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社會工作理論的兩種書寫方式

2020-02-24 07:13黃銳
社會工作與管理 2020年1期
關鍵詞:重構

摘要:當前存在兩種社會工作理論的書寫方式:一種是佩恩倡導的“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另一種是加勒特推進的“社會取向的社會工作理論”。前者為社會工作實踐提供一個處方,直接推動了社會工作實務的發(fā)展,但難以合理化的解釋社會工作實務的結果、機制。后者有助于解釋社會工作實務的結果和機制,但尚未發(fā)展出一套社會工作實務模型。在推進社會工作學科建設的背景下,無論是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還是社會取向的社會工作理論亟待重構。重構社會工作理論有三條進路:第一,對“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引入機制分析;第二,在“社會取向的社會工作理論”基礎上發(fā)展出一套社會工作實務模型;第三,整合“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與“社會取向的社會工作理論”。

關鍵詞:社會工作理論;書寫方式;重構;社會工作學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640(2020)01-0029-06

一、引言

本文對社會工作理論的書寫方式的研究,緣起于筆者2018-2019年在英國的訪學。筆者和多米內(nèi)莉(Lena Dominelli)教授有一天聊起加勒特(Paul Garrett)出版的《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Social Work and Social Theory)。在筆者講完對該書的看法以后,她表示認同,并回憶起她念書時讀佩恩(Malcolm Payne)撰寫的《現(xiàn)代社會工作理論》(ModernSocialWorkTheory)的場景,接著不無失落地告訴筆者現(xiàn)在英國不少社會工作專業(yè)的學生已經(jīng)不讀佩恩的書了,而改念加勒特的著述。這再次觸動了筆者在翻譯《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時的一個想法,那就是佩恩和加勒特可能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社會工作理論取向。后來,筆者在讀索普(ChristopherThorpe)的《為社會工作的社會理論》(Social Theory for Social Work)后,再次堅定了之前的判斷。直到有一天參加一個檢討克利福德(James,Clifford)和馬庫斯(George Marcus)編輯的《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Writing Culture: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Ethnography)工作坊,筆者才打算從書寫的視角切入對社會工作理論的分析。

其實,書寫一直是人文研究特別重視的一個議題,比如對文體歷史書寫、書寫與差異等的研究。隨著后現(xiàn)代主義的勃興,書寫進一步擴展到記憶、文化等研究領域。在這些研究與分析中,筆者傾向于認可法國學者塞爾托(Michel de Certeau)的一個觀點。在他看來,書寫討論的是某種記錄過去事.件的范式,不僅往往體現(xiàn)書寫者對材料的選擇、組織和重構,而且也不可避免地反映書寫者的書寫觀。[1]

借此,本文對社會工作理論的書寫展開考察,所分析文本為佩恩的《現(xiàn)代社會工作理論》、加勒特的《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之所以選取佩恩的《現(xiàn)代社會工作理論》和加勒特的《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進行分析,除了因為筆者一開始提到的題外話以外,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出版的社會工作理論教材基本上是以佩恩的《現(xiàn)代社會工作理論》為藍本的,而加勒特的《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近年來在英語世界里掀起了一股強勁的社會工作理論旋風。本文將依次討論文本目錄、章節(jié)安排和書寫者的理論觀,進一步探究重構社會工作理論的可能性。

二、佩恩與“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的書寫

佩恩在1991年出版《現(xiàn)代社會工作理論》(第一版)[2],此后分別于1997年、2005年和2014年推出第二、第三和第四版。從目錄來看,第二版除了合并第一版中“行為模型”與“認知模型”外,還特別增加“社會發(fā)展與社區(qū)發(fā)展”和“反歧視視角與反壓迫視角”兩章。[3]相比于第二版而言,第三版將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思考社會工作理論”,并增加“社會工作實踐理論中的議題”一章;第二部分為“社會工作理論評述”,先后增加“社會建構論”“靈性”“多元文化”等小節(jié),刪除“評估社會工作理論”一章。[4]第四版遵循了第三版“兩大部分”的設置,在第一部分恢復第一、二版中“評估社會工作理論”一章,增加一章“連接理論與實踐”;第二部分刪除“社會心理學與社會建構論”“社區(qū)發(fā)展”等章節(jié),增加“優(yōu)勢、敘事和尋解實踐”“宏觀實踐”“社會教育”等章節(jié)。[5]具體詳見表1。

