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 靜, 李秋霞, 高小剛, 王文銀, 徐當會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草地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 甘肅 蘭州 730000
非生物因子對植物的影響覆蓋了其整個生長周期,其中水分因子至關(guān)重要. 廣義上的水分脅迫包括鹽和干旱脅迫[1]. 植物可以感知非生物脅迫,并在其代謝、生長和發(fā)育過程中做出適當?shù)捻憫猍2],如在適應環(huán)境過程中,葉綠體結(jié)構(gòu)成分和光合功能的變化有同步的趨勢[3]. 土壤中高濃度的鹽使根系更難提取水分以及植物內(nèi)部高濃度的鹽可以產(chǎn)生毒性[4],即鹽脅迫對植物組織的損害主要由水分、離子(Cl-、Mg2+等)脅迫引起[5],常造成植物細胞中毒、組織中活性氧代謝失衡、光合能力下降等[6]. 在干旱、半干旱氣候條件下,植物遭遇干旱脅迫,根系供水困難,蒸騰速率迅速升高[7],會發(fā)生因組織缺水而引起的氣孔關(guān)閉、葉綠體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以及相關(guān)酶變性失活等一系列反應,嚴重時會導致光合器官的損傷. 由于植物對鹽和干旱環(huán)境的響應緊密相關(guān),且機制重疊,而目前關(guān)于水分脅迫的研究太過廣泛,植物對鹽、干旱脅迫的響應沒有明確的界限[1],需對二者加以區(qū)分.
歐李(Cerasushumilis)隸屬薔薇科(Rosaceae)櫻桃屬(Cerasus),落葉小灌木果樹,既具抗干燥性,又具儲水性,耐寒、耐旱、耐鹽堿,具有較強的抗水土流失能力,可用于改善受損土壤和環(huán)境綠化,固土保水能力較強[8],因此該物種是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綠化的首選樹種. 歐李根系龐大,在地下呈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是防風固沙、荒漠治理的先鋒植物,其在水土保持、維持生態(tài)平衡等方面的作用明顯高于傳統(tǒng)樹種——沙棘、檸條等[9]. 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造林和綠化過程中,歐李經(jīng)常面臨著干旱、鹽等各種非生物脅迫,使其陷入成活率低、綠化效果不佳等困境. 目前對歐李的研究多集中于對其種質(zhì)資源、增殖技術(shù)以及經(jīng)濟價值評估等方面,也有關(guān)于其對不同脅迫響應的研究,但較少且較單一. 衛(wèi)嬌嬌等[10]比較了不同種植密度下歐李的光合生理特性. YIN等[11-12]分析了干旱脅迫下歐李的生理響應、蛋白質(zhì)含量變化:發(fā)現(xiàn)水分虧損會刺激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的積累,通過增加光反應和卡爾文循環(huán)可促進CO2同化,從而導致碳代謝的重新規(guī)劃;參與歐李保護系統(tǒng)的外源亞精胺和精胺會誘導產(chǎn)生一些抗氧化物酶以防止活性氧(ROS)的形成,避免發(fā)生過氧化反應. 而目前有關(guān)歐李對不同類型非生物脅迫的光合生理響應研究較少,尤其是不同強度脅迫下的光合生理變化. 鑒于此,該研究采用控制試驗,分別模擬不同強度的鹽和干旱脅迫,研究歐李在不同脅迫處理下的光合特性,以期為歐李在治理水土流失、荒山綠化等生態(tài)修復工作中作用的高效發(fā)揮提供參考.
試驗于2017年4—7月在蘭州大學榆中校區(qū)(103°4′E、38°37′N)遮雨大棚內(nèi)進行,歐李(Cerasushumilis)由寧夏林業(y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于2017年4月中旬選擇長勢一致的歐李幼苗,半徑3~5 mm,高度100~150 mm不等,根據(jù)前期實際觀測,選擇大小適用的180 mm×270 mm的塑料花盆進行移栽,每盆裝土6 kg,一盆一株,充分灌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基本一致,經(jīng)測定此時田間持水量為20.03%;之后定期澆水使其適應生長,參考馮蕾等[13-14]的試驗方法并結(jié)合實際情況,于6月上旬分別進行鹽(NaCl)脅迫、干旱脅迫處理. 歐李是典型的抗性品種,需增大處理梯度,設置鹽脅迫濃度分別為0(CK)、3‰(S1)、5‰(S2)、8‰(S3);干旱脅迫下澆水量分別為田間持水量的80%~85%(CK)、30%~35%(W1)、40%~45%(W2)、50%~55%(W3),每個處理均設3個重復.
