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建輝
一個秋高氣爽、金菊飄香的日子,我們前往著名的道教圣地武當山游覽。映入眼簾的那遠古建筑群、起伏的群峰峭壁、澗水樹林……仿佛是一本內(nèi)容豐富、博大精深、令人心曠神怡的歷史畫卷,古樸、厚重、修真、虛清。
據(jù)史料記載,武當之名來源于“非真武不足當之”一語。我國武當有“南北”之分,北武當,又名真武山,古稱龍王山,是我國北方的道教圣地,位于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境內(nèi)。南武當又名太和山、玄岳山,稱武當山,地處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方圓八百里。是我國南方著名的道教圣地,又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真武大帝”即在武當山修仙得道飛升。武當山建于唐貞觀年間,盛于明代,古建筑群規(guī)模龐大,氣勢恢弘。明永樂十年,明成祖朱棣開始“北建故宮,南修武當”,耗資百萬計,役使軍民工匠三十萬人,歷時十三年,在武當山大修土木,建成九宮八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等,綿延一百四十余華里的三十三處古建筑群,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宮,丹墻翠瓦望玲瓏”的壯麗景觀。
清晨,我們驅(qū)車至烏鴉嶺,經(jīng)南天門,即達武當三十六巖之最——南巖勝境,唐宋以來曾有道人在此修煉。南巖峰嶺峻峭,林木蒼翠,上接碧霄,下臨絕澗,云蒸霧繞。游客們在南巖宮前盛滿清水的大缸周圍向缸底的石龍投注硬幣,飛到龍身上財運大發(fā),飛入龍口的官運亨通。也有向天乙真慶宮石殿左側(cè)巖壁上掛著的金鐘、銅磬上投擲硬幣,以此來試探自己的運程,我們對圣地有一種虔誠敬畏的心理,一行數(shù)人將身上散幣效法投注,以求好報。
二儀殿是武當山的重要宮殿之一,這里“兩儀”的主要意思是指“父母”,也可延伸為“天地”“陰陽”等。引人注目的是殿前一個石雕的龍頭挑出廊外一米多遠,下面萬丈深淵、無遮無攔,在龍頭上面有一香爐。相傳古人朝拜當以燒龍頭香者為最誠,所謂敬龍頭香,即走過數(shù)米長獨尺條,在那頭的龍頭香爐里插三炷香,面對山上金頂,叩首三朝拜,許多善男信女以表虔誠進龍頭香的而殉命巖底,慘死武當。清康熙年間湖川總督蔡毓榮從珍視生命角度考慮下令立《禁燒龍頭香》碑。其略云“此世俗庸,妄人所為,非上帝慈惠群生之意也。今徙爐殿內(nèi),以便焚香者,使知孝子不登高,不臨深之義,立石檐前,永杜小人行險僥幸之路……”二十世紀90 年代,在踏龍頭香石條門邊牽了兩根鐵鏈鎖之,阻止上龍頭香。朝拜敬香者和游客只能站在宮內(nèi),目眺稍遠的龍頭香爐,點然三炷香,舉過頭頂,插在一邊的鐵制大香火爐內(nèi),伏身三拜,并在功德箱里投入金錢,以此了卻心愿,皆大歡喜。
此時,一陣陣悠揚動聽的道家樂聲從西北天柱山峰方向傳來,循聲遠眺,天柱山彌漫著薄薄的乳白色晨紗,那深黃色的金頂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真乃天上人間。此時道樂戛然而止,四周靜謐安然,群峰隱約環(huán)峙。須臾,風吹云霧飄散,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一縷縷陽光噴薄射來,天柱山露出了俊秀的面目,一幅絕世之作的“天柱曉晴”風光畫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這天柱山以獨特的雄偉、壯觀之態(tài)而傲然屹立在眾峰之顛,拔空峭立,直抵天際,真是個“萬山來朝”“唯我獨尊”,一派君臨天下的宏大氣派。而武當山四周七十二座山峰俯身頷首朝向天柱山,沐浴在陽光之下,恰如帝王時代上早朝時,一群大臣正在朝拜皇帝,而天柱山上的金頂恰似皇帝頭上的金冠,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閃,美輪美奐。
