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港澳知名企業(yè)家、愛國人士何鴻燊以6910萬港元購得流失海外近一個半世紀的圓明園馬首銅像,讓其回歸祖國,此后一直在港澳地區(qū)公開展示。如今,何鴻燊將馬首銅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回歸國家永久收藏。2019年11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為馬首銅像揭幕,并為其捐贈者何鴻燊先生的代表何超瓊女士頒發(fā)榮譽證書。
迄今,共有七尊圓明園獸首回歸祖國。在2019年9月開幕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上,除馬首之外的六尊獸首(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齊聚一堂,共同講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文物追索返還的成就。13日捐贈儀式結束后,馬首銅像第一時間進入展廳,與其他六尊獸首銅像聚首,展期內公眾可在國家博物館一覽其風采。據(jù)悉,國家文物局已將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其也成為首尊回歸圓明園的獸首。
馬首回家折射盛世氣象
圓明園獸首本身固然是珍貴文物,但它的價值又遠超出文物本身的意義——圓明園命運的起伏跌宕,記錄著一個曾經(jīng)輝煌的古老民族,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面前的悲涼與屈辱。因此,每一尊獸首的回歸都是國人關注的焦點新聞。在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賢達的共同努力下,此前已有包括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在內的六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方式回歸。
圓明園馬首銅像為意大利人郎世寧設計,清乾隆年間由宮廷匠師精工制作,融合東西方藝術風格,是一件非凡的中國古代藝術品。馬首以分鑄法、失蠟法和鉚接工藝等多種技法制作,神態(tài)栩栩如生,毛發(fā)分毫畢現(xiàn),展現(xiàn)出極高的工藝水準。馬首在十二生肖獸首中是有特殊性的,十二生肖代表十二個時辰,大水法前的這十二座人身獸首銅像會按其代表的十二個時辰,依次輪流噴水報時,唯中天午時馬首銅像噴水時,十二銅像會同時噴水。而馬首在中國文化符號中,本就有著更豐富的寓意——馬首是瞻,從這個意義上說,馬首的回家,具有某種示范意義。
守護國寶便是守護祖訓與文脈。在央視《國家寶藏》節(jié)目中,身為“五代故宮人”的梁氏家族,奮然參加抗戰(zhàn)文物南遷的感人故事,就生動演繹了國之重器何以是祖先魂魄所依,甚至成為守護者的畢生信仰。而今,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炎黃子孫有能力也有義務守護好國家寶藏。何鴻燊先生的善舉,堪為馬首是瞻——類似的善舉,已經(jīng)成為流失文物回家的重要渠道,這是民族復興的盛世氣象,也是炎黃子孫的孝親心腸。
國寶不容流失海外
中國文物流失之廣、數(shù)量之眾,是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傷痛。據(jù)中國文物學會統(tǒng)計,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就有100余萬件。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收藏的中國文物更是館藏數(shù)量的10倍之多。這數(shù)以千萬計的文物,彰顯著祖先們的智慧才情,原是傳家之寶、傳國之寶。子孫們無力守護國寶,是曾經(jīng)的國殤,更是國恥。在法國楓丹白露的一個中國珍寶館里,陳設的多是100年多前八國聯(lián)軍從圓明園掠走的文物,它們在異鄉(xiāng)泣訴著一個古老民族城池失守的悲哀。近年來,在各方努力下,已有多批流失文物回歸祖國,包括2018年英國競拍者捐贈的圓明園青銅虎鎣,2019年從日本歸國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以及意大利一次性返還的700多件文物。
然而,我們在向為流失文物回歸而努力的人們致敬的同時,也要注意到,一段時間以來,在厚利驅動下,不少文物和藝術品通過非法途徑流失國外。有文物專家分析,歷史上文物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外國掠奪,而現(xiàn)在文物流失主要是因為走私,且后者所造成的文物流失數(shù)量已經(jīng)大大超過前者。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這一文物保護原則,已是國際共識。馬首歸來,我們暢通了接國寶回家的“來路”值得慶幸。但同時也必須意識到,阻止珍貴文物繼續(xù)被盜賣、被走私出境,堵住國寶流失的“去路”已成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