1.2.1光合氣體參數(shù)
從2017年7月上旬開始,選擇晴朗無風天氣,對長勢良好的歐李葉片使用便攜式光合系統(tǒng)測定儀(Li-6400,Li-COR,USA)進行活體測定,所測指標主要包括Tr(蒸騰速率)、Pn(凈光合速率)、Gs(氣孔導度)、Ci(胞間CO2濃度). 測定時采用內(nèi)置紅藍光源,因歐李是常見的綠化樹種,在陽坡砂地、山地灌叢或是庭院栽培中都可見到,故其自然立地環(huán)境下的光照強度也由強到弱不等,1 200 μmol(m2·s)是接近其在自然立地環(huán)境中的平均光照強度,故設置恒定光強為 1 200 μmol(m2·s). 為避免外界光強變化對試驗的影響,待讀數(shù)穩(wěn)定后開始計數(shù),同一葉片重復計數(shù)6次;測定結(jié)束后,采集所測葉片,使用葉面積掃描儀測量葉面積,計算實際光合氣體交換參數(shù)值.
1.2.2Pn-PAR響應曲線
設置CO2濃度為400 μmolmol,流速為500 μmols,由高到低依次設置光強為 2 000、1 500、1 200、1 000、750、500、250、150、100、60、20、0 μmol(m2·s),運用自動測定程序測定不同光強下葉片的凈光合速率(Pn),Pn-PAR響應曲線采用葉子飄等[15]提出的直角雙曲線修正模型進行擬合,其公式為
(1)
式中:Pn為凈光合速率,μmol(m2·s);α為Pn-PAR響應曲線的初始斜率(無量綱),即表觀量子效率;I為光合有效輻射,μmol(m2·s);β為修正系數(shù);γ為一個與光強無關(guān)的系數(shù);Rd為暗呼吸速率,μmol(m2·s).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不同處理間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顯著性差異水平為P<0.05;采用Origin 8.5作圖.
由圖1可見,Tr、Pn與Gs均隨著鹽脅迫程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 與CK相比,S1、S2、S3處理下,Tr分別下降25.81%、57.68%、59.21%〔(見圖1(A)〕,Pn分 別下降13.88%、66.29%、65.02%〔(見圖1(B)〕,Gs分別下降58.95%、81.48%、83.26%〔(見圖1(C)〕. 與CK相比,S1處理下,Gs下降趨勢最明顯〔(見圖1(C)〕,Tr、Pn則在S2、S3處理下顯著降低〔(見圖1(A)(B)〕.Ci隨鹽脅迫的變化則未表現(xiàn)出明顯趨勢,經(jīng)鹽處理的Ci均低于CK,且表現(xiàn)為S2>S1>S3〔(見圖1(D)〕.
注: 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下同.圖1 鹽脅迫對歐李光合氣體參數(shù)的影響Fig.1 Effect of salt stress on photosynthetic gas parameters of C. humilis
干旱脅迫對歐李幼苗光合氣體參數(shù)的影響如圖2所示. 結(jié)果顯示,隨著干旱程度的減弱,Tr呈不規(guī)律變化,W3處理下Tr較CK顯著降低〔(見圖2(A)〕;干旱脅迫下各處理間Gs均顯著低于CK,但各處理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見圖2(C)〕;各處理間Pn、Ci未出現(xiàn)顯著差異〔(見圖2(B)(D)〕.
