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建華 劉小明 侯引緒
一、犢牛早期斷奶的意義
犢牛斷奶是指犢牛的營養(yǎng)供給從以鮮奶為主轉換到以草料為主。犢牛早期斷奶,就是將原來傳統(tǒng)的犢牛哺乳期6個月、哺乳量600~800千克,采用人為方式將犢牛哺乳期縮短至2~4個月甚至更短,哺乳量減少至300~400千克甚至更少。目前,我國大型現(xiàn)代化奶牛場普遍采用犢牛早期斷奶技術。
犢牛早期斷奶,不但可以節(jié)約大量鮮奶,還可減輕工作人員勞動強度,降低犢牛培育成本。同時,由于較早訓練犢牛采食飼料,還可以促進瘤胃等消化道機能發(fā)育,增強飼草料的攝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吸收,降低消化道疾病的發(fā)病率,提高犢牛的培育質量、生產性能和成活率。
二、犢牛早期斷奶的方法
1. 斷奶時間的確定
研究表明,犢牛4周齡時瘤胃容積可占全胃容積的52%,8周齡時瘤胃的凈重約占全胃凈重的60%,接近成年牛相應指標的70%,而且8周齡犢牛瘤胃發(fā)酵粗、精飼料產生的揮發(fā)性脂肪酸的組成和比例與成年牛相似,這說明此時的犢牛對固體性飼料已具備了較高的消化能力。因此,哺乳8周(56天)左右是犢牛斷奶的適當時間。
犢牛出生后第6天就可以采食開食料,直到第60天斷奶時應該采食開食料40~50千克,鮮奶約400升。當犢牛連續(xù)3~5天采食顆粒開食料達到1.5千克以上時,即可結束哺乳期。
2. 斷奶期的飼喂
犢牛斷奶前需飼喂過渡。具體措施是:在斷奶前10天,逐漸減少喂奶量或打亂喂奶時間,每天喂奶次數(shù)由3次減少至2次;開始斷奶前,由2次減少至1次;然后隔1天或2天喂奶1次,并逐漸增加精飼料和粗飼料的飼喂量,使犢牛盡快過渡到全食固體飼料,減少斷奶應激。
3. 斷奶期的疾病預防
一是斷奶時不能喂含抗生素的奶或患乳房炎母牛的奶;二是全群補充電解質和維生素等,以提高整體免疫力,盡量減少斷奶期犢牛在營養(yǎng)、環(huán)境、牛奶溫度、人員變換、轉運等環(huán)節(jié)上的應激;三是患有腹瀉等疾病的犢牛,隔離后快速檢測其糞便或血液,盡快找到病原菌,對癥下藥,減少損失。
4. 斷奶期的其他注意事項
①犢牛斷奶時需看天氣,氣候劇烈變化時不宜斷奶。
②斷奶期間不做疫苗注射,不去角或相應治療。
③斷奶期間不可運輸和分群。
④斷奶后給予溫水飲用。
⑤斷奶后1個月不可更換飼料,避免更換飼料和轉群應激同時發(fā)生。
三、犢牛斷奶后的飼養(yǎng)管理
1. 飼喂
①飲水。犢牛斷奶后不可斷水,飲水要新鮮潔凈,每天飲水量應達到干物質采食量的4~5倍。
②開食料。為斷奶后的犢牛提供新鮮、高質量、口感好的開食料。斷奶后2~3天,犢牛開食料的消耗量翻倍, 應增加開食料。
③干草料。在給犢牛提供開食料的同時,應給予少量高質量干草,如含葉片多的苜蓿,而且在斷奶1~2周后增加優(yōu)質苜蓿草的喂量。
④注意事項。犢牛在飼喂過程中應盡量避免頻換飼料,同時增加飼喂次數(shù)。密切觀察犢牛狀況,防止哺乳犢牛消化系統(tǒng)疾病和斷奶后消化系統(tǒng)機能紊亂。
2. 合群
斷奶后的犢牛需要合群,以適應群居生活,每群以6~8頭為宜。分群時應綜合考慮犢牛月齡、個體大小和體況等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分群時還要注意適宜的飼養(yǎng)密度。飼養(yǎng)密度應與采食槽位、飲水空間和牛床個數(shù)相匹配。一般情況下,每頭犢牛采食槽位30~50厘米,飲水空間5~10厘米,牛床個數(shù)與牛頭數(shù)相同。
3. 環(huán)境
犢牛斷奶后在原犢牛島再單獨飼養(yǎng)1~2周后轉入犢牛舍。犢牛舍要求干凈衛(wèi)生,通風良好,光照充足,冬暖夏涼,注意冬季避免賊風。提高牛床舒適度,牛床要求干燥、平整、松軟,供足夠干凈墊草。犢牛舍應每周消毒1次,以減少發(fā)病率。
(作者聯(lián)系地址:仇建華 寧夏銀川風機廠養(yǎng)殖場 郵編:750001;劉小明 北京華秦源動物藥業(yè)有限公司郵編:101100;侯引緒 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 郵編:102442)