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琪瑞
忽然很想吃面疙瘩蘿卜湯,散步回來,愛人已經(jīng)做出來香噴噴的一鍋疙瘩湯,盛在面盆里晾著,等我品嘗。我吃了兩大碗,連連夸贊,愛人得意地說:“味道不錯吧?”她交代了打電話請教媽媽的過程。怪不得味兒清爽爽、筋道道呢,原來搬了救兵。
以前,疙瘩湯在農(nóng)村是再尋常不過的湯食了。它簡單易做,亦飯亦菜,一般是遇到了連陰雨,不好蒸硬飯了才做。陰雨天柴火潮濕,不易燃燒,即使燒起來也煙熏火燎嗆人,所以不能做費火的蒸饅頭、烙餅子、攤煎餅。我們魯南一片都是吃煎餅,攤煎餅首先要推磨,把發(fā)泡好的糧食磨成糊糊,才能攤煎餅??梢茄雌谶B陰雨,就沒法推磨了。每遇這種情況,莊戶人家常做疙瘩湯對付兩頓。
疙瘩湯主要用兩類食材。一種是面粉。最好吃的是白面,不過早年間吃白面是富裕一些的人家,一般都是用雜面,高粱玉米面加全麥面,也有用瓜干面加少許面粉勾兌,做出來的湯有點兒青黑色。和面時要少量加水,用筷子快速攪拌,攪成晶亮、勁道的棉絮狀。另一種食材是蔬菜。這要看做什么樣的疙瘩湯了,蘿卜湯自然要用水紅蘿卜,切成細細的絲條;西紅柿疙瘩湯要用那種青青紅紅的西紅柿,做出來才有味道;也有做瓜菜疙瘩湯的,就要摘來當季的絲瓜、瓠子、嫩葫蘆、冬瓜;還有做野菜疙瘩湯的,春天用薺菜、春筍,夏秋用野莧菜(銀菜)、馬齒莧、茭白。
做時,以油鹽蔥姜炸湯,把醒好和勻的面用竹筷一點點挑進鍋里,不要挑的塊兒太大,不易熟,也不好入口。放入花椒粉、胡椒粉,生面疙瘩滾上兩滾,把所用菜蔬撒進去,除了蘿卜條、冬瓜片、瓠子丁略煮一煮,其他的瓜菜焯一焯即可,出鍋之前濾上適量香米醋。那色清凌凌,那香清爽爽,那味兒勁道耐口,確是簡便快捷的一種美味。
生活寬裕時,也有人家做海鮮疙瘩湯的,就是加上幾粒蝦米提鮮。不過,靠海的人家疙瘩湯的花樣多,什么海蛤蜊、海蠣子、海虹、海腸,都能做海鮮疙瘩湯。春天,老家河邊沙灘上摳出的米蛤,東灣清水塘里的田螺,水煮之后挑出它們的肉,用以做疙瘩湯,不過要用老醋煎之,做出來的湯汁白亮亮的,那味道鮮著呢。
小時候,我還吃過母親做的鱔絲疙瘩湯,現(xiàn)在想來口里似乎還有余香。我年少時身子弱,疰夏,動不動就著涼發(fā)高燒。記得那年夏天我大病初愈,身子輕飄飄的像張紙。母親要給我補補身子,問我吃什么,我嘴上乏味,想吃有味道的疙瘩湯。我們家鄉(xiāng)水田多,夏天泥鰍、鱔魚忒多,母親殺了兩條肉嘟嘟的黃鱔,一根鐵釘拉成鱔絲,過了油、煎了醋,勾進平時舍不得吃的白面疙瘩,加上發(fā)泡好的筍片,撒入消食開胃的蘿卜絲,還甩進去兩只小雞蛋。嗅著縷縷鮮香,我胃口大開,狼吞虎咽,直吃得熱汗淋漓,兩大海碗下肚,渾身輕松舒愜,病疴頓消。
疙瘩湯在我們家鄉(xiāng)還有兩個俗名兒,名曰“懶老婆飯”“懶漢湯”。顧名思義,說的是這種湯食簡單,任怎樣的懶漢、懶女人都會做??删褪沁@種“懶人飯”,而今也很少有人在家做了,是啊,“回家吃飯”已成為不少在外打拼的人一種奢望了。
前幾年,記得有一個優(yōu)秀廉政公益廣告片,題目是《回家吃飯》,片中的三句臺詞我印象深刻,“幸福就是回家吃飯”“只有家人,才深諳更適合你的烹飪”“多一點時間,回家吃飯”。是的,像疙瘩湯這樣的粗茶淡飯,愛人會做,我們自己會做,媽媽更會做,湯湯水水吃下肚,解渴抗餓,清爽舒服,那才更有家的味道。
潘光賢薦自《半島都市報》2019年12月13日? ?童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