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子波
“五四”青年節(jié)快到了。想寫寫 “青春”,但我自己覺得這把年紀已經(jīng)過了青春,不知從何說起,有點怯;但 “青春”這個詞蒼翠的顏色、搏動的節(jié)奏、濕潤的氣息似乎遙遠卻又迫近,好像剛熱談后離去不久的好友,很親切。于是就開始動筆了。
說是要寫,好幾天又不知道如何入題,怎樣開頭都像不對。跟女兒說,你讀大學,正青春,不然你來寫。但是一個正在青春里的人大概是覺得自己很老成的,“青春”太過顯明,并不值一提,所以她不愿意寫。我也沒辦法,對青春中的年輕人,沒有人可以去逼迫,這是青春最可貴的地方,我也就不勉強了。在電腦上對著空白,“青春”兩個字在頭腦里不斷重復它的音節(jié),到最后竟有點迷茫了起來。
往過去回憶,我其實并不記得“青春”二字什么時候出現(xiàn)在我的生命里的。這實在太過荒謬。青春其實是一個含糊的概念,它沒有準確的時間點,我們無法準確地說出青春的時間起點和終點。但是我們會把一些具體的事件歸入到青春階段中,比如今天我一個朋友就說他的青春是一個個城市的棚戶區(qū),顯然他將他在不同的城市中輾轉(zhuǎn)奮斗的經(jīng)歷列入了青春的記憶,其調(diào)子辛澀而酸楚,與現(xiàn)在的安穩(wěn)對照起來,映現(xiàn)著一種生命經(jīng)歷了奮斗的驕傲色彩。也許是某些事件具有青春的氣質(zhì),某些事件則具有非青春的氣質(zhì),青春并不是一個時間概念,而只是一種事件屬性。我朋友說,棚戶區(qū)是城市和城鎮(zhèn)的交界之處,生活在城市邊緣的人在那里保留著一點流向城市的希望。在那里屋舍錯零亂雜,年輕人出入其間,充滿激情與希望,有時也會懊惱憤懣,睡過一覺之后,第二天又帶著期待繼續(xù)投入生活。就我自己來說,年輕時騎著摩托車跑幾十上百公里去聽同學的課,熱烈地討論優(yōu)缺點,這大概就是青春。那時候女朋友在城市,自己在山村學校,每周來回坐三四百公里小巴車,卻不覺得害怕和累,這大概也是青春。為了一個很不確定的目標,比如過上更好的生活,把課上得更好,和一個人在一起,似乎也在計劃著去實現(xiàn),但其實很盲目,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但還是接近于本能地去做,這大概就是青春的氣質(zhì)。當我們能夠很明確地為某一標的而努力,制定詳盡的計劃,按部就班,條理清晰地行為做事,大概這就不叫做青春了。善思的大作家蒙田在《論經(jīng)驗》里說:“誰曾見過孩子想把一整塊水銀分成小塊來計算數(shù)量的?他們越想擠壓這塊水銀,越是想讓它照他們的法則行事,越是激怒了這種高貴金屬的自由氣質(zhì)——它逃脫了他們的行為,不停地分散開來,成為愈來愈小的細微顆粒,直到無法計算?!辈环哂谝?guī)則,有著高貴的自由氣質(zhì),不計算,永遠向前向上,這大概就是青春的本質(zhì)屬性。當我們做事有這樣的特點,不管我們正青年或者已經(jīng)耄耋之年,我們都會覺得自己很青春,別人也會覺得你很青春。相反,一個人完全服膺于規(guī)則,完全活在世俗之中,缺乏理想色彩和自由氣質(zhì),即使再年輕,我們也會感覺到一種暮氣。
疫情期間上網(wǎng)課,其中有 《林黛玉進賈府》。我們會覺得林黛玉的多愁和不安是屬于青春的,賈寶玉的俊朗瀟灑也是青春的,迎春的“溫柔沉默”是青春的,探春的“顧盼神飛”是青春的,甚至王熙鳳緊鑼密鼓的表演處處心機,但也難掩青春活力,“丹唇未啟笑先聞”,逼人的青春氣息撲面而來;倒是賈母雖然慈愛有童心,但說不上青春,邢夫人很熱情,但也不是青春,那些 “便忙都笑著迎上來”的丫頭很殷勤,卻也不是青春;至于王夫人,“靠東壁設著半舊的青緞靠背引枕。王夫人卻坐在西邊下首,亦是半舊的青緞靠背坐褥”,“挨炕一溜三張椅子上,也搭著半舊的彈墨椅袱”,曹雪芹如櫞巨筆,三個 “半舊”把王夫人死水無瀾的生活本質(zhì)刻畫得入木三分。林黛玉和賈寶玉可愛的青春氣息在于他們對僵化的體制的逃離,他們代表的是與世俗相對立的一種價值,他們的真實、誠摯、反對禮制、無視權(quán)力等級制度,彰顯了在封建體制下追求自由精神、張揚生命活力的價值。迎春的青春是一種安靜的愛心,探春的青春是才華想要突破匣子的束縛的不屈,王熙鳳的青春裹挾著不安分的野心。所有這些人的青春氣息都顯現(xiàn)著一種活潑潑的自我。
