力的關系[J].土壤學報,1981,18(3):244-254.
[30]劉紅梅.氮沉降對貝加爾針茅草原土壤碳氮轉化及微生物學特性的影響[D].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9:13-26.
[31]隋躍宇,王振波,焦曉光,等.雙城市農田黑土機械組成與土壤全碳和全氮磷鉀養(yǎng)分含量的相關性分析[J].農業(yè)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7,23(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