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平
對于地球以外生命的好奇和探索,其實在古代就開始了,外國有,中國也有。這種現象和訪仙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在古人眼中,神仙和外星生命并不是一回事:神仙上天入地,長生不死,不借助工具,其地位遠高于人類;而外星生命,只不過壽命比人類的長,他們也有國度,也得借助工具,而且他們只不過在科技上領先于人類,但等級是并列的,他們在人類面前炫科技,但并不能決定人類的命運。
一些東晉乃至明朝的神怪小說,其實有一些就是科幻小說,內容充分顯示了當時人們對地球外生命的幻想乃至向往。
晉朝的時候,有個叫干寶的文學家,寫了一部書叫《搜神記》,說的是搜神,其實是虛構神仙,其中還虛構了一些地球之外的生命。
《搜神記》第八卷記載,在公元260年的時候,東吳怕前方將士軍心不穩(wěn),投敵而去,于是將他們的家屬扣押在一起。有一天,一群被扣押的兒童聚在一起玩耍,忽然來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身長四尺多,穿著綠色衣服。讓人害怕的是,這個小朋友眼睛里有光芒往外照射。大伙兒問他:“你是從哪兒來的?”這個小朋友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我非人也,乃熒惑星也?!卑凑宅F在的理解就是:我不是地球人,我來自火星。
所謂熒惑,是古人的說法,就是指現在的火星。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古代人們都迷信火星是戰(zhàn)爭的象征?;鹦切∨笥呀o地球上的人類帶來了什么消息呢?果然,是預言戰(zhàn)爭的。他說:以后天下歸于司馬家。對于這個預言,我們可以一笑置之,因為干寶出生在三國統(tǒng)一之后的282年,小說里這么說其實是事后諸葛亮的做法。不過有趣的是,這個火星朋友離開地球的方式。他往上一跳,拽著一條繩子升向空中,漸漸地越升越高,一會兒就不見了。是不是有一艘飛船在空中等著他,放下一條繩子,先將他吊上了飛船,然后飛走了?看到這里,不得不佩服干寶老師的科幻寫作手法,讓1000多年以后的人們看起來,一點不覺得違和。
這部小說最大的亮點就在于對火星人的裝備及其離開方式的描寫。這可能說明了古人在幻想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已經放棄了神仙滿天飛來飛去的幻想,而是認為必須借助一些飛行工具??梢娢覀児糯目苹米骷疫€是很有專業(yè)精神的。
唐朝有一部志怪著作,名曰《酉陽雜俎》,風格比較高冷,包括其對外星文明的描寫也是如此。
據《酉陽雜俎》第一卷記載,在唐文宗時期,即公元9世紀初,有兩個讀書人,一個姓鄭,一個姓王,一起去游嵩山。他們攀著藤蘿,在山澗幽谷里走著走著就迷路了,正好是日暮時分,一時不知道該往哪里走。這時候他們忽然聽到有打呼嚕的聲音,撥開荒草一看,見到一個穿著白色衣服的男子,枕著枕頭正在呼呼大睡。他們叫醒他,并向他問路。這人比較高冷,看了他們一眼便繼續(xù)睡覺——反正不是我迷路,急什么急?
連叫了三五次之后,這人才邀請他們坐下來,說:“你們知道月球是由什么組成的嗎?”兩個地球人懵懵懂懂地搖頭。這個白衣人說:“月乃七寶合成?!币馑际钦f,月球是由七種礦石組成的!
看到這里,不得不對《酉陽雜俎》的作者說一句“請收下我的膝蓋”。一個唐朝人居然知道月球上有礦石,多么有先見之明。
別急,再聽下去。白衣人說:“俺們月球就像個小丸子,上面的影子,就是太陽照在其凸出的地表上造成的?!保ā霸聞萑缤瑁溆?,日爍其凸處也。”)也就是說月球上的光芒是太陽光反射造成的。這絕對是百分之百的科學,當然,也不用膜拜作者,因為這個發(fā)現早在東漢時候就已經由科學男神張衡完成了。
白衣人還說:“像我們這樣在月球上對其進行修理的工人,有8.2萬多家,我是其中一個。”估計也就是挖礦工。他還介紹了他們的生產規(guī)模,有工人8萬多戶。如果按照每戶4個人來算,起碼有30多萬外星人聚集在月球上。這家公司的規(guī)模還挺大的,可惜當時我們地球上還沒有宇航局,不然可以聯手開發(fā),可惜啊。
接著,這個月球修理工還給兩個地球人展示了生產工具,分享了太空食品(“因開幞,有斤鑿數事,玉屑飯兩裹”)。據說是營養(yǎng)食品,雖然不能夠使人長生不老,但可以提高生命質量,一輩子不生?。ā半m不足長生,可一生無疾耳”)。不知道這是什么超級營養(yǎng)品。在給二人指明道路之后,這個月球修理工也“嗖”一下不見了。
這部科幻小說最大的亮點在于:知道外星球上有礦石,而且還成立了大型挖礦公司。公元9世紀的中國人,想象力的豐富和邏輯的嚴密,不得不讓人嘆服。
想象沒有邊界,只要敢想,我們古代的科幻作家什么都敢寫,東吳人遇見火星人算什么,唐朝人遇見月球修理工又算什么,秦始皇還遇到過潛水艇部隊呢。
據東晉王嘉編著的《拾遺記》第四卷記載,秦朝的時候,忽然有外星人來訪,人家不是來自蓬萊仙境,而是來自具體的國度——宛渠國。人家是駕駛著海螺形的潛水艇來的,這種船只密封性很好,在水里航行,一滴水也滲不進去。這些人平均身高達十丈,可真夠嚇人的。
在這部科幻小說里,秦始皇親自接見了這些外星朋友,還與其進行了互動。這些個子高大的外星人喜歡吹,吹的什么就不說了,有一條蠻有意思的,說是他們在上古時期發(fā)現了一種燃料,是石頭,可以燃燒(“及夜,燃石以繼日光。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這種礦石易碎,但是敲碎了之后,形狀好像粟米,哪怕只用一小粒都有相當強的照明效果。想象力具體到這個地步,不一般啊。
古代這些關于其他文明的記載,不只說明了古人對外界有著強烈的興趣,其思維活躍不受拘束,更令人驚奇的是,古人在幻想的同時,也不失嚴謹的思維、科學的判斷,居然還和現代的東西有吻合之處,可見中華民族是一個既重想象又重實證的偉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