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游童”汪曾祺的旅食人生

2020-03-02 02:14:37澄海
同舟共進(jìn) 2020年2期
關(guān)鍵詞:高郵茶館汪曾祺

澄海

提起汪曾祺,人們都尊稱他為“汪老”,作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大千世界里一個游童,汪曾祺能寫、喜書、會畫,還會做一手好菜,他特別熱愛世俗生活,喜歡親近自然萬物,甚至還懷有一絲天真的孩子氣。

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常常不知不覺地滲透在飲食觀念上。雖然家鄉(xiāng)高郵的咸鴨蛋和野菜讓人念念不忘,不過汪曾祺仍懷著勃勃興致,隨著人生的流轉(zhuǎn)品察各地風(fēng)物:昆明的菌子和汽鍋雞、北京的豆汁兒和烤肉、張家口的口蘑和馬鈴薯……無論是日常菜饌,還是野味珍饈,食物在他的筆下凡俗而有靈性,平常卻有情味。

金庸說過,大陸“滿口噙香中國味的作家,當(dāng)推汪曾祺和鄧友梅”。汪老對待生活和美食的態(tài)度,可以用他兩篇散文的題目來概括——“隨遇而安”和“自得其樂”。

【高郵的故鄉(xiāng)風(fēng)味】

汪曾祺小時候讀《板橋家書》:“天寒冰凍時暮,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覺得很親切。鄭板橋是興化人,汪曾祺的家鄉(xiāng)是高郵,兩地風(fēng)氣相似。

因為家鄉(xiāng)是高郵,汪曾祺便與這座蘇北里下河地區(qū)的小城有了割舍不斷的情感。他半生輾轉(zhuǎn)沉浮,家鄉(xiāng)于他更像是一座固守的精神家園,一處隱秘的成長富礦。

汪曾祺父親的朋友張仲陶,很有學(xué)問,曾教汪曾祺讀過《項羽本紀(jì)》。他薄有田產(chǎn),不治生業(yè),整天在家研究《易經(jīng)》,算卦。據(jù)說他有幾卦算得極靈,有一家丟了一只金戒指,懷疑是女傭人偷了。這女傭人蒙了冤枉,來求張先生算一卦。張先生說戒指沒有丟,就在你們家炒米壇的蓋子上。一找,果然在。汪曾祺小時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這樣準(zhǔn),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壇蓋子上呢?不過他的這一卦說明了一件事,即我們那里炒米壇子是幾乎家家都有的?!?/p>

高郵的百姓長期以來有食用焦屑的習(xí)俗。所謂焦屑,就是把鍋巴曬干,用石磨磨成細(xì)末,然后貯存起來,隨吃隨取。只要密封好,焦屑能存很長時間,經(jīng)年不壞。吃時只需兌入開水,也可加點白糖和香油。這焦屑跟北方的油茶和揚州的金果粉相似,也是一種方便食品,用于應(yīng)急。用鍋巴做焦屑,是講究的大戶人家的專利,汪家過去應(yīng)該屬于大戶人家。

汪曾祺還在上小學(xué)時,黨軍(國民革命軍)和聯(lián)軍(孫傳芳的軍隊)在高郵境內(nèi)開了仗,很多人都躲進(jìn)了紅十字會。不知道出于一種什么信念,大家都以為紅十字會是任何一方的軍隊都不能打進(jìn)去的,進(jìn)了紅十字會就安全了。汪曾祺一家?guī)Я艘稽c行李,也進(jìn)去了。那個晚上,一家人是靠沖炒米、泡焦屑度過的。

“未識高郵人,先知高郵蛋”,咸鴨蛋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出產(chǎn),但唯有江蘇高郵的最為著名。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高郵人很善于腌鴨蛋,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汪曾祺在蘇南、浙江時,每逢有人問起他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汪曾祺也說:“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p>

一個好吃的咸鴨蛋,必須要滿足鮮、細(xì)、嫩、紅、沙、油。高郵的咸鴨蛋蛋白柔嫩,蛋黃并不是黃色的,而是深深的橘紅色。最誘人的當(dāng)屬那腌制出的紅油,筷子一戳就飚油,迫不及待地要啜上一口。據(jù)說,一次講座結(jié)束后,汪曾祺被追捧者包圍,其中一位作家對他說:“高郵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秦少游第一,您第二?!蓖粼髀牭?,慢悠悠地說:“高郵鴨蛋是第二,我第三?!蓖粼靼炎约号旁邙喌爸螅⒎且馕吨约哼B鴨蛋都不如,大概因為高郵的鴨蛋,特別是雙黃咸鴨蛋太有名了,他自封“鴨蛋第二我第三”,有幽默,更有傲氣。

