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靜
《好的故事》一文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 《野草》,描寫了魯迅的夢境從產(chǎn)生到消失的事情。此文誕生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早期,遣詞造句仍留有那個時代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的痕跡,語言表達難免有生澀之處,加上情節(jié)簡單、外露情緒不明,六年級的學生直言晦澀難懂。即使借助 “閱讀鏈接”中的資料,學生也只是被生硬地植入 “魯迅在黑暗現(xiàn)實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樣概念性的主題,無法輕松自由地感受夢境的美好。明明是一個美好的故事,學生讀起來卻意興闌珊。
在教學本課時,我大膽地讓學生選取一兩個自然段,改文成“詩”。暫且拋開專家學者的研究分析,遠離時代背景,讓學生徜徉在柔美溫馨、清麗溫婉的文字之中,讓學生毫無芥蒂地感受這篇散文詩的美好。
在同學們交流完自己讀過本文的直觀感受后,我賣個了關子,故弄玄虛:“昨天晚上,著名詩人芭蕉樹 (我的筆名)根據(jù)本文的一個自然段,寫了一首現(xiàn)代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睂W生的眼睛一下發(fā)亮了,頓時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于是,我便用課件出示:
《入夢》
作者:芭蕉樹
朦朧中,
看到一個好的故事,
美麗,優(yōu)雅,有趣。
美的人,美的事,
像一天云錦,
萬顆奔星似的飛動,
無窮無盡……
我考考他們:“這首詩是根據(jù)第幾自然段改寫的?”他們在課文中找了一會兒,很快齊聲說道:“第4自然段!”有些學生直接朗讀起來:“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p>
我仍然故作陶醉狀:“這首詩描寫了作者進入夢境的瞬間,五彩斑斕,星光閃爍,美不勝收。這位詩人太了不起了!”然后,我征求學生的意見:“你們認為這首詩寫得怎么樣?”
頓時,教室里炸開了鍋。
“老師,是不是你寫的呀?”
“很有意境!”
“看起來很簡單嘛!哈哈!”
我順勢附和:“確實很簡單,我只花了五分鐘就寫完了?!比缓螅矣蔑柡で榈恼Z調說:“古有曹植七步成詩,今有天才詩人十分鐘改文成詩。請詩人們選擇合適的段落,開始改寫吧!”
學生們漸漸停止了喧嘩,沉浸在 《好的故事》美好的夢境中。剛開始還有竊竊私語聲,后來,一片寂靜。因為我對改文成詩不做任何要求,入門難度很小,所以,漸漸地,所有孩子都開始動筆了。課堂終于擺脫初讀課文時 “霧里看花”的隔離感。
十分鐘左右,我讓學生先美美地朗讀自己的詩歌,再朗讀原文,最后談談這首詩想表達的內容。一開始,學生猶豫著,不敢舉手。在我的鼓勵下,第一個 “吃螃蟹”的同學終于率先站起來朗讀他寫的詩:
外面鞭炮聲響,
屋內煙霧繚繞。
燈火,
漸漸縮小,
它把昏沉的夜燒出了一個洞。
學生分析道:“我是根據(jù)開頭第1段改寫的:‘燈火漸漸地縮小了,在預告石油的已經(jīng)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燈罩很昏暗。鞭炮的繁響在四近,煙草的煙霧在身邊:是昏沉的夜?!@一段描寫了燈火漸漸縮小的一個畫面?!?/p>
我趕緊補充:“為什么會有‘鞭炮的繁響’呢?《好的故事》寫于舊歷正月初五,是傳統(tǒng)習俗中‘迎財神’的日子,所以,就會有熱鬧的鞭炮聲。別人家都在祈禱財運降臨,可魯迅在做什么事情呢?”
學生答:“在外面鞭炮聲熱鬧非凡的時候,魯迅一個人在煙霧繚繞中,魯迅很孤單??!”
我接過話:“對,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他有理想,有豪情,但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只能借助夢來訴說。錢理群也認為 《野草》是脫離人群的魯迅在面對自我時自言自語的孤獨者形象。你的確讀懂了魯迅!”