從表1可見,佩恩的《現(xiàn)代社會工作理論》第一版到第四版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發(fā)展脈絡:第一,越來越傾向于按照總分的邏輯論述社會工作理論,即先整體分析(包括什么是社會工作理論、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怎么評估社會工作理論等)后逐一引介;第二,在論述各社會工作理論時,越來越多地稱之以XX實踐(Practice)而非XX理論(Theory),即使模型(Model)、模式(Therapy)、視角(Perspective)也較少使用;第三,適時增加或刪減部分社會工作理論,以回應社會工作實務的變化。

不變的是各種社會工作理論在書中的排序,基本上遵循從微觀到宏觀、從心理到社會的邏輯。并且,佩恩在具體論述某一個理論/視角/模式/模型時,首先介紹該理論/視角/模式/模型的背景、發(fā)展過程及其基本觀點,然后分析其如何運用在社會工作實務中并佐以案例具體展開,最后評論其適用性、優(yōu)缺點等。這讓每一位讀者在閱讀時都可以較為明晰地了解社會工作者在何種情景下開展服務、開展何種服務以及如何確定服務效果的達成等。就此而言,這是社會工作從業(yè)者所渴望的。

值得進一步追問的是,這些變與不變的背后意味著什么?這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對佩恩理論觀的探究。首先,社會工作理論是社會建構的。這是佩恩在對社會工作理論予以整體論述時特別強調(diào)的一點。他指出,“有三股力量建構了社會工作理論,分別是創(chuàng)造和控制社會工作成為職業(yè)之力量、主動或被動尋求協(xié)助的人群中創(chuàng)造案主關系之力量以及創(chuàng)造社會工作實務運作之社會脈絡的力量”。[6]其次,社會工作理論不孤立于社會工作實務而存在。顯然,這是第一點的延續(xù),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社會工作實務與理論的關系。用他的話說,“旨在為社會工作活動提供一種全面的處方””。此外,這也就不難解釋佩恩為何適時增加或刪減部分社會工作理論以及為何越來越多地中使用“實踐”而非“理論”。

總結以上兩點可以得出,佩恩的理論觀是以社會建構論為基礎的“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所謂“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是從社會工作實務出發(fā)、又在社會工作實務中進一步得到檢驗與評估的理論。甚至,還有部分理論是從社會工作實務中得出的,比如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7]總而言之,這一過程始終圍繞著實務(也就是“工作”)而展開。這被西本(RogerSibeon)稱之為關于如何開展社會工作的理論[8],里斯(StuartRees)命名為策略理論(StrategicTheory)[9],而??耍↗anFook)則提出一個新稱呼一實踐理論(PracticeTheory)I0),豪(DavidHowe)則認為是社會工作的理論(TheoryofSocialWork)[11]。

無疑,“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直接推動了社會工作實務的快速發(fā)展。但必須指出的是,隨著社會工作干預研究的興起,有些“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被證明是錯的或者說是無效的,也有些理論還無法被證明是否有效。[12]并且,許多“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是不連貫的、碎片化的,無法對社會工作實務給.予一個整體性的解釋,尤其是難以合理化的回答一個問題一社會工作實踐何以使得改變成為可能。[13]這就涉及到對機制(Mechanism)的分析。不少的學者認為,機制往往與覆蓋率(theCoveringLow)有關,是生成性的。[14]巴斯卡(RoyBhaskar)認為,生成性機制(GenerativeMechanisms)直接指涉的是因果關系(CausalConnection)/因果規(guī)律(CausalLaw)。[15]顯然,這是“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難以達到的。

三、加勒特與“社會取向的社會工作理論”的書寫

與佩恩類似,加勒特在2013年出版《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第一版)后,于2018年發(fā)行第二版。1[16]從目錄來看,第二版相比于第一版而言,,最大的差別是增加了一章“與??聦υ挕?,并部分修改了另外兩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具體詳見表2)。

顯然,加勒特的《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除第一章緒論外,也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同樣具有總述的性質(zhì)。他提出,“理論欠缺的實務注定是一個謬誤”[17]。并且,他借用湯普森(NeilThompson)的話,進一步重申了社會工作理論之于實踐的重要意義。“即使理論并不能直接應用于實踐,但依舊具有重要的價值。實踐者將從一系列因素中建立假設(比如,人類行為的屬性和動機、社會的運作機制、社會問題的本質(zhì)和原因、如何有效溝通、如何識別情緒反應等等),進而在假設的基礎上發(fā)展出概念。而這則來自于理論?!盵18]第二部分具體探討一些理論家與社會工作的關聯(lián)。并且,加勒特在分析社會工作如何與理論家對話時,他的邏輯一般是先介紹該理論家的生平及其基本觀點,再論述其如何用于分析社會工作實務。