賈母在說自己少女時代掉到池子里,頭上至今還留著一個疤痕時,這是對青春的回望,她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也會和年輕人玩鬧,我們能看到她的情趣和高超的審美水平,但她看似投入實則清明,她是整個大家庭聚而不散的主心骨。王夫人沉緬于自己的吃齋念佛,這是完全放棄了自我,當她問王熙鳳 “月錢放過了沒有”,并不是在強調(diào)自己是權(quán)力的真正擁有者,而不妨看作是給自己一個提醒——自己還是女主人,也還有寶玉,不能完全放棄自己。青春意味著正當時,不回望過去,也未知未來,青春意味對自我的確定。青春的本質(zhì)只有一個字——“我”?!拔摇辈皇撬?,“我”自我追求,“我”不能被逼迫,“我”自在,“我”不服膺于教條,“我”不甘于當下,“我”渴望未來。
回想我自己的青春歲月,大部分時間不值一提,生活的細節(jié)淹沒在時間的洪流。也幾乎毫無勝利可言,如今一事無成。喜歡所有優(yōu)美雅致的文字,也能細啜慢品它的美好,寫下數(shù)百萬字,但大多是鸚鵡學舌拾人牙慧;熱烈追求愛也熱烈地關心別人,但最終和別人一樣過著平靜溫和的婚姻生活,和不多的親人和朋友禮貌相待;喜歡教學,在課堂上常常感覺到興奮和安定的幸福感,但也沒有什么建樹,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教書匠;熱衷于思考一些一般的問題,比如時代如何才能進步,宇宙是如何運作的,它起源于哪里又將于何種方式終結(jié)于何時,但是至今我一無所知,除了讓自己更加困惑,世界和宇宙完全不在乎我的存在。我相信我擁有過青春,并且偶爾有些時候也感覺自己還青春,但沒有任何結(jié)果能證明青春的價值。青春讓我感覺得驕傲嗎?并不!我常常在才學之士面前懊惱自己年輕時沒有刻苦讀書,在有一技之長的人面前自慚形穢,我向往高尚的德行,但似乎自己的能力平平并不足以承擔這樣的高貴,只能盡己所能做一個不傷害別人的人。我的青春似乎并不足以稱為青春,只是漫長的人生歷程中的一段年輕時光,我甚至無法準確說明它從什么時候開始,又在什么時候結(jié)束?;蛟S是高中時父親的同事說“小波是個后生仔了”那個時候開始的,也許是很多年前一個很多年未見的朋友說 “你的頭發(fā)怎么白那么多”那個時候結(jié)束的。在我青春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的青春,別人說我 “是個后生仔”時,我覺得自己不再是個孩子了,這種想法得到了別人的肯定,但我也并未感覺自己富于青春,感覺自己是青春的;當別人說到我的白頭發(fā)說我老時,我確定地感覺到我的青春已經(jīng)消逝而去。
青春大概就是這樣一種東西,它屬于你擁有的,但由別人定義。如果這就是青春,那么這個詞語對我有什么意義呢?似乎毫無意義。偉大的哲人蘇格拉底說:“沒有經(jīng)過審視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沒有自覺的青春也斷無價值,它直接聯(lián)結(jié)著的就是盲目,它只是一種生命的沖動。當我們老了,我們回憶我們的青春,只不過像賈母在回憶少女時代掉到水池留下的那道疤痕,如果賈母的回憶有助于家族的團結(jié),那是回憶的價值而不是青春的價值。同樣,如果年輕時讀的書對現(xiàn)在的教學有很大幫助,那是讀書的價值而不是青春的價值。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只有自我定義的青春才是青春。
有人問埃帕米農(nóng)達斯,在夏布里亞斯、伊菲克拉斯和他中間,他對誰的評價最高,他回答說:“等我們死了才能知道?!卑E撩邹r(nóng)達斯將自己的生命意義交給他人和歷史評判,這樣的回答里有深刻的命運意識。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顯然這是一種過時的觀念,青春的本質(zhì)就是自我,一個人如果不能意識到自我的青春,他就陷身于時間之河的漩渦,這樣的青春就是混沌的。
