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好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寫作文就如同拍電影。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幾乎所有經(jīng)典的電影,都至少有一個讓你印象深刻的鏡頭。比如《泰坦尼克號》中,酒紅色晚霞的襯托下,Jack和Rose在船頭張開雙臂“飛翔”的鏡頭;比如,同學(xué)們更熟悉的《瘋狂動物城》,里面那個樹懶“閃電”用超慢語速說話的鏡頭。
有了這樣的鏡頭,一部影片才算是在觀眾吃著爆米花看完那幾十分鐘以后,擁有了后續(xù)的生命。過了一周,一個月,甚至數(shù)年以后,你仍然會記起那個鏡頭,記起在漆黑的放映廳中,大銀幕發(fā)散出來的光亮。這部電影,就這樣真正留在了你的心里。
作文也是如此,鏡頭感非常重要。有沒有一個可以扎進人心中的場景,是一篇文章能否立得住的關(guān)鍵。
很多同學(xué)寫記敘文,從頭到尾都在講述事件經(jīng)過,用力很平均。起因、發(fā)展、結(jié)果字數(shù)都差不多,看似把事情講清楚了,實際上給人的感覺很平淡,說白了,就是流水賬。
那么怎樣避免流水賬,寫出讓人過目難忘的鏡頭呢?你需要選擇。在動筆前先想清楚:重點到底在哪里,要截取哪個場景作為本文的亮點?
首先,這個重點場景,必須是緊扣主題的。
比如題目是《真的不容易》,請大家判斷一下,如果寫學(xué)游泳,在下面這三大塊里面,哪一塊最值得展開,作為你全文的“重頭戲”?
1.我為什么不愿意學(xué)游泳。
2.同學(xué)們怎么說服我去學(xué)游泳。
3.我終于鼓起勇氣跳下水,學(xué)會了游泳。
答案是3。因為題目是《真的不容易》,需要重點寫這件事究竟怎么不容易。學(xué)游泳的困難,當然是要真正跳進水里才能體會。這才是最扣題的選擇。
那么再進一步,假設(shè)題目變成《我又想起那一幕》,任何一幕場景都是“那一幕”,都不能算偏題。同樣是前面的三個選項,你選哪個鏡頭來詳寫呢?
當然,可以選1或者2,但最容易寫精彩的,還是3。因為這是真正戲劇化的一幕。
你可以想象一下:當你站在水池邊猶豫,有人從你腳邊游過,冰涼的水花濺到你的皮膚上,那一刻身體和心理的瑟縮;當你終于下定決心,做了一個起跳動作,你的身體懸在空中,每一寸肌肉都緊繃著,面對著向你急速貼近、撲面而來的水面,那一瞬間,你呼吸和心跳的停滯;當你跌進水中,被冰冷包裹,身體失去重心,咕嚕咕嚕的水聲在耳邊失真地作響,你心中的慌亂;當你終于睜開眼睛,被眼前的畫面所震撼,水中的世界展現(xiàn)出一種夢幻般的美感,你的四肢也放松起來,感受著水的浮力,雙腿和雙臂好像自然而然地就做出了在岸上學(xué)好的動作,你的手在水流間穿行,這讓你想起春天輕輕撫過樓下那一排矮樹叢新長的嫩芽的感覺;你沖出了水面,條件反射般深吸一口空氣,感受每一個氧氣分子怎樣充盈著你的肺葉,你甚至能看到你的肺葉就像樹上的新葉一樣舒展開來,水珠從頭發(fā)上、臉上、脖子上往下流淌,你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快意……
這個鏡頭還可以有更加豐富的拓展空間。而這樣一種鏡頭的選擇,我更愿意借用一個攝影美學(xué)的經(jīng)典概念——“決定性瞬間”來形容。這個概念由法國著名攝影家布列松提出,他認為世間的任何事都有其決定性瞬間,攝影師要捕捉平凡人生中轉(zhuǎn)瞬即逝的那個精彩的瞬間。
他有一幅作品,拍的是英國喬治六世的加冕典禮。世界各國的攝影記者都把鏡頭對準富麗堂皇的儀仗隊,去拼命搜尋國王的身影。布列松卻與眾不同,他把鏡頭對準了馬路上躺在一堆報紙里睡覺的一個普通人。因為深夜出來“占座”,熬得又困又累,這個人等到儀仗隊過來時,早已經(jīng)支持不住,進入了夢鄉(xiāng)……
你可以想象一下,可能國王的儀仗隊已經(jīng)在靠近了,樂隊的演奏聲遠遠地傳來,所有人都踮起腳尖伸長了脖子,歡呼雀躍,而在這一片歡呼、喧囂的聲浪的底部,這一個熬了整宿的人卻在打呼,這兩者之間的鮮明反差形成了戲劇張力。他會怎樣醒來?是被到了跟前的鼓樂聲驚醒嗎?被維持秩序的警衛(wèi)拍醒?還是一覺睡到整個典禮結(jié)束,發(fā)現(xiàn)四周空空蕩蕩只剩下一堆報紙?這場面寫下來,就是一段精彩的文字。布列松的鏡頭未必有多么激烈、偉大,它取材于平凡人的生活,是活生生的,不造作的,同時它又很有意思,具有極大的延展性,富有戲劇張力。
我們也可以以這個標準,去尋找我們生活中這樣的“決定性瞬間”。找到、描寫這樣的瞬間,你的文章就擁有了那個會留駐在讀者心間的經(jīng)典“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