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金
【摘?要】實驗是化學學科的基本特點,它既是化學課程的基本教學內容,也是研究化學知識的基本方法,關系著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也決定著學生是否可以自覺傳承科學精神。因此,初中化學教師要充分保障實驗教學課時數量,并思考改進實驗教學形式、教學效果的方式方法,以便全面突出實驗活動的育人價值。本文則將客觀分析初中化學教師應該如何改進實驗活動,通過實驗教學去發(fā)展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進策略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最常見的實驗是驗證性實驗,即在實驗開始之前,教師就已經闡述了實驗結果、可能發(fā)生的實驗現(xiàn)象。這就好像是提前設定了條條框框,規(guī)定了每一個實驗步驟,學生只需嚴格按照實驗步驟操作實驗,等待實驗現(xiàn)象發(fā)生即可。然而,這種做法看似可以提高實驗教學速度,減少實驗意外,讓學生掌握化學實驗操作技能,但是實際上卻并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難以讓學生具備敏銳的發(fā)現(xiàn)精神、嘗試精神,自然很難有效發(fā)展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必須要及時改進實驗教學形式,優(yōu)化實驗活動的育人效果,逐步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準備。
一、借助電教媒體,改善演示實驗的教學形式
演示實驗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實驗教學形式,由教師負責操作實驗設備,學生則需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據此推導、證明某個化學道理,使用化學原理去解釋實驗發(fā)生過程,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利于讓學生自主建構化學概念。但是,常規(guī)的演示實驗是由教師在講臺上獨立操作的,不管學生是坐在座位上觀察,還是圍著教師去觀察實驗現(xiàn)象,都難以消除視線盲區(qū),學生有可能會忽視一些不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難以實現(xiàn)有效學習。對此,初中化學教師便要嘗試利用電教媒體去改善演示實驗的教學形式,提前錄制演示實驗的操作過程,方便學生觀察、探究,以便讓學生成功通過實驗觀察活動去提煉化學概念。如此,不僅可以保證演示實驗的啟思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也能消除視線觀察盲區(qū)。
就如在“溶液的濃度”一課教學中,為了促使學生自制溶液,分析溶液、溶劑等化學概念的實際意義,我就在備課時錄制了一個實驗演示視頻,介紹了取用固體、液體的方式方法,以及使用稱重填平區(qū)去測量物質的具體操作技巧,以便讓學生由此總結實驗操作方法,在實驗課上自制溶液,計算溶液的濃度,由此概括“溶質的質量分數”這一化學概念,有效優(yōu)化學生的化學思維。為了集中指導學生,讓學生順利展開實驗探究,我就將演示實驗的視頻控制在3分鐘之內,在課堂上首先引導學生復習了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知識,然后便播放了這一演示實驗視頻內容,讓學生認真觀察我是如何取用固體、液體物質的,又是如何記錄各類物品的使用情況的。在此基礎上,我就讓學生思考了計算溶液濃度的方式方法,而本班學生也能根據個人認知經驗展開合理猜想。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閱讀化學教材,介紹“溶質的質量分數”這一化學概念,并鼓勵學生在觀看視頻時計算溶液的濃度,使用質量分數表達數據,則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在電教媒體的輔助下,本班學生可以多次觀看演示實驗視頻,而且我也會根據學生的需求暫停、回放視頻,便于學生觀察,可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科學探究能力。
二、組建實驗小組,優(yōu)化探究實驗的教學效果
要想有效發(fā)展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yǎng),就需通過探究式化學實驗活動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能力,讓學生自主操作實驗設備、掌握實驗技能。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探究活動呢?初中化學教師要嘗試組建實驗小組,即將具備不同特質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之內,確保組內成員可以揚長避短,共同承擔實驗探究職責,通過集體討論解決實驗操作任務。如此,便可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更易于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那么,如何發(fā)揮小組的團隊性作用呢?待確定了實驗小組成員組成之后,教師便要公開實驗探究目標,引導小組設計實驗計劃、安裝實驗設備,確保學生可以親自參與每一個實驗步驟的操作過程,使其記錄實驗現(xiàn)象、結論。如此,便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自主生成化學知識。
就如在“制取氧氣”一課教學中,為了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行為,促使學生積極建構化學概念,我就組織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探究活動,并為此組建了4人小組,要求組內成員根據個人智能優(yōu)勢分別承擔數據員、操作員、觀察員、統(tǒng)計員的崗位,并選出一名同學去維護小組紀律,把控實驗探究時長。接著,小組便要認真閱讀化學教材,合作討論通過化學實驗室去制取氧氣的操作方案,列出實驗步驟。我會逐步閱讀各小組的實驗操作計劃,指出不足、改善方案,然后各小組便可通過分解過氧化氫、加熱氯酸鉀或者高錳酸鉀的實驗操作方案去制取氧氣,并思考檢驗氣體是否是氧氣、集氣瓶中是否裝滿氧氣的方式方法。如此,則可有效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歸納出利用化學實驗室去制取氧氣的科學探究方案。這樣一來,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建構化學概念。在此基礎上,初中生就能積極參與化學討論,闡述實驗操作過程,使用化學原理去解釋制取氧氣的一般流程。如此,初中生就能自主建構化學知識,順利生成化學知識意義。
三、實現(xiàn)德智共生,突出實驗活動的人文內涵
常規(guī)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除了存在驗證性教學問題之外,也忽視了實驗本身的人文教育功能。實際上,德育與智育教育本身便是不可分割的,初中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也必然會顯露出一定的科學精神,也會展露個人不足,而這便是切入德育教育的有效時機,讓學生自主辨別是非,使其自覺傳承科學品質。為此,初中化學教師便要堅持德智共生的教育原則,在實驗教學指導過程中突出實驗精神、科學品質,突顯實驗活動的人文價值,讓學生自覺傳承科學精神,為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做準備。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會盡量滲透德育教育,以便及時豐富學生的精神財富,健全學生的人格。比如,在“燃燒和滅火”一課教學中,我就組織本班學生參加了燃燒實驗探究活動,使其通過實驗探究去總結物質發(fā)生燃燒的基本條件,據此展開逆向推理,總結出滅火的基本方式。在本節(jié)課上,我就及時滲透了安全教育,告訴學生發(fā)生火災的時機是非常偶然的,有可能是因為電器老舊、用濕潤的手指觸碰電源,亦或者是違規(guī)使用電器、點燃燃燒物等等,希望學生可以謹遵安全用電、安全用火規(guī)范,不要因一時意外釀成大禍,也希望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識,自覺遵守安全行為規(guī)范。另外,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我也會指導學生科學處理廢液廢氣,告訴學生一旦處理不當則會傷害土壤、空氣等,希望學生能夠愛護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平衡,自覺承擔起社會責任。而且,不管實驗是否可以成功,我都會告訴學生不可捏造數據、虛構事實,因為實驗的基本要求便是實事求是、真實可信,希望學生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形成嚴謹認真的實驗態(tài)度。
總而言之,要想有效改進化學實驗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全面認識實驗活動的工具、人文教育功能,既要改善演示實驗的常規(guī)方式,方便學生觀察、探究,也要積極組建實驗小組,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探究實踐活動,結合德育熏陶,為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許紫煒.淺談初中化學實驗的改進設計及啟發(fā)——以第三單元課題1“分子和原子”為例[J].云南化工,2018,45(S1):70-71.
[2]韓淼,關立海.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幾點挖掘與改進[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35):360-361.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