高郵咸鴨蛋的妙處固然在于其美味,而“咸菜茨菇湯”對于汪老來說,吃的就完全是一種情懷了。汪曾祺在文中自陳:“我小時候?qū)Υ墓綄嵲跊]有好感,這東西有一種苦味?!?931年,高郵鬧大水,各種作物減產(chǎn),只有茨菇豐收,那一年,汪曾祺吃了很多的茨菇——如果把茨菇的芽去掉,苦味還不那么鮮明,連芽一起吃,那苦味就更濃烈了——可是以前吃茨菇,誰家舍得把芽去掉呢。因此汪曾祺對茨菇的看法便是三個字“真難吃”,離鄉(xiāng)三四十年沒有吃到,也并不想念。

幾十年后,汪曾祺春節(jié)期間到沈從文家去拜年,沈留汪吃飯,張兆和炒了一盤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兩片茨菇,說:“這個好!格比土豆高。”汪承認(rèn)老師的話:“吃菜講究‘格的高低,這種語言正是沈老師的語言。他是對什么事物都講‘格的,包括對于茨菇、土豆?!?/p>

汪氏家宴中有兩道特別的菜:一道是咸菜茨菇湯,一大碗乳白色中略帶金黃色的湯端上來,空氣中立即彌漫著一種咸咸的、濕濕的味道。另一道叫“油條揣斬肉”,汪曾祺稱做“塞肉回鍋油條”,將油條切成一寸左右的段子,掏出瓤子,塞入肉茸、蔥花、榨菜末,下鍋一炸,酥脆香溢。汪曾祺說:“嚼之聲動十里人”。

“虎頭鯊氽湯”也是一道家常菜?;㈩^鯊魚在水中不太靈活,高郵人稱“虎頭呆子”。汪曾祺制作的虎頭鯊氽湯,加入胡椒、醋,肉細(xì)而不散,味道極為鮮美。1991年汪曾祺回高郵,還寫下《虎頭鯊歌》贈友人:“蘇州嘉魚號塘鱧,蘇人言之顏色喜。塘醴果是何物耶,卻是高郵虎頭鯊。此魚高郵視之賤,雜魚焉可登席面?;㈩^鯊味固自佳,嫩比河豚鮮比蝦。最是清湯烹活火,胡椒滴醋紫姜芽。酒足飯飽真口福,只在尋常百姓家。”

【在昆明“培養(yǎng)正氣”】

在中國的文化版圖中,昆明一直屬于一個邊緣化的角色,到了民國,才逐漸進(jìn)入文人的視野,尤其是西南聯(lián)大成立后的那段時間,朱自清、沈從文、羅常培……這些大名鼎鼎的名字,讓昆明的歷史、文化、美食得到重新書寫。論起記錄美食,汪曾祺又是這些人中的翹楚。

汪曾祺19歲時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聯(lián)大中國文學(xué)系,畢業(yè)后,又在西南聯(lián)大學(xué)生辦的“中國建設(shè)中學(xué)”做了兩年教師,直到1946年回到上海。

當(dāng)時的昆明,滇味餐館林立,剛到昆明那會,汪曾祺手里還有些錢,就想著改善一下伙食,打打牙祭,到了星期天就和同學(xué)下館子。汽鍋雞、過橋米線、過油肘子、東月樓的鍋貼烏魚、映時春的油淋雞、小西門馬家牛肉館的牛肉、厚德福的鐵鍋蛋、松鶴樓的腐乳肉、三六九(一家上海面館)的大排骨面,全都吃了個遍。后來眼見銀錢不多,就改吃米線、餌塊,直到連米線、餌塊都吃不起時,只得乖乖回學(xué)校吃食堂。