圖2 干旱脅迫對歐李光合氣體參數(shù)的影響Fig.2 Ef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photosynthetic gas parameters of C. humilis
圖3 鹽和干旱脅迫下歐李的Pn-PAR響應曲線Fig.3 Pn-PAR response curve of C. humilis under salt and drought stresses
由圖3(A)可見,隨著鹽脅迫程度的增加,PAR較低〔0~500 μmol(m2·s)〕時,隨著PAR的增加,Pn呈上升趨勢;隨著PAR的繼續(xù)增加,Pn增加趨勢變緩,S1處理下達到峰值〔2.82 μmol(m2·s)〕;PAR較高〔1 500~2 000 μmol(m2·s)〕時,S1處理下Pn呈略微下降趨勢,說明歐李幼苗出現(xiàn)了光抑制現(xiàn)象. 相反,在S2、S3處理下,PAR較高時凈光合速率仍呈增加趨勢,說明中、高度鹽脅迫下,歐李幼苗表現(xiàn)出其喜光的特性.
由圖3(B)可見,干旱脅迫下,在PAR較低〔0~500 μmol(m2·s)〕時,Pn隨著PAR的增加而增大;隨著PAR的繼續(xù)增加,Pn增加趨勢變緩,直至變得平緩(W1處理)、下降(W2處理)或呈略微上升趨勢(W3處理). W2處理下,歐李葉片在PAR約為500 μmol(m2·s)時即達到光飽和點,繼而出現(xiàn)嚴重的光抑制現(xiàn)象,而在W3處理下則表現(xiàn)出積極的光響應. 這說明在W1、W3處理下,歐李幼苗能對光強做出積極響應,在該處理范圍內(nèi)的土壤水分更有利于歐李幼苗進行光合作用.
不同處理下歐李幼苗Pn-PAR響應曲線擬合所得光響應參數(shù)如表1所示. 結(jié)果顯示,鹽脅迫下α隨著脅迫程度的加重而逐漸減小,說明歐李幼苗對光能的利用效率逐漸降低;Rd、Pnmax均在S2處理下達到最大值〔1.10和5.41 μmol(m2·s)〕;Lcp隨著脅迫程度的增強而逐漸增大;Lsp在S1處理下較CK減小,達到最小值〔882.17 μmol(m2·s)〕,S2、S3處理下較CK有增大趨勢〔見表1,圖3(A)〕.
不同干旱脅迫處理下,α、Rd均在W2處理下出現(xiàn)最大值〔分別為0.05和1.47 μmol(m2·s)〕;W2處理下光能利用效率最大,在弱光環(huán)境下,Rd最大.Pnmax在W3處理下達到最大值〔5.94 μmol(m2·s)〕. 隨著干旱程度減弱,Lcp先增后減,在W2處理下達到最大值〔35.79 μmol(m2·s)〕;較CK而言,Lsp在W1處理下增至最大值〔1 581.56 μmol(m2·s)〕,而在W2、W3處理下則減小(見表1),說明歐李幼苗在W2、W3處理下對光照環(huán)境適應性減弱.
2.4.1鹽和干旱脅迫對歐李幼苗光合氣體參數(shù)的影響
光照強度作為影響植物光合作用最根本、最直接的環(huán)境因子,從根本上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 隨著鹽脅迫程度的增強,歐李幼苗光合氣體參數(shù)Tr、Pn均呈現(xiàn)出類似的變化趨勢,與CK相比,這些參數(shù)在S1處理下變化不顯著,在S2處理下顯著降低,原因是植物通常通過減弱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來適應鹽脅迫逆境,Elfeky等[16-17]在對長春花(Catharanthusroseus)和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的研究中也得到類似結(jié)果;但隨著脅迫程度的持續(xù)增強(S3處理),Pn、Tr則鮮少出現(xiàn)變化. 這可能是因為S2處理已致使歐李葉片氣孔結(jié)構(gòu)、光合系統(tǒng)等出現(xiàn)損傷,再繼續(xù)增強脅迫時,葉片無法做出積極響應.Gs在S2、S3處理下沒有顯著變化的原因與之類似,鹽脅迫導致葉片氣孔結(jié)構(gòu)損傷,光合作用減弱. 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除氣孔因素外,還包括非氣孔因素,尤其在嚴重脅迫條件下非氣孔因素常占主導作用[18]. S2處理下,歐李幼苗Pn的降低即為非氣孔因素引起,這與王文銀等[19-20]對沙拐棗(Calligonumarborescens)和冬小麥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雖然氣孔限制被普遍認為是脅迫下光合作用減弱的主要決定因子[21],且部分研究指出,光合磷酸化、1,5二磷酸核酮糖(RuBP)再生及ATP合成等一些被定義為非氣孔因素的過程均受氣孔影響[22-24],但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氣孔變化動態(tài)是一個復雜的調(diào)節(jié)過程,需客觀地將氣孔作為一個綜合參數(shù)來評估植物光合作用的變化.
