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安徽鳳陽縣,朋友說,去狼巷迷谷轉轉吧。為什么稱狼巷?又為什么叫迷谷?朋友介紹,因舊時那片山野常有野狼出沒,故當地村民稱此處為狼巷。因為里面溝壑縱橫、錯綜復雜,是一個天然的迷宮,因此就叫狼巷迷谷了。興趣勾起,我們便動身前往。
狼巷在縣城東南的殷澗鎮(zhèn)境內,從城內驅車到達不過半小時。入山,才知道什么叫看似尋常卻艱險,才知道我們不能輕視任何一個貌似平淡的呈現。
狼巷迷谷內的地形真是獨特,溝壑縱橫,明谷暗澗,谷谷相通,回旋幽秘。如果不是路牌指引,我肯定行不多遠就會迷失方向,更別說找到出口。這真是一座天然的迷宮。
狼巷迷谷為典型的石灰?guī)r溶地貌,谷內石灰?guī)r形成于5.4億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而這片石灰?guī)r的石質又極易被水溶蝕,因而形成了今天的迷谷奇觀。
水蝕作用形成了今天狼巷獨特的地貌,但樹根和土壤對迷谷的作用也比較明顯。在迷谷里穿行,可以看見許多鋸齒狀或漩渦狀巖石,也可以看見許多植物就扎根生長在這些奇特的巖石中。這些生長在巖石上的樹木也極具特色,他們不那么挺拔高大,歪曲的身材卻不屈不撓倔強地生長,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
在狼巷中四顧,感覺迷谷所處之地山勢雖不高大雄偉,卻由于地質構造及地貌形成的特殊,仿佛微縮了奇山大川的雄奇景觀。這里既有黃山的清秀,又有華山的險峻,也有張家界的神奇。谷深處抬頭望天如一線,谷淺處舉目觀山如層巒。其巖石千姿百態(tài)、形神兼?zhèn)?,有的似鱷魚探路,有的如野狼擋道,有的層層疊疊如天書萬頁?;液稚膸r石千瘡百孔,蒼勁樸野,凝聚著遠古的風韻。
狼巷內的道路很是狹窄,兩側怪石嶙峋,讓人一踏入就有一種毛骨悚然之感,若是單人行走,怕會恐懼頓生。谷越行越深,路越走越曲折,一道變兩道,兩道變四道,高低回旋間,若沒有指引,我已不知身處何方。
谷中有的地方很逼仄,僅僅只容一人通行,有的地方則需要側身才能通過。像摩腹巷、瘦人谷等處,身形胖大點的通行十分困難。
在一路闖過幾個窄谷后,我們一行人到達狼巷迷谷的核心地帶。站在這處相對較為寬敞之地環(huán)顧四周,凹凸坎坷的道路,不辨方向的幽秘通道,而巷道以“暈頭轉向”“歪門邪道”等命名,讓我不知如何邁足才是正確,不知到底哪一條通道會走出迷谷。
據說,迷谷里沒有死谷,都是相互貫通的。在谷中探幽,我深深體味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走出迷谷,回首凝望,不免感嘆,這錯綜曲折的谷道,真宛如人生,那面對的一個個路口,面臨的一個個抉擇,就如歲月擺在我們面前的機遇,選擇不同,路亦不同。但只要我們一直向前追求,總會走出迷谷,走向一片美麗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