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翔
福州新區(qū)開發(f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子公司福州三江口建設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
相比較傳統(tǒng)建筑業(yè)的生產方式,裝配式建筑在設計上實現了標準化、一體化設計,在施工上實現了裝配化、專業(yè)化,并且還能實現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因此具有綠色環(huán)保、節(jié)能高效地優(yōu)勢,能較好地適應我國當前發(fā)展的理念。盡管裝配式建筑在我國起步較早,但受理論和施工技術水平的限制,在工程實踐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預制構件間出現裂縫,配件間跨度小等,導致裝配式建筑項目質量不高,制約了其發(fā)展速度。由此完善項目管理體系,加強對裝配式建筑的質量監(jiān)控力度,就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力發(fā)展裝配式建筑,是推進建筑業(yè)轉型發(fā)展的重要方式。裝配式建筑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標準化設計:通過建立標準化的部品部件單元,既可以保證設計質量,提高工程質量,又可以減少重復勞動,加快設計速度,對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建設進度,節(jié)約建設材料,提高經濟效益有著重要意義。
(2)裝配化施工:可以加快施工進度,減少施工現場作業(yè)人員,同時還能降低模板工程量,減少施工現場的污染排放。可以說裝配化施工是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重要實踐和運用,對促進建筑業(yè)的轉型升級具有積極地作用[1]。
(3)信息化管理:對于裝配式建筑而言,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會集成各種優(yōu)勢并互補,實現標準化和集約化發(fā)展。加之信息的開放性,可以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并促使工程建設信息和資源共享,從而有效解決設計與施工脫節(jié)的問題。
但裝配式建筑作為我國的新式建筑體系,為了保證其設計的科學性,對設計人員的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并且不同預制構件的施工工藝不同,加工要求也不同,因此對工廠加工技術也有著一定要求。
對于工程設計階段,需要重點考慮如何把建筑整體框架拆分成各個部件,現場如何把各個部件再重新組裝成整體。同時裝配式建筑設計人員沒有太多設計經驗可以參考,需要深入思考預制構件的多角度視圖,后期連接、預留孔洞等問題。
生產加工階段需要保障預制構件的質量,首先應在加工前對鋼筋、水泥等原材料進行逐一檢查,確保其型號滿足設計要求。其次要保證模具的剛度和精度,如預制墻板的嵌入部件,連接器和保留孔部件都要精確到位。最后對于某些特殊構件需要特別注意,如截面較小的構件,應選用小型的振動設備;對于復雜的構件,可適當延長振動時間,以保證混凝土的均勻分布。
預制構件在運輸過程中,可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工廠到現場的運輸,需要制定運輸方案及運輸中的固定措施方案,避免預制件受到破損。二是現場內的運輸,可采用吊裝機直接吊裝至施工位置。此外當預制構件到達施工現場后,還要根據施工的先后順序,做到分類、有序堆放,以避免或減少二次運輸[2]。
吊裝和連接階段是工程的核心,其主要施工流程為:吊裝、拼接、灌漿以及部分混凝土的澆筑。吊裝過程中要平穩(wěn)抬高,避免擺動,以防止預埋件碰撞或脫落。連接過程中容易出現構件就位困難、拼裝誤差大等問題,由此要嚴格預制構件拼裝的準確性,做好構件的水平和垂直精確度的調節(jié)工作。
驗收階段首先應分批進行檢驗,并要有完整的施工檢驗依據;其次是分項檢驗,如對裝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藝、材料性能等進行驗收;最后是對分部工程及整體感觀進行驗收,并要對裝配式建筑整體觀感給出綜合評價[3]。
常用的質量管理方法有三種:全面質量管理、SDCA 質量管理和PDCA 質量管理。前者是指對影響產品質量的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要進行管理;SDCA 則分為四個階段:標準、執(zhí)行、檢查和總結,覆蓋了整個生產流程;PDCA 是對SDCA 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同樣也分為四個階段:策劃階段、實施階段、檢查階段和調整階段,能有效地提升產品質量。這些方法為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
安平佳園(原湖濱北苑東側地塊)位于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安平村,總建筑面積126738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92714.47m2,地下建筑面積34023.53m2。共9 棟住宅樓,分別1#樓~3#樓,5#樓~10#樓,設備房。其中1#~3#、5#~10#樓均為裝配式建筑,主要預制構件有:預制樓板、預制樓梯、預制梁等。