在西南聯(lián)大求學(xué)期間,正值國難方殷,局勢之險惡,生活之艱辛,自不待言。汪曾祺卻極為灑脫,他有兩大愛好——逛酒館和泡茶館。

聯(lián)大周圍的茶館分為大茶館和小茶館。大茶館“樓上樓下,有十幾張桌子”,里面還有滇劇票友唱圍鼓,十分奢華,聯(lián)大師生經(jīng)常去的是小茶館。有一個紹興人開的茶館,老板鄉(xiāng)音未改,大概有一種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情緒,所以對待從外地來的聯(lián)大學(xué)生異常親熱。這茶館里除了賣清茶,還賣一點芙蓉糕、薩其瑪、月餅、桃酥,都裝在一個玻璃匣子里。學(xué)生們有時覺得肚子里有點缺空而又不到吃飯的時候,便到這里一邊喝茶一邊吃兩塊點心。

沒課的時候,汪曾祺就溜到不知名的小酒館,點一碟豬頭肉,咂一口綠釉酒,賞窗外碧葉藕花,聽檐上落雨;或者去茶館選一張靠窗的桌子,或看書或?qū)懶≌f,他最初的幾篇小說,就是在昆明的茶館里寫就的?!安桊^離翠湖很近,從翠湖吹來的風(fēng)里,時時帶有水浮蓮的氣味”。

泡茶館對聯(lián)大學(xué)生有些什么影響?汪曾祺的答案是:

第一,可以養(yǎng)其浩然之氣。聯(lián)大的學(xué)生自然也是賢愚不等,但多數(shù)是比較正派的。那是一個污濁而混亂的時代,學(xué)生生活又窮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卻能自許清高,鄙視庸俗,并能保持綠意蔥蘢的幽默感,用來對付惡濁和窮困,并不頹喪灰心,這跟泡茶館是有些關(guān)系的。

第二,茶館出人才。聯(lián)大學(xué)生上茶館,并不只是窮泡,除了瞎聊,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讀書的。聯(lián)大圖書館座位不多,宿舍里沒有桌凳,看書多半在茶館里。聯(lián)大同學(xué)上茶館很少不挾著一本乃至幾本書的。不少人的論文、讀書報告,都是在茶館寫的。有一年一位姓石的講師的《哲學(xué)概論》期終考試,我就是把考卷拿到茶館里去答好了再交上去的。聯(lián)大八年,出了很多人才。研究聯(lián)大校史,搞“人才學(xué)”,不能不了解了解聯(lián)大附近的茶館。

第三,泡茶館可以接觸社會。我對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生活都發(fā)生興趣,都想了解了解,跟泡茶館有一定關(guān)系。如果我現(xiàn)在還算一個寫小說的人,那么我這個小說家是在昆明的茶館里泡出來的。

汪曾祺說中國人很愛吃雞,可若是把廣東的鹽焗雞、四川的怪味雞、常熟的叫花雞、山東的炸八塊、湖南的東安雞、德州的扒雞放在一起比,“我以為拿金牌的應(yīng)該是昆明的汽鍋雞”,而且“汽鍋以建水所制者最佳”。

汪曾祺回憶,原來在正義路近金碧路的路西有一家店專賣汽鍋雞。該店沒有店號,進(jìn)門處掛了一塊匾,上書四個大字:“培養(yǎng)正氣”,因此大家就稱這家飯館為“培養(yǎng)正氣”。過去昆明人一說:“今天我們培養(yǎng)一下正氣”,說的便是去吃這家汽鍋雞。據(jù)說店家用的雞都是武定肥雞。雞瘦則肉柴,肥則無味,獨武定雞極肥而有味,特別鮮嫩。揭蓋之后,湯清如水,雞香撲鼻。很多人以為昆明菜接近四川菜,其實并不一樣,從汽鍋雞和怪味雞便知二者區(qū)別。

汪曾祺寫《昆明菜》和《昆明的吃食》時,便聽說“培養(yǎng)正氣”已經(jīng)沒有了。昆明飯館里賣的汽鍋雞已經(jīng)不是當(dāng)年的味道,因為用的不是武定雞,什么雞都有。他在文中感慨:“恢復(fù)‘培養(yǎng)正氣,重新選用武定雞,該不是難事吧”。

昆明的白斬雞也極好。汪曾祺見到賣餛飩攤子的銅鍋上擱著一個細(xì)鐵條篦子,上面放著兩三只肥白的熟雞。有人要,便切一小盤。昆明人管白斬雞叫“涼雞”,因為是坐在一張長板凳上吃的,汪曾祺和同學(xué)還為這種做法起了一個名字:坐失(食)良(涼)機(雞)。