“改文成詩”這份新鮮感沖擊著學生,他們爭先恐后地舉手,想要分享創(chuàng)作的喜悅和發(fā)現(xiàn)文本的新奇。頓時小手如林,人人躍躍欲試。另一位學生朗讀:
《云影》
凝視間,
卻又驚醒。
云彩皺蹙凌亂,
好似巨石墜入河中,
水花彈起,
將夢境撕成碎片。
我手握——
幾乎墜地的 《初學記》,
眼前只有幾點紅霓碎影。
學生朗讀后,說:“我根據(jù)第10段改寫:‘我正要凝視他們時,驟然一驚,睜開眼,云錦也已皺蹙,凌亂,仿佛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無意識地趕忙捏住幾乎墜地的 《初學記》,眼前還剩著幾點紅霓色的碎影。’這一段描寫了美夢驚醒的瞬間,作者馬上要面臨昏暗的現(xiàn)實?!?/p>
這就是孩子思維的靈光閃爍啊!我充分肯定他的詩改得極好,還擬了標題,但并不止步,追問道:“好夢驚醒的這一刻,作者的感受是怎樣的?你能否抓住關鍵語句來體會作者此刻的感受?”
這個學生沉吟片刻:“‘驟然’‘陡然’都是表示 ‘突然’的意思,表現(xiàn)作者被驚醒時猝不及防?!撼善皇且患軞埲痰氖虑閱幔窟@應該反映了現(xiàn)實的黑暗吧?魯迅是萬般不愿醒來了,從 ‘趕快捏住’就可以看出,他還希望抓住一點夢中的影子?!?/p>
要朗讀詩歌的學生越來越多,課堂上已經(jīng)無法讓每個孩子分別展示了。于是,我讓同學們兩兩結對,朗讀分享:如果認為對方的詩歌是極好的佳作,則在全班推薦。
以下這首詞是學生強烈推薦的佳作:
《所望》
山陰道中,一葉舟過。兩岸紅綠,不禁倒映水中。炊煙裊裊,房黑瓦紅,點滴山水之間。
舟上老翁,打漿入水。漣漪層層,魚兒爭相游動。世間萬物,山水光影,跌入浮塵之中。
學生介紹起他的創(chuàng)作目的:“我是根據(jù)第5段改寫的:‘我仿佛記得曾坐小船經(jīng)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nóng)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漿,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漾。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和;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近于原形。邊緣都參差如夏云頭,鑲著日光,發(fā)出水銀色焰。凡是我所經(jīng)過的河,都是如此。’我想,這里描寫的是夢境中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光以及悠閑自得的農(nóng)村生活?!?/p>
我由衷贊嘆:“這首詞寫得極美,連我都流連忘返了。那魯迅呢?”學生感慨:“我寫這首詞的時候,和魯迅一樣,希望著這樣美麗的生活?!?/p>
最后,我決定選擇一首詩來作為 “改文成詩”環(huán)節(jié)的壓軸之作:“哪位同學是選擇 《好的故事》首尾部分來創(chuàng)作的?”“我!我!”一個孩子很高興,終于有機會朗讀自己的詩作了:
《追夢》
我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這故事美麗,幽雅,有趣
像一片云錦
萬星飛動
以至無窮
我要凝視他們
一驚
皺蹙了云錦
將影子撕裂
只剩下幾點紅霓的碎影
我真愛這故事,
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伸手去取筆
只見燈光不在小船了
但總記得
記得這好的故事
這首詩有四節(jié),分別根據(jù)第4段、第10段、第11段、第12段改寫,學生說:“這樣貫穿全文地改,我是想贊美作者一直堅持自己夢想的執(zhí)著?!?/p>
我假裝不解:“哪里看出作者執(zhí)著地堅持自己的夢想呢?”學生有理有據(jù)地指出:“‘我真愛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词怪挥幸唤z碎影,作者都想方設法記錄下來,可見魯迅有多么執(zhí)著!他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p>
等每個孩子朗讀結束后,我引導他們思考:“我們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改文成詩,是否因為大家的作詩水平很高?”沒想到,學生們老老實實地搖頭,說:“不是。是魯迅的文章本身就詩情畫意,畫風柔美?!薄芭??《好的故事》是什么文體?”“散文詩!”“散文詩,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xiàn)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xiàn)性和散文的描寫性。所以,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就改寫出了美麗的詩歌?!边@也是學生的共同感受。
鑒于學生是第一次寫現(xiàn)代詩,我不在詩歌的形式上做過多要求。盡管作品稚拙,但同學們品嘗了創(chuàng)作詩歌的喜悅,得到一次有益的寫作訓練。在充滿詩情畫意的氛圍中感受到了 “散文詩”的美的熏陶,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從而真正走進了魯迅這個 “好的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