為了保證項目施工質量,在質量管理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綜合考慮政策、造價成本等因素,做好方案設計。該項目最終采用了預制梁、疊合板及預制樓梯等,預制率達到20%以上。
(2)為了做好質量管理,需要建立完整的規(guī)范和章程,該項目參考了《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混凝土連接節(jié)點構造》等規(guī)范和圖集。
(3)對構件的加工進行質量抽查,確保預制構件的合格率滿足施工要求,并且構件出廠需要廠家提供質量檢測報告。
(4)監(jiān)理的質量監(jiān)督要貫徹項目施工全過程,既要對施工前的預制構件的加工生產進行管控,又要在施工期間進行質量監(jiān)督,此外還要對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養(yǎng)護條件和養(yǎng)護時間進行控制,以保證施工質量和結構性能。
首先是設計階段,需要根據區(qū)域特點,考慮方案的可行性。并與設計院做好溝通,避免因方案的不合理性造成后期成本的增加。并且對于預制構件的深化設計,需要結合裝修深化預留管線等內容。
其次要保障加工企業(yè)具備完整的加工流程,這樣才能保證預制構件的質量。并且在預制件的加工過程中,監(jiān)理單位應進行駐場監(jiān)督,確保預制構件尺寸偏差、構件的結構強度、養(yǎng)護等滿足規(guī)定要求。
再次是預制構件的運輸,一方面要結合市政道路和施工現場來制定合理地運輸方式,制定有針對性的運輸措施,保證運輸過程中構件不受損壞,并且運輸過程中,需要確保運輸車輛具備專用運輸架,且有可靠的穩(wěn)定構件措施,用鋼絲帶配合緊固器綁牢,以防構件在運輸時受損。如預制疊合板,需采用疊放方式運輸,層與層之間用100mm×100mm方木墊平、墊實,并用鋼絲帶加緊固器綁牢。同時還要做好成品的防護工作,尤其是懸挑板,要加強保護[4]。
最后是構件的拼裝和驗收,控制要點有:施工的安全措施、現場環(huán)境保護、構件的定位和穩(wěn)定措施、管理資料的保存、驗收資料的保存等。如拼裝過程中,應堅持先下后上,先近后遠的原則,對每個預制構件按照所在的層數、位置進行編號,做到一一對應,并在構件上注明。然后做好測量放線,最后進行吊裝、安裝及校正。這是整個工程的核心,首先應保證吊裝機械與預制構件大小、安裝高度等相匹配,以便于順利的起吊構件;其次要保證吊裝過程平穩(wěn)抬高,避免擺動,以防止疊合板龜裂、預埋件脫落等問題的出現;最后要嚴格把控預制構件拼裝的準確性,減少安裝過程中產生的誤差,對于預制構件之間的空隙需要灌漿密實,以滿足后期整個建筑的使用。
3.4.1 項目前期
對于設計圖紙環(huán)節(jié),聘請了專業(yè)的裝配式建筑設計人員,利用BIM 建模軟件,創(chuàng)建各專業(yè)設計模型,消除“錯、漏、碰、缺”等常見設計問題,并結合工程實際,對設計進行了優(yōu)化,通過多專業(yè)深度融合,刪除多余工序、多余產品功能造成的浪費,如外立面建筑線條優(yōu)化;將部分外立面的小空間復雜線條造型進行優(yōu)化,主要采取兩種:復雜線條采用EPS和復雜線條采用模具式配筋混凝土填充。不僅簡化了外立面復雜節(jié)點,還減少了多余工序,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再如鋁模深化設計時,將飄窗臺同一次結構一起施工,減少了飄窗臺二次施工工序,降低質量風險。
對于預制構件的加工,為了保證構件的外形尺寸符合設計要求,構件質量滿足結構設計性能,一方面要對構件進行逐批檢驗;另一方面加工所用的模具要滿足性能要求。當預制構件全部檢驗合格后,方可運至現場。
3.4.2 項目施工過程
首先應做好技術人員的培訓,對安裝防護和安全措施要講解到位,以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
其次是專業(yè)技術管理,要制定適合工程實際的施工流程和施工進度方案,并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使其明白施工要點和難點。同時還要安排專業(yè)技術人員對施工人員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尤其是關鍵工序,施工結束后要安全檢測,以保證工程整體質量。
最后是加強施工質量管理。如吊裝作業(yè),一方面應保障吊裝作業(yè)連續(xù)進行;另一方面吊裝前應對待吊構件進行核對,同時對起重設備進行安全檢查,重點檢查預制構件預留螺栓孔絲扣是否完好,杜絕吊裝過程中滑絲脫落現象。預制構件在吊裝過程中應保持穩(wěn)定,不得偏斜、搖擺和扭轉。通過嚴格施工質量來保障項目整體質量目標的實現。
此外預制構件的固定件和支撐應在混凝土的強度檢測合格后方可拆去,不能因趕工期,過早拆除,否則容易引發(fā)安全事故。
總的來說,發(fā)展裝配式建筑是實施推進“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也是切實轉變城市建設模式,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城市的現實需要。同時也是實現國家既定的建筑節(jié)能減排目標,建筑全壽命過程的低碳排放綜合技術指標的一個有效且重要的途徑。因此在工程實踐中,要強化裝配式建筑模數化設計管理,確保部品部件滿足標準化和通用化要求。還要創(chuàng)新施工組織方式,推行綠色施工,采用結構工程與分部分項工程協同施工新模式,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工期,降低勞動力投入。此外還要全面進行實測實量,用數據詮釋質量,以高精度高標準來約束過程實施,提高項目整體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