如果要選一種最能代表昆明的美食,非米線莫屬。汪曾祺在《昆明的吃食》里記載過一家不出名的小鋪,那里一是湯好,湯面一層雞油,看似毫無熱氣,而湯溫在100℃以上。二是片料講究,雞片、魚片、腰片、火腿片,都切得極薄而又完整無缺,推入湯碗,即時便熟,不生不老,恰到好處。

袁枚的《隨園食單》指出:炒青菜須用葷油,炒葷菜當(dāng)用素油。汪曾祺認(rèn)為很有道理。昆明炒青菜都用豬油。昆明的青菜炒得好,因為:菜新鮮,油多,火爆,慎用醬油,起鍋時一般不烹水或烹水極少,不蓋鍋,或蓋鍋時間甚短。這樣炒出來的青菜不失菜味,且不變色,視之猶如從園中初摘出來的一樣。臨離昆明前,汪曾祺和好友朱德熙在一家飯館里吃了一盤肉炒菠菜,“當(dāng)時叫絕,至今不忘?!辈げ藰O嫩,油極大,火甚勻,味極鮮。炒菠菜要盡量少動鏟子。頻頻翻鍋,菠菜就會發(fā)黑,且有澀味。

昆明的菌子也讓汪曾祺贊不絕口。當(dāng)汪曾祺離開昆明多年以后,有朋友到昆明開會,汪曾祺告訴他:到昆明一定要吃菌子。朋友住在一舊交家里,把所有的菌子都吃了,回北京見到汪曾祺,說:“真是好!”

【各地的五味精彩】

汪曾祺曾說自己什么都吃,他還勸人:“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是如此。”“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不僅是出生、學(xué)習(xí)和工作地方的食物,對于有機會到達(dá)的一方風(fēng)味,他都想品嘗一番,特別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兒子汪朗說:“他去內(nèi)蒙古,專門要試著生吃羊肉。他晚年去云南,就想嘗一下傣族的苦腸——牛腸里沒有完全消化的青草,傣族人生吃、做調(diào)料、蘸肉?!?/p>

汪曾祺在北京生活將近五十載,1948年冬天初到北京時,他路過街頭巷尾都能聽到響亮的吆喝聲:“哎——蘿卜,賽梨來——辣來換……”汪曾祺不禁笑道,看來在北京做小買賣的,都得有副好嗓子。

汪曾祺在《五味》一文中說,北京人偏于保守,過去不知苦瓜為何物,近年有人學(xué)會吃后,于是菜農(nóng)也開始種了,農(nóng)貿(mào)市場才有鮮嫩的苦瓜賣,但是價格頗貴。北京人過去不吃蕹菜和木耳菜,現(xiàn)在也愛吃了??梢姡说娘嬍晨谖妒强梢愿淖兊?,而北京人的吃食也在不斷變化。北京人口中的臭豆腐是指臭豆腐乳。汪曾祺曾聽到小販沿街叫賣“臭豆腐,醬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要一份臭豆腐,就著貼餅子,熬一鍋蝦米皮白菜湯,胃口大開。

炎炎夏日,人的胃口總有點不振,飯食更是清淡簡單。秋風(fēng)起后,吹動了人的胃口,就想吃點好的、有營養(yǎng)的,以補償身體在夏天的損失,即“貼秋膘”。北京人的“貼秋膘”經(jīng)常選擇吃烤肉。北京的烤肉具體為“三烤”,即烤肉、烤鴨、烤白薯。以烤肉為例:“肉在鐵炙上,火從炙子縫里透出,易熟,上面的肉汁從鐵條上滲下,嗞嗞有聲,肉香、柴香、佐料香,混成一片,彌漫飄忽,非常誘人。”

北京烤肉以季、宛、劉三家最為有名。汪曾祺住在國會街時,和烤肉宛相近,故時常去。有時發(fā)懶不愿排隊等炙子,便派孩子帶個飯盒烤一飯盒,外買幾個燒餅,一家子就是一頓飽飯。老一輩北京人有到野地里吃烤肉的風(fēng)氣,汪曾祺聽玉淵潭附近的老住戶說過,以前一到秋天,老遠(yuǎn)都能聞到烤肉香。一邊看野景,一邊吃烤肉,想來別是一番滋味。