表1 鹽和干旱脅迫下歐李幼苗的光響應特征參數(shù)
植物實際的水分吸收利用和根系深度有關(guān),在土壤表層水分缺乏的情況下,較深層的根系會吸收更深層的土壤水分,以維持水分缺乏條件下植物氣孔開放[25]. 歐李根系龐大復雜,且主要以水平根系為主,較深層土壤水分對其根莖生長的貢獻較小,而在該試驗中,由于盆栽處理導致了部分水分下滲,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表層土壤水分含量,影響了歐李幼苗對土壤水分的吸收,故干旱脅迫處理對其光合氣體參數(shù)的影響較小. 在今后的研究試驗中應考慮改進試驗方案,加大盆栽體積,盡可能地減弱其對根系功能的影響.
2.4.2鹽和干旱脅迫對歐李幼苗光響應特征參數(shù)的影響
Pn-PAR曲線能反映出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弱,由曲線得出的Lsp、Lcp、Rd及α等參數(shù)對研究綠色植物光合特性有重要意義[26],如α能反映植物對光能的利用效率,尤其是在弱光條件下;Lsp、Lcp分別反映植物對強光和弱光的適應能力[27]. 筆者對歐李幼苗的Pn-PAR曲線擬合結(jié)果顯示,其α主要分布在0.03~0.05之間,相對于適宜條件下植物正常表觀量子效率而言較低,表現(xiàn)出歐李幼苗的喜光特性. S2處理下,Pn低于CK,但高于S1、S3處理,可能的原因是,在鹽脅迫程度逐漸增強的過程中,可能存在最適宜的NaCl濃度,使得光合效果達到最佳;在干旱處理下,則未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反而在土壤水分含量較低(W1處理)或較高(W3處理)時,光合作用較強,Pn均高于W2處理. 究其原因:①植物對干旱逆境具有可塑性[28],即在較極端環(huán)境中依舊可以保持較高的生理活性;②由于葉片光合作用的非均一性,即因為同一葉片上氣孔分布不均勻,導致葉片光合作用的異質(zhì)性,使得Pn的變化不同于預期[29]. 植物光響應曲線擬合模型有多種,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適宜模型. FANG等[30]提出,直角雙曲線模型和直角雙曲線修正模型對歐美楊中林46(Populus×Euramericanacv. ‘Zhonglin’46)光響應曲線的擬合效果更佳;CHEN等[31]則提出,指數(shù)修正模型對煙草(NicotianatabacumL.)光響應曲線的擬合效果最好. 因此要根據(jù)不同植物的不同特征選擇適合的光響應曲線模型,以得出合理的光響應曲線參數(shù),科學評估脅迫條件下植物的光合生產(chǎn)能力.
a) 歐李幼苗對鹽脅迫的響應較為敏感,其各處理下的光合參數(shù)多具有顯著性差異;干旱脅迫下,由于歐李根系多以水平根系為主,且盆栽試驗條件部分地限制了其水平根系對水分的吸收,故各處理間則鮮有顯著差異.
b) 輕度鹽脅迫(S1)、中度干旱脅迫(W2)處理下,較CK而言,歐李幼苗出現(xiàn)光抑制現(xiàn)象. 鹽脅迫下,隨著脅迫程度的增強,相較于CK,Lcp逐漸增大;Lsp在S1處理下減小,S2、S3處理下有增大趨勢,歐李幼苗光能利用效率隨脅迫增強而減弱. 干旱脅迫下,相較于CK,隨著干旱程度的減弱,Lcp、Lsp均先增后減.
c) 該試驗分別研究了單一鹽、干旱脅迫對歐李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響,但在自然環(huán)境中往往是多種脅迫交互發(fā)生,故需進一步了解歐李對多種脅迫交互發(fā)生的響應機制,以充分發(fā)揮歐李在固土保水、荒山綠化等生態(tài)修復工程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