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曹 植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①。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②。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
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③。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愿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習禮而明詩??弓偒煝芤院陀栀?,指潛淵而為期。執(zhí)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⑤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乃眾靈雜遝,命儔嘯侶?;驊蚯辶鳎蛳枭皲?,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⑥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原文據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版《古文鑒賞辭典》)
【注釋】
①靨(yè)輔承權:靨,酒窩;輔,面頰;承權,在顴骨之下。
②曳霧綃之輕裾:曳,拖;霧綃,輕薄如霧的絲織品;裾,裙邊。
③湍瀨之玄芝:湍瀨,石上急流;玄芝,黑色芝草,相傳為神草。
④抗瓊珶:抗,舉;瓊珶,美玉名。
⑤交甫:鄭交甫。
⑥匏(páo)瓜:星名,在牽牛星東面。
【譯文】
她的形影,翩然若驚飛的鴻雁,婉約若游動的蛟龍,她容光煥發(fā)如秋日下的菊花,體態(tài)豐茂如春風中的青松。她時隱時現像輕云籠月,浮動飄忽似回風旋雪。遠而望之,明潔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視之,鮮麗如綠波間綻開的新荷。她體態(tài)適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細如束。秀美的頸項,白皙的皮膚。既不施脂,也不敷粉。發(fā)髻高聳入云,長眉彎曲細長。紅唇鮮潤,牙齒潔白。一雙靈動閃亮的眼睛,兩個面頰上甜甜的酒窩。她姿態(tài)優(yōu)雅嫵媚,舉止溫文嫻靜。情態(tài)柔美和順,語辭得體可人。洛神服飾奇艷絕世,風骨體貌與圖上畫的一樣。她身披明麗的羅衣,帶著精美的玉佩。頭戴金銀翡翠首飾,綴以周身閃亮的明珠。她腳穿飾有花紋的遠游鞋,拖著薄霧般的裙裾。隱隱散發(fā)出幽蘭的清香,在山邊徘徊徜徉。
忽然又飄然輕舉,且行且嬉戲。左面倚著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蔭。在河灘上伸出素手,采擷急流邊的黑色芝草。我鐘情于她的淑美,不覺心旌搖曳而不安。因為沒有合適的媒人去傳情,只能借助微波來傳遞話語。但愿自己真誠的心意能先于別人陳達,我解下玉佩向她發(fā)出邀請??蓢@佳人實在美好,既明禮義又善言辭。她舉著瓊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著深深的水流以為期待。我懷著眷眷之誠,又恐受這位神女的欺騙。因有感于鄭交甫曾遇神女背棄諾言之事,心中不覺惆悵、猶豫和遲疑。于是斂容定神,以禮義自持。
這時洛神深受感動,低回徘徊。神光時離時合,忽明忽暗。她像鶴立般聳起輕盈的軀體,如將飛而未翔。又踏著充滿花椒濃香的小道,走過杜蘅草叢而使芳氣流動。忽又悵然長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聲音哀婉而悠長。
于是眾神紛至雜沓,呼朋引類。有的嬉戲于清澈的水流,有的飛翔于神異的小渚,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鳥的羽毛。洛神身旁跟著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漢水之神。為瓠瓜星的無偶而嘆息,為牽牛星的獨處而哀詠。她時而揚起隨風飄動的上衣,用長袖蔽光遠眺,久久佇立。時而又身體輕捷如飛鳧,飄忽游移無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羅襪濺起的水沫如同塵埃。她動止沒有規(guī)律,像危急又像安閑。進退難以預知,像離開又像回返。她雙目流轉光亮,容顏煥發(fā)澤潤。話未出口,卻已氣香如蘭。她的體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飯不思。
【賞析】
洛神相傳為伏羲之女,因溺于洛水化而為水神,這個古老傳說中的女神,屈原的《天問》《離騷》中也曾提及,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和張衡《思玄賦》也對她作過華麗的描繪,但都遠遠不及曹植《洛神賦》的生動奇逸與精彩紛呈。從本選段來看,洛神形象之鮮明,色彩之艷麗,令人目不暇接。作者對洛神的體態(tài)、容貌、服飾和舉止都進行了精細的刻畫,尤其是輕盈、飄逸、流轉、綽約的動感與明麗、清朗、華艷、妖冶的色感彼此交錯,織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神奇景象,令讀者與作者一起,對洛神的風姿神韻、絕世容顏愛慕不已。所幸作者托水波以傳意,而洛神也寄玉佩以定情,但正在美好可期之際,作者卻突然想起傳說中鄭交甫偶遇神女,雖為神女解佩定情而最終背棄諾言不能相見之事,心中不覺惆悵、猶豫和遲疑,于是斂容定神而對洛神以禮義自持,這種向往純真愛情卻又無端猜忌的態(tài)度令原本天真、熱情、活潑的洛神瞬間受到傷害,不禁悵然長吟而呼朋引類,最終在眾神紛至沓來后哀婉嘆息而飄然離去。這種相遇卻不能相知而導致人神殊途、結合無望的浪漫與苦澀,令作者惆悵不已。根據此賦序言,《洛神賦》是曹植于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入朝京師洛陽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經過洛水時,“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而作。當時,曹丕剛即帝位不久,即殺了曹植的密友丁儀、丁廙二人。曹植本人也被貶為安鄉(xiāng)侯,后改封鄄城侯。因此,學界一般認為,《洛神賦》是曹植借著對天真熱烈的洛神受到無端猜忌而最終人神殊途的愁思,表達自己不但與帝王之位無緣還屢受兄弟逼害,無奈之余而又無處可訴的悲哀和苦悶。從藝術特點上來看,曹植的《洛神賦》想象絢爛,情感凄婉,辭藻華麗而不浮躁,清新之氣四逸,令人神爽。全賦講究排偶、對仗、音律,語言整飭、凝練、生動、優(yōu)美,精致的取材構思在漢賦中無人能出其右。尤為后人所稱道的是,傳神的描寫刻畫,兼之與比喻、烘托共用,錯綜變化巧妙得宜,給人一種浩而不繁、美而不驚之感,使人就如在看一幅絕妙丹青,個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會使人產生一種虛無之感。總體來說,《洛神賦》藝術魅力兼具屈原《九歌》與宋玉的《神女賦》之長,既有屈原《湘君》《湘夫人》那種濃厚的抒情成分,又具宋玉《神女賦》對女性美的精妙刻畫。此外,它的情節(jié)完整,手法多變和形式雋永等,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