汪曾祺走的地方多,記性又好,兼用心,可謂博聞強記。我們平常人對食物,吃了便吃了,覺得好吃也便說一聲“這個好吃”。汪曾祺覺得好吃,甚至覺得特別、有趣的食物,他都記在腦子里,先探個究竟,又一一寫出來。

浙江杭州、四川眉山,全國到處都有東坡肉。汪曾祺自有看法:“蘇東坡愛吃豬肉,見于詩文。東坡肉其實就是紅燒肉,功夫全在火候。先用猛火攻,大滾幾開,即加作料,用微火慢燉,湯汁略起小泡即可。東坡論煮肉法,云須忌水,不得已時可以濃茶烈酒代之。完全不加水是不行的,會焦煳粘鍋,但水不能多。要加大量黃酒。揚州燉肉,還要加一點高粱酒。加濃茶,我試過,也吃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味道?!睎|坡肘子是汪曾祺下廚待客的拿手菜,汪朗就說過,“老頭兒”最拿手的菜,就是“大煮干絲、拌菠菜墩、紅燒肘子”。

紅燒獅子頭,大多數(shù)人認(rèn)為是揚州菜,汪曾祺卻認(rèn)為“獅子頭是淮安菜”。他的獅子頭做法非常地道:“豬肉肥瘦各半,愛吃肥的亦可肥七瘦三,要‘細(xì)切粗?jǐn)?。如石榴米大小(絞肉機絞的肉末不行),茡薺切碎,與肉末同拌,用手摶成招柑大的球,入油鍋略炸,至外結(jié)薄殼,撈出,放進(jìn)水鍋中,加醬油、糖,慢火煮,煮至透味,收湯放入深腹大盤。”

汪曾祺認(rèn)可的獅子頭有其特點:其一,肥瘦比例可以依據(jù)口味作調(diào)整??谖镀梅实?,肥肉比例可占七成;其二,做獅子頭的肉糜可加入切碎的茡薺。其三,注重“細(xì)切粗?jǐn)亍?。也即先切成片,后切成絲,再切成米粒大的肉丁,最后亂刀橫豎剁,保持吃肉時的齒感。其四,雙手沾干粉,將大肉圓在手里摶來摶去。這個“摶”字非常傳神。因獅子頭大如柑橘,所以需用手來“摶”(用手將東西揉成球形)。

汪曾祺的吃辣是在昆明練出來的,曾跟幾個貴州同學(xué)在一起將青辣椒在火上燒,蘸鹽水下酒。他吃過最辣的辣椒是在越南。1947年,汪曾祺由越南轉(zhuǎn)道往上海,在海防街頭吃牛肉粉,“牛肉極嫩,湯極鮮,辣椒極辣,一碗湯粉,放三四絲辣椒就辣得不行。這種辣椒的顏色是橘黃色的。在川北,聽說有一種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線吊在灶上,湯做得了,把辣椒在湯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云南佧佤族有一種辣椒,叫‘涮涮辣,與川北吊在灶上的辣椒大概不相上下?!?h3>【工夫茶的人生風(fēng)景】

汪曾祺喝茶很勤。每天起來第一件事,便是燒水,沏茶。他對茶葉不挑剔,青茶、綠茶、花茶、紅茶、沱茶、烏龍茶,都入得口。喝茶的頻率也很高,一天要換三次葉子。但對茶的品級是有要求的,好的留著喝,差的則用來煮茶葉蛋。他不喜歡喝太燙的茶,沏茶也不愛滿杯,家鄉(xiāng)認(rèn)為對客人斟茶斟酒“酒要滿,茶要淺”,茶斟得太滿是對客人不敬,甚至是罵人。他喝茶很釅,據(jù)說在機關(guān)開會,有女同志嘗了他的一口茶,說“跟藥一樣”。

汪曾祺喝茶的習(xí)慣是家傳的。小時候在家鄉(xiāng),汪的祖父生活儉省,喝茶卻頗考究。祖父喝龍井,泡在一個深栗色的扁肚子的宜興砂壺里,用一個細(xì)瓷小杯倒出來喝。祖父喝茶很釅,一次要放多半壺茶葉。喝得很慢,喝一口,還得回味一下。祖父一邊教讀《論語》,一邊分茶給孫兒喝,從此汪曾祺便知道龍井好喝,他的喝茶濃釅,跟小時候的熏陶也有點關(guān)系。