我想象如果我重新回到年輕的時候,我將如何度過我的青春歲月呢?當我父親的同事說 “小波是個后生仔了”,當我第一次意識到鏡中自己胡子的茸毛,我要跟自己說:“嗯,我是個青年了?!币粋€青年應該做什么呢?一個人如何做青年呢?一個青年以后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老人呢?這就是青春的自覺。當一個青年意識到這些問題,他就會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將自己的生命放在他人的生命之河中,他會思考自我的生命與他人的生命如何聯(lián)結(jié),如何相互激勵,如何互相推動,他會思考自我的生命在生活之河、時代之河、歷史之河中的意義,思考其價值所在。然后,他就要去學習,使自己變得更完美更聰明,他要學習明辨是非,他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走正確的路,走更好的路,才能讓自己的青春可以給老年以交代??鬃诱f自己 “十五志于學,三十而立”,他十五歲時意識到自己是一個青年,選擇了人生方向,在學問上要有所成就,通過十五年的學習,持之以恒,三十歲時有所樹立,形成知識系統(tǒng)并有了自己的思想體系。一個人開始去學習,就是在培養(yǎng)自己的判斷力,通過各種知識的印證對照,分辨正確與錯誤,認識自己的長短處,揚長避短,發(fā)揮自我能力;一個人將自己的學習放在時間長河里,他就能努力去尋找自己的位置,擺正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他會努力去理解自己與時代的關系,從而將自己嵌入到時代之中。
青春的自覺首先是選擇的自覺。當初選擇當老師,是一種很盲目的選擇,貪于玩樂,高考成績不好,父親是老師可以降分,就填報了師范;以前看書、寫文章,也是很盲目的,全無知識體系的建構(gòu)。現(xiàn)在回過頭去看,教師的職業(yè)有苦惱有喜樂,職業(yè)并無貴賤,既然選擇了也就不想改換了。但如果當時年輕的時候有自覺,能立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能有意識地完善自己的知識架構(gòu),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榔頭地亂讀,大概也不至于現(xiàn)在常常在教學中捉襟見肘,常有 “力有不逮”的感覺。
人并不是在時間中慢慢認識自我的,而是首先要意識到自我,意識到時間的存在,然后將自己放進時間之中,自我才能被強化。當一個人意識到自我在時間中的存在,他就不會只看鼻子尖底下的一點事,他會朝外看,朝遠處看,這種外觀與遠觀反過來使自己變得內(nèi)斂而富于自省,他也就能更深刻地看見自我,自我也就能變得更強大。外視與自視的交互進行,構(gòu)成一種優(yōu)美的和諧,就像一顆顆石子落入湖心,不斷擴展美麗的漣漪。
小時候我們一無所知,在大人的教導下慢慢認識一個個事物,并學會認識事物的分類和類別之間的關系;后來我們慢慢長大,開始有了 “我”的意識,也開始將自己和別人、世界區(qū)別開來,同時也明白自己與他人、世界是不可分離的;再后來,我們就慢慢隨波逐流了,丟棄了自己也丟棄了他人,更丟棄了世界,永遠只活在現(xiàn)世,世界就是當下,青春就是年輕,時代與我無涉,我只是萬千流逝而去的世象中的一個。但 “青春”是一個多么驕傲的詞語啊,當我們說出 “我的青春”的時候,我們是懷著怎樣珍惜的心情,眼前有著怎樣絢麗的光彩啊。
對于一個正在老去,在十來年后將離開講臺的老師來說,當我說起 “青春”這個詞,除了懊惱的悔意,也依然充滿著期待,老樹新芽,我知道當我重新審視這個詞時,內(nèi)心也在悄悄發(fā)生著變化,以期不辜負這個美好的詞。時間是一個七彩球,它像一顆折射陽光的露珠,我看著它越久,我就越著迷;我越往里面觀望,它內(nèi)部映現(xiàn)出的那個“我”就越鮮明。我的青春,以及我的未來,都在這七彩球的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