由此可見,加勒特雖然和佩恩同樣強調(diào)理論對于社會工作實務的重要意義,但他關注的重點不是理論如何具體的指引實務,而是如何為社會工作者提供一個概念框架或理論視角,以解釋社會工作實踐的結果和機制。并且,加勒特表現(xiàn)出鮮明的批判理論的底色。他堅持認為,當今英國的社會工作深受新自由主義之苦,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毀滅性批評,可以成為社會工作者抵抗新自由主義的重要理論資源。比如,借用馬克思對《資本論》的分析,反思社會工作“現(xiàn)代化”背景下社會工作者的時間、勞動與技術。在《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第一部分,與其說加勒特強調(diào)社會工作是現(xiàn)代性的產(chǎn)物,不如說他更加認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分析,即社會工作是在回應資本主義危機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這也就進一步?jīng)Q定了加勒特是站在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理論的立場上對社會工作展開分析的。在《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第二部分,加勒特分別從意大利自治主義馬克思主義、法國馬克思主義、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等吸收理論資源,進一步展開批判理論之于社會工作的分析;借用馬克思(資本主義)、葛蘭西(霸權)、布爾迪厄(場域慣習、資本)、哈貝馬斯(生活世界與系統(tǒng)世界)、??拢ㄉ镎危?、霍耐特和弗雷澤(認同)、巴迪歐(“一個世界”的政治)、內(nèi)格里(自治主義馬克思主義)、博爾坦斯基和希亞佩羅(資本主義新精神)等思想,分析社會工作實務中所遭遇的結構性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議題,進而厘清背后的社會機制。

在此意義上,我們可將加勒特所設想的對于社會工作實務的分析稱之為“社會取向的社會工作理論”。所謂“社會取向的社會工作理論”,是要在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尤其是批判社會理論)之間建立關聯(lián),其尤為強調(diào)的是結構性社會語境或社會文化脈絡如何影響社會工作實踐。具體而言,結構性社會語境或社會文化脈絡不僅是社會工作實踐的背景,同時也構成社會工作實踐的一部分。這意味著從“社會取向的社會工作理論”出發(fā),試圖對社會工作實踐的結果予以說明,并進一步分析社會工作實踐的運作機制。

遺憾的是,加勒特尚未從“社會取向的社會工作理論”中的任何一個理論出發(fā)提出一套社會工作實務模型,或佩恩意義上的社會工作理論。因此,其難以具體地指引社會工作實務的開展。而且,加勒特在《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的開篇即指出,他要創(chuàng)建一個不同于吉登斯(AnthonyGiddens)、貝克(UlrichBeck)等所倡導的主流社會工作分析框架的新進路。⑤無疑,這一愿望一直未成為現(xiàn)實。在第一版的結語部分,加勒特對此只字未提。在第二版結語中,他引用了列維塔斯(RuthLevitas)的話,以論證把追求烏托邦視為方法而非目標的普遍性與必要性。[19]而這又將陷入另外一個無休止的爭論之中。[20]

四、總結與討論

綜上所述,佩恩倡導的“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和加勒特推進的“社會取向的社會工作理論”各有優(yōu)勢,也同樣面臨挑戰(zhàn)。具體而言,前者能夠具體地為社會工作實踐提供一個處方,卻在如何合理化地解釋社會工作實務的結果、機制等方面遭遇挑戰(zhàn);后者有助于解釋社會工作實踐,但遺憾的是尚未發(fā)展出一套實務模型以具體地指引社會工作實務的開展。當下,建構社會工作學的呼聲越來越強烈。美國的社會工作學者基于社會工作干預研究的積累,從2011年開始積極推進社會工作學;[21]2017年,《社會建設》雜志組稿探討中國社會工作學科的建設與發(fā)展。[22-27]這勢必呼喚出一種與建構社會工作學相匹配的社會工作理論,即如何確保社會工作理論既是干預性的,也是解釋性的,還是理解性的。[28]在此意義上,無論是佩恩倡導的“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還是加勒特推進的“社會取向的社會工作理論”都亟待重構。