我們坐索道而上,下來后,奮力攀上小蓮峰大平臺,跋涉過狹窄難行的九鏈礅,終于到了傳說用金子打造而成的“金頂”。吳主任對我們說:“金頂坐落于海拔1600 多米天柱峰絕頂,是武當山的精華和象征,也是武當?shù)澜淘诿鞒适曳龀窒伦呦蚨κ⒏叻宓臉酥?。”大家對著金頂伏下身子三拜,有風趣者笑曰:“愛好麻將者多拜幾拜,相傳有人拜了回家打牌,局局有金頂,天下無敵!”麻將不沾的我則圍著金頂轉(zhuǎn)了數(shù)圈,仔細觀察。整個殿宇四方玲瓏,整體用黃銅制成,屋頂用純金箔鋪就。傳說是用二十噸精銅和三百公斤黃金在北京鑄造后,再整體搬運來的,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銅鑄鎏金殿。金頂?shù)罘畹摹敖鸸饷钕唷闭嫖渥鎺煷蟮坫~像周正肅穆,在金殿中點著一盞長明燈,終年亮著。盡管山上的風長年勁吹并不斷改變方向,卻就是吹不滅這盞長明燈。
更為神奇是處于千米多高的金殿經(jīng)歷過500余年竟沒被雷電擊中過。按理論最高點又是金屬最易受雷擊,由此可見古時匠人的設計和技術該屬一流吧。久而久之,文人墨客筆下描出了武當八景的“雷火煉殿”,即每逢暴雨磅礴,金殿四周電光閃爍,火球翻滾,乃人間絕景。今日天晴,我等無緣目睹雷火煉殿絕景,但終看到了金殿雖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雨仍絲毫無損,輝煌如新,大為贊嘆,堪稱一奇。
紫霄宮不僅是武當山唯一幸存下來的重檐歇山式木結(jié)構(gòu)殿宇,還是保存較為完整的宮殿古建筑群之一。整個建筑群立于山坳之處,宏偉壯觀,氣勢恢弘,幽然不凡。從金頂下來后,我們自東天門入龍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吳主任邊引導觀光邊說:“紫霄宮初建于宋宣和年間,是宋、元、明、清四朝道教法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舉辦大型齋醮儀式以祈求天下太平,皇帝長壽無疆為主要目地,現(xiàn)在是武當山道協(xié)的辦公場地?!蔽覀兎叛弁ィ瑢訉拥钐?,依山疊砌,其余的殿堂樓閣,鱗次櫛比,兩側(cè)為東宮、西宮,自成院落,幽靜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異草,相互掩映,使這片古建筑更顯得高貴富麗。紫霄殿經(jīng)幾百年風霜雨雪的侵蝕略顯蒼老,上殿的臺階石扶手斑斑駁駁,青苔叢生,只有殿上橫匾的燙金大字“霄外清都”還能看出曾經(jīng)的輝煌。
一天時間匆匆而過,我們結(jié)束了旅游,大家興趣盎然,有說有笑,沒到一個時辰,就早早到了山腳下。這時,太陽正在慢慢西沉,殘陽如血,云霧隨風輕輕地把大山攔腰吞沒,我們依依不舍向武當山望去,只見山上,一座又一座氣勢恢宏的觀宇群在煙靄中若隱若現(xiàn),梵歌陣陣,從遠處的觀宇中幽幽飄逸而來。武當山以天機生化的旨趣和透脫通達的胸懷,將山的雄奇與嫵媚,水的流蕩與靜謐,霧的生騰與凄婉,人生意態(tài)的高遠與寬闊,在中原腹地凝聚成一種奇特的人文景觀。
美哉,圣地武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