1946年冬,開明書店在綠楊村請客。飯后,汪曾祺和朋友們到巴金先生家喝工夫茶。幾個人圍著淺黃色的老式圓桌,看陳蘊珍“表演”濯器、熾炭、注水、淋壺、篩茶。每人喝了三小杯。汪曾祺第一次喝工夫茶,印象深刻。這茶太釅了,只能喝三小杯。

1947年春,汪曾祺和幾位在一個中學(xué)教書的同事到杭州去玩。除了“西湖景”,使他難忘的兩樣方物,一是醋魚帶把。所謂“帶把”,是把活草魚脊肉剔下來,快刀切為薄片,其薄如紙,澆上好秋油,生吃。魚肉發(fā)甜,鮮脆無比。汪曾祺想,這就是中國古代的“切膾”。一是在虎跑喝的一杯龍井?!罢嬲莫{峰龍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槍,泡在玻璃杯里,茶葉皆直立不倒,載浮載沉,茶色頗淡,但入口香濃,直透肺腑。只是太貴了。一杯茶,一塊大洋,比吃一頓飯還貴。獅峰茶名不虛,但沒有虎跑水不可能有這樣的味道。”

汪曾祺自此知道,喝茶,水是至關(guān)重要的。這使他想起在昆明喝茶的愉快時光:“騎馬到黑龍?zhí)?,疾馳之后,下馬到茶館里喝一杯泉水泡的茶,真是過癮。”他還批評鹽城的水不好,泡茶用的水要接雨水存在缸里備用;菏澤的水最不好吃,沒法泡茶喝。

詩人龔自珍說“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為天下第一”,汪曾祺曾在蘇州東山的“雕花樓”喝過一次新采的碧螺春?!暗窕恰痹且粋€華僑富商的住宅,雖然到處都雕了花,八仙慶壽、福祿壽三星、龍、鳳、牡丹……“集惡俗之大成”,但碧螺春真是好。不過茶是泡在大碗里的,汪曾祺覺得這有點煞風(fēng)景,后來問陸文夫,陸文夫說:碧螺春就是講究用大碗喝的?!安铇O細(xì),器極粗,亦怪!”

1997年,77歲的汪曾祺病重住進(jìn)了醫(yī)院。住院期間,他茶癮難耐,在醫(yī)院里喊女兒:“給我來一杯碧綠透亮的龍井!”醫(yī)生并不同意,他便一直“磨”,最后勉強同意讓他以茶水沾唇??蓻]等女兒從家里把龍井帶來,汪曾祺就已經(jīng)溘然長逝。

斯人雖已去,但那個閱盡喧囂浮華,遍嘗人間百味的老頭兒,永遠(yuǎn)活在我們心里。

猜你喜歡
高郵茶館汪曾祺
看汪曾祺寫絕句
中華詩詞(2023年7期)2023-02-06 09:01:12
人人都愛汪曾祺——關(guān)于汪曾祺的一份不完全社會閱讀報告
好歌好酒好高郵
民族音樂(2019年6期)2020-01-15 06:50:18
施松卿與汪曾祺 云淡風(fēng)輕走一生
海峽姐妹(2019年7期)2019-07-26 00:50:44
看千帆競渡,數(shù)高郵風(fēng)流
——高郵博物館精華演繹
大眾考古(2016年5期)2017-01-16 09:32:16
高郵風(fēng)光
江蘇高郵鴨集團
當(dāng)年為汪曾祺治印的兩位篆刻家
華人時刊(2016年19期)2016-04-05 07:56:10
德保县| 信阳市| 渝北区| 芒康县| 盐边县| 六安市| 天气| 和平县| 镇巴县| 云霄县| 会同县| 土默特左旗| 平罗县| 英山县| 漳州市| 兰考县| 巨野县| 南安市| 鸡泽县| 右玉县| 江川县| 阿勒泰市| 左权县| 米林县| 绵竹市| 鄂托克前旗| 景谷| 三亚市| 呼玛县| 布尔津县| 鲜城| 宁德市| 宣汉县| 宜兰市| 溧阳市| 南陵县| 焦作市| 菏泽市| 怀安县| 陵水| 类乌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