重構社會工作理論有三條進路:第一,對“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引人機制分析以增強對其解釋和理解的力度。這意味著首先需要在認識論上解決實在論與詮釋論的統(tǒng)一性問題。巴斯卡的批判實在論(CriticalRealism)提供了一個思路。目前,已有學者在此方向上開始了一些基礎性的探索。[29]問題在于,尤為強調(diào)意義理解的詮釋論對此進路頗為不滿。[30]的確,在巴斯卡的批判實在論中,意義完全被機制所湮沒了。因此,如何在巴斯卡的批判實在論中賦予意義恰當?shù)奈恢脤⑹窍乱徊窖芯恐档弥攸c探討的問題。

第二,在“社會取向的社會工作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一套社會工作實務模型。當前,有一些學者在廣泛而深入地吸收了哈貝馬斯(結構-行動)、吉登斯(結構-行動)、布爾迪厄(結構-身體)、??拢ㄉ眢w-話語)及巴特勒(身體-話語)等的社會理論基礎上,提出“行動-話語”的理論框架。[31]也有學者在以問題為本對優(yōu)勢視角、技術治療對社會干預實證主義對解釋主義、專業(yè)主義對本土經(jīng)驗等四大理論論術的基礎上,基于布爾迪厄的實踐理論提出反身性實踐的社會工作實務理論。[32]這無疑是一個突破,但目前還不夠深人和系統(tǒng)。

第三,整合“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與“社會取向的社會工作理論”。社會工作在本質(zhì)上是把“社會”和“工作”緊密地銜接在一起的[33],促進“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與“社會取向的社會工作理論”的融合發(fā)展也是可能的。也許,一個可以嘗試的思路是,把“工作型社會工作理論”中的一系列概念置于“社會取向的社會工作理論”之中予以解釋和理解,再返回社會工作服務情景以推進理論化實踐(TheorizingPractice)的展開,最終實現(xiàn)一種雙重解釋學(DoubleHermeneutics)。這有待今后進一步的探討。

注釋

①以作者的閱讀為例,詳見2007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現(xiàn)代的.誘惑:書寫半殖民地中國的現(xiàn)代主義(1917-1937)》,作者為史書美,譯者為何恬;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古時代的歷史書寫與皇帝權力起源》,作者為徐沖;2001年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書寫與差異》,作者為德里達,譯者為王寧。

②就筆者近幾年眼見所及,詳見2018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歷史、記憶與書寫》,作者為帕特里克.格里,譯者為羅新;201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籍的秩序:14至18世紀的書寫文化與社會》,作者為羅杰.夏蒂埃,譯者為吳泓緲、張璐。

③除了湯普森(NeilThompson)和斯特尼(PaulStepney)編輯的《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SocialWorkTheoryandMethods)、提特爾(Bar-braTeater)撰寫的《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應用導論》(AnIntroductionToApplyingSocialWorkTheoriesAndMethods)等以外,何雪松撰寫的《社會工作理論》、文軍主編的《西方社會工作理論》、簡春安等著的《社會工作理論》也受其影響。

④其實,自2003年以來,加勒特陸續(xù)發(fā)表了一系列論文,檢討不同社會理論家與社會工作的關聯(lián),后結集出版《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在《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出版后,BritishJournalofSocialWork,JournalofSocialWork,CriticalSocialPolicy等連續(xù)發(fā)表書評。當然,除了加勒特以外,MelGray、StephenWebb、StanHouston、HarryFergusonChristopherThorpe等也屬于此類。如非必要,在本文中將不具體展開分析。

⑤所謂的主流社會工作框架,主要是由HarryFerguson提出的,詳見發(fā)表在期刊BritishJournalofSocialWorkSocialwork上的三篇論文,分別是2001第31卷第1期的Individualizationandlifepolitics;2003第33卷第5期的Indefence(andcelebration)ofindividualizationandlifepoliticsforsocialwork和2008年第38卷第3期的Liquidsocialwork:welfareinterventionsasmobilepractices。

參考文獻

[1]米歇爾·德·塞爾托.歷史書寫[M].倪復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2.

[2]PAYNE M.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M].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1991.

[3]PAYNE M.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2nd edition)[M]. Chicago: Lyceum Books, 1997.

[4] PAYNE M.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3rd edition)[M]. Chicago:Lyceum Books, 2005.

[5]PAYNE M.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4th edition)[M].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4: 6.

[6]佩恩.當代社會工作理論:批判的導論[M].周玫琪,葉誘珊,等,譯,林萬億,校,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11.

[7] MATTAINI M A, MEYER C H. The ecosystems perspective: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C]// M A MATTANI, C T LOWERY, C H MEYER. Foundations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A graduate text.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2002: 16-27.

[8]SIBERN R. Comments on the structure and forms of social workknowledge[J]. Social work and social science review, 1990, 1(1): 29-44.

[9]REES S. AchievingPower, Practice and Policy in SocialWelfare[M]. Sydney: Allen & Unwin, 1991: 73-81.

[10] FOOK J. Radical casework: A theory of practice[M]. Sydney: Allen & Unwin, 1993: 39-40.

[11]大衛(wèi)·豪.社會工作理論導論[M].陳香君,等,譯,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1:22.

[12] THYER B. What is the role of theory in research on social workpractice[J].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2011, 37(1): 9-25.

[13]黃銳.社會工作一般理論的建構[M]/中國社會工作研究(第十六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29-43.

[14] HIRSCHMAN D. REED I A Formation stories and causal lity in sociology[J]. Sociological theory, 2014, 32(4): 259-282.

[l5] BHASKAR R. A realist theory of science (2nd edition) [M]. London: Routledge, 2008: 39.

[16] GARRETT P. Social work and social theory(2nd edition)[M]. Bristol: Policy Press, 2018.

[17]加勒特.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M].黃銳,譯,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167-188.

[18] THOMPSON N. Theorizing social work practice[M]. Houndmills:Basingstoke, 2010: 7.

[19] LEVITAS R. Looking for the blue: The necessity of utopia[J]. Journal of political ideologies theory, 2007, 12(3): 289-306.

[20] VIERIRA F, FREITAS M. (Eds) Utopia matters: Theory, politics,literature and the arts [M]. Porto: Editora da Universidade do Porto, 2005.

[21] BREKKE J. S. Shaping a science of social work[J].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2012, 22(5): 101-105.

[22]徐永祥.我國社會工作學科建設的重要意義及重要議題[J].社會建設,2017(4):3-6.

[23]王思斌.社會工作學術創(chuàng)新芻議[J].社會建設,2017《(4):7-11.

[24]關信平.當前我國專業(yè)社會工作的內(nèi)在能力建設及其對社會工作教育的要求[J].社會建設,2017(4):12-15.

[25]彭華民.中國社會工作學科建設標準與論爭[J].社會建設,2017(4):16-18.

[26]李迎生.也談社會工作的學科定位[J].社會建設,2017(4):19-23.

[27]劉夢.社會工作學科建設的幾點思考[].社會建設,2017(4):24-27.

[28]黃銳.重構社會工作實踐理論:學科建構意義上的思考[0.社會科學,2019(8):68-75.

[29] BLOM B, MOREN S. Theory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M]. Lund:Studentlitteratur, 2019.

[30] REED I A. A note on interpretation and social knowledge[J]. Theory, 2012(2): 2-4.

[31]鄭廣懷.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邁向行動——話語的理論框架[J].學海,2018(1):119-126.

[32]郭偉和.邁向反身性實踐的社會工作實務理論——當前社會工作理論界的若干爭論及其超越[J].學海,2018(1):127-135.

[33]黃銳.重申社會工作本質(zhì):四個維度[D].學海,2018(6):33-39.

(文字編輯:鄒紅責任校對:王香麗)

收稿日期:2019-06-27

基金課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社會治理背景下我國社會工作行動本土化理論框架與實踐體系研究”(16ZDA084)。

作者簡介:黃銳(1985-),男,漢族,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會工作理論。

引文格式:黃銳.社會工作理論的兩種書寫方式[J].社會工作與管理,2020,20(1):29-34.

猜你喜歡
重構
變革思維模式重構教育新生態(tài)
長城敘事的重構
重構
農(nóng)產(chǎn)品供應鏈重構賦時層次有色Petri網(wǎng)建模與仿真研究
敘事學與文體學雙重視域下的小說“三要素”教學模式重構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教學的重構
敘事學與文體學雙重視域下的小說“三要素”教學模式重構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教學的重構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重讀《重構》,呼喚匠藝
毕节市| 南平市| 肥城市| 济阳县| 咸宁市| 莆田市| 凌海市| 镇远县| 赣州市| 雷山县| 桐乡市| 揭西县| 乐东| 桐城市| 大新县| 顺平县| 章丘市| 广元市| 古蔺县| 宁乡县| 盐边县| 九寨沟县| 图木舒克市| 定远县| 平遥县| 汶川县| 沅江市| 临安市| 大港区| 汝城县| 裕民县| 兰考县| 普定县| 武宁县| 赤壁市| 大邑县| 称多县| 双鸭山市| 邻水